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胜文字报告CP1_第1页
阳胜文字报告CP1_第2页
阳胜文字报告CP1_第3页
阳胜文字报告CP1_第4页
阳胜文字报告CP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绪论1.1 目的和任务山西平定古州东升阳胜煤业有限公司为山西平定古州煤业有限公司所属中型矿井之一,经济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根据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2009年11月5日发:关于阳泉市平定古州丰泰煤业有限公司等九处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的批复(晋煤重组办发 200972号)文件,批准原山西东升阳胜煤业有限公司为单独保留矿井,矿井名称变更为山西平定古州东升阳胜煤业有限公司(简称“阳胜煤业”),其批采煤层、面积、生产规模等均不变。2012年11月28日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为该矿换发了采矿许可证,证号:C1400002009,批准开采3-15号煤层,井田面积19.3039km2,生

2、产规模90万t/a 。 目的矿井地质报告是生产矿井地质工作的全面总结,是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确保合理开采等其他各项工作的重要地质依据。该矿井兼并重组整合后,矿井名称和生产规模等均未发生变化,但最新采矿许可证对井田的批采煤层发生了变化,根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晋煤行发2011804号文件精神,须按照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晋煤行发2011804号文件制定的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重新编制完整的生产矿井地质报告,为此,该矿委托山西地宝能源有限公司编制山西平定古州东升阳胜煤业有限公司生产矿井地质报告。 任务根据该矿提供的有关地质资料和矿井实际生产资料,按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矿井地质规程及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制定的生

3、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的要求,确定本报告的工作任务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综合分析矿井地质特征,包括井田内含煤岩系的发育特点、断层和陷落柱构造的特征、煤层的厚度及变化、矿井水文地质特征等;二是估算井田资源/储量,掌握其截止2012年底的保有、动用和累计查明情况,为煤炭资源的合理开采和利用及安全生产提供指导。1.利用井田历次地质勘探的地质成果和煤矿生产中获取的井下实际资料,分析研究井田构造,煤层、煤质等特征,进一步评价矿井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及其他开采技术条件。2.进行资源储量估算,计算剩余服务年限,为煤矿“三量”管理提供依据。3.为各级主管部门管理、监督提供技术依据。4.为煤矿今后开采设计及安全

4、生产提供地质依据。报告编制的依据.1 技术依据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2.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3.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4.煤矿测量规程和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5.矿井地质规程(煤炭工业部,1984年);6.建筑物下、水体下、铁路下采煤规程(2000年);7.煤矿防治水规定(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2009年);8.中国煤炭分类(GB/T57512009)。9.煤炭质量分级(GB/T15224.1,2,3-2010)10.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文件:关于下发煤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

5、编制提纲>的通知(晋煤行发2011804号文件)及附件;11.其它有关煤矿的采样、资料整理的规程及规定。.2技术资料依据1.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关于阳泉市平定古州丰泰煤业有限公司等九处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的批复(晋煤重组办发 200972号)文件;2.山西省国土资源厅2012年11月日为山西平定古州东升阳胜煤业有限公司换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为);3. 山西煤炭工业厅2009年12月9日为山西平定古州东升阳胜煤业有限公司换发的煤炭生产许可证(证号:201403211880)及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2012年12月20日为山西平定古州东升阳胜煤业有限公司换发的安全

6、生产许可证(证号:(晋)MK安许证字2012D057Y2);4.2008年3月5日山西煤矿矿用安全产品检验中心为本矿8号煤层提交的检验报告和2011年12月13日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为本矿8号煤层提交的检验报告;5.2009年2月6日山西省煤炭工业局文件:关于阳泉市2008年度30万吨/年及以上煤矿矿井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结果的批复;6、矿方提供的截止2013年4月最新的15号煤层采掘工程平面图;7、2010年3月山西地宝能源有限公司提交的山西平定古州东升阳胜煤业有限公司生产矿井地质报告。8、2010年10月山西省地质调查院提交的山西省沁水煤田平定县山西平定古州东升阳胜煤业有限

7、公司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9、2010年11月由山西地宝能源有限公司提交的山西平定古州东升阳胜煤业有限公司15号煤层矿井瓦斯地质图说明书。10、2012年2月由山西地宝能源有限公司提交的山西平定古州东升阳胜煤业有限公司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本次工作的技术路线和工作经过.1 报告编制工作所采用的技术路线一、野外调查和资料收集充分搜集、整理、分析、研究矿井生产建设、发展变化和井田内及周边各矿井的生产情况,与本井田有关的以往地质勘查工作和成果,生产期间补充地质勘探工作和成果,区内最新的气象、水文资料和井田地质、煤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煤层顶底板岩石力学性质、瓦斯、煤尘爆炸性、煤的自燃、

