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语文课件精选_第1页
初一上册语文课件精选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一上册语文课件精选通过本次学习希望大家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学习一些摹景状物、刻画人物的手法2、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3、学习古人机智、诚实等美德一、疏通句篇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分正确停顿。读过程中有疑问则举手提出)2、请学生试读课文3、教师范读4、学生齐读二、理解文义、探究深层含义1、结合书*释,理解句意、文意(如有不懂的地方可由全班讨论)2、请大家在讨论时注意下列句子中的词(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 欣然曰儿女:子侄辈,现代专指儿子和女儿。俄而:不久,一 会儿。骤:迅速欣然:高兴地(2)空中撒盐差可拟拟:比,比拟(3)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比不上(4)

2、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期: 约定乃: 才(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期:约会,约定。委:舍弃。(6)元丘入门不顾顾:回头看文中“君”“尊君”“家 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君”是有礼貌的称呼对方; “尊 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对人称自己父亲时的谦 词)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3、提问:大家对于课文有没有什么疑问?(引入下面的 问题)(1)文中的这一家人是在一种什么样的氛围下聚会的? (轻松,温馨)从哪里看出来?(内集,欣然,大笑)(2)“公大笑”一句中省略了谢安的话,如果你是谢安, 你会说出什么话来?为什么把雪比作“柳絮因风起”比“撒 盐空中”好?(前者较有韵味)(

3、3)文末为什么要强调谢道韫是王凝之的妻子? (表示一 种赞扬与敬佩)(4)从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什么样 的人?(暴躁、易怒)(5)结尾处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6)让学生表演这篇的情景。(7)齐读课文,要求读出感情来。4、总结:全文以寥寥数笔,就将当时的环境和一个生动 的人物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作者能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 他使用一些非常形象的比喻,凝炼生动的语言,点出了人物 与环境的特点,使之跃然纸上。三、拓展延伸1、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种写作手法, 我们先看看苏轼的 两首词,都与飞雪有关,都表达了思念之情。去年相送,馀 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

4、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水晶盐,为谁甜?手把梅花,东望陶潜。雪似故人人似雪, 虽可爱,有人嫌。这两首词把景色和人物情感交织在一起, 大家能不能想一些恰当的比喻来形容不同的雪景。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 名?”季方曰:“吾(于)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 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为润。 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 也?”(1)用自己的话复述原文的内容。(2)陈季方真的不知道自己父亲有无功德吗?教学目标1.积累“朗润”、 “酝酿”、 “卖弄”、 “宛转”、 “烘 托”等词语。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5、2.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3.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 生动的语言及比喻、 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教学重、难点及突破(1)重点 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2)难点 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 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导入语:同学们,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播放歌曲)好了, 同学们在欣赏完这首旋律轻快的歌曲后,老师考考你们了: 这首歌歌唱了哪个季节?这个季节有怎样的特点?如果让你用 文章来描写这个季节,你会怎样写?(学生各抒己见)好,同学 们那接下来我们就来

6、学习我国现代朱自清先生所写的春 ,看看他又是怎样描写春天的。2.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 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 系毕业。作品有:散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背影、荷 塘月色等名篇。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 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 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在大自然中,他发现 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状,写下了的散文精品春 ,反映 了他对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 流露了积极进取的精神。3.检查预习,学习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7、Yunniangliaochengsuolixishudousouchao酝酿嘹亮撑伞蓑笠稀疏抖擞安巢二、整体把握文章:1.朗读课文 注音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要求学生带着问 题听读课文。问题:(1)课文围绕“春”写了什么?(2)文章是按“盼春”“绘春”“赞春”来写的, 请 同学们划分出来.(3)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绘春”, 展现江南春天特有的 景象的?师生互动,共同讨论以上问题2,理清文章结构:(1)课文围绕“春”写了什么?本课作者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 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文章是按 “盼春”绘春”“赞春”来写的,请同学们划分出来.本课可以分

8、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总写盼春。 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盼望 和兴奋喜悦的心情。第二部分:(2-7)具体写绘春。把景物和感受结合, 全面细致地描绘出春景图。第三部分:(8-10)总写颂春。赞美春天,点出了春 天的特点:新、美、健。(2)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绘春”, 展现江南春天特有的 景象的?文中具体描绘了六幅春景图:春醒图自然醒第 二自然段春草图草报春第三自然段 春花图花争春第四自然段春风图风唱春第五自然段春雨图雨润春第六自然段迎春图人迎春第七自然段三、探究质疑:(第一部分)(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盼望着”;“近”)“盼望着,盼望着”。

9、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第二部分)春天来了, 走到了作者的面前, 作者看到了什么?请同学 们朗读第二段(1)看到了山,水,太阳。(可以看出这是对春天的描绘)(2)从这一段开始, 作者已经开始在描绘春天了, 既然它 已经来到了作者的面前,为什么他不开始从最细小的一草一 木写起呢?明确:这一段是对春天的一个整体的描绘。为什么会先 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呢?因为这是一种视觉的规律。 假如现在来 了一个新同学,他就站在门口, 我们先会看他的什么呢?是高 是矮,是肥是瘦,是黑是白,等等,然后我们才会去看他穿着什么样的衣服,什么样的鞋子,什么样的发型,等等,再接下来,

