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桃花源记教学案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翻译课文。 2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古今异义现象。 3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理解课文内容。 4学习文章曲折回环,思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5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体会本文优美、精炼的语言;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布置预习导学1、你会读加点的字注音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豁然开朗( ) 屋舍俨然( ) 黄发垂髫( )诣太守 ( ) 阡陌交通( ) 妻子邑人( )2、你能准确解释下列词语吗?缘溪行( ) 落英缤纷( ) 便扶
2、向路( )诣太守( ) 遂迷( ) 欣然规往( )3、填空桃花源记是-代大诗人-的名作。二、指导学习研讨(一)情境导入成语“世外桃源”也许众所周知,因为它描写的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争;人人平等、人人富足、人人向往的美好地方。它出自我国田园诗派创始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今天,我们就随着陶渊明的足迹去探访桃花源。(二)认识作者,检查预习情况1、指名简介作者,教师适当补充2、检查字词预习,夯实基础(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清老师的断句、节奏,标记生词。 教师指导朗读2、学生放声自读课文。3、学生齐读,读出感情和韵律。 要求:1) 基本读准断句,注音语气
3、节奏。 2)读完后理出难解的字词句。(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学生自主理解课文,疑难之处作下圈点。2、小组内讨论解决疑难。3、班上交流。疏通课文中重要、疑难的字词句。要求学生领会掌握以下加点字的含义:(多媒体展示) 武陵人捕鱼为业: 芳草鲜美:甚异之: 欲穷其林: 不足为外人道也: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一为具言所闻: 具答之: 屋舍俨然: 阡陌交通: 率妻子邑人:咸来问讯: 黄发垂髫:复延至其家: 处处志之: 谐太守: 寻病终: 4、找学生通译课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5、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三 巩固练习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练习。 晋太元中,武陵
4、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 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上面语段出自 (朝代) (作者)写的 ,由本文流传下来的一个成语是 。写出描写桃花林的句子。 请写出描写桃花源内景物的句子。 、“黄发垂髫”用的修辞手法是 “黄发”指 “垂髫”指、解释下面加点的词。缘溪行( ) 阡陌交通( )芳草鲜美(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
5、查字典,弄清下列成语的意思。 落英缤纷- 豁然开朗- 恰然自乐- 世外桃源- 无人问津-5、“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根据这段文字,充分发挥想象,以“奇遇”为题,作一番场景描写(300400字)6背诵课文,默写第二段21桃花源记 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理解课文内容。2学习文章曲折回环,思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3通过讨论、辨证地看待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理想社会。教学重点体会本文优美、精炼的语言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检查课文背诵情况。二、学习研讨(
6、一)、结合课文,讨论分析,学生思考,分小组讨论交流。(多媒体投影)1课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了哪些情节? 2齐读第1段,思考:渔人是怎样发现桃花源的?为什么会“甚异之”?这一段在全文起何作用? 3请一位同学们朗读第2段,思考:渔人是怎样进入桃花源的?见到了怎样的景致? 4请一位同学朗读第3段,思考: 桃花源的人见到渔人有何反应?说明什么? “皆叹惋”说明了什么?5默读课文最后两段,思考: 渔人离开桃花源后“处处志之”,目的是想今后再访桃花源,可人们再去寻找时,却“迷”、“未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最后两段与前又哪句话相呼应? 6作者在这篇文章里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能否变为现实
7、?7你怎样评价作者描写的“世外桃源”这一理想社会?三 巩固练习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人。初极狭,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
8、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如果请你根据上述语段为“桃花源”旅游开发公司写一篇广告词,并配一段风光录像,你怎么设计呢? 2、体会加点词的意思,选出相同的一组( )A、初极狭,才通人 B、 欲穷其林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欲与天公试比高C、便舍船,从口人 D 、渔人甚异之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或异二者之为3、翻译下列句子。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4、有些成语出自选文所在的课文,请写出其中的两个: 5、下面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豁然开朗”这一词语,写出了渔人进入桃花源后的感
9、受。B、选文第段主要写了桃花源的美好环境和桃花源人的幸福生活。C、桃花源人见了渔人“大惊”,说明桃花源人一向以耕作为业,从未见过捕鱼的人。D“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6、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7、作者生活在东晋末年,当时社会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对这种社会理想,你有什么看法。 21桃花源记 学习目标:1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翻译课文。 2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古今异义现象。 3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理解课文内容。 4学习文章
