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语文《羚羊木雕》课件【三篇】_第1页
初一上册语文《羚羊木雕》课件【三篇】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一上册语文羚羊木雕课件【三篇】教学目标:1 1、体会和感悟亲情、友情,学会理解亲情,珍惜友情。2 2、理解课文内容, 把握文章结构, 理解本文巧妙的构思。3 3、学习文章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具体生动的刻画人物形 象。4 4、理解文章突出主题的方法。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一、生活导入。1 1、抽一个同学起来,问:你有过与父母发生吵架之类的 过冲突没有 ? ?2 2、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冲突 ? ?齐读 2222 课标题下面方框。3 3、板书课题。羚羊木雕是非洲艺术家以羚羊为形体用一 种黑木雕刻成的工艺品。 非洲木雕是非洲大陆具有代表性的, 全世界都享有盛誉的工艺品,其文化、艺术价值很高。非洲 很多

2、国家元首出访,或欢迎来访的客 * * 多喜欢赠送木雕。二、整体感知。(一)、速读课文。回答问题:01 1 文章写了一句什么事? 用一两句话概括文章内容。O2 2、说说文章的思路或结构怎样 ?(二)、画出段序。字词板块(三)、概括文章内容。1 1、提示:要用一两句话概括文章内容,就要先理清文章 记叙的六要素。板书划线句子。人物:“我”、万芳、我的妈妈和万芳妈妈、我的爸爸 和奶奶。时间:今天。地点:我家里、万芳家里及路上。归纳:“我”送羚羊木雕给朋友万芳后,被父母逼着要 回来的事。2 2、还写了其它事没有 ? ?这两件事要归纳进去吗 ? ?上幼儿园我和万芳就很好,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合 二为一”。上

3、星期一我和万芳换裤子的事。 明确:这两件事只不过补充说明我为什么要把羚羊木雕 送给万芳。 这是文章的插叙部分, 不是主要事件不归纳。(四)、理解文章结构顺序。根据板书讲:1 1、主要事件中为什么先从今天妈妈逼问我开始写而不是 按时间顺序先写昨天发生的事情呢 ? ?倒叙。(如果文章顺叙是:A A B B C C D D 的话,那么倒叙就 是 D D A A B B C C 或 C-AC-A B B D D 或 B B A A C C D D),倒叙就是把事 情的结局或后来发生的事情提到前边写,然后再从事件的开 头按顺序叙述事物的起因和发展。作用:采用倒叙的情况一 般有 2 2 种:一是为了表现文

4、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 加以突出 ; ; 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 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以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 ) 本文倒叙的作用:作者在文章开头就直接摆出我和妈妈 的紧张的矛盾气氛起到了吸引读者的作用。这样安排结 构,使文章开头更吸引人。也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 铺直叙,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2 2、另外两件事在文章结构中属于什么呢? ?(1)(1) 、插叙。 (A(Ab b B B-C)C) ,插叙就是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暂时停顿,插进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插叙结束后,再回到原来的事件上继续叙述。文章通过“我”的回忆万芳是我多么仗义的朋友这种心理活动

5、来插叙了这两件 事。(2)(2) 、插叙的作用:( (01)1)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 (O2)2)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 ,使读者更好地了解故 事情节,或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 ( 本文有解释的作用。解释 为什么我会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 ) )( (03)3) 使故事的脉络更清晰。( (04)4) 使文章结构更紧凑。 文章没有按时间顺序来写, 直 接写今天发生在“我”家里和万芳家里的有关羚羊木雕的 事,把幼儿园老师叫我俩“合二而一”和上星期一在学校运 动场上和万芳换裤子的事通过插叙穿插到今天的事中来写, 这样的插叙就会使文章场面 ( ( 地点 ) ) 更集中,使文章结构更紧 凑。