8、地质环境等资料,在分析、研究已有相关资料基础上,对本井田进行1:5000的地形地质图修测工作,井田及周边各矿井、小窑的调查工作,地质环境调查工作,查明井田及周边各矿井、小窑采古空区积水、积气和火区情况,查明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及地质环境问题。二、资料整理及报告编制对已收集到的各类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研究,并对所采用的资料依据现行规范、规程逐项进行可靠性评价。进入报告编制阶段后,按照提纲要求,编制地质报告。.2 工作经过我公司自2013年4月接受该项工作后,立即组织相关工程技术员深入该矿地表、井下进行资料的收集和调查工作,历时1个月完成各项任务,2013年5月进入室内整理、分析、研究和报告编制工作。

9、1.2 位置、范围及交通井田位置、范围井田位于阳泉市平定县县城西南直距10km处的张庄镇南阳胜村一带,行政区划属于平定县张庄镇管辖。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3°3219113°3553,北纬:37°401037°4232。 井田范围坐标点一览表 表1-1-1编号1980年西安坐标系(3°带)1980年西安坐标系(6度带)XXXY14175185.96238462491.5434178222.1719727049.5724175257.69138464309.6424178352.1819728865.5734175857.01638464328

10、.8514178952.1919728865.5744175830.05838465169.8874178952.1919729707.5754175397.20338465167.0124178519.1919729718.5764175394.78338465616.8894178531.1919730168.5874173020.42438465605.8124176156.1819730233.5984173025.25338464581.0914176128.1819729208.5994171175.43938464581.8474174279.1719729268.6010417

11、1199.41638459398.1254174136.1419724083.58114173394.90938459408.4394176332.1519724023.57124173738.53638461760.2324176751.1619726364.57井田呈不规则多边形,东西最长6.20km,南北最宽4.69km,面积为19.3039km2。交通井田工业广场东北距平定县县城10km,距太旧高速平定入口处约7km,其东侧7km处有207国道和阳涉铁路线,由北向南通过,井田内有县乡级公路可与207国道、太旧高速公路、阳涉铁路线相接,交通运输较为便利,详见交通位置图(图1-2-1)。交

12、通位置图 图1-2-11.3 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井田地处太行山北中段西麓、沁水盆地北缘,为侵蚀性黄土、基岩低中山区。地形变化总的趋势西南高东北低,主要发育4条主冲沟:西沟、南沟、史家沟、杏庄沟。其中西沟、南沟、史家沟均由南西向北东倾斜,杏庄沟由南西向北东倾斜后转向东。总之,井田内黄土、基岩梁、峁、台地和冲沟纵横交错,地形比较复杂。井田内最高点位于井田西南部马道岭一带,标高为1340.3m,最低点为井田东北部阳胜河床,标高884.8m,最大相对高差455.5m。河流水系井田内地表北部边界附近发育季节性河流:阳胜河,属桃河南岸支流南川河上游分支流。阳胜河发源于范家掌村西南小寨山,经南阳胜、大石门

13、水库、石门口至西郊汇入南川河,南川河向北汇入桃河。阳胜河在本区流长32.5km,流域面积225.9km2,年径流量1194.9万m3,平时水量较小,一般24m3/s,枯水期水量很小或断流,雨季汇集洪水,水量猛增,最大流量203/,属季节性河流。阳胜河沿井田北部边界由西向东流过,沿井田流长约7 km,在井田的北部南阳胜村一带进入井田内,井田内流长约1.7 km。井田大部位于阳胜河南岸,只发育季节性小河和冲沟,在井田西北边界附近发育石窟河和左家沟河2条季节性小河,均属阳胜河南岸支流,平时各小河水量很小或干涸无水,雨季汇集两岸各支叉冲沟的洪水,由西向东排泄,石窟河在左家沟村一带折向北汇入左家沟河,左

14、家沟河向北东汇入阳胜河。井田内主要发育4条主冲沟:西沟、南沟、史家沟、杏庄沟。其中西沟、南沟、史家沟均由南西向北东倾斜,杏庄沟由南西向北东倾斜后转向东。平时各冲沟干涸无水,雨季汇集各支叉冲沟的洪水,如西沟、南沟由南西向北东先汇入石窟河,史家沟直接向北东汇入阳胜河,而杏庄沟先向东排出井田后,辗转向北东汇入阳胜河。井田属海河流域滹沱河水系桃河支流南川河上游分支流阳胜河南岸汇水区。气象本区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节气候,一年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冬春干旱多风,夏季温湿多雨,秋季云高气爽。据平定县气象站2012年以前观测资料,年平均气温10.5左右,月平均气温最低为一月份,平均-4.8,最低气温-19.1

15、(1955年1月29日);月平均气温最高为七月份,平均23.6,最高气温40.2(1955年7月24日)。年降水量为184.5918.3mm,平均601.1mm左右,降水量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其中年降水量最高达918.3mm(1964年),最低为184.5mm(1936年);年蒸发量为1319.1-2337.2mm,平均1943.6mm,蒸发量约为降水量的3-4倍。本区一般在当年11下旬开始结霜上冻,至翌年3月上旬解冻,全年无霜期169天,最大积雪厚度在200mm左右,最大冻土深度0.70m。本区春季多北风或西北风,夏季以东南风为主,冬季多西风或西北风,多年平均风速2.1m/s,一般4月

