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中学习写作教学设计_第1页
从生活中学习写作教学设计_第2页
从生活中学习写作教学设计_第3页
从生活中学习写作教学设计_第4页
从生活中学习写作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生活中找“米”作文指导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学会从生活中找“米”,学会根据中心来选材,会通过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人、事、景、物。过程和方法:设置情境,联系生活,启发思考,生成策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生活,表达真我。教学重点 懂得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会从生活中获取丰富的写作材料。教学难点学习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素材。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准备留意、回顾、搜集生活中美的人、事、景、物。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习作。同学们,你们可曾有过这样的体验:“每次上作文课,为了凑足那五六百字,我是挖空心思绞尽脑汁,想到写某件事某个人,也是寥寥几笔,无话可说,这如何是好呢?”(师生谈话,交流感受)师总

2、结:是啊,有些同学看到作文题,脑中就会一片空白。有时好不容易凑足三四百字,但不是离题万里,就是杂乱无章。更有甚者,一节作文课下来,作文本上只有空荡荡的几行字,真是可怜之至!其实,写作文并不是他们想象的那么难,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同学们之所以怕写作文,就是因为缺乏写作材料。这写作中的“米”从哪儿来?完全来源于生活。(板书课题)二、畅所欲言,发现美。师:同学们,回想升入初中第一次军训情景,还记得你当时的心情与表现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评:同学的每个动作,每个表情,现在回想起来,是如此的清晰与真切。同学们也突然发现,原来有那么多话可以讲。从中深切地体会到,只有真真切切地观察生活,笔下才有

3、话可写。师:“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以 “美的瞬间”这一文题为例,请用一两句话说说你从生活中发现的美。教师点拨:此文题的题眼是“美”、“瞬间”。“美”可以是语言、行为、心灵美,也可以是自然的、社会的美。(学生畅所欲言,老师点拨)师生讨论阅读课本写作知识从生活中找“米”, 讨论下列问题:1、同学们刚才列举了许许多多美的人、事、物。请同学们说说这些材料分别来自于生活的哪些侧面?(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2、同学们列举的美的人和事,大到国家大事、世界大事,小到生活点滴,你们是怎样搜集到这些材料的?请向同学们介绍你的经验 。(要做有心人,多留心,多观察,多思考,多积累)3、

4、同学们,刚才列举的美的人和事中,哪些材料最能紧跟时代步伐?哪些材料又见常人之未见?哪些材料体现的思想内涵比较深刻而发常人之未发? (选材要真、新)三、引导写作,抒写美。师:当然,从生活中获得了写作的材料还不能写出好文章,写作文还得注意根据中心来选材,切忌随便抓一个材料就写,也切忌不对原材料做任何加工,全盘照搬。 (多媒体展示)1、片段欣赏:下面两段分别抓住了什么细节来刻画人物的?(1)仅仅有一次,他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魏巍我的老师(2)他是个性格内向的人,整天寡言少语,他虽有不少好伙伴也常与他们一起玩乐,但很少说话,笑时也是有容无声,

5、因此大家常说他 " 金口难开 " ,他要是在烦恼忧愁时就更难吐出一字。有一次他数学只考了 58 分,却是全班第二名,他妈妈不知内情,看到他不及格就唠叨上了,没完没了,他不争辩,也不解释,只是不答理,不作声,从头天晚上、第二天上午、第三天早晨到第四天夜里,整三天他看电视,看小说,睡觉,吃饭,就是不说话,他爸爸急了,跑学校,求老师;他妈妈慌了,打鸡蛋,送糖水,如此双管齐下,谁还不消气?但他只是以笑相对,依然无话。 (学生讨论并回答)师: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的包括动作、神情、物件、环境

6、等在内的一些细小环节的细致描写。运用细节描写,往往能增强描写的生动性和真实感,使人物更具个性特征,对人物塑造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具体描写时,要注意细节的准确可信,巧妙安排,为了强调某一细节的重要作用,可对此进行反复多次的描写。 2、揭示文题:“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你张开发现的眼睛,你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常常表现在那灵动的一瞬间。人的一个表情、一个举动,自然界的一声鸟鸣、一片云彩,有时具有令人心动、让人回味的美。请以“美的瞬间”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500字。 教师点拨:“瞬间”虽是镜头式的,短小精悍的,但对这一“瞬间”所呈现的美的具体情态(如人的一颦一笑

