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诗词鉴赏类选择题_第1页
高考政治诗词鉴赏类选择题_第2页
高考政治诗词鉴赏类选择题_第3页
高考政治诗词鉴赏类选择题_第4页
高考政治诗词鉴赏类选择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考政治复习诗词鉴赏类选择题专练1下列与“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包含相同哲理的是A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C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D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2、下列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所体现的哲理相一致的是A.天不变,道亦不变             B.理生万物C.心外无物     &#

2、160;               D.气者,理之依也3、有志在各领域成大器的人必须具备一些基本人文素质。下列能体现基本人文素质的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人皆可以为尧舜厚德载物,自强不息            君子一言

3、,驷马难追A.   B.  C.      D.4、“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代诗人王勃的这句名言体现的民族精神是 A团结统一    B爱好和平   C勤劳勇敢    D自强不息5、“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夷犹予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这告诉我们    A要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4、C文化活动使人高雅          D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6、对“前贤”的文章,杜甫主张既要兼取众长,加以继承(“转益多师是汝师”);又要区别真伪(“别裁伪体亲风雅”)。反对一味因袭(“递相祖述复先谁?”)。这对我们进行创新的启示是: A亲自实践是创新的根本途径         B人民群众是创新的主力军 C创新是继承与发展的统一      &

5、#160;    D科技是创新的重要工具7、2007年12月29 Et,温家宝总理吟诵了自己创作的俳句“常忆融冰旅,梅花瑞雪兆新岁,明年春更好”送给到访的福田康夫首相,表达了中日领导人和中日人民对中日关系的美好期盼。下列名句与该俳句蕴涵相同哲理的是    A试玉要烧三Et满,辨才须待七年期    B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D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8、“气者,理之依也”,“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这一

6、说法属于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9、今朝踏浪书海豪情盛,来年题名金榜笑颜开,这是一位老师送给高三学子的一副对联。该对联的哲学寓意是A知识是进步的阶梯,间接经验的获得比直接经验更重要B人生价值的实现,需积累更多的主观因素C对真理的求索无止境,人们可以突破客观条件和规律的限制D感性认识需要上升为理性认识,人们才能更好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10、下

7、列句子中与“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蕴涵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D将欲夺之,必先予之11菜根谭里面有一句话:“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谭,雁去而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高考资源网 

8、0;  A心态可以决定一切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C事物是不可认识的          D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12、在中国格言的海洋里,有两个意义相近的古老成语:“四海之内皆兄弟”(子夏),“四海之内若一家”(荀子)。这主要体现了中华民族  A不畏强暴、英勇顽强的优良品格  B以礼仪之邦享誉于史  C开拓进取、自强不息

9、60;         D注重团结、呼唤统一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13、“若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下列名言中与这副对联蕴含的哲学道理相一致的是    A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C自古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D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14、“小事其实不小,细微之处可积德。”下列与此反映的哲理相似的是A一叶知秋  

10、0;                        B管中窥豹  C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             D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15、周易系辞下中说:“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业。”近年来,“忧患

11、意识”一词频繁出现在党和政府的文件及领导人的讲话中。这表明,中国传统思想A即将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影响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中国的发展道路C是当代中国人的精神财富,应当毫无保留地继承  D是最优秀的传统文化,应当成为全世界的主流思想16、唐代柳宗元在(敌戒)诗中写道:“敌存灭祸,敌去召过。”其蕴涵的哲学道理是A好事和坏事的区分往往没有实际意义B好事和坏事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C好事和坏事是相对而言,没有绝对的本质的区别D

12、共性与个性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转化的 17、清理了野蛮的混沌,心灵才会荡起纯净的清波;扫除了愚昧的灰尘,思想才会绽放美丽的花朵。可见A、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B、民族文化有精华与糟粕之分C、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文化产品  D、要积极主动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18、下列既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又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点的是  A邯郸学步    B唇亡齿寒

13、0;   C吐故纳新    D因地制宜19、奢靡之始,危亡之渐”。这句古训告诉我们A要坚持适度原则                  B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举行记者招待会时说:“形势稍好,尤需兢慎。”其中,“兢慎”见唐诗泾溪“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履人。却是平流无石处,

14、时时闻说有沉沦。”据此回答2021题。20、这首唐诗所包含的哲学道理主要是 A矛盾双方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B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D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21、下列成语与材料中唐诗的哲学内涵相一致的是A声东击西    B居安思危    C循序渐进    D画蛇添足宋代诗人陈与义襄邑道中诗云:“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

15、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22、从哲学角度看,这首诗说明了A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B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有机统一C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D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李商隐一生怀才不遇,仕途坎坷。李商隐死后,崔任曾作器李商隐诗:“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怀未曾开。”并指出李商隐这匹“良马”腿脚屈曲,步履维艰,是因为不遇其主。23、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实现人生价值,关键是提高自身素质 B.实现人生价值,关键是要具备良好的外界条件C.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    D.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社会发展的需要24、著名文学家高尔基曾经说过:“人的天赋就象火花

16、,它既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而逼使它燃烧成熊熊大火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劳动,再劳动。”从人生价值观的角度来看,这样强调的原因是高考资源网 A实践能决定认识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劳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D实现人生价值要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25、以“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

17、来比喻政府与群众的关系,说明A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B意识是感觉的综合体现  C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    D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26“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下列选项中与上述诗句包含同一哲理的是A.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B.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C.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D.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27“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这段话说明A.否定一切是发

18、展的前提              B.没有否定就没有发展C.只要否定就能发展                  D.怀疑精神就是创新精神28、孙子兵法曰:“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制胜者,谓之神。”从哲学的观点看,这段话表明 (  &

19、#160; ) 事物变化无常,人的认识能力无限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统一的 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上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是客观的,认识了前者也就认识了后者 A B C D29、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道:“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这句话的哲学寓意是(  )A规律是客观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       B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   C要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0、        D要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30、元史许衡传记载:许衡"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这表明A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要以集体利益为重B价值观对人生道路、人生选择具有导向作用C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的改造客观世界D价值观不同,对事物的评价也不同31、当一位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这句话  

21、;  A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B承认了真理的相对性    C认为事物是不可知的    D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322007年12月29 日,温家宝总理吟诵了自己创作的俳句“常忆融冰旅,梅花瑞雪兆新岁,明年春更好”送给到访的福田康夫首相,表达了中日领导人和中日人民对中日关系的美好期盼。下列名句与该俳句蕴涵相同哲理的是    A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    B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22、;   D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33、下列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所体现的哲理相一致的是A.天不变,道亦不变             B.理生万物C.心外无物                     D.气者,理之依也34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

23、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这说明A.真理是绝对的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C.真理是客观的                 D.事物的发展由量变到质变35、从文

24、化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宋代著名思想家朱熹“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一名句主要说明( )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动力C创新是文化的源头活水      D创新是社会实践的必然要求36、“昼出耕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荫学种瓜。”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 )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人的意识与自然环境无关&

25、#160;    D自然环境决定人的意识37、中国语言蕴涵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下列说法中能体现辩证否定观的有A是就是,不是就不是                B百尺竿头,更进一步C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D弃其糟粕,取其精华38、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荀子提出:“万物各得

26、其和以生。”中庸提出:“和者天下之大道也。”我国古代“和”的思想  A承认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B否认世界上的事物是千差万别、多种多样的C是脱离实际的主观想象                                   &

27、#160;                                                 &

28、#16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