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 (6)_第1页
小石潭记 (6)_第2页
小石潭记 (6)_第3页
小石潭记 (6)_第4页
小石潭记 (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石潭记教学设计代传涛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畅读课文,掌握文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体会课文写景特点,揣摩借景写情的写法,提高鉴赏和写作能力。3.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情感,学习古仁人坦然面对得失成败,寄情山水的情怀。教学重点:积累文言知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复杂感情。设计思路:1.基本指导思想是“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2.设计要充分体现“诵读、品析、积累、运用”等语文课堂的教学要素。3.设计亮点:板块式教学主问题引领课中微型话题学法指导:1.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培养语感;2.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在自己领悟的基础上与学习伙伴合作疏通

2、文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3.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以文人与上水的关系导入中国的文人似乎与山水、自然有着特别的情结,这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好像永远无法割断的情愫。人生得意时,他们走向自然,向山山水水一花一草笑谈自己心中的万丈豪情;仕途失意时,他们退隐江湖,自然就成了他们最好的倾诉对象。多情文人与美丽山水结合的结果就是那一篇篇传诵千古的至情至性的美文,景以人名,人以景传。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开天辟地的地位,今天,我们随他走进小石潭,去感受作者文中的景,心中的情。二、走进作者,了解背景1.学生自由谈对作家、作品的掌握认知情况。2.老师

3、介绍写作背景。三、明确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学文言要力求做到三会:会诵读、会翻译、会品析 四、诵读课文,初步感知1.诵读指导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语速、停顿);读出感情(文字背后作者跳动的心)。2.看视频,听朗读。3.给画线字注音:篁竹 卷石底为坻 为嵁 参差披拂 佁然俶尔 往来翕忽 悄怆幽邃4.学生自由尝试朗读,(教师巡视)5.个读展示,老师及时点评指导。五、再读课文,合作翻译(一)教给翻译原则和方法。翻译原则: 准确、流畅、简洁;翻译方法:1. 借助课文注解 ,把单音节词已成双音节词。2. 联系上下文理解。(二) 学生合作翻译。(三)检测重点句子的翻译。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青树翠蔓,蒙络摇

4、缀,参差披拂。3.斗折蛇行,明灭可见。4.其岸势犬牙差互。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6.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六、细读文本,美点寻踪请自选下面的话题,根据文章内容,说说自己的见解。1.小石潭的“小”。2.小石潭的“石”。3.小石潭的“潭”。4.小石潭的“记”。(记,古代的一种文体, 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5.作者精妙的表达技巧。(文章中的“色与光”, “镜头与画面”, “对比与烘托”, “扬与抑”,“整句与散句” )七、迁移经验,对话作者归纳学过的写景文言文,说说你最欣赏哪位作者的性格?并以他为例安慰鼓励柳宗元。1.与朱元思书 2.答谢中书书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记承天寺夜游八、及时巩固,对话作者整理课上发言,细想拓展,与柳宗元对话:请以“柳宗元,我想对你说”开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