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3课时的第1课时_第1页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3课时的第1课时_第2页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3课时的第1课时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题编号 :高中 16 号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3 课时的第 1 课时林水平 惠来县第一中学 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用途;2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规律及性质的不同点。2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训练学生用比照的方法认识事物和全面地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3完善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设计实验方案,认识与解决未知化学问题,使学生热爱科学,尊重科学,感 悟到科学研究的魅力;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期望;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1. 过氧化钠的重要性质2.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

2、鉴别方法教学难点: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响教具准备小试管、大试管、小烧杯、面巾纸、胶头滴管、 酒精灯、火柴、小木条、铁架台等, Na2O、NqQ、NqCQ、NaHCO稀盐酸、澄清石灰水、蒸馏水、酚酞试剂。教学过程【引发思考】我们都知道水能灭火,哪么水能生火吗? 【过渡】让我们来做这个有趣的实验。【演示实验】在蘸有 NatQ的面巾纸上滴水,看有什么现象?【引导】:这个实验为什么违反人们的常规观念呢? 这种淡黄色的物质是什么?还有什么性质?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来探究的内容。【板书】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新课导入】由于钠的性质活泼,其化合物的种类繁多,用途也广,过氧化钠就是其中的一种。这节课

3、我们就来学习钠的化合物。同学们都知道了,那种淡黄色的物质是过氧化钠,首先我们来学习过氧化钠。1 钠的氧化物1展示氧化钠、过氧化钠样品,让学生观察后总结出二者的物理性质;2演示课本第 55页【实验 3一 5】把水滴入盛有氧化钠、过氧化钠固体的两支试管中,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试管口,检验生成气体【图311】;3用手轻轻摸一摸试管外壁,有什么感觉?4然后向反响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有什么现象发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请你描述一下这些现象 1氧化钠为白色粉末,过氧化钠为淡黄色粉末;2现象:盛有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带火星的小木条没有复燃,盛有过氧化钠固体的 试管中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结论: 氧化钠和水反响

4、没有生成氧气,过氧化钠和水反响生 成氧气 3现象:盛有氧化钠、过氧化钠固体的两支试管外壁都有些发烫;结论: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水反响放出热量4现象:滴加有酚酞的溶液都变成红色;其中装过氧化钠的试管振荡一会溶液又变 成无色,装氧化钠的试管振荡后没有明显变化。 结论: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水反响都生成 了碱性物质,其中过氧化钠和水反响生成了有漂白作用的物质 氧化钠、过氧化钠与水反响不放出氧气NaaO+HO 2NaOH放出氧气2NJ2C2+2HO 4NaOH+Of 氧化钠、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作用让学生课后做一个吹气生火的实验:将一团包有NaO2粉末的面巾纸投入盛满 CO的集气瓶,几秒钟内,面巾纸剧烈燃烧。

5、 该实验有力说明了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能反响,产物中有 O2。 不放出氧气N&O+CO NaaCO放出氧气2NQC2+2CO 2Na2CO+Q【课堂练习】1、 呼吸面具中和潜水艇里常用NQ做供氧剂,说明理由。2、NaQ应怎样保存?3、如果过氧化钠着火了用什么灭火呢?能用水、二氧化碳吗?今天我们继续探究钠的其他的重要化合物面包店里常用来做发酵粉的碳酸氢钠以及另外一种钠的化合物碳酸钠。【板书】 2.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1、 展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样品 让学生到讲台上观察二者的外观从而区分它们 ,做【科学探究】中的溶解性实验。1在两支试管里分别参加少量的NqCO和NaHCO各约1克观察二者外观上的

6、细小差异。分别滴入几滴水,振荡试管,观察现象。用手摸一摸试管底部,有什么感觉? 继续向试管内参加 10mL水,用力振荡,有什么现象? 向试管内滴入12滴酚酞溶液,各有什么现象? 在下表中记录实验现象并得出初步结论。步骤N&CQNaHCONCO常温下为白色粉末,可溶于 水,手摸试管有点热NaHCO常温下为白色细小晶体,可溶于水,手摸试管有点冷NazCO溶解于10mL水中NaHCO只剩少量没有溶于 10mL水,其它的都溶于水酚酞溶液中出现了红色酚酞溶液中出现了浅红色初步结论NstCO易溶于水,且溶于水时放热;NstCO溶液呈碱性NaHCO可溶于水,NaHCO溶解度小于NqCO ,且溶于水时

