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诗夜游定稿_第1页
记承天诗夜游定稿_第2页
记承天诗夜游定稿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记承天诗夜游苏轼一、 导入:古往今来,月亮始终受到文人的青睐。它曾照亮了诗经的河畔,曾惊扰了鸟儿的安眠,也曾打湿了乡书的封面、平凡的月亮,牵动着文人的情肠。每每提及月亮,老师总会想起苏轼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啊,这阴晴圆缺的慨叹里,包含着多少的期盼。今天,我们再来学习苏轼的一篇颂月佳作记承天寺夜游。(屏显、板书课题)二、出示活动任务:学习这篇文章有三个任务,齐读一下。诵读:积累文言词语 赏读:欣赏月夜美景悟读:体会作者闲情三、活动过程:活动一、疏通文意1、听准:苏轼曾说,三分文,七分读,并是十分。我们就从读入手理解课文。先听老师读课文,注意

2、听准字音,听出停顿和节奏,并试着揣摩作者的感情。(屏幕出示)2、读准:(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屏幕出示)(2)我们找位同学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他的朗读才能。(找一名学生读),其他同学注意听读,一会儿评价。(3)现在谁想再读一读。(再找一名同学读)。老师点评:1、这位同学吸取了刚才的经验教训,这一遍读得更好了。2、若读得不好,再进行指导再读。(4)现在机会均等,咱们齐读课文,一起感受这种美。(屏幕出示)3、读懂。结合注释,译读全文。要想有情有味的读好文章,还要先理解课文意思。请同学们按要求翻译课文。要求:先对照注释,独立翻译课文,圈画出疑难字词,然后小组合作解

3、决疑难字词。教师巡视指导。(屏幕出示)4、 质疑:有没有不能解决的字词?(大屏幕出示字词,学生问到哪个,就出示哪个,如若没有就接到下面)(屏幕出示)(1)老师这里有几个词语,想要考察大家。知道答案的同学可举手抢答。出示字词翻译,留给学生10秒钟时间,准备抢答。(2)刚才有同学没抢到机会,老师还有几个句子,敢挑战吗?(出示句子,给学生留半分钟时间,准备抢答,教师同步大屏幕明确。)5、感知:看来大家已经读懂了课文意思。让我们有情有味的齐读课文,并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文章大意,在此基础上在提醒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苏轼月夜与朋友在庭院中漫步。)活动二:欣

4、赏月景(接学生的话)作者与朋友在庭院中漫步欣赏到了怎样的月夜美景呢?一起来听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文中描写月景的句子。(播放视频,学生听读,并圈画)与学生齐读找到的句子“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屏幕同步出示)(大家可能听出来了,版本不太一样,咱们以课文作为标准版)1、 这一句话描绘出了怎样的月夜美景?谁能给大家描绘一下?(方法:描绘时,可以在尊重课文事实的基础上,加入合理的想象,并用优美的文字描述出来)先说给小组成员听。要求:先在小组内互相说。每小组再选优秀成员发言。(及时鼓励)如果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这晚的月亮,你会用哪个?(板书“空明”)2、同学们描绘的景色太美了,老师一时技痒,大着胆子

5、改写了一下,大家对比一下,哪句更好?好在哪里?(出示)【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成员听,然后把最精彩的赏析带给大家】(赏析:第一句: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光比作积水,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月光澄澈透明的特点。第二句:作者初写庭下积水、水中藻荇,都是为了写竹柏投影,是用视觉的错觉从反面敷墨,形成文字的波澜、节奏。月光临照,庭下如积水空明,可以推见到月色之明了;“水中藻、荇交横”,可以推见月光之清了。月光透过竹叶柏枝,投影地上,才会形成如此奇妙的景象。而积水空明和藻荇交横,相映生色,互相烘染,就平添了月夜夜游的三分美景了。)3、同学们的见解让老师心服口服,让我们想象着画面,把这句话试着

6、背下来。(师生齐背) 活动三:领悟闲情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这么美的景致为什么只有作者看到了呢?(从文中找到依据。)学生齐读“但少闲人如吾两人则耳。”2、作者称自己为“闲人”,从哪些语句可以读出 “闲”呢?(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可以想到作者看到这么好的月光,就起来散步,可以看出他非常有闲情雅致。追问一句,作者此时的心情怎样?学生会说到高兴、欣喜。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可看出作者是一个闲情雅致之人,不光自己赏,还要与好友共赏。3、“怀民亦未寝”作者来找朋友,朋友和他一样未睡,肯定很高兴,觉得找对人了。)(板书“悠闲”)3、那作者为什么这么“闲”呢?我们来了解一下写作

7、背景。(大屏幕出示写作背景,找位同学给大家读读,教师并作简要分析。)在这种背景下,除了“悠闲”,还有怎样的情感?【小组成员提取有效信息,帮助分析】(他被贬官,内心其实很抑郁,在晚上出来漫步,他很寂寞,心情很悲凉,他想借赏月来排解自己内心的郁结。)(板书“悲凉或抑郁”) (苏轼罹文字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近乎流放,心情忧郁。但是,他仍然有进取之心,他月夜游寺正是消释抑郁的具体行为。在政治漩涡中损伤了的心灵只有在清凉的无所挂碍的月夜中才得以恢复,从大自然的美景中寻求精神的寄托。) 4、作者心中全是悲凉吗?这是苏轼被贬管时写下的诗句。(出示历次被贬写下的诗句,师生齐读) 贬官杭州:我本无家更安住,故

8、乡无比好湖山. 贬官黄州:长江饶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贬官蕙州: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你又从这些诗句中读出了什么?(学生会说到乐观豁达,坚强,享受挫折等)(板书“达观”)5、苏轼虽然遭受被贬的命运,却依然坚贞不屈,他的坚贞不屈在文中也有所体现,你能找到吗?(学生可能会找到“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若找不到时,引导学生看这一句。偌大的一座寺院,那么多株植物,为什么只看到了松柏的影子?竹柏影子就是他不屈精神的象征。)小结:由此可见,“闲人”非闲,这一轮空明的月亮折射出了作者微妙复杂的心境。(板书 )活动四:拓展迁移1、 苏轼一生为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屡遭被贬 ,历经坎坷。但他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在江山风月中自得其乐。所以:面对赤壁的滔滔江水,他豪迈奔放地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面对青春的不复返,他积极乐观地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面对自然界的风吹雨打,他从容洒脱地说:“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2、 此刻,面对承天寺这轮空明的月亮,面对豁达的苏东坡,你想说些什么呢?3、 看来大家都是苏东坡的知音、朋友,老师从大家的话语中,听出了大家对苏轼的理解和崇敬,让我们诵读课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