6、( (O5)5)拓展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O6)6)突出主题。( (如, 紫藤萝瀑布的插叙为后面的议 论作铺垫,起到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 ) )注意:倒叙与插叙重要区别是:倒叙是一件事的顺序变 化,插叙是相关事件的顺序变化。四、 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 ? 线索就是贯穿一篇文章,即在文章的不同段落中都可见的词、句子或是情况等等 ; ; 它是解读文章含义, 了解文章主旨 的关键词条。文章线索的分类分为以下几类:01 1、以人物为线索O2 2、以事情为线索O3 3、以物品为线 索O4 4、以地点为线索O5 5、以时间为线索O6 6、以感情为线索。文章的矛盾因“羚羊木雕”而起,文章内

7、容围绕“为什 么送羚羊木雕,我怎样要回羚羊木雕”来写的。羚羊木雕这 个物品是文章线索。作用:以“羚羊木雕”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题材 , , 使 文章结构更加紧凑、浑然一体。五、 作业:1 1 、你赞成父母做法还是孩子做法,为什么 ? ? 2 2、准备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文章具体生动的描写, 写出个性。 理解 文章的主题。拓展思维训练。教学过程:一、听写生字词。二、文中作者通过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 理描写等方式,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人物的个性。请根据描述 说人物性格。 (也可以先做练习册 9393 页有关人物分析的题。 )1 1、提示问:同样是逼我去要回羚羊木雕,

8、妈妈和爸爸性 格有什么不同 ? ?妈妈:“突然问”这是什么心理 ? ?( 像突然发现掉了 钱一样,着急、心慌 )“目光紧紧地盯着我十分严厉坚定地说”一一 妈妈绝不愿意损失自己的经济利益,性子很急,不问理由、 一点没有商量变通的余地, 教育孩子的方式很生硬 ( 我裤子划 了条口也要遭到不由分说的责备 ) 。爸爸:“静静地点了一支烟,慢慢地对我说声音一 直平静,不过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遇事沉着老 练。“我”:“心怦怦直跳小声地低着头不敢看 她声音有些发抖哭喊着”一一胆小、爸爸妈妈生气 了她就害怕、爸爸妈妈不理解自己她很难过但又无可奈何。万芳:“为我叹气。忽然,跳起来拍着屁股说(受了惩罚后)嘿

9、嘿地笑着说.满不在乎地说.咬着嘴唇看着我 跑过来。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说” 理解人,爱 帮助人,很仗义。活泼开朗,宽容别人。珍惜友情。 ( 所以说 插叙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结:写人就要写出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心理、语 言,文章才会具体生动,但人物的语言等不是胡编乱造,作 为中学生,要多观察,人物的个性不同,说话可以看出他的 性格,你对人物的描写也要使人能通过你的描写刻画看出人 物的性格。这样的作文才是生动的、真实的。写好文章的标 准,就是要讲一个真实的动人的故事,塑一个真实有个性的 人物。2 2、3636 自然段景色描写有什么作用 ? ?( 烘托了对朋友反悔失信后悲伤难过的心理。)

10、3 3、分角色阅读课文。注意不同人物、不同心理,语气就 不同。三、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 ?1 1、你赞成谁的做法 ? ?赞成父母: 家里面贵重的东西是不能随便送人的, 妻子、 丈夫都不能独自随便送。父亲虽然把它送给了女儿,但并不 等于同意她送给外人,孩子做事前应该同父母商量。比如, 父母给孩子买了一架钢琴,孩子也可以随便送人吗 ? ?赞成“我”:既然父母把羚羊木雕送给了我,我就有支 配权。而且我是送给我那么好、那么仗义的好朋友。羚羊木 雕有价,友谊无价,何况我已经送出去了,一个有价的木雕 能与无价的友情和一个人的信誉相比吗 ? ?2 2、不赞成对方,那你认为该怎么做才好呢? ?或你人物他们要怎

