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课时检测卷(学生)_第1页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课时检测卷(学生)_第2页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课时检测卷(学生)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测试时间:15分钟一、选择题1.?史记·封禅书?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 这说明我国青铜器最早出现于 A.原始社会后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2.对于商朝以后青铜器的使用和开展状况,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B.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C.功能由食器开展到武器D.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的代表性器物3.2019福建莆田中考以下图是我国1964年发行的4枚邮票。据此判断邮票中的器物属于A.陶器B.瓷器C.青铜器 D.铁器4.清代的金石学家王懿荣是第一个发现“龙骨上刻有明显“符号的人,并断定为商代的文字,使蒙尘三千多年的“符

2、号免于湮没。 这种“符号应是 A.刻画符号 B.甲骨文 C.金文 D.小篆5.郭沫假设曾对一种书法这样赞赏:“卜辞契于龟骨,其契之精而字之美,每令吾辈数千载后人神往大抵武丁之世,字多雄浑,帝乙之世,文咸秀丽。而行之疏密,字之构造,回环照应,井井有条而书之契之者,乃殷世之钟王颜柳也。这种“书法是 A.刻画符号 B.甲骨文 C.金文 D.小篆6.历史悠久的汉语言文字不仅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而且其本身就是一种灿烂的文化。假设寻找这一文化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7.右图是发现于河南安阳的甲骨,以下哪些商朝的社会活动有可能记载在这一

3、甲骨上 祭祀农牧业刑法旅游战争A.B.C.D.8.由于文字的产生,历代文明才能通过文字世代流传。甲骨文使用多种造字方法,其中以哪一种造字法为主A.形声B.会意C.象形D.指事9.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我们把这种造字法称为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二、非选择题10.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商朝时期,王室贵族遇事无论大小都要占卜以问吉凶,然后将占卜结果用文字刻在龟甲或兽骨上,这种文字叫作甲骨文。材料二 甲骨文主要发现于河南安阳小屯村,那里先后出土了刻有文字的甲骨10余万片,单字约4 500个,已经识别的有1 500多字。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朝的文字叫什么。

4、因何而得名?2根据材料二,指出商朝文字的主要发现地点。3根据所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朝文字的出土和研究的现实意义。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测试时间:15分钟一、选择题1.A 此题考察学生的识记才能。在原始社会后期,我国的甘肃、青海等地就出现了铜器。2.C 此题考察的知识点是青铜器的开展,主要考察学生的识记才能。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开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利的代表性器物。应选C。3.C 此题考察的知识点是青铜器,主要考察学生的识图分析才能。根据邮票中的四羊方尊和司母戊鼎,即可判断是青铜器。4.B 只要抓住

5、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龙骨上刻有明显符号“商代即可判断与甲骨文有关。5.B 此题考察学生的分析应用才能。只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契于龟骨即可判断为甲骨文。6.B商朝的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起源于甲骨文。7.B 此题考察学生的识记才能。甲骨文记载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所以B正确。8.C 此题考察学生的理解分析才能。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甲骨文中约40%是象形字,所以它是最主要的造字方法。9.C 此题考察的知识点是甲骨文的造字特点,主要考察学生的识记才能。会意是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的造字法。二、非选择题10.答案1甲骨文。文字刻在龟甲或兽骨上。2河南安阳小屯村。3有助于理解和研究商朝的历史社会情况;有助于理解和研究汉字的演变。解析第1问,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用于占卜记事而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好的文字。因文字刻在龟甲或兽骨上,故叫甲骨文。第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