10、曲折回环,思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5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体会本文优美、精炼的语言;学习难点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一、预习 自学1、你会读加点的字注音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豁然开朗( ) 屋舍俨然( ) 黄发垂髫( )诣太守 ( ) 阡陌交通( ) 妻子邑人( )2、你能准确解释下列词语吗?缘溪行( ) 落英缤纷( ) 便扶向路( )诣太守( ) 遂迷( ) 欣然规往( )3、填空桃花源记是-代大诗人-的名作。二、研讨 学习: (一)介绍作者有关知识。(二)检查预习情况(三)朗
11、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要求:1) 基本读准断句,注音语气节奏。 2)读完后理出难解的字词句。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自主理解课文,疑难之处作下圈点。2、小组内讨论解决疑难。3、班上交流。疏通课文中重要、疑难的字词句。要求领会掌握以下加点字的含义:(多媒体展示) 武陵人捕鱼为业: 芳草鲜美:甚异之: 欲穷其林: 不足为外人道也: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一为具言所闻: 具答之: 屋舍俨然: 阡陌交通: 率妻子邑人:咸来问讯: 黄发垂髫:复延至其家: 处处志之: 谐太守: 寻病终: 4、通译课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5、复述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三 巩固练习阅读
12、下面语段,完成后面练习。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 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上面语段出自 (朝代) (作者)写的 ,由本文流传下来的一个成语是 。写出描写桃花林的句子。 请写出描写桃花源内景物的句子。 、“黄发垂髫”用的修辞手法是 “黄发”指 “垂髫”指、解释下面加点的词。缘溪行( ) 阡陌交通( )芳草
13、鲜美(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查字典,弄清下列成语的意思。 落英缤纷- 豁然开朗- 恰然自乐- 世外桃源- 无人问津-5、“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根据这段文字,充分发挥想象,以“奇遇”为题,作一番场景描写(300400字)6背诵课文,默写第二段21桃花源记 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理解课文内容。2学习文章曲折回环,思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3通过讨论、辨证地看待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理想社会。学习重点体会本文优美、精炼的语言学习难点 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学习过程:一、
14、 温故知新背诵课文二、学习 研讨(一)、结合课文,讨论分析,思考,分小组讨论交流。(多媒体投影)1课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了哪些情节? 2齐读第1段,思考:渔人是怎样发现桃花源的?为什么会“甚异之”?这一段在全文起何作用? 3同学们朗读第2段,思考:渔人是怎样进入桃花源的?见到了怎样的景致? 4同学朗读第3段,思考: 桃花源的人见到渔人有何反应?说明什么? “皆叹惋”说明了什么? 5默读课文最后两段,思考: 渔人离开桃花源后“处处志之”,目的是想今后再访桃花源,可人们再去寻找时,却“迷”、“未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最后两段与前又哪句话相呼应? 6作者在这篇文章里寄托了怎样的社
15、会理想?能否变为现实?7你怎样评价作者描写的“世外桃源”这一理想社会?三 巩固练习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人。初极狭,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如果请你根据上述语段为“桃花源”旅游开发公司写一篇广告词,并配一段风光录像,你怎么设计呢? 2、体会加点词的意思,选出相同的一组( )A、初极狭,才通人 B、 欲穷其林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欲与天公试比高C、便舍船,从口人 D 、渔人甚异之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或异二者之为3、翻译下列句子。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4、有些成语出自选文所在的课文,请写出其中的两个: 5、下面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无刷电动螺丝批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新型手摇二折床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数字显示滑动式剖面沉降仪数据监测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精密微型互感器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工艺篮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中历史三:第课诗歌、小说与戏剧教案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县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5月质检考试初三语文试题含解析
- 2025-2030年中国2氨基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调研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涂层涂色面料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康复治疗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三甲医院临床试验机构-01 V05机构办公室质量控制SOP
- 【工程法规】王欣 教材精讲班课件 35-第6章-6.1-建设单位和相关单位的安全责任制度
- 血液透析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送餐配送车设计与实现(论文)11000字】
- 人民防空工程标识设置标准(试行)
- 传承劳动精神彰显青春风采发言稿
- 智能物流无人机配送行业发展建议
- DB11-T854-2023占道作业交通安全设施设置技术要求
- 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
-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培训课件
- 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