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中补充文言文 郭儒愿新课标补充文言文孟子一则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 惧, 安居而天下 熄。” 孟子曰:“是 焉得为大丈夫乎?子 未学礼乎?丈夫 之 冠也, 父命 之; 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 戒之曰:往之女家, 必 敬 必 戒,无 违夫子!以 顺 为 正者,妾妇之 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 立天下之 正位,行天下之 大道; 得 志,与民由 之;不得志, 独 行其 道。富贵 不能 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 不能 屈,此之谓大丈夫。” 【练习】1、 文学常识:1、 孟子是 家经典之一,是 的言论汇编,由 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 的 、 和 。2、 孟子,名 ,字 ,
2、时期的 家、 、 家。是继 之后又一位 家代表人物,有“ ”之称。2、 文言知识积累:1、 通假字: 往之女家 ( )同( ) 意思( )2、 词类活用(1) 富贵不能淫 (2) 贫贱不能移 (3) 威武不能屈 3、 一词多义(1) 居 居天下之广居( ) 居天下之广居( )(2) 得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 得志,与民由之( )(3)戒 往送之门,戒之曰( ) 必敬必戒( )(4)道 妾妇之道也( ) 行天下之大道( ) 独行其道( )(5)之 丈夫之冠( ) 父命之( ) 往之女家( ) 妾妇之道也( )4、 课文理解1、 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2、 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与“
3、大丈夫之道”有什么不同? 3、 孟子认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请你举出历史上一些大丈夫的事例。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庄子一则北 冥 有鱼,其名曰 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 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 而飞,其翼若 垂 天之云。 是鸟也, 海运则将 徙 于南冥。 南冥者, 天池也。齐谐者, 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 三千里,抟 扶摇 而上者九 万里, 去以六月 息者也。” 野马 也, 尘埃 也, 生物 之以 息相吹也。天之 苍 苍, 其正色 邪?其 远而无所 至 极 邪?其视 下也,亦若 是则 已矣。 【练
4、习】一、文学常识:1、庄子,名 , 时期著名的 家, 学派的重要代表,与 并称为“ ”。2、庄子又称 ,是 家经典之一。这部散文集富有 和 色彩,擅长用 来说明道理。2、 文言知识积累:1、 通假字(1) 北冥有鱼 同 意思: (2) 其翼若垂天之云 同 意思: (3) 其正色邪 同 意思: 2、 词类活用 水击三千里 水 3、 一词多义(1)息 去以六月息者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2)其 其正色邪( )其视下也( )三、课文理解1、如何理解作者塑造的大鹏形象? 2、 如何理解“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3、 文章印证齐谐,有什么用意呢? 礼记一
5、则虽有 佳 肴,弗食,不知其 旨也。虽有 至 道, 弗学, 不知其善也。 是故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 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 也;知困,然后能 自 强也。故曰:教学 相 长也。兑 命 曰:“学 学 半。” 其 此之谓乎? 【练习】1、 文学常识1、 礼记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编者是 时的礼学家 和他的侄子戴圣。今天所见的礼记是指戴圣选编的 ,共49篇。2、 本文选自 ,是礼记中的名篇,是古代教育史上比较有价值的 。主要讲述 , ,阐述了 等教学经验。2、 文言知识积累1、 通假字兑命曰 同 意思: 2、 古今异义(1) 不知其旨也 古义: 今义: (2) 教然后知
6、困 古义: 今义: (3) 教学相长也 古义: 今义: 3、 词类活用(1) 不知其旨也 (2) 不知其善也 4、 一词多义(1) 学 学学办( ) 学学办( )(2) 其 不知其旨也 ( ) 其此之谓乎( )3、 课文理解1、 文章应用 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讲述了“ ”的道理。即: 和 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告诉我们 的道理。2、 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3、 文章开头写“虽有佳肴”有何作用? 4、 引用兑命中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5、 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列子一则伯牙 善 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 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善 哉? 峨峨 兮若泰
7、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 洋洋 兮若江河!”伯牙所 念,钟子期必 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 卒 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 援琴而 鼓之。初 为霖雨之 操, 更 造崩山之 音。曲每奏,钟子期 辄 穷其趣。伯牙乃 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 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练习】1、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 ,作者列子,名 , 前期的思想家,是 和 之外又一位 家思想的代表人物。2、 文言知识积累1、 词类活用 伯牙善鼓琴 2、 通假字 卒逢暴雨 同 意思: 3、 文章理解1、 文章记述了 与 因琴而成知音的故事。告诉我们: 2、 “高山流水觅知音”,从哪句话可以子期是伯牙
8、的知音?结合文章,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 临 河 干(gn),山门 圮(p) 于河,二石兽并沉 焉。阅 十 余 岁, 僧 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 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 棹(zhào)数小舟, 曳(yè)铁 钯(pá), 寻十余里,无 迹。 一讲学家 设 帐 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 不能 究物理,是 非 木杮(fèi),岂能为 暴涨 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湮(yn)于沙 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 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 河兵 闻之,又笑曰:“ 凡 河中 失石,当 求 之于上流。 盖 石性坚重,沙性