16、份平均风速最大,为3.9m/s,最大瞬时风速14m/s。地震根据山西省地震局统计资料,历史上平定县境内未发生过破坏性地震,但邻区10余次地震波及本区,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国标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的第二组。井田内各类地质灾害不太发育,地表多系基岩裸露区与黄土覆盖区相间,但林木较少,植被不发,因此水土流失明显,生态环境质量较差。2008年以前,矿井开采方法简单,采用房柱式和短壁式开采,回采率较低;2009年以后,矿井采用长壁式综合机械化低位放顶煤开采,回采率大幅提高;但自建井至今,井田开采范围不大,主要集中在

17、井田东北部首采区,故对地表引发的地质灾害不太明显,主要以小幅的地表下沉或变形为主,少量地裂缝经雨水冲刷后现已掩埋,故矿井开采未曾造成地表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本区社会经济状况平定县矿产资源较丰富,主要矿产资源有煤、铁、锰、铝钒土、石膏、石灰石、粘土、耐火粘土、黄铁矿等。其中煤炭产业在全县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大,其次为化工、冶炼、建材、轻纺等,煤炭开发为平定县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农作物主要以谷子、玉米、高梁、豆类等为主,经济作物有蔬菜、水果等。1.4 矿井生产建设情况矿井基本情况山西平定古州东升阳胜煤业有限公司为山西平定古州煤业有限公司所属中型矿井之一,经济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根据山西省

18、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2009年11月5日发:关于阳泉市平定古州丰泰煤业有限公司等九处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的批复(晋煤重组办发200972号)文件,批准原山西东升阳胜煤业有限公司为单独保留矿井,矿井名称变更为山西平定古州东升阳胜煤业有限公司(简称“阳胜煤业”),其批采煤层、面积、生产规模等均不变。2012年11月28日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为该矿换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C1400002009,批准开采315号煤层,井田面积19.3039km2,生产规模90万t/a ,有效期限自2012年11月28日至2014年11月28日,共贰年,开采深度:由+780m至+410m标高。2009年

19、12月9日山西煤炭工业厅为该矿换发了煤炭生产许可证,证号:201403211880,生产能力为90万t/a ,开采煤层为15号煤层,有效期限自2009年12月9日至2018年4月30日。2012年12月20日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为该矿换发了安全生产许可证,证号:(晋)MK安许证字2012D057Y2,许可范围为煤炭开采,有效期限自2012年12月21日至2014年11月28日。阳胜煤业在本次兼并重组整合前后,各方面变化不大,主要变化在最新采矿许可证换发后批采煤层范围的变化,2010年以前采矿许可证批采8-15号煤层,2012年最新采矿许可批采3-15号煤层。矿井设计建设基本情况山西平定古州东升阳

20、胜煤业有限公司原为山西东升阳胜煤业有限公司,于1983年8月开始建井,1983年11月委托山西省煤炭规划设计院进行了矿井初步设计,设计矿井规模30万t/a,经过10余年建设,于1998年7月正式投产,2005年经过技术改造,生产能力提升至90万t/a ,该矿建井以来一直开采15号煤层,其他煤层尚未动用。2012年以前近三年实际生产原煤分别为27.5、34.0、26.3万t/a。根据设计,井田开拓方式为斜井,全井田共开拓3个井筒:主斜井、副斜井和回风斜井,各井筒特征详见表1-2。全井田15号煤层现划分一个水平和4个采区:水平标高为+620m,采区为:一、二、三、四采区,其中煤层埋藏浅,靠近井底的

21、一采区作为首采区,位于井田东北部。采区开采顺序为先近后远,逐步向井田边界推进;回采工作面推进方向为后退式。矿井现在一采区15103回采工作面回采。井 筒 特 征 表 表1-2序号井筒特征井筒名称主斜井副斜井回风斜井1井筒坐标(1980年西安坐标系3°带)经距(Y)38464822.64438464922.97838464875.340纬距(X)4175509.2264175675.9914175593.5262井筒坐标(1980年西安坐标系6度带)经距(Y)19729370.5719729465.5719729420.57纬距(X)4178620.1884178790.1894178

22、706.1885井口标高(m)890.00891.250890.8903坡度25°22°30°4斜长(m)762.1710.0540.05井筒形状半圆拱形半圆拱形三心拱6净断面面积(m2)15.249.4811.467支护方式锚喷支护料石砌碹料石砌碹矿井各生产系统概况阳胜煤业矿井各生产系统分述如下:1、 采掘系统全井田现有1个回采工作面,1个掘进工作面;矿井采用长壁综采放顶煤采煤法,工作面长度在150m之间,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低位放顶煤综合机械化采煤法,矿用电牵引采煤机组割煤,型号为MG250/600-AWD,最大截割能力为300T/h。掘进采用EBJ-12