7、吸热;NaHCO溶液呈碱性,且碱性小于 NaCO2、【科学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实验实验装置如下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如上图所示,分别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做实验,观察现象。现象发生反响的化学方程式结论Na2CG没有明显现象NaaCO受热稳定,没有发生分解NaHCO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NaHCONa 2CGNaHCO受热不稳定,+ H2O + CQf发生分解生成CO3、第56页【科学探究】让学生课前去探究分别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响,比拟 反响速率快慢。通过观察到的现象,将二者的性质总结列表。化学式NaaCONaHCO俗名纯碱或苏打小苏打颜色状态白色粉末细小的白色晶体水溶性易溶于水较易溶

8、于水与酸反响2- + .CO +2H = COf +H0剧烈HCO+M CO2T +H2O更剧烈热稳定性稳定2NaHCONa 2CO + H2O + CQ f用途玻璃、制皂、造纸、纺织发酵粉、胃药让学生课后去探究下面两个实验:让学生将过量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时的反响现象及有关化学方程式:提示:二氧化碳可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响来制取 向放有石灰石的简易装置中慢慢滴入过量的稀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过导管导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小试管,直到通入二氧化碳后没有明显变化才停止通入气体让学生探究氯化钙溶液分别参加到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溶液中去的反响现象及有 关方程式:提示: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参加碳酸钠溶液、碳酸氢

9、钠溶液,然后向这两支试管各慢慢地滴加氯化钙溶液直到没有明显现象产生,停止滴加氯化钙溶液)【课后作业】如果可以相互转化,应该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外界条件变化时,二者可否相互转化?怎样转化?【小结】这节课我们掌握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又学习了过氧化钠的重要性质。连接高考学业水平考考题错解及分析1 08北京卷1mol过氧化钠与2mol碳酸氢钠固体混合后,在密闭的容器中加热充分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是()A. NaCOB.NaO Na 2COC. NaOH NaCOD.NaOb NaOH N&CO【答案】A【解析】根据反响式:2NaHCONa2CQ+ COf + H2

10、O,2NQ+ 2fO 4NaOH+ Of, 2N&Q+ 2CO 2Na2CG+ Q;根据计量关系,可知2mol NaHCO生成CO和H2O各1mol, NaO只有1mol,故其恰好和 CO反响生成 NaCO和Q, 气体排出后,只剩余 NqCO。【高考考点】元素化合物知识和有关计算【易错提醒】不能正确理解反响进行的顺序,造成错误解答。【备考提示】由于题目中要求确定了NaaO和NaaCO的量,故此在解答解析此题时要根据和反响特点,假设出反响的先后顺序能帮助我们快速解答,比方此题中我们看做反响:2NaO+ 2CO 2Na2CO+ Q首先发生,反响:2NQ+ 2f0 4NaOH+ Cbf后发生

11、。Na2Q 与CO后已经被反响完毕,所以后面的反响:2N32Q + 2HO 4NaOH+ Od没有发生,即没有NaOH的存在。此题中我们也可看做反响:2Na2Q+ 2H2O 4NaOH+ Q f首先发生,反响:2Na2Q+ 2CO 2Na2CO+ O后发生。以物质的量为 2: 1的比例发生反响那么在第一步反响中 NaaQ已经被反响完毕,所以后面的反响:物质的量为2: 1的比例发生反响:2NaQHF CQ Na2CQ+ HQ最后固体同样只有 NatCQ。2 原创不能用来鉴别 N&CQ和NaHCQ两种白色固体的实验操作是A. 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参加少量澄清石灰水B. 分别加热这两种

12、固体,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C. 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参加少量氯化钙溶液D. 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等浓度的溶液中,慢慢参加等量的稀盐酸【答案】A【解析】A项NqCQ和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生成白色沉淀CaCQ, NaHCQ和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也同样会生成白色沉淀CaCQ,现象一样,无法区别出它们。B项利用NatCQ和NaHCQ勺热稳定性差异来区分它们。NaCQ受热不分解,澄清石灰水没有明显变化;NaHCQ受热分解:2 NaHCQ Na2CQ+ CQ f + "Q,生成的CQ通入澄清石灰水可以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项中NatCQ和CaCl2反响:NatCQ +