9、 松浮,水 不能 冲石,其 反激之 力,必 于石下迎水 处 啮(niè)沙 为 坎穴,渐激渐深,至 石 之 半,石 必 倒掷坎穴 中。如是 再啮,石 又再转,转转不已,遂 反 溯流逆上矣。 求 之下流, 固 颠;求之 地中,不 更 颠乎?” 如 其言,果 得于数里外。然则 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 其二者多矣, 可 据 理 臆(yì)断 欤(yú)? 【练习】1、 文学常识1、 本文作者是 ,字 , 代著名学者,生性诙谐风趣。任 总纂官,编订 ,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2、 本文选自 ,这是一部 ,题材以 为主,但于 、 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2、 文言知识积累1
10、、 古今异义(1) 二石兽并沉焉 古义: 今义: (2) 阅十余岁 古义: 今义: (3) 是非木杮 古义: 今义: (4) 但知其一 古义: 今义: 2、 一词多义为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 众服为确论( )如 如是再啮( )如其言( )3、 词类活用(1) 棹数小舟 (2)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3、 课文理解1、 本文通过 的故事,说明了 2、 故事是如何发展变化的,课文可以分为几层,概括各层次大意。 3、 老河兵的判断为什么是正确的? 4、 作者得出了什么结论,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结论: 道理: 5、 这篇故事给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 与谢中书
11、书 陶弘景山川 之 美,古来 共 谈。高峰 入云,清 流 见 底。两 岸 石 壁, 五色 交辉。青林 翠竹,四时 俱 备。晓雾将 歇,猿鸟 乱 鸣;夕 日欲 颓,沉鳞 竞跃。实 是 欲界 之仙都。 自 康乐以来,未 复有能 与 其 奇者。 【练习】1、 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是 ,字 ,号 ,卒谥 , 时期的道教 派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是著名的 家, 家,曾帮助修订本草集注,著有 。2、 文言知识积累1、 古今异义(1)古来共谈 古义: 今义: (2)四时俱备 古义: 今义: (3)晓雾将歇 古义: 今义: (4)夕日欲颓 古义: 今义: 2、理解性默写(1)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绚烂辉
12、煌气象的句子: (2) 从听觉、视觉的角度,描写朝夕生物活动的对偶句: 3、 课文理解1、 本文通过描绘 ,表达了作者 2、 本文紧紧围绕一个“ ”字,共描写了 等景物,描绘出一幅 的美丽山水画。3、 本文写景的语言精练且生动,试以“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为例,说说该句如何体现此特点的?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 五年十二月, 余 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 俱 绝。是日 更 定 矣,余 挐 一小舟, 拥 毳 衣 炉 火,独往湖心亭 看雪。雾凇 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 一白。湖上影子,惟 长堤 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 芥、 舟中人两三粒 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 对坐, 一童子 烧酒
13、炉 正 沸。见余,大喜曰: “湖中 焉得 更 有此人!”拉 余 同饮。余 强饮 三大 白 而别。问 其姓氏,是 金陵人,客 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 痴 似 相公者!” 【练习】1、 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 ,字 、 ,浙江山阴人, 时的一位 家、 家。著有 、 等。2、 文言知识积累1、 词类活用(1) 大雪三日 (2) 客此 (3) 拥毳衣炉火 (4) 与余舟一芥 2、 一词多义(1) 是 是日更定( )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2) 一 余挐一小舟( ) 上下一白( )(3) 更 是日更定( )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4) 白 上下一白( )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5
14、) 大 见余,大喜( )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3、 古今异义(1)余住西湖 古义: 今义: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古义: 今义: 三、课文理解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2、 “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3、 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 4、 作者写景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特点? 论语十二章 1.子曰:“学而时 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 故 而知 新,可 以 为 师矣。” 5.子曰:“学 而 不 思 则 罔,思而不 学则 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gng)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唐山市滦南县柏各庄镇社区工作者考试真题
- 2025三明市宁化县治平畲族乡社区工作者考试真题
- 物流公司财税知识
- 2024学年浙南名校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 翼状胬肉护理查房
- 小学生心理健康专题教育
- 护士职业道德素质教育
- 苏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选修五全册教学案
- 四级单词集合
- 矛盾纠纷排查实施方案
- ASME材料-设计许用应力
- MOOC 家具史-南京林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174题)
- 数学奥秘揭秘-揭开数学背后的奥秘
- 温度传感器Pt100-阻值-温度对照表(方便实用)
- 《地球物理勘探》课件
- 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含答案解析 )
- 30道智能驾驶工程师岗位常见面试问题含HR问题考察点及参考回答
- 护林员劳务派遣投标方案(技术标)
- JGJT208-2010 后锚固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 北师大版小学英语3-6年级单词-(三起)带音标-精华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