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中国古代中枢权力机构演变2_第1页
第3课中国古代中枢权力机构演变2_第2页
第3课中国古代中枢权力机构演变2_第3页
第3课中国古代中枢权力机构演变2_第4页
第3课中国古代中枢权力机构演变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一历史 第3课 中国古代中枢权力机构演变皇权与相权矛盾斗争导学案主备人:邢晓伟 校对人:隋春燕 卢敏 2012年9月18日【课标要求】1.列举从汉到明清中枢权力机构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2.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课标落实】一 自主学习阅读P10页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演变和教材第16页皇权的不断加强。完成下列问题1.自主设计图示,概括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朝、元朝、明朝、清朝中枢权力体系的变化,并说出统治者是如何削弱相权强化皇权呢?汉:(汉武帝时阅读教材第1自然段小字)(东汉、魏晋有何变化)隋唐:(唐朝阅读教材第2段大字)宋朝:(阅读教材大字第三段)元

2、朝:(阅读教材大字最后一段)明:(阅读教材第16页归纳明太祖、明成祖时中枢权力机构的变化)清:(阅读第16页最后一段与17页第1段第2段)2简要概括秦至清前期中枢权力机构演变及特点。二 知能提升1.下图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A唐代中央官吏日益增多 B 唐代以分权而得以集权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D 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2.贞观年间某地发生严重旱灾,上奏朝廷,大臣甲提交书面处理方案:A举行大型祭天求雨仪式 B消减灾区赋税 C修筑引水灌溉渠道 大臣乙认为甲的方案可行,上呈皇帝,皇帝赞许,吩咐大臣丙负责执行,大臣丙将任务依次交给下属三个部门。(1

3、)大臣甲乙丙分别在哪三个部门工作?(2) 丙将A、B、C任务分配到哪三个部门?3.与秦朝的三公九卿比,隋唐时期确立的三省六部制的特点有( )以三省取代了三公的职权 相权一分为三 中央具体职能部门有所减少 监察权与军权下放到部一级的职能部门 A B C D 4.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5.某同学在读元史时对一位理财专家阿合马产生了兴趣,他了解到阿合马曾供职于中书省,中书省相当于唐代 的( )A中书省 B尚书省 C 门下省 D 户部6、内阁制作为明朝集中央权力于皇帝的重要措

4、施,正式确立是在( ) A 明太祖时期 B 明成祖时期 C明宣宗时期 D 明宪宗时期7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君主专制也空前加强。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是( )A军机处设置 B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立C八股取士的实施 D 严酷的文字狱8.下面四幅中国历史上关于皇权势力的消长图,哪一幅基本正确的反映了皇权的发展趋势( )9.读图1至图4,回答下列问题。(18分)图1图2图3图4(1)根据图1图2判断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名称。图2机构的调整带来了怎样的影响?(2分)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其最基本的共同特征。(2分)(2)与图2相比,图3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4分)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皇权与相权

5、的矛盾加剧,为解决这一矛盾当时的皇帝对中央行政部门作了哪些改革?(4分)(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图4所设机构的主要目的。(2分)(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4分)【知识体系构建】【小结反思】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专制主义的强化【课后作业】1.(2010年高考福建卷)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2三省六部制的实行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主要是因为A

6、废除了丞相,中央官制出现了重大变化 B政府决策出现了民主化趋势C三省互相牵制,有利于加强皇权 D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3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 分工明确,相互协调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 简化机构,总揽于上4.“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相始也。”这句话中的“高皇帝”应该是指:A汉高祖 B唐高祖 C宋高宗 D明太祖5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后,在皇帝和六部之间逐步建立的官制是( )A内阁 B军机处 C三司 D枢密院6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 ) A设置殿阁

7、大学士以备顾问 B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C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7.图1和图2是清朝军机处和军机处内景。其军机大臣的基本职责是( )图1图2A决定军国大事 B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C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 D笔录、传达皇帝的旨意8.从明初废除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这一变化表明A皇权日益加强 B皇权、相权矛盾日益加剧C皇权代替相权 D皇权与相权协调9乾隆皇帝时期显赫一时的巨贪和珅,在乾隆帝逝世五天后就被嘉庆帝下谕宣布革职、下狱、抄家,还被列出犯了20条大罪,其中有“昨将和珅家产查抄,所盖楠木房屋,僭侈逾制,其多宝阁,及隔段式样,皆仿照宁寿宫制度,其园寓点缀,与圆明园蓬岛瑶台无异

8、,不知是何肺肠,其大罪十三。”该材料反映了( )A和珅生活腐化 B清朝皇权的独尊及君权至上C和坤犯上作乱 D嘉庆帝励精图治和整肃纲纪 10历史学家钱穆说:“皇帝的权总是逐步上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下降“,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西汉设立中朝 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北宋设立枢密院A B C D 11.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 )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 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

9、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A.秦、唐、元 B.汉、宋、明 C.秦、元、清 D.秦、唐、明12 .材料一 :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明史 职官志材料二: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达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回答:(1)明清两朝皇帝是怎样处理国家政事的?(6分)(2)明朝的殿阁大学士与清朝的军机大臣有什么相同之处?(4

10、分)(3)明清这种政事处理方式有哪些突出的危害?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部分 皇帝 中朝(决策) 外朝(执行) 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常侍侍中中中尚书令 秦朝三公九卿制 汉朝中外朝制度 皇帝 度支盐铁户部军事枢密院行政中书门下财政三衙 唐朝三省六部制 皇帝中书省 宋代二府三司制 元朝一省制 明朝知能提升1B 2、(1)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2)A.礼部B.户部C.工部 3D 4C 5B 6B 7A 8B9(1)制度:三公九卿制和三省六部。影响:三省之间即互相牵制又互相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特征:皇权高度集中。(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2)变化:丞相制度被废除,权分六部,皇帝直接控制,皇权进一步加强。改革措施: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直接管理政事,并且规定此后各代不得再立丞相。(3)为了加强皇权。(4)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课后作业】1B 2C 3B 4D 5A 6A 7D 8A 9B 10 D 11D12(1)明清皇帝都是亲自处理军国大事,内阁和军机处没有固定的职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