23、0TP(EBZ 120)型掘进机截割并自行装煤,装运能力为180m3/h。综采工作面选用ZF4000/17/28型放顶煤液压支架,工作面端头应力集中区配备过渡支架、单体液压支柱,金属铰接顶梁强化顶板管理。全矿井共配备二个掘进工作面,其中综掘工作面1个,普通钻爆法掘进工作面1个。综掘工作面配备的主要设备有EBJ-120TP(EBZ 120)型半煤岩巷掘进机,DSJ80/40型可伸缩胶带输送机,FBDYNO6.3型对旋局部通风机等设备。普通钻爆法掘进工作面配备有P-30B型装岩机、煤岩电钻等设备。巷道支护方式为:矿井主要开拓和准备巷道采用矩形断面,锚喷支护方式,在顶板破碎段及不稳定岩层加设锚索。顺

24、槽和联络巷采用矩形断面,加金属网和钢带锚杆支护。2、提升系统矿井主斜井安装1部DTL100/43/2×315S型大倾角强力胶带输送机,担负全矿运煤任务。副斜井采用2JK-2.5/20型矿用双滚筒提升绞车,担负全矿的辅助运输任务及人员运送,人车型号为XRB15-6/6,由3辆人车组成。3、运输系统1)、运煤:运煤:工作面产出的煤炭由SGZ764/400型刮板输送机 15103进风顺槽DSJ100/50/2×125S型皮带机 15103煤仓 DSJ100/80/160型皮带机(四部900m) 井底煤仓 主斜井DTL100/43/2×315S型带式输送机 地面洗煤车间

25、地面煤仓 汽车外运。2)、运料、排矸:各工作面所需材料、设备用矿车由副斜井 井底车场 轨道大巷 材料库 工作面采煤工作面回收的材料、设备和掘进工作面运出的矸石,用矿车经由与运料系统相反的方向运至地面。3)、实际运输能力(煤)每日按8小时运输时间,每小时500吨,运输能力为4000T/日。4、通风系统该矿主要通风机型号FBCDZNo30/2×560,配套电机功率2×560KW。总进风量:7353m3/min,总排风量:7503 m3/min,有效风量:6779 m3/min,有效风量率:92%,矿井负压:2200pa,等积孔:A=3.17m2通风能力满足生产要求。该矿在地面建

26、有两座瓦斯抽放站:1#瓦斯泵站安装2台广东佛山泵业公司CBF4102BV3型瓦斯抽放真空泵(1台工作、1台备用),额定抽放能力为160m3/min,电机功率185kw。2#瓦斯系统安装2台广东佛山泵业公司的CBF8102BG3型瓦斯抽放真空泵(1台工作、一台备用),电机功率630kw,额定抽放能力为600m3/min。井下铺设主管路,支管路到达回采工作面抽放巷或高抽巷,形成抽放系统。抽放系统满足生产要求。5、供电系统采用双回路35kv专线,6kv入井,主变S95000/35两台,矿井总负荷4000kw,井上下供电实现分离,不存在地面中性点直接接地的变压器或发电机向井下供电现象。6、排水系统主排

27、水泵MD155-67×6,最大排水能力155m3/h,主要排水设备、水泵、水管和配电设备,均备有工作、备用、检修三套,完善可靠,工作和备用水泵能在20小时内排出矿井24小时的最大涌水。排水系统满足生产要求。据该矿统计,2010年开采15号煤层时井下实际最大涌水量为85m3/d,正常涌水量为70m3/d;2010年矿井实际产量为27.5万t/a ;该矿2011年开采15号煤层时,井下实际最大涌水量为80m3/d,正常涌水量为60m3/d,2011年矿井实际产量为34.03万t/a;2012年开采15号煤层时井下实际最大涌水量为105m3/d,正常涌水量为82m3/d;2012年矿井实际

28、产量为26.3万t/a ;。1.5 井田内及周边煤矿井田内及周边已关闭矿井和老古窑阳胜煤业井田内外无相邻的关闭矿井和老古窑。井田内及周边生产矿井概况.1井田内生产矿井井田内生产矿井现只有东升阳胜煤业有限公司,详见1.4节内容。.2井田周边生产矿井井田外北、东均与山西平定汇能煤业有限公司相邻,东南、南与阳煤集团裕泰煤业有限公司相邻,西与阳煤集团五矿相邻,详见四邻关系图(图1-2),现分述如下:一、 山西平定汇能煤业有限公司位于本井田外北部、东部,该矿是中外合资共同投资建设的一座大型现代化矿井,2009年兼并重组整合后,批准开采3-13、15号煤层,井田总面积18.4811km2,生产规模180万

29、t/a。该矿现采用主斜井、副斜井和中央回风立井混合开拓,先期开采15号煤层,采煤方法为长壁式,采煤工艺为综合机械化低位放顶煤开采,一次采全高,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矿井通风方式采用中央并列式,属瓦斯矿井,矿井涌水量在600m³/d左右。二、阳煤集团裕泰煤业有限公司位于本井田外东南、南部,2009年兼并重组整合后,批准开采3-15号煤层,开采15号煤层,生产规模60万t/a。该矿井采用斜井开拓,中央并列式通风,短壁式炮采,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属高瓦斯矿井,矿井涌水量在30m3/d左右。经本次调查,该矿井未发生越界开采现象,其采空区与本井田相距较远,故对本井田目前生产暂无影响。三、阳煤集团