13、CaCb CaCQ J + 2 NaCl,有白色沉淀出现;NaHCQ和CaCl2没有发生反响,没有明显现象出现。有些同学错选 C原因是以为NaHCQ和CaCl2发生反响:NaHC釧CaCl2 CaCQj+ NaCl+HCl,而忽略了溶液中“较强酸 +较弱酸的盐反响 生成“较强酸的盐+ 较弱酸的原理。D项中NatCQ和HCI以等量反响 NatCQ+HCI NaHCQ+ NaCl, NatCQ溶液中没有 明显现象出现;NaHCC和 HCI 以等量反响NaHCQ+HCI CQ4 + H2Q+ NaCl, NaHC®液中有气 泡冒出;盐酸和两者的反响想象不同,可以区分。有些同学错选 D因是以

14、为 Na2CQ+2HCI CQ2T + H2Q+ 2 NaCl,而忽略了 Na2CQ和HCI 等量的限制。就算盐酸过量,同样可以区分两者,因为与盐酸反响生成气体的速度NaHCQ更快,可根据冒出气泡的快慢来区分两者。3 原创120C时,将8克混合气体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和足量的氧气充分燃烧后假设反响后温度不变,将得到的气体通过装有足量的过氧化钠的硬质试管中,硬质试管中固体质量增加【答案】A【解析】很多同学都会认为数据不够,导致无法判断而投机选择,答案D可能是选得较多的。实际上这道题只要运用极值法巧解就可以啦。我们假设气体全部是氢气,那么:点燃2Hi + 0 2 2H 202Na2Q+2H2

15、4 NaOH+ O2 f 将和 联立起来可以得到另外一个式子2H2 +2Na2O2 4 NaOH,也就 是尽管氢气燃烧时消耗了氧气,但是在过氧化钠中反响时又释放出了氧 气,中消耗了多少氧气,在中又会释放出多少氧气,所以相当过氧化钠 吸收了所有氢气,没有吸收氧气,如果混合气体全是氢气,那么固体增加8 克。我们假设气体全部是一氧化碳,那么:点燃2C0+0 2C0 22Na2O2+2CO2 2 NazCQ + O?将和联立起来可以得到另外一个式子 2CO+2Na2Q2 NazCOs也就 是尽管一氧化碳燃烧时消耗了氧气,但是在过氧化钠中反响时又释放出了 氧气,中消耗了多少了氧气,在中又会释放出多少氧气

16、,所以相当过氧化 钠吸收了所有一氧化碳,没有吸收氧气,如果混合气体全是一氧化碳,那么固 体增加8克。所以不管是全部都是氢气或者全部是一氧化碳,或者是他们的混合气体, 通过足量过氧化钠时,质量都是增加8克。如果把数据中的8克改成其他 的质量,也是刚好增加这个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例如8克改成10克, 其他不变,那么最后固体质量增加1 0克。疑难问题及解答甲Z.12005年北京春化学活动课上,三组学 生分别 用图示甲、乙两装置, 探究“ NaHCO,和NazCO,与稀盐酸的反响,按表中的试 剂用量,在相同 条件下,将两个气球中的固体粉末同时倒入试管 中装置的气密性已检查。请答复:1各组反响开始时该装置

17、中反响的离子装置中的气球体积先变大,方程式是.2当试管中不再有气体生成时,三组实验出现不同现象,填写下表的空格。组数试剂用量实验现象气球体积变化分析原因0. 42 g NaHCQ0. 53 g N 2CO3mL4 moI/ L 盐酸甲中气球与乙中 气球的体积相等甲、乙盐酸均过量n(NaHCO)=n(Na2CQ)v 甲(CQ)= v 乙(CO2)0. 3 g NaHCO30. 3 g Na 2CO甲中气球比乙中气球的体积大3mL4 mol/ L 盐酸0. 6 g NaHCQ0. 6 g Na 2CO3mL2 moI/ L 盐酸甲中气球比乙中气球的体积大片刻后,乙中气球 又缩小,甲中气球 的体积根

18、本不变用离子方程式表示11甲 HCO 3一+H+ C0 2? +H20 问题:为什么两个装置的体积变大的时间不同?解答:NatCO和HCl首先发生:Na2CO+HCI NaHCO+ NaCI没有生成气体,生成的NaHC3和HCI再发生反响:NaHCO+HCI CO4+ H2O+ NaCI ;而另一个装置中 NaHC砾口HC直 接发生NaHC3+HCI CO2 f + H2O+ NaCI;所以NaHCC装置中的气球体积先变大。2问题:甲中气球体积为什么会比乙中气球体积大?问题:甲中气球体积为什么会比乙中气球体积大?问题:为什么片刻后,乙中气球又缩小,甲中气球的体积根本不变?问题解答:所有的反响物

