敦煌唐朝壁画_第1页
敦煌唐朝壁画_第2页
敦煌唐朝壁画_第3页
敦煌唐朝壁画_第4页
敦煌唐朝壁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敦煌唐朝壁画敦煌千佛洞第55号洞中绘有一艘大船的壁画,船的前方是幻想的阿弥陀净土世界,说明该船是一艘佛教徒 坐船,正在驶向彼岸世界。敦煌第320窟西壁佛龛上层南侧的两身双飞天,飞姿优美。舞乐壁画反弹琵琶乐队一佛、二弟子(比丘).菩萨和二天王(力士)一佛、二弟子(比丘).菩萨和二天王(力士)一佛、二弟子(比丘).菩萨和二天王(力士)iFII呵11011报恩经变观无量寿经变一一经变故事画敦煌逍遥寨主人一一供养人文殊变172窟一一净土变相西方净士变张议潮夫妇的出行图3 J/敦煌唐朝壁画唐朝(公元618-907 ),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李渊于618年建立唐朝。唐历尽21位皇帝,共289

2、年。作为当时世 界上最大的国家,隋唐壁画,超越了以前任何时代,也是隋唐绘画艺 术的主流。敦煌莫高窟中的唐代壁画是一一唐代壁画的代表。敦煌莫高窟现存有壁画和雕塑的唐代洞窟总计二百零七个。唐代 敦煌壁画的题材大致分为四类:净土变相;经变故事画;佛、菩萨等像;供养人。 而彩塑的题材则只是佛、菩萨、天王等形象。唐朝壁画中净土变相是佛教净土宗信仰流行的结果净土图的形 式分为观经变相、弥勒净土变相、药师净土变相、报恩经变相佛教中 讲西方净土是永无痛苦的极乐世界,人死后可以往生。唐朝初年,这 种思想发展成为吸引广大社会群众的教派,净土变相的形式在善导传 教最活跃的时期产生的,这一时期也正是唐朝盛世的开始。

3、据统计净 土变相的壁画共有一二五幅。其中敦煌一七二窟的净土变相可以作为 盛唐时代的代表作之一。从盛唐开始,经变画作中反映了道教内容的作品,中唐中的经变 反映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作品,如耕作。法华经变和报恩经变的内容和 表现都比较丰富的。还有特殊的是“未生怨”和“十六观”。 未生怨 是用连续故事画表现婆娑罗王为了求子先杀了一个修道之士又杀了 修道之士投生的白兔,结果生了阿闇士太子,但太子长大却把父王囚 禁起来,并要拔剑杀母后十六观是表现看着太阳、月亮、水、地、树、 宝池、楼台等等十六种不同情况下的静坐冥想。壁画中绘画的佛、菩萨等在唐代的佛教美术中是一重要创造。 佛 像色彩鲜明单线勾出肉体富有弹性的柔

4、软和圆浑的感觉具有平静的 安详的内心精神状态,并有呈酣睡或冥想的神态;还以多种多样的姿 势变化表现各种轻巧细致的动作全身动作有一致性。莫高窟唐代壁画 和可以全面地代表着唐代寺庙壁画的风气, 唐代寺庙壁画,除了佛教 及其有关的题材以外,山石树木花鸟等画幅在装饰地位上也单独引起 重视。唐代敦煌莫高窟的壁画,表现形象真实生动构图丰富复杂技术 纯熟,充分表现了宗教艺术中世俗艺术的契机。 如唐代宗教的壁画一般地是七尊:一佛、二比丘、二菩萨、二力士以佛为中心向两面展开 排列,地位高者向地位低者两边扩散。而唐朝壁画中的供养人像则是描写真正的现实人物但也按照这 一时代的健康审美理想加以美化了的盛唐时期乐庭瓌和他的妻子王 氏的供养像是优秀的代表作女供养像和菩萨像在脸型上有共同点唐 代供养人的地位在壁画中逐渐重要起来: 尺寸较大而且是作为独立的 作品加以精心描绘,中唐以后在描绘供养人中有进一步夸耀供养人的 豪贵生活的作品如有名的晚唐的张议潮夫妇的出行图,反映敦煌 世俗现实生活的题材,占有相当地位,而且艺术水准较高,如中唐时 期吐蕃赞普礼佛图,晚唐时期的宋国河内郡夫人出行图。在唐代,其中还出现了不少双飞天。如第320窟西壁佛龛上层南 侧的两身双飞天,飞姿优美。其敦煌飞天已完成了中外吸收、融合的 历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