30、五矿位于本井田外西部,为山西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属大型矿井,批采3、6、8、9、12、15号煤层,其中8、15号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现开采15号煤层,核定生产能力为770万t/a。该井田内划分为贵石沟矿井和五林矿井,与本井田相邻的为贵石沟矿井。该矿井采用斜、立井混合开拓,分区式通风,长壁式综合机械化开采,井下提升、运输均采用胶带,回采工作面支护为液压支架,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矿井涌水量在3600m3/d左右,属高瓦斯矿井,其采掘区距本井田尚远,故对本井田今后开采无影响。四邻关系图 图1-22 . 地质勘查与矿井地质工作 2.1 以往地质勘查工作 地质勘查工作井田位于沁水煤田阳泉矿区扩

31、区南部(平定区),井田范围包括原阳胜I井田、II井田和窑庄井田各一部分,属后来划定的马郡头精查勘探区。以往进行地质勘查工作有:一、1955年根据煤炭工业部地质勘探总局的批示,华北煤田地质勘探局地质调查队在阳泉、昔阳矿区内开展了五万分之一的地质测量,由山西省煤矿管理局地质勘探局119队进行普查勘探,1956年12月提交了阳泉矿区扩区(平定区)普查地质报告兼总体设计资料。二、1965年地质部山西省地质局区域地质测量队提交了阳泉幅1:200000地质图说明书。三、19701972年,由148勘探队在本井田西北部的冶头勘探区进行精查勘探工作,1972年提交了相应精查地质报告。四、19781981年,由

32、148勘探队进行了包括本井田大部的马郡头勘探区精查勘探工作,1981年12月提交了山西省沁水煤田平昔矿区马郡头勘探精查报告,该报告于1982年7月由省煤炭工业管理局以第8201号决议书批准。五、2005年12月,太原天地元矿产勘查有限公司编制了山西东升阳胜煤业有限公司2004年矿产资源储量年度检测报告,由阳泉市国土资源局组织评审,资源储量估算符合储量检测要求,2006年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以晋国土资整储备字2006764号文备案。六、2010年7月山西地宝能源有限公司编制山西平定古州东升阳胜煤业有限公司生产矿井地质报告2010年9月阳泉市煤炭工业局进行了初审,阳煤政字201087号文同意上报省厅审

33、批。七、2010年10月,山西省地质调查院编制了山西平定古州东升阳胜煤业有限公司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由山西省地质矿产科技评审中心组织评审,资源储量估算符合储量检测要求,2006年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以晋国土资储备字2011789号文备案。本井田位于马郡头勘探区内,井田内及周边32个钻孔成果为本报告参考或利用。生产矿井地质报告评述2010年7月山西地宝能源有限公司编制山西平定古州东升阳胜煤业有限公司生产矿井地质报告2010年9月阳泉市煤炭工业局进行了初审,阳煤政字201087号文同意上报省厅审批。该报告是以旧提纲编制完成的,基本符合编制要求,对井田内地层、煤层、构造、煤质、水文等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

34、,估算了8、9、15号煤层的资源/储量,为近些年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作用。该报告所不足的是:章节内容太过简单,部分内容已不符合现行规范要求,且与现行提纲的编制要求也不符。在储量块段划分上未将河流保安煤柱、村庄保安煤柱留出。总之,本次报告以该报告主要内容为基础,并引用了其中部分正确内容,对其不足之处进行了系统地补充、修改和完善。2.2 矿井地质工作组织机构、工作制度和任务一、组织机构该矿设有地测科,设科长1名,副科长2名,拥有4名地质技术人员、6名测量技术人员和地测工10名。按矿井地质规程、矿井防治水规定、煤矿测量规程、煤矿地质测图技术管理规定等规范要求开展矿井地质工作,为煤矿生产和技

35、术服务。二、工作制度为了完成全矿井的地质、测量任务,地测科制定了一系列工作制度,主要有:科、组长、技术人员、地测工个人岗位责任制,生产安全联系制度,地测工作质量、事故分析制度,地测资料、技术报告审批制度等。三、主要任务:1、完成地面控制和近井点测量工作。完成井下巷道导线测量、贯通测量、巷道开口及中腰线标定工作。绘制采掘工程平面图、井上下对照图等图纸。2、进行井下各类巷道及构造的地质编录、素描,测定见煤点资料、建立各种台账,提交矿井、采区、工作面、掘进及回采地质说明书。3、对井下各涌水点及矿井排水进行观测和统计,提供地质、水情水害预报。4、完成井田地质构造、采(古)空区积水的探放水设计施工工作。