19、的量都,那么必须判断谁过量,谁少量的问题,用少量的反响物来进行计算。NaHCO+ HCI H2O+ COf + NaCI84 g1 moI1 moI0.3 g0.0035 moIv 0.012 moI0.0035 moI即甲中盐酸过量,用少量的反响物NaHCO来进行计算NaCO+2 HCIH 2O+ CQ f + 2 NaCI106 g2 moI1 moI0.3 g0.0056 moIv 0.012 moI0.0028 moI即乙中盐酸过量,用少量的反响物Na2CO来进行计算甲中生成0.0035 mol气体,乙中生成0.0028 mol气体,所以甲中气球体积比乙中气 球体积大。问题解答:所有的

20、反响物的量都,那么必须判断谁过量,谁少量的问题,用少量的反响物来进行计算。NaHCQ+HCl H20+ CQ f + NaCl84 g1 mol1 mol0.6 g 0.0071 mol> 0.006 mol0.006 mol即甲中盐酸少量,用少量的反响物HCl来进行计算)NaaCQ +2 HClH 2O+ CQ2T + 2 NaCl106 g2 mol1 mol0.6 g 0.0113 mo> 0.006 mol0.003 mol即乙中盐酸少量,用少量的反响物HCl来进行计算)甲中生成0.006 mol气体,乙中生成 0.003 mol气体,所以甲中气球体积比乙中气球 体积大。问

21、题解答:由于甲中生成的CQ气体不会跟过量的NaHCO反响,且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所以体积根本不变;乙中生成的CQ气体会跟过量的NatCQ反响:NafeCQ + H2Q+ CQ2 2 NaHCQ , CQ气体被消耗,那么体积会变小。离子方程式为:2_CQ+H0+CCT =2HCQ-。试剂用量实验现象气球体积变化分析原因甲、乙盐酸均过量n (NaHCG)> n(Na 2C03)V 甲(C02)> V 乙(C0 2)甲、乙盐酸均缺乏量消耗的 nNaHCQnNaC03V 甲C02 V 乙C0 22C02+H0+CQ3 2HCQ3优秀高考题、学业水平考试题精选1、09全国2以下表达中正确的选

22、项是A. 向含有CaCQ沉淀的水中通入 CQ至沉淀恰好溶解,再向溶液中参加NaHCQ饱和溶液,又有CaCQ沉淀生成B. 向NqCO溶液中逐滴参加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生成的CQ与原NqC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 2C. 等质量的NaHC3和Na,CQ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响,在同温同压下,生成的CQ体积相同D. 向Nq CQs饱和溶液中通入 CQ,有NaHCO吉晶析出答案D【解析】CaCQ与CQ反响生成Ca(HCQ)2,再参加NaHCQ是没有明显现象的,A项错;向NCQ溶液中逐滴参加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盐酸缺乏,发生反响Na2CQ+ HCI= NaHCQ,仅生成NaHCQ无CQ气体放出,B项错;等质量

23、的 NaHC3和NaCQ,其中NaHCQ勺物质的量 多,与足量HCI反响时,放出的 CQ多,C项错;D项,发生的反响为:NaCQ + CQ,+ H 2Q =2NaHCQj,溶液里生成的 NaHCQ质量大于未反响前NqCQ的质量,由于NaHCQ勺溶解度较小,故N& CQ饱和溶液中通入 CQ,有NaHCQ 结晶析出,正确。2、(09全国1)为了检验某含有 NaHCO3杂质的Na2CO3样品的纯度,现将 w,克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 W2g,,那么该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是 ()84w2 -53w,84(w, -w2)A.B.-31w-|31w-|c 73w2 -42w1,115w2-84w1

24、c.d.31w131w1答案A【解析】此题利用 NaHCQ和NaaCQ热稳定性的差异和差量法来解答NaCQ受热不分解NaHCQ受热分解:2NaHCQNazCQ + CQ2 f + H 2Q 固体质量减少2X 8410662x(W1- w2)31w1解得x= 84(w1 一也),将其代入下式可得:w(Na2CQ)= (w1- x )/W1 =珈2 一販1 ,A项正确。3、08年全国I卷在溶液中参加足量的NqQ后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2+ + 2A.NH4+、 Ba2+、 Cl、 NQ3B.K+、 AlQ2、 Cl 、 SQ42C.Ca2+、 Mg2+、 NQ3、 HCQ3D.Na+、 Cl

