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探讨_第1页
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探讨_第2页
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探讨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探讨            作者:郭敏军时间:2007-11-22 13:58:00                     【关键词】  高血压【摘要】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上

2、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因素,及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与死亡率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近5年来收治的25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根据发病后是否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分成出血组和对照组,按既往史、就诊时血压、意识状态、死亡率及上消化道出血发生时间与死亡率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在既往史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在发病后的血压、意识状态、死亡率方面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主要与发病时的血压较高、意识障碍程度较重有关,此外,出血组死亡率较高,表明上消化道出血是提示脑出血预后不良的指标。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

3、是脑出血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生率及死亡率均高。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常称为Cushing溃疡或应激性溃疡并出血 1 ,与其他胃溃疡不同的是在脑部损害未发生前无溃疡病症状,当脑部病变发生后才出现症状。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8年1月2003年12月在本院急诊科留观的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258例,男164例,女94例,年龄5884岁,平均年龄(72±3.5)岁,均经颅脑CT证实为脑出血,诊断标准符合实用内科学第十一版关于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诊断标准。患者发病后出现呕血或便血列入脑出血并上消化道出血组,不伴呕血或便血者列入对照组。分析项目包括既往史、就诊时血压、意识状态、

4、死亡率、上消化道出血发生时间与死亡率的关系。1.2 治疗方法 258例患者均内科保守治疗,给予20%甘露醇和速尿脱水,控制血压,对症支持等治疗,伴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应用泰胃美、雷尼替丁、洛赛克、云南白药等制酸止血。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t检验, 2 检验。2 结果258例脑出血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组54例,对照组204例,结果表明两组在既往史、治疗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在发病后的血压、意识状态、死亡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见表1。 表1 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组与对照组的临床对照 例(%)上消化道出血发生于发病后8h内共有34例,824h有11例,

5、13天有7例,36天有2例,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的时间与病死率有明显相关性,见表2。表2 脑出血发病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时间与死亡率的关系出血时间08h 824h 13天 36天例数(%)3 讨论脑出血以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出血为最常见,70%80%发生在基底节,其次为丘脑、桥脑和小脑,伴有上消化道出血的脑出血好发部位是下丘脑和脑干 2,3 。脑出血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本组为20.93%,高于候景贵报道的17.1% 4 。这与病例选择有关。影响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因素是高血压,血压200/110mmHg,在阳性组占44.44%,阴性组占25.49%。血压越高对视丘下部、后部、灰白结节及延

6、髓内迷走神经核的影响越大,使植物神经中枢在视丘下部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胃酸分泌增多,从而导致上消化道出血 4,5 。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组的昏迷例数、死亡率均高于对照组,说明脑出血病情危重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高。上消化道出血对脑出血病人死亡率有很大影响,本文阳性组死亡率为83.33%,阴性组死亡率为61.76%,表明上消化道出血是脑出血预后不良的指标,但脑出血的预后主要取决于脑出血本身的病情轻重,而非直接死于上消化道出血。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防治,主要是以脱水降颅 内压为主,有手术指征者可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其他可以给予冰盐水洗胃,胃管注入云南白药止血或胃粘膜保护剂如迪先、麦滋林等,静脉使用制酸剂如泰胃美、雷尼替丁、洛赛克等药物,早期抽出胃液测定pH值,一般pH值保持在4以上,可以减轻上消化道出血。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