36、矿井地质、测量工作一、矿井测量工作平定古州东升阳胜煤业有限公司在主副井筒、井底车场、轨道运输大巷、皮带运输大巷均布设7级的基本控制导线,回风大巷、以及采区上山巷道、采区的皮带、轨道、回风顺槽均布设15级的采区控制导线,采区皮带上山和皮带运输顺槽为独头掘进巷道而布设复测支导线,其余均布设闭(附)合导线。井下主副井筒、井底车场、轨道运输大巷、皮带运输大巷所有导线点全部为永久点,其它主要巷道均留设三个为一组的永久导线点。永久导线点同时作为井下高程点,且进行了统一编号,并将编号标记在点的附近。水平角采用测回法两测回观测,导线点的高程采用三角高程测量方法确定,垂直角采用中丝法两测回观测,距离采用全站仪直

37、接测定(加各项改正常数)。坐标系统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高斯6°带正形投影,中央子午线为111°,其测量成果精度较高,符合规范要求,被本次报告利用。二、矿井地质工作重大地质勘查工作由专门部门进行,矿技术人员予以配合。对井下日常揭露的原始地质现象由本矿地质技术人员进行了编录整理,对矿井综合地质资料进行收编、分析、整理,编制了各类地质图件,为矿井的日常生产和安全提供了各种综合性和专业性地质资料。三、水文地质工作该矿地质技术人员,按规范要求对井下各涌水点进行涌水量观测、井下水仓排水量统计及构造导水性观测和预测,积极开展水文地质预测预报。四、采样工作按要求

38、进行或协助专门部门各种采样工作。包括瓦斯鉴定采样、煤质化验采样、煤尘爆炸性和煤的自燃倾向性采样等。本次收集到2007年4月14日山西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为本矿15号煤层提交的煤尘爆炸性及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检验报告1份,及2013年5月20日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为本矿15号煤层提交的检验报告1份。五、其他工作按要求进行储量管理工作。本次工作在本次报告编制过程中,充分搜集了以往地质资料,开展实地调查等,对搜集和调查的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和研究,并与矿井采掘情况对比验证,对矿井已有的地质成果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对不足之处进行了补充性地质工作。主要工作如下:1、完成全井田地形地质、水文地质、地质

39、灾害调查和补修测面积19.3039 km2。2、收集到该矿 15号煤层采掘工程平面图,为矿方提供的截止2012年底的最新资料,本次进行了复核,确认其真实可靠。3、收集到该矿近年矿井涌水量的观测资料。4、对井下采(古)空区范围及积水、积气和火区进行了调查和预测。5、收集到该矿历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成果资料。6、收集到该矿15号煤层煤尘爆炸、煤层自燃检验报告1份。2.3 矿井地质工作质量评述地质勘查工作质量评述一、工程测量井田内历次地质勘查工作中测量工作均为重点,均为技术实力较强的地质队完成,测量方法正确,测量精度较高,故其工程测量成果均符合有关国家测量规程、规范要求,可靠程度高,满足本报告要求。二

40、、钻探及测井资料以往历次地质勘查工作,在井田内施工钻孔25个,邻近井田边界外围施工钻孔7个,共计32个钻孔为本报告所利用。1、19551956年由山西省煤矿管理局地质勘探局119队进行的阳泉矿区扩区(平定区)普查勘探,在邻近井田边界外围施工钻孔一个(B17号钻孔),钻探进尺为393.83m,穿过煤层可采点2个(8、15号煤层),2个煤层可采点煤芯长度采取率均大于75,该钻孔未进行测井,当时也没有对钻孔质量评级。本次报告编制时,经与周边资料对比分析,该钻孔煤厚和见煤深度基本符合地质渐变规律,质量可靠,其成果被本报告所利用。2、19571960年由山西省煤矿管理局地质勘探局119勘探队进行的大阳泉

41、、阳胜I、II和五指山等27个井田精查勘探工作,在井田及邻近井田边界外围施工钻孔12个(井田内11个,邻近井田边界外围1个),无芯钻进钻孔8个,未测井钻孔2个,当时未对钻孔质量进行评级。山西煤田地质勘探148队在马郡头进行精查勘探期间对以上钻孔的煤层采取情况进行了重新审查,并对测井重新作了解释,对煤层质量进行了评级,本次引用了其成果。3、l9701972年,由148勘探队在本井田西北部冶头勘探区进行的精查勘探工作,在邻近井田边界外围施工钻孔2个(冶52、治85号钻孔),均为无芯钻进,并进行了测井工作,穿过煤层可采点3个,测井煤层质量均为甲级。其成果被本报告所采用。4、19781981年,由14

42、8勘探队进行的马郡头勘探区精查勘探工作,在井田及邻近井田边界外围施工钻孔17个(井田内14个,邻近井田边界外围3个),钻探进尺8820.44m,无芯钻进7个,所有钻孔均进行了测井,并进行了钻孔质量评级,其中甲级孔9个,乙级孔8个。其成果被本报告所采用。三、采样测试148勘探队进行的马郡头勘探区精查勘探工作,有井田及邻近井田边界外围9个钻孔(1、M7、M9、10、M17、M30、39、M93、M100)采取了煤芯煤样进行了煤质分析化验,煤质资料较齐全,质量可靠。本次工作中该矿相关技术人员在井田内(L1、L3)取煤样,送往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综合测试中心化验,以上成果均被本报告所采用。四、矿井地质及矿