25、、 CQ32 、 SQ32 答案 B。 解析 考查:给定条件下的离子共存问题,过氧化钠的性质。 过氧化钠有强氧化性,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2Na2O2+2H2 4 NaQH+02 fA中,发生了反响:NH+OH=NH H2O;故该离子组不可以大量共存。B中的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响,与过氧化钠也不反响,故可以大量共存。 22+ 2+2C 中,HCO+OH=CO +H2O,Ca + CQ =CaCQj, Mg+CO =MgCOj,2+Mg+2OH = Mg OH 2 J;故该离子组不可以大量共存。D中的S02具有较强的复原性,过氧化钠有强氧化性会将其氧化成SQ2-;故该离子组不可以大量共存。4、0

26、9年海南卷除去 NaHCO溶液中混有的少量 Na2CO可采取的方法是A.通入二氧化碳气体B.参加氢氧化钡溶液C.参加澄清石灰水D.参加稀盐酸答案: A 解析:除杂方法要同时符合下面几个原那么:操作简便、效果好、不带来新的杂质、旧杂 质必须被彻底除掉、保存非杂质成份。溶液中可用这样的方法:Na2CO+ H2O + CO2 = 2NaHCQ,故A正确。其中 B可发生反响:NaHC3+Ba OH 2= BaCQj + HzO+NaOHC 可发生反响: NaHCO3+Ca OH2= CaCO3J + H2O+NaOHD 可发生反响: NaHCO3+ HCl=NaCl+ H 2O+CO2f都消耗了需保存

27、的物质 NaHCQ故都是错误的。【板 书 设 计 】第 二 节 钠 的 化 合 物 氧化钠、过 氧 化 钠不放出氧气 NazO+H 2NaOH不放出氧气NaO+C NaCO放出氧气2Na2O2+2CO2 2 NazCOs+Q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比拟化学式NazCQNaHCO俗名纯碱或苏打小苏打颜色状态白色粉末细小的白色晶体水溶性易溶于水较易溶于水与酸反响2- + .CO +2H CQf +HO剧烈HCO+H CO2? +HO更剧烈热稳定性稳定2NaHCO3Na2CO+ H2O + CQ f用途玻璃、制皂、造纸、纺织发酵粉、胃药设计思路本课题属于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这一节中的第一个课时。该节本人将

28、其划分为三个课时。其中第一课时就是本课题所研究的内容;第二课时主要是学习焰色反响和探究铝的化合物的性质;第三课时主要是探究铁的化合物的性质。本课时首先是借助一个新奇的实验引入,即借助滴水生火趣味实验引入新课,把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给调动起来,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兴奋点集中于学习材料,才能有效地从问题情景中发现问题。学生迫切想知道这是为什么?才能不由自主地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为了简单化解本课的难点-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响: 在本课中,还增加了一个 Na2O 与CO的实验,将一张包有 NqQ粉末的面巾纸投入盛满 CO的集气瓶,几秒钟内,面巾纸剧 烈燃烧。该实验有力说明了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能反响,

29、产物中有Q。本节课联系生活实际,从滴水生火、面巾纸投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燃烧等违反生活常识的情境引入,实验设计探究、问题解决与拓展来层层深入落实相关重点,突破难点。在本节的教学中,本人从制面包用 碳酸氢钠做发酵剂 引入,引起学生的兴趣,接着学生 做实物观察得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学生通过三个探究实验得出 碳酸钠和碳酸氢 钠的化学性质:1、NstCO溶液和NaHC歸液都呈碱性,NstCO溶液比NaHC歸液碱性强;2、 碳酸钠比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强;3、NqCO和NaHCO都能与稀盐酸反响, 但等质量的NaHCO与稀盐酸反响要比 NCO与稀盐酸剧烈得多,且产生的气体多。在此根底上,让学生分组实验,既增加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也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本节课知识传授准确、 科学, 准确的把握了教材的重点难点。突出了掌握过氧化钠、 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的局部化学性质的重点。本节课联系生活实际,从滴水生火、面 巾纸投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燃烧等违反生活常识的情境引入, 实验设计探究、 问题解决 与拓展来层层深入落实相关重点, 突破难点。 首先是一个新奇的实验引入, 把学生的兴趣一 下子就给调动起来, 学生的思维被激活, 兴奋点集中于学习材料, 才能有效地从问题情景中 发现问题。 学生迫切想知道这是为什么?才能不由自主地提出问题, 探究解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