11、样做,才不会出现这种矛盾 ? ?父母:01 1、送给孩子贵重礼物的时候,介绍一定有关知识,让孩子知道它的贵重。O2 2、当孩子已经送出贵重礼品的时候,要给一点缓冲的时间,或者可以向万芳的妈妈暗示一 下,沟通一下,并注意保护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顾及 孩子的感情。孩子:01 1、小朋友送贵重礼品的时候应该征求一下父母的意见。02 2、妈妈逼我要回礼品时,应该跟妈妈讲,自己不 知道羚羊木雕那么贵重,承认自己的错误。O3 3、再向妈妈讲 讲万芳是多么仗义的好朋友, 请妈妈想一个委婉一点的办法。3 3、文章中的“我”是作者本人吗 ? ? 优点:“我”直接面对读者叙述,缩短了双方的距离, 能增强文章的

12、真实感和亲切感。 ( 局限: 一是受到“我”的立 足点和所处的时间、 空间的限制, 作者所写的人和事,不能 超出“我”耳闻目睹的范围 ; ; 二是对“我”以为的人和事, 只 能写其外形、言谈、动作,不便直接表现其心理活动。)4 4、作者写本文的目的是什么,选择下面答案a a、表现了由于我没有珍惜友情而很后悔的心理。b b 大人要理解孩子的心灵,尊重孩子的感情;对孩子的教育,要耐心说服的态度,而不应简单粗暴。c c、赞美少年间纯洁友谊,批评父母只看重物质利益,不 理解尊重孩子心理,对待孩子简单粗暴。d d、赞扬孩子世界纯真的心理与友谊, 批评成人唯利是图。【设计理念】 1 1立足小说故事内容,紧

13、扣小说情节发展,发展学生推 理能力。2 2分角色朗读, 在对话中感受人物形象, 说出人物性格, 学习人物描写方法。3 3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4 4注重发展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守住语文教学的根。 5 5在学生情感共鸣的基础上“练笔”,让学生有话想说、能说。【教学目标】 1 1根据课文语境,说出“自作主张、仗义、形影不离、 合二为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这些词语。2 2分部分、 分角色朗读课文, 抓住描写, 评说文中人物, 推想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说出文章运用插叙手法的作用。3 3用自己的话说出读课文后的感受或受到的启发。【教学重点】 抓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评说文中人物,推想小说故事情节

14、的发展。【教学难点】插叙手法的作用。【教学方法】1 1教法:朗读法、启发式、问题法、推断法。2 2学法:朗读法、讨论法、问答法、圈点勾画做批注。【教学课时】 2 2 课时【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弄清生字读音、字形、意义;弄清 词语意思;读懂课文内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1诗句导入。友谊是冬日的一缕阳光,让饥寒交迫的人感到温暖; 友谊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让濒临绝境的人看到希望; 友谊是一首飘荡的歌谣,让孤苦无依的人获得慰藉。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由友谊引发的一个故事羚羊 木雕。2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孩子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我检查检查。提出问题:全文一共有多少自然段?抽学生回

15、答提出问题: 课文围绕“羚羊”木雕发生了什么事情? (学 生试着回答或有回答的 * * 。)二、研读课文 1 1 1010 自然段1 1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 1 11010 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妈 妈说的话,用波浪线画出“我”说的话,并注意“我”和妈 妈的神态、动作。2 2分角色朗读课文 1 1 1010 自然段, 读后说出写什么? 学生读课文。说出该部分写什么:妈妈追问羚羊木雕的下落,我告 诉她送给万芳了。 ( PPTPPT:追问木雕)3 3评说文中人物。 你从文中的语句中读出妈妈怎样?我 怎样?说明理由。妈妈:从“妈妈的问话咄咄逼人; 妈妈的神态、动作”, 读出妈妈严厉。将妈妈的问话连起来读,