43、井水文地质工作成果质量评述该矿井属大型现代化、质量标准化矿井,拥有实力较强的技术团队和先进的设备、仪器,并按国家现行规范、规程、规定严格进行正规工作,包括井巷工程测量、矿井地质及矿井水文地质的勘测、编录、采(古)空区的探放水等工作,以及编制的各类图件、报告等,故其矿井地质及矿井水文地质工作成果可靠程度较高,满足本次报告要求。另外,本矿的各类报告也是由有资质的技术部门编制且经过专家组评审通过的正式成果,包括2010年3月山西地宝能源有限公司提交的山西平定古州东升阳胜煤业有限公司生产矿井地质报告,2010年10月山西省地质调查院提交的山西省沁水煤田平定县山西平定古州东升阳胜煤业有限公司煤炭资源储量

44、核实报告、2010年11月由山西地宝能源有限公司提交的山西平定古州东升阳胜煤业有限公司15号煤层矿井瓦斯地质图说明书、2012年2月由山西地宝能源有限公司提交的山西平定古州东升阳胜煤业有限公司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等。主要图件的来源及质量评述一、采掘工程平面图本次报告所采用的1:5000比例尺各可采煤层采掘工程平面图均由矿方提供,且现采的15煤层采掘工程平面图均由矿方实测绘制,并经集团总公司和上级主管部门认证,其精度较高,质量可靠,被本次报告采用。各煤层采掘工程平面图截止日期为2013年4月。座标系统为国家6度带坐标系统,1954年北京坐标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本次应用时将其换算1980

45、西安坐标系3度带坐标,高程采用56年黄海高程系统。二、地形地质图及水文地质图本次报告编制利用的1:5000地形地质图,为航测图,其地形部分系1973年民航二总队航空摄影,1975年山阳泉矿务局按煤炭部航测大队制定之1:50001:10000航测外业技术要求完成外业调绘。1977年由航测大队采用微分法内业成图,基本等高距5m。图式根据1961年版1:50001:10000地形图符号描绘,座标系统为国家6度带坐标系统,1954年北京坐标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本次应用时将其换算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采用56年黄海高程系统。其地质部分外业调绘由148队于1979年完成。西安航测大队于1981年成

46、图,精度基本达到专业用图要求。井田内沟谷纵横交错,梁岭绵延展布,没有大的村镇,只零星分布有几个村落,地形地物变化不大,该地形地质图可以满足本次报告编制要求。3. 矿井地质3.1 区域地质简况区域地层本区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区山西分区太行山中段地层小区,地层缺失奥陶系上统、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下统、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和第三系。说明本区加里东中晚期、印支期、燕山期直至喜山期均处于隆起剥蚀状态,未接受沉积(详见表3-1-1)。 区域地层简表 表3-1-1界系统组厚度(m)新生界Kz第四系Q全新统Q4050上更新统Q3240中更新统Q2580下更新统Q19-142古生界Pz二叠系P上统P2石千峰组

47、P2sh100190上石盒子组P2s341476下统P1下石盒子组P1x75-120山西组P1s42-78石炭系C上统C3太原组C3t95-150中统C2本溪组C2b31-76奥陶系O中统O2峰峰组O2f87-180上马家沟组O2s220-280下马家沟组O2x140下统O1亮甲山组O1l174冶里组O1y区域构造本区属华北板块山西板内造山带沁水板拗娘子关阳城北北东向块凹构造区内,其东西两侧受太行经向构造带和新华夏系构造的控制,南部受平定西洛南北向构造带的影响,整个地区在纬向与经向和新华夏系构造的复合控制之下。井田位于该区中南部。 图3-1-1 区域构造纲要图3.2 矿井地质地层井田位于山西沁

48、水煤田阳泉矿区扩区南部(平定区)马郡头精查勘探区内,井田内有大面积的基岩出露,出露地层主要为二叠系石千峰组、上石盒子组,在山坡及山梁分布有第四系中、上更新统,现根据地质填图及钻孔揭露,将井田内地层由老至新叙述如下:一、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本组为煤系地层之基底,主要为灰岩及豹皮状灰岩,其次为泥灰岩及薄层状白云质灰岩,底部为厚层角砾状灰岩,下部岩溶裂隙较发育。本组厚度约170m左右。二、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平行不整合于奥陶系灰岩地层之上,地层厚度33.8142.53m,平均38.90m。由灰色、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及13石灰岩组成,夹有12层煤线。底部为山西式铁矿和铝质泥岩,灰岩一般有

49、二层, 有腕足类海百合茎动物化石,可见黄铁矿呈星散状或团块状分布于灰岩及铝质泥岩中。三、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为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之一,连续沉积于下伏本溪组地层之上,属海陆交互相沉积,地层厚度95.47120.15m,平均105.60m。由灰黑、灰色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浅灰、灰白色砂岩,3层深灰色石灰岩以及610层煤组成。四、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为井田内含煤地层之一,连续沉积于太原组之上,为陆相沉积,地层厚度44.6873.55m,平均55.60m。主要由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灰白色中粗砂岩和25层煤组成。五、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厚度79.3591.7