10、我们将会看到他衣服的颜色,鞋子的颜色,甚至是(2)这段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运用拟人, 勾勒出春天的生机勃勃。)春草图(第三自然段):朗读(齐读)问题:(1)这段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点来写?(教师明确:嫩、绿、 多)(2)把“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换为“小草一下子 从土里生出来”,体会其表达效果有何不同。哪个好“钻” 和“偷偷”用得好,说说好在哪里?“钻”既表现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又用“偷偷地”修 饰,形容它不知不觉地出现,生动地表明春草的活力。(3)那么为什么作者在描绘春草图中要穿插这些小孩的 画面呢?提示:小草和小孩子具有哪一个共同点呢?(小,说明他 们都处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气,

11、最活泼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生 命力最为旺盛。)在春草图中,作者将小草的画面和小孩子的画面组合在 一起,也就是将两个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组合起来,交相辉 映,使得整个春草图显示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教学总结 翻到这课书,我好像见到了久违的老朋友,既熟悉又亲 切。我又一次带领学生感受作者清新优美的语言,欣赏大地 春回的动人景象,体会春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在教学设想中,我首先理清了的内涵:是一篇由妙词、 佳句、锦段构成的美文。从词的角度讲,文中语言使用准确 而妥贴,很值得学生去体会和积累。从句方面讲,文中大量 使用了修辞,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从段落布局讲,各段 落之间安排整齐有序。如: 最

12、后三段用三个比喻句来歌功春, 表现出春的新、美、力。单独成段构思巧妙。对于这类文学 性文章的学习,本人认为应上文学欣赏课:让学生学会欣赏 至关重要。用品、背写来体会、感悟其美及美有何处、为何 美。调动听、说、读、写各种能力来学习,同时在学习中锻 炼、提高能力,得到一种欣赏文学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有以下一点成功之处: 第一、导入新课巧妙。“同学们正处在秋高气爽的季节里,但想到马上到来的 寒冬,总是希望春天早点来到,因为春能给人温暖、给人力 量、给人希望、给人自然勃发。所以,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 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文,如唐朝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 春乃发生”;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

13、看近却无”; 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涌旗风”。这些都是古 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今人对春的赞美 的散文。”这样的开场白吸引了同学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 趣。第二、理清课文结构。可分为三部分:盼春、绘春、赞春。在绘春中又描绘了 五幅春景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 部分同学搞不清这几部分的顺序,针对这一点,我把以上蓝 色的字打印出来,贴好不干胶,颠倒顺序摆放在黑板槽上。 为了给同学一个完整的印象,我只安排了一个同学读课文, 并提出问题,“听同学读课文后,看谁能按照文中的顺序给 这些词语找出恰当的位置?”我找了班内的两个学生进行操 作,反馈的结果非常让人满意

14、。同时又为解决教学难点铺平 了道路。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下一些问题:一、对时间分配不够合理,担心教学内容完不成,有些 前紧后松,许多还可以深入理解的内容不够透彻。二、课上对课文的朗读还不够充分,朗读课文的形式比 较单一,在品读活动中,把整文交给学生去品词、品句、品 段的处理过于粗略。还要采取单人读、小组读、男生读、女 声读及自由朗读的形式,在读中达到声如耳闻,形如目睹, 景如亲临,情同身受的迷人的意境。这次,我的教学设计尽可能围绕着新课程所倡导的来实 施,那就是:阅读是学生的个体行为,不应该以老师的分析 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 体验和理解 老师巧妙地设计,创造性地拓展延伸

15、,引导学生积累知识,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创设心灵的自由, 学生就可 以展开联想, 想象的翅膀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这些方面的 反思知识自己的浅薄的认识,不当之处还请领导和老师们批 评指正。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写景抒情的经典散文。翻到这课书, 我好像见到了久违的老朋友,既熟悉又亲切。我又一次带领 学生感受作者清新优美的语言,欣赏大地春回的动人景象, 体会春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在教学设想中,我首先理清了的内涵:是一篇由妙词、 佳句、锦段构成的美文。从词的角度讲,文中语言使用准确 而妥贴,很值得学生去体会和积累。从句方面讲,文中大量 使用了修辞,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从段落布局讲,各段

16、 落之间安排整齐有序。如: 最后三段用三个比喻句来歌功春, 表现出春的新、美、力。单独成段构思巧妙。对于这类文学 性文章的学习,本人认为应上文学欣赏课:让学生学会欣赏 至关重要。用品、背写来体会、感悟其美及美有何处、为何 美。调动听、说、读、写各种能力来学习,同时在学习中锻 炼、提高能力,得到一种欣赏文学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有以下一点成功之处:第一、导入新课巧妙。“同学们正处在秋高气爽的季节里,但想到马上到来的 寒冬,总是希望春天早点来到,因为春能给人温暖、给人力 量、给人希望、给人自然勃发。所以,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 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文,如唐朝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 春乃发生”;韩

17、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涌旗风”。这些都是古 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今人对春的赞美 的散文。”这样的开场白吸引了同学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 趣。第二、理清课文结构。可分为三部分:盼春、绘春、赞春。在绘春中又描绘了 五幅春景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 部分同学搞不清这几部分的顺序,针对这一点,我把以上蓝 色的字打印出来,贴好不干胶,颠倒顺序摆放在黑板槽上。 为了给同学一个完整的印象,我只安排了一个同学读课文, 并提出问题,“听同学读课文后,看谁能按照文中的顺序给 这些词语找出恰当的位置?”我找了班内的两个学生进行操 作,反馈的结果非常让人满意。同时又为解决教学难点铺平 了道路。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下一些问题:、对时间分配不够合理,担心教学内容完不成,有些前紧后松,许多还可以深入理解的内容不够透彻二、课上对课文的朗读还不够充分,朗读课文的形式比 较单一,在品读活动中,把整文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