7、、一举手一投足;自然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要作具体细致的描写刻画,抓住细节描写方能于细微处见精神。口头训练:(1)、 你准备通过哪些细节来表现这瞬间的美?请作具体描绘。(2)、你准备在文中怎样巧妙安排这些细节?(交流写作的构思)四、范文借鉴,欣赏美。师:老师也因为对生活有所感受,写下了一篇下水文,现在与大家一起分享。(多媒体展示教师范文)附教师范文:乡间人事我爱钓鱼。虽然不是每次都有收获,也没有钓过什么大鱼,但仍执著地喜欢。刚逢放假歇夏。雨,一连下了个把星期才算止住,我迫不及待地拎上钓鱼的“家伙”,出发了。这次我选定了村南田边河沟,位置确实不错,正处河道拐弯的内侧。河边一棵老楝树,干壮叶茂,

8、洒下一大片阴凉。鱼和人一样夏日也喜阴凉之处,根据经验判断这定是藏鱼之处。试水深,打鱼食,不到十分钟,水面上的鱼泡泡开始聚拢活跃起来。赶紧,上鱼饵,下鱼钩,刚站定就有动静了。瞅准鱼浮子下窜回推之际提杆收线,一条泛着银色的鲫鱼被提出水面。不消多久,网袋里就有了七八条活蹦乱跳的鲫鱼,想到今天的收获不小,心里乐颠颠的。正当我得意之时,身后猛然一声:“干什么的?”心里一惊,回头,原来是村里最会弄鱼的耿三。耿三大家都这么叫他,原名不详,四十岁上下,论辈分我要喊他爷。他是村里出名的“摸鱼鬼子”。这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最少三百天跟水和鱼打交道,叉鱼,摸鱼,钓鱼,样样在行。据说,他用圩上长茎青草都能“钓”上三四斤

9、的鱼。至今还有这样一句顺口溜:“耿三一根草,四斤鲢一条。”他见着是我,黑红的脸上挂起笑容,挤得眼睛边满是虫爬的皱纹。“我当是哪个呢?原来是先生(村里庄稼人对教师的很尊敬的称呼)在这里钓鱼。”稍一停顿,又接着问:“钓着没有?”我手一指网袋:“不大,小的多。” “哪个说的?” 他倒像受了刺激,一拎水滴滴的网袋,扬着眉毛扯着嗓子嚷起来,“先生啊,河里肯定有大的,就看你会不会钓了!”我倒想跟他理论,可又懒得理他。就在这当儿,只见鱼浮子漫漫悠悠往下沉,我知道可能是条鲤鱼,赶紧提杆,弯曲变形的鱼杆和绷直的鱼线告诉我,水下是条大家伙。我屏气收线,鱼头出水,果然是一条红头大鲤。耿三又大叫起来:“我说得不错吧,

10、不要硬拉,顺着它慢慢拖。”但兴奋的我手上早已不听使唤,只听“嘣”的一声,鱼线竟断了。看到这情形,耿三比我还着急,一个劲地埋怨:“先生啊先生,我说你不会钓的,唉”他见我脸色不对,不再往下说,怏怏地走了。真是遗憾,收拾东西回家。刚走没几步,耿三却又气喘喘地到我跟前,手里还拎着条鲜活的红鲤鱼,足有五六斤,说:“你来钓鱼,难得,哪能让你空着手?拿上,尝个鲜。”没钓着鱼怎能赖别人?我死活不要。他却利索地把鱼往我的鱼兜里一塞,脸上又露出农村人特有的憨厚笑容,扔下一句:“明天再来钓啊,先生。”头也不回地走了。回到家,妻子和母亲都惊讶于我今天颇丰的收获。我把遇到耿三的事跟母亲一通说,母亲一边杀鱼一边说:“你啊,还不知道,钓鱼的地方就是耿三今年刚承包的鱼塘。最近发水,耿三鱼塘里的鱼跑的跑,死的死,你怎么还”我在一旁,顿时语塞。多好的耿三爷,多好的农村人。师:同学们,生活中美的瞬间无处不在,提起你的生花妙笔,写下你的感受吧。五、学生构思写稿,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六、学生改稿、誊写。教学后记 这节作文指导课,创设了一个平等对话的情境,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获得写作的素材,思考生成策略,力图引导学生写出对生活的真实体验和感受。作文要表达真情实感,真情源于真心的撞击和交流,实感生于实事的触发与反思。本节课引导学生关注生活,酝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