16、读出妈妈追问木雕下落语气咄 咄逼人;抓住妈妈的神态、 动作: “目光紧紧地盯着我; 把手搭 在我肩上。 ”感知妈妈严厉。(板书:妈妈严厉)“我”:读“我”的回答,注意读得低沉、小声,读出“我”的心虚。抓住“我”的神态、心理、动作:“心怦怦地跳;小声 地说;一动不动, 低着头不敢看她; 声音有些发抖。 ”读出 “我”害怕, 读出“我”无奈。(板书:我心虚无奈)4 4推想故事的发展。妈妈为什么那么严厉?我又为何那样害怕和无奈呢? 从中你可知道什么?(木雕十分珍贵)故事就在妈妈追问木雕下落过程中发生了。( PPTPPT 发生)请推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学生说出自己的推想。 )三、研读课文 11

17、11 2424 自然段1 1要求学生读课文 1111 2424 自然段,读后说出发生的 是什么事情,验证自己的推想。(学生说出该部分内容,验证自己的推想。 ) (肯定学生的推想,说出故事就这样发展下去了。 ) (PPTPPT:逼要木雕发展)2 2研读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研读“妈妈”的语言、动作、神态: 注意读出“妈妈”语言的语气 (抓住感叹号) ,注意妈妈 的动作、神态。 (读出妈妈坚决和软硬兼施。 )(板书:坚决、软硬兼施)研读爸爸的神态、动作、语言。(根据爸爸的神态、动作、反问句,读出爸爸的冷酷和不可抗拒。 ) (板书:冷酷不可抗拒)研读“奶奶”的语言。 (读出奶奶善解人意。 )(

18、板书: 奶奶善解人意)研读“我”语言, 注意读出“我”的语气。 (读出我的 无奈)分角色朗读人物语言,强调语气、语速。 3 3这一读,我们将课文 1717 2323 自然段给忽略了,那 这几个段写了什么?在文中可不可以省略呢?为什么?回忆“我”和万芳之间发生的事情,万芳是“仗义” 的朋友。在文中,这部分不可省略,既交代了“我”送木雕给 万芳的原因,又让故事内容生动,还让读者觉得有人情味。(板书:交代原因内容生动有人情味)这种叙述方法叫插叙。 (板书:插叙)四、总结和推断1 1总结课文 1 1 2424 自然段内容;总结人物特点;总结 插叙手法的作用。2 2故事因妈妈的追问而发生,故事在妈妈、爸

19、爸逼迫我 要回木雕中发展,接下来故事将进入激动人心的环节,请大 家推想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事情,预测那时“我”的情形。学生推想,学生预测。3 3下节课我们一同研读文本。五、作业课余读课文,验证自己的推想。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1复习故事的发生、发展,回忆文中人物形象。2 2说出猜想,揭示文章因为发生、发展的推动作用,小 说将进入激动人心的 * * 部分要木雕。(PPTPPT:要木雕* *)二、研读课文 2525 3535 自然段1 1抓住“我”的动作、神态、心理、语言,读出我的难 为情。 (板书:难为情)抓住万芳的动作、语言、神态读出万芳的不解。 (板书: 万芳不解)抓住阿姨的语言、 动作,

20、读出阿姨的凶狠、 泼辣。(板书: 阿姨凶狠泼辣)2 2抓住环境描写,读出“我”的伤心和风雨无阻;感受 大人们对小孩的伤害和物质利益。3 3分角色朗读文中人物的语言。4 4推想故事的下个环节。我虽然要回了木雕,但我的心情不好受,思绪翩翩,我 担心友谊,我怨恨父母的不仁义。三、研读课文 3636 3838 自然段1.1.根据学生的推想,揭示故事结局。(PPTPPT:要回木雕结局)2 2环境描写的作用。 (衬托人物心情不好) 3 3万芳的仗义和我的伤心以及我对成人世界的理解。四、 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 1总结全文:故事内容的递进,小说情节的发展。(PPTPPT 出示故事内容的递进。)(PPTPPT

