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_第1页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_第2页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         【关键词】  脑卒   我科于2005年4月至2007年4月对84例脑卒中伴吞咽障碍的患者进行了进食康复训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脑卒中伴有吞咽障碍的84例患者,均经颅脑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卒中。将患者随机分为吞咽障碍进食康复训练组(康复组)42例,吞咽障碍非进食康复训练组(对照组)42例

2、。康复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52.7±4.6岁;脑梗死25例,脑出血17例;洼田氏饮水试验分级 1,级8例,IV级15例,V级19例。对照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51.9±5.1岁;脑梗死26例,脑出血16例;洼田氏饮水试验分级,级9例,IV级14例,V 级19例。   1.2  方法   对照组按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进行,康复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下列措施。口腔操:尽量张口,然后放松,下颌向两侧运动,逐渐加快速度。唇运动:包括闭唇、振唇和嘴角上抬。舌运动:舌向前后、左右、上下各方向的主动运动,对伸舌困难者,训练者用纱布包住

3、患者舌头,行各方向牵拉的被动运动。分别于早、中、晚饭前进行,每次5min。发音运动:先行单音训练,让患者从“你、我、他”开始,通过张闭口动作,声门开闭促进口唇肌肉运动和声门的闭锁功能。一般在晨间护理及下午的基础护理后进行。咽部冷刺激和空吞咽:使用冰冻的棉捧轻轻刺激软腭、舌根和咽后壁,然后做空吞咽动作,每日3次。进行基础训练有效后,方可进行摄食训练。   体位:取半仰卧位或坐位,头稍向前倾约20度,身体稍倾向健侧,使食物由健侧咽部进入食道,防止误吸。食物及其形态:给予易于吞咽的流质饮食,先将主食配以鲜牛奶、蔬菜汁和果汁等,随着吞咽功能的改善及体能的恢复,再将食物做成冻状或粥状

4、,其密度均匀,要求粘而不易松散,通过咽及食道时易变形,利于食用及消化,如果冻、蛋羹、藕粉糊及苕粉糊。入口量:宜用薄而小的勺子,先每勺约34ml,然后酌情增加至1汤匙大小为宜(正常人入口量约为20ml),尽量把食物送到舌根部或健侧颊部。每次进食后,嘱患者反复吞咽数次,以使食物全部咽下,也可饮1口适量的水,不可用吸管,以防液体误入气管,这样既有利于刺激诱发吞咽反射,又能达到去除咽部残留食物的目的。为防止误咽,在进食时嘱患者吸足气,吞咽时憋住气,使声带闭合封闭喉部后再吞咽,吞咽后咳嗽数下,以喷出残留在咽后部的食物残渣。       

5、;     康复训练护理1个月后,用洼田氏饮水试验对进食康复训练护理疗效进行评估。洼田氏饮水试验:患者取坐位,在常温下饮温水30ml,5s内1次饮尽,无呛咳者为级(正常);5s 1次饮尽,无呛咳,或2次饮尽,无呛咳者为级(可疑);能1次饮尽,且有呛咳者为级(轻度异常);分2次以上饮尽,且有呛咳者为级(中度异常);常呛咳,难以饮尽者为级(重度异常)。吞咽障碍症状基本消失,饮水试验提高23级,营养状况良好者为显效;吞咽障碍症状改善,饮水试验提高1级,营养状况好者为有效;吞咽障碍改善不明显或无改变,饮水试验无变化者为无效。   1.3  统

6、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   2  结  果   两组患者吞咽障碍功能改善情况见表1。康复组的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33.3%,经过进食康复训练后,康复组的吞咽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1。表1  康复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3  讨  论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发生率高达47.0%。发生机制为脑干卒中引起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和舌下神经或核下性损害产生真性球麻痹;双侧皮质脑干束损害产生的假性球麻痹,导致吞咽困难、舌运动障碍。正常吞咽过程分为3期,第1期为口腔期,主要由口轮匝肌、咬肌参与;第2期为咽喉期,主要由舌肌、咽喉肌参与;第3期为食道期,由食道平滑肌参与。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主要出现在第2期。积极的吞咽运动训练,可以不断向脑细胞输入刺激信息,促进传导通路建立与恢复,并且可增加肌肉运动的协调性,完成吞咽运动。本组结果显示,康复训练组疗效显着高于对照组,说明进食康复训练护理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值得临床护理推广应用。【参考文献】  1大西幸子,孙启良.摄食、吞咽障碍康复实用技术M.赵峻,译.北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