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课内阅读复习题_第1页
五年级下册课内阅读复习题_第2页
五年级下册课内阅读复习题_第3页
五年级下册课内阅读复习题_第4页
五年级下册课内阅读复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白杨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1、爸爸表白着怎样的心?_ _ 2、这两句话运用了_修辞手法。 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忽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在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株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在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沉思”的近义词是()。“浮起”的反义词是()。 、“高大的白杨树”暗指_;“几棵小树”暗指_;“迎着风沙成长起来”暗指_。 、“爸爸”又陷入沉思是因为_;后来又浮起一丝微笑是他看到大白杨旁的小白杨正迎风沙成长,他相信_(二)冬阳童年骆驼队(节选)夏天过

2、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冬 东)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在 再)做了。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我默默(的 地 得)想,慢慢(的 地 得)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 地 得)驼铃声。童年得临(于 与)我的心头。1、划去括号里中不正确的字。2、按要求,写词语。 (1)近义词:想念( ) 悦耳( ) (2)反义词:想念( ) 悦耳( )3、用成语概括下列画线句子的意思。(1)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

3、(2)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只是景色依旧,而人已经不是原来的人了。( )4、根据这两个自然段,你能猜想出作者写城南旧事的原因和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吗?5、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1)既然童年已经一去不还了,作者为何又说“重临于我的心头”,这样写是否前后矛盾? (2)仔细读这两段话,我体会到作者_ 的心情,所以朗读的时候,声音可以(低沉 激昂 深沉)些,语速也应(略快 略慢)些。(3)用一句名言或诗句来表达你读了“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这句话后的感受。 (三)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

4、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划去括号里不恰当的读音。(1)为(wi wi)设果,果有杨梅。(2)儿应(yng yng)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2、解释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1)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 ( )(2)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3) 甚聪惠( )3、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2)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4、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 (1)文中的“杨氏”是指姓杨的人。( )(2)文中的“家禽”和现在生活中说的“家禽”是一样的。( )(3)文中的“梁国杨氏子九岁”和“未

5、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中的“子”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 )5、文中的“为设果”是说谁为谁摆放水果?6、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四)晏子使楚1、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1)第一个“水土不同”指 ;第二个“水土不同” 指 。晏子认为齐国人在楚国做盗贼的原因是: 。(2) 我觉得晏子的回答妙在 。(五)再见了,亲人八年来,您为我们花(hu hu)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

6、(gng gng)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 )着全村妇女,( )着打糕,( )着炮火,( )过硝烟,( )到阵地上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当时有很多次阻击战。您再回去的途中,累得昏倒在路旁了,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2、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联系上下文思考:“雪中送炭”的“雪”和“炭

7、”在文中具体指什么?“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4、给文中划的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5、这段话写了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两件事:第一件事第二件事 (六)临死前的严监生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1、严监生此时的病情,用一个词表示: 。2、在赵氏之前有好几个人猜测严监生“伸着两个指头”的原因,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赵氏说的话?3、面对众人对两个指头的不解,如果严监生此时能说话,他可能会说些什么?4、这段话抓住人物的( )来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别特点? (七)桥水渐渐窜上来,fng s( )地舔着人们的腰。

8、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shn yn( )。水,爬上了老汉的xingtng( )。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一片白茫茫的世界。1、读文中拼音,在括号里写出词语。2、这篇课文的句子和段落与我们平常读的文章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_3、当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似乎要喊什么”。展开想象,他

9、当时可能会喊什么?_4、画出最让自己感动的一个词语或句子,并写下感动的理由。_ 。5、课文中为什么要多处描写大雨和洪水?(八)将相和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 )看( )称赞,但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透了秦王的心思,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 )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 )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于是

10、秦王就叫人拿出地图,指着十五座城给蔺相如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2、一读到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就会让人想起“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这个成语。3、“理直气壮”是什么意思?蔺相如为什么要“理直气壮”地和秦王说?4、从蔺相如的言行中你感受到什么? (九)草船借箭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 )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 )说:“用弓箭最好。”周瑜( )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

11、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 )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 )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 )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 )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 )说:“只要三天。”周瑜( )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 )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 )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1、填空。“才干”是指( 。)“妒忌”是指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