50、5m,平均87.59。顶部为铝质泥岩或含铝砂质泥岩,含铁质鲕粒,风化后呈鲜红色、紫红斑块,俗称“桃花泥岩”,可作为辅助标志层。上部以灰黄、黄绿色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为主,夹灰黄、黄绿色砂质泥岩。下部为灰黄、黄绿色、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与灰黄色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互层组成,夹有12层煤线。底砂岩(K8)厚 1.50 3.30m,平均2.23m,为白灰色粗粒岩屑质石英砂岩,石英颗粒呈次棱角状,分选中等。 六、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井田内有大片出露,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该组上部多被剥蚀,以狮脑峰砂岩(K12)为界本组可以分为上、中、下两段。 (1)、下段:(红黄色岩层段)(P2s1) 其岩性上部

51、以黄绿色厚层状粗细粒砂岩为主,夹黄褐色及暗紫色砂质泥岩条带;下部以黄褐色砂质泥岩为主,夹薄层灰绿色中细粒砂岩及泥岩;底部为K10砂岩。本段厚度为85125m,平均115m。(2)、中段(P2s2)由紫褐色砂质泥岩夹数层灰黄色中粗粒砂岩组成,顶部夹12层菱铁质泥岩。底部K11砂岩为灰色中粗粒砂岩。本段厚度为70105m,平均92m。(3)、上段:(褐色岩层段)(P2s2)本段上部多被剥蚀。由紫红、兰紫及暗黄色砂质泥岩、泥岩及含紫色的黄绿色砂砾岩组成,砂岩多泥质胶结,疏松,易风化;底部为狮脑峰砂岩(K12),由23层灰绿色含砾粗砂岩组成,中间夹有黄绿、紫或灰黑色薄层砂质泥岩,厚40 m左右。本段厚

52、度为210230m,平均221m。 七、二叠系上统石千峰组(P2sh)出露于井田西部,井田内最大残留厚度约180 m。由灰紫色、紫红色砂岩、泥岩组成,底部为淡绿色含砾中、粗粒砂岩。八、第四系(Q)1中上更新统(Q23)由土黄、浅黄色亚粘土和微红色砂质粘土、亚粘土,砂土、砂和砾石层组成。厚020.40,平均14.90,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2全新统(4)主要是分布在阳胜河床沟谷中沉积的近、现代冲洪积物,浅灰色砾石层,砾石多为石灰岩。厚013.40,平均7.10。构造井田地质构造总体为轴向N20°60°E的背向斜褶曲构造,以往发现有小断层5条,陷落柱82个。现分述如下

53、:一、褶曲: 1S1(马道岭)向斜:位于井田西部,轴向N60°E,轴部宽缓,两翼倾角5°8°,井田内轴向延伸长度2600m,控制研究程度高。2S2(史家沟鸦凹)向斜:位于井田中部,沿N20°E方向穿过井田,轴部为928号孔和M10号孔连线,轴部较为宽缓,两翼倾角49°,控制研究程度高。3S3(药林寺台沟)背斜:位于井田东部,轴向N30°E,轴部为M4号孔与M7、M30号孔连线一带,两翼倾角7°左右,井田内轴向延伸长度4040m,控制研究程度高。4S4(杏庄)向斜:位于井田东南部,S3背斜东侧,轴向N30°E,轴部位

54、于M94号孔与1224号孔连线东侧,两翼倾角79°,井田内轴向延伸2000m,控制研究程度高。二、断层:井田内断层不发育,仅发现5条小断层,其中正断层4条,逆断层1条。1.F1正断层:位于井田西部M100号钻孔西南,走向N10°E,倾向NW,倾角70°,落差2m,走向延伸500m。2.F2正断层:位于井田西部M17号钻孔东南,走向N5°E,倾向NW,倾角65°,落差8m,走向延伸240m。3.F3正断层:位于井田西部M100号钻孔西,走向N10°W,倾向SW,倾角65°,落差5m,走向延伸200m。4.F4正断层:位于井田西

55、北部M100号钻孔两北,走向近SN,倾向W,倾角60°,落差7m,走向延伸200m。5.F5逆断层:位于井田东北部908号钻孔东北,由井巷工程揭露并控制,走向N69°E,倾向NW,倾角45°,落差1.2m,走向延伸85m。三、陷落柱:井田内陷落柱比较发育,共发现大小陷落柱82个,其中地质填图发现49个(其中4个已被井巷工程揭露),井巷工程揭露37个。陷落柱截面形状多为近圆形或椭圆形,陷壁角65°80°,一般为75°左右。四、岩浆岩:井田内未发现有岩浆岩侵入现象。综上所述,井田内褶曲和陷落柱发育,地层倾角510°,断层少且落差小,总体分析,井田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井田陷落柱情况一览表 表3-1-1编号位置长轴短轴形态备注方位长度(m)方位长度(m)XK1井田东北部930号钻孔北近NS172近EW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