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检测试卷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触摸感悟(33分)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A欲信大义于天下    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C将军身被坚执锐    D宫中府中,俱为一体2下列古词文语句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2分)A为报倾城随太守,西北望,射天狼。    B天下苦秦久矣。C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D梳洗罢,独倚望江楼。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160;   )(2分)A出师表整理诸葛亮,这是一篇传诵千古的表文,陆游曾慨叹诸葛亮未完成统一大业就先死: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B陈涉世家整理司马迁,史学家、文学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后人把这本书称作史记。C隆中对整理陈寿,西晋史学家。字承祚,晋朝安汉人。D唐雎不辱使命表现了唐雎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尊自强的布衣精神。4选择正确的译文。(4分)(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A奖惩功过,评定人物好坏,不应该有不同B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相同C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既有相同,又有不同(2)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

3、之中(    )A先帝不认为我品质行为恶劣,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茅庐来拜访我B先帝不因为我低微而鄙俗,降低自己委屈别人,三次到茅庐来拜访我C先帝不认为我低微而鄙俗,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茅庐来拜访我5对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醉里挑灯看剑”,词人在酒醉之后还拨亮灯火端详宝剑,这表明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抗敌卫国的愿望多么迫切!B“麾下”指部下:“五十弦”泛指多种乐器:“翻”,演奏。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该句是说英雄骑着快如的卢的良马,用着很有力量的弓,飞驰战场,英勇杀敌。D“了却君王天下事

4、”,这是词人无奈心情的体现,意思是不再理会朝野中的一切事情了。6对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这首词题为“壮词”,的确是名副其实的,壮就壮在词中抗金部队的壮盛军容、豪迈意志;壮就壮在道出了词人的一颗壮心。B“沙场秋点兵”五个字,使人感受了战场气氛,又看到了雄壮威武的阵容:“点兵”二字也透出战事即将开始之意。C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使感情从最高点一下跌落下来,尽吐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D这首词首句和后两句写实,中间三句写梦,上阕与下阕之间没有一个明显界限,使不可遏制的激情直泻而下,打破了常规的分阕写法。7下面诗句表现的自然季节

5、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8从下列诗句中选出风格完全不同的一句是( )(2分)A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B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C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D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9填空。(15分)(1)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勇挑重担,可用“                    ,

6、                ”  来形容。(用出师表中的原句回答)(2)古诗文中有许多表现惜时或劝学内容的名句,请写出其中的两句: , 。(3)出师表中揭示先汉兴隆原因的语句是“          ,         , ”。(4)苏轼评价          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

7、有诗”。你能写出该整理体现这一风格的诗句吗?(至少两句)诗句: , 。(5)陈涉太息曰:“          !                             !”(6)                 

8、60;     ,欲语泪先流。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该书记事祥实,语言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魅力,鲁迅先生称之为“ , 。”二、理解运用(47分)(一)  (14分)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

9、应者。”吴广以为然。10对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A会天大雨      会:适逢B上使外将兵    将:带领C为天下唱      唱:倡导D宜多应者      应:回答11“扶苏以数谏故”中的“以”字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把    B因为    C认为  D凭借12文中画线语句“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正

10、确的一项译文是( )A现在要灭亡了,是死,举行大计也是死,等于都是死。B现在逃跑也是死,举行大事也是死,大家都等着死。C现在逃跑也要死,发动大计也要死,不如都去死。D现在逃跑也会死,发动大事也会死,同样都是死。13对文中画线句子“或以为死,或以为亡。”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认为项燕已经战死了,或者可能逃亡了。B认为项燕不是已经战死了,而是已经逃亡了。C有的认为项燕战死了,有的认为项燕逃走了。D或者认为项燕可能战死了,或者认为可能逃走了。14对这段文字的内容概括不当的一项是(    )(2分)A记叙陈胜吴广起义前对形势的分析。 

11、  B记叙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C记叙陈胜吴广起义的全部经过。        D记叙陈胜吴广起义前的谋划。15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回答问题。(2分)(1)陈涉率众揭竿而起的直接原因是: 。(2)陈涉率众揭竿而起的根本原因是: 。16从下面的说法中找出正确的两项是(    )(2分)A陋室铭、桃花源记、捕蛇者说中的“铭”、“记”、“说”都是古代的文体。B水浒、红楼梦是长篇小说,故乡、孔乙己是中篇小说。C“温故知新”、“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这三个成语均出自论语。D最后一课、我的叔叔于勒的整理依次是马克

12、83;吐温和莫泊桑。(二)(16分)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7本段节选自         ,整理是             。(2分)  18下面词义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13、0;  )(2分)    A崩殂(死。皇帝死叫“崩”;殂,死亡)  B殊遇(特别厚待)    C恢弘(气势宏大)                       D引喻失义(说话中称引譬喻不恰当) 1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的“亡”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14、; )(2分)    A广故数言欲亡    B河曲智叟亡以应        C今亡亦死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0下面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危急存亡之秋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B忘身于外    无敌国外患者  C盖追先帝

15、之殊遇    笼盖四野  D以塞忠谏之路也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21下面加点的部分不能连读的一项是(    )(2分)  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B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22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文中的“益州”指蜀汉,“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  B整理分析形势先说不利的主观条件,后说有利的客观条件。 

16、 C整理在提出自己的建议时,先从正面说,再从反面说。  D本段的主旨句是“诚宜开张圣听”,这是整理提出的第一个建议。23这段文字分析了蜀国的内外形势,整理的用意是(    )(2分)  A表达对“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的先帝的怀念。  B赞扬侍卫之臣和忠志之士的忠心耿耿。  C表达出师伐魏以报效先帝的决心。  D希望刘禅认识形势的危急,实施广开言路的政策。24整理除了在该段中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外,还在后文中提出了哪两条建议?(2分)答: 。(三)(17分)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

17、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日:“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日:“君与俱来。”庶日:“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日:“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25解释上文中加点的字。(4分)躬:               

18、0;      每:                        惟:                       诣

19、:                        26补出省略的词语。(2分)(1)时先主屯(     )新野   (2)君与(     )俱来27、填空。(4分)(1)三个臭皮匠,顶个        

20、0;     。(2)徐庶进曹营,                    。(3)“卧龙”指          ,三国故事中有一个外号叫“凤雏”的人是        。28简答。(4分)(1)  徐庶对刘备说:“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表明了诸葛亮的性格特点是: 。(2)文中写刘备去拜访诸葛亮,“凡三往,乃见”,又写到刘备对诸葛亮的一席话,这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