12、比自己好的人( 。)2、“借箭”的起因是:( )A、水上交战,用弓箭最好。B、军中缺箭,急需造箭。C、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陷害诸葛亮。3、“周瑜很高兴”的原因是:( )A、诸葛亮答应造箭。B、马上就有攻打曹军的正品,又可以打胜仗了。C、以为诸葛亮上了圈套,可以陷害他了。4、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出十万支箭并立下军令状的原因是:( )A、他很有才,有把握完成任务。B、他很害怕周瑜。C、他以公事为重,不计个人得失。5、判断,正确的打上“”,错误的打上“”。(1)“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这句话说明周瑜的心里也想着公事。 ( )(2)周瑜对诸葛亮表面上很客气,内心却充满杀机。 ( )(3)诸葛亮

13、同周瑜谈笑风生,说明诸葛亮没有觉察到周瑜的诡计。 ( )(4)诸葛亮足智多谋,能神机妙算;周瑜心胸狭窄。 ( )(5)“我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的意思是“不敢不和都督开玩笑。” ( )6、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7、在文中( )处写上人物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词语。8、如果你是周瑜、曹操或是鲁肃,面对诸葛亮的成功,你会说些什么? (十)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 )、(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 ),让我们看的人如入( ),(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 )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 )。人人为我,我为人

14、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 )的。我说:“变化是有的,但是( )并没有改变。”我说“美丽”指的东西很多,其中也包含着美丽的花。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多么( )的景色!多么( )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2、用“ ”画出文中表现“多么奇丽的景色”的句子。3、用“ ”画出文中表现“多么奇特的民族”的句子。4、“美丽并没有改变”这句话的意思是( )(1)花还是和过去一样美丽。(2)房屋、建筑仍然美丽。(3)主人的容颜还很美丽。(4)人们的心灵还是那样美丽。5、读句子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

15、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1)“颇”和“耐人寻味”各是什么意思?(2)“这一种境界”指什么境界?为什么这种境界是耐人寻味的?举例说说生活中类似的境界。 6、作者说:“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为什么这时候作者“思乡”?他会“思”些什么?(十一)威尼斯的小艇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

16、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地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空气。庄严的老人带了全家,夹了圣经,坐着小艇上教堂去做祷告。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传来一片哗笑和告

17、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靠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一、读准下列带点的字,在正确的读音下打“”。 停泊(p b)散场(sn sn)船舱(cng chng )笼罩(lng lng) 二、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操纵自如: 手忙脚乱:三、读下面两句话,先回答问题,再照样子各写一句话。 1、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深又窄,有点像独木舟。(1)这句话写出了威尼斯小艇( )、( )、( )的特点。(2)仿写句子:()。2、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

18、沉地入睡了。(1)这句话是采用( )方法写出了夜晚威尼斯的( ),它与第5自然段的内容形成了鲜明的( )。(2)仿写句:()。 四、读懂句子。 “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这句话中的“大街”是指什么?“汽车”又是指什么?你认为这样写 好吗 ?为什么?“大街”指();“汽车”指()。五、理解文段,感悟文本:1、威尼斯小艇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读第5 自然段,说说文中分别写了哪些人的活动?你认为小艇在人们生活中还会起什么作用?2、读第4自然段,说说这段话是围绕着哪句话写的?你从文中哪些词语体会到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3、细读第2、4、5自然段,说说课文从哪三个方面给我们介绍了威尼

19、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4、想一想,假如你坐在小艇上游览威尼斯,会有什么感受?(十二)草原 1草原的作者是( ),原名 ( ),满族人,被称为 ( ) 代表作有: ( ) 等。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 ( ) 2、本文表达方法上的特点:(1)作者按照 ( ) 叙述,先描写 ( ) ;再描写 ( ),作者 ( ),由( )及( )。(2)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 运用( )和( )的修辞手法。 (3)三是( ),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 )之情 3、理解句子: 1“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意思是: 这句话是全文的 ( )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

20、而并不茫茫。这句话写出了草原( )、( ) 的特点。 3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联系课文解释词语。回味: 这句话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这种写法的好处是( ) (十三)小嘎子和胖墩比赛 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两个人走马灯似地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任你怎么推拉拽顶,硬是扳他不动,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