21、 出示:文似看山不喜平)2 2“可是,这能全怪我吗?”就这句话展开讨论。 我:做事不三思。父母:不理解人,物质利益。3 3你或许也有不理解父母的时候,你当时是怎么看待的又是如何处理的?用简短的话表达出来。五、 作业练笔:_ ,我理解了教学目标:1 1、 分角色朗读,体会课文的情节和人物形象。2 2、 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尊重他人的情感和人格,学 会生活。教学重点:1 1、分角色朗读,从整体上感悟课文。2 2、揣摩体会描写手法对塑造人物形象和作用。 教学难点: 学会正确看待友谊与礼物的关系,明辨是非,学会与父 母他人沟通,获得有益启示。教学设想: 本文所写的家庭故事比较贴近生活, 容易引起学生

22、共鸣, 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一纠纷矛盾重重,悬念跌宕,情节曲折, 引人入胜。如果教师把更大的自由,发现的快乐留给学生,让学生痛快 的朗读、自由的讨论就可以充分的展示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 师的眼光不要局限在如何解决教材中的矛盾,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了解 处理这些矛盾的某些必须坚持的原则,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极为重要 的。所以,在教学方法上,力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 1 朗读与讨论并举:走进文本,分角色朗读,才能更好的体会 感情,体会多种描写的作用。围绕文章主旨讨论,感悟文章 的友情、亲情。最后的大胆设想,改变结局,开拓学生的思 维,走出文本。 2 2 阅读与写作并行: 阅读中让学

23、生体会和学习 采用多种描写方式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以语言为主,采用 拓展写作的方法,让学生摹仿学习。这样力图体现出“新课 标”倡导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引导法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自读课文,查字典疏通文字,了 解文章的大意。老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课型:讨论课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曾与父母、朋友发 生过矛盾或是争执吗?(生答)是啊,告别了天真无邪的童 年,我们感觉自己好象已经悄悄长大了,对生活有了自己的 认识和看法。那么,面对我们遇到的这许多是非,你有没有 想过谁对、谁错?(生答)今天我

24、们就来读一篇这样的文章, 深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也帮文中的孩子想想解决的办法。 (板书课题、作者)(设想:由学生现实生活的情况导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更快的进入文本。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1 1、检查课前的自读情况: (以抢答的形式)1全文是围绕什么来写的?(羚羊木雕)2这是一只怎样的木雕?(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的贵重的工艺品)3围绕羚羊木雕写了哪些事?出现了哪些人物?(板书)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些事。(设想:本文的内容不难理解,在此主要检查学生的预 习情况,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给学生一个发表自我阅读感受 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提出的问题逐步深入, 引导学生进一步走进文本。

25、)2 2、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如此贵重的木雕, 父母仍然把它送给了“我”, 这说 明了什么?2如此贵重的木雕,“我”为什么要把它送给万芳呢?(请找出课文原句)3对于“我”送木雕这件事,他们分别是怎样的态度呢?(提示: 从语言、 神态、动作、 心理等描写手法上着手。 ) 教师小结:一方因为友情、因为感激送出了木雕,另一 方因为贵重,逼迫孩子要回来,双方就产生矛盾了,这一矛 盾尤其在什么描写上更为突出?那么我们就来读读这些语言 吧。(打出幻灯片)通过刚才的认识,你认为他们会是怎样的 语气?体现出他们怎样的感情?3 3、分场景、 分角色朗读, 深入品味语言, 体会人物感情: (可以开个朗读比赛)提出要求:( 1 1)揣摩人物语气; (2 2)体会人物感情。 教师小结:通过大家的朗读,人物似乎已呼之欲出了, 人物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已不言自明了。可见语言描写 对于塑造这些人物形象具有多么大的作用。同时我们也不能 忽视文中的神态、动作、心理描写,正是这些描写衬托着语 言,让人物形象更为生动、丰满。(设想:朗读能够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的语言,能够帮 助学生深刻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把握人物性格特点,从而 打动学生的情感。声情并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