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写在课前的话缺血性脑卒中在我国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因导致卒中的病因纷繁复杂,给诊治带来了巨大困难。本课件提出缺血性卒中的规范化诊治,即分层诊断与治疗,较好地理清了诊断思路,为治疗提供了便利条件。一、缺血性卒中的流行病学特点2008年国外文献报道,自上世纪70年代至目前截止,脑卒中治疗概况回顾性研究显示:高收入国家脑卒中发病率逐年降低,已降低42%;而低-中等收入国家发病率却逐渐上升,增幅大于100%。2008年全国第三次死亡原因调查显示每年因脑卒中死亡的人数超过1百万,是冠心病死亡人数的3倍,已位列第三大死因,严重影响我国人民的身心健康。因此我国防止脑卒中的任务更为艰巨。我国从
2、1993年至2003年,据卫生部统计,脑血管病治疗费用逐年增加,其速度远远超过GDP的增长。尽管我国已投入大量的财力和人力,相比较美国卒中医疗服务质量,多个关键指标,无论是入院后治疗,还是出院时状态,我国均处于劣势,甚至有些指标明显差强人意。二、缺血性卒中的检查卒中是多病因构成的临床综合征,诊断过程往往十分复杂。(一)临床检查1.首先需要采集病史信息:如发病时间、病史演变、诱发因素等。关于诱发因素需注意几个方面:一是需考虑患者体位。患者若是从卧位坐起身,或是从卧位到立位时出现卒中发作,一般考虑发病机制可能是血液动力学。二是远距离乘机,突然发病,考虑下肢静脉血栓可能性大,原因多为卵圆孔未闭(PF
3、O)。三是患者情绪激动时发病,提示脑栓塞的可能。另外需要注意到患者整个病情的时间演变。2.其次,需要(1)测量血压,对脑卒中患者,双侧血压的测量十分重要,因可发现锁骨下动脉狭窄。(2)颈动脉触诊,可徒手操作。见图1。(3)脑动脉供血区听诊,有四个听诊区:颈内动脉听诊区,主要听颈内动脉分叉处;椎动脉听诊区;锁骨上动脉听诊区;眼动脉听诊区。听诊时需在患者安静的情况下,甚至在屏气时,做相应、适当的压迫后才可以听出杂音。见图2。血压测量(双侧)触诊触诊图1临床检查方法图2 脑供血动脉听诊(二)结构影像学a. 区域梗死b. 显著皮质下梗死c. 弥散小梗死灶d. 边缘带梗死图3脑卒中常见病变图3显示脑卒中
4、常见的病变改变。a皮质区域梗死,导致这种梗死的原因可能是栓塞,亦可能是血栓形成;b显著皮质下梗死和c弥散皮质下小梗死的成因基本上是栓塞,往往均是近端动脉栓子脱落,而不是血栓形成;d边缘带梗死,即常说的分水岭梗死,一般是由稳定或易损斑块引发狭窄造成低血流动力所致。常见的结构影像学检查工具中CT因其便捷、价廉排在首位。但CT检查亦有缺点,即在脑梗死的早期,常出现假阴性结果。一般而言,需6小时之后,CT才能检测出阳性病变。而MRI较CT具有明显优势:备有较多序列,更为重要的是能及早发现梗死。DWA,特别是B1000-B1500序列在脑梗死的15分钟之内即能够发现梗死灶,给临床诊治提供更好的帮助。(三
5、)脑血管检查脑血管检查主要判定两个方面:一是动脉狭窄程度的判定;二是判定斑块是否稳定。狭窄程度检查最简单易行的是颈部动脉的双功能B超,其他如TCD、CTA、MRACEMRA和DSA均可提供脑供血动脉狭窄程度的判定。B超因其价格低廉成为首选检查方法,但其不足之处在于检查范围相对较小。TCD由于受操作者技术水平的影响较大,所以在医院的应用并不十分广泛。有些患者因操作者的因素,出现较高的假阴性率。CTA现今发展迅猛,目前的检出阳性率等同于DSA。MRACEMRA均存在夸大血管狭窄程度的弊端,且费用昂贵。DSA检查目前是动脉狭窄程度的金标准。关于斑块稳定程度的判断,颈部动脉双功能B超最为可靠,但因在颈
6、部血管检查的范围太小,对颅内检查尚无能力达到,而其他检查,如CTA、MRACEMRA和DSA均是间接判断斑块是否稳定,可靠程度有待研究。抽血化验中特异性髓反应蛋白较为可靠,但受影响范围较广,如发热即可影响特异性髓反应蛋白的敏感性。(四)心脏和主动脉检查心脏检查最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是经胸超声TTE,但该检查存在的问题是有些病变,如左心耳病变,往往是检查的盲区,此时需选用其他检查。现今采用的是经食道超声,操作较为复杂,仅在患者需要时进行。所以一般先经胸超声后,必要时才选用经食道超声检查。最大的优点在于可以发现卵圆孔是否存在未闭的情况。这为进一步诊治心源性栓塞或是医源性栓塞均有较大帮助。见图4。图4
7、心脏检查(五)全身动脉检查众所周知,脑血管病是综合征,全身各系统血管均可能存在异常。所以,除外对脑血管的检查,还需进一步筛查其他部位的血管,如肾脏部位的血管、股动脉、下肢血管等。近年来,学者注意到对主动脉弓血管的筛查在诊断脑血管病发病机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该部位的筛查,可采用B超或是CT做进一步检查。(六)危险因素评估脑卒中危险因素分为可干预性和不可干预性两种。1.可干预性因素: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糖尿病、代谢综合征、颈动脉疾病,其他还有如心房纤颤、镰状细胞贫血,这些因素均对诊断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作用。2.不可干预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遗传。目前认为遗传是不可干预因素,将来有
8、可能通过基因治疗,对遗传因素进行一定的基因转换,有可能成为可干预的危险因素。患者若是从卧位坐起身,或是从卧位到立位时出现卒中发作,一般考虑发病机制可能是( )窗体顶端A. PFOB. 血液动力学C. 脑栓塞D. 下肢静脉血栓窗体底端A. PFOB. 血液动力学C. 脑栓塞D. 下肢静脉血栓正确答案:B解析:患者若是从卧位坐起身,或是从卧位到立位时出现卒中发作,一般考虑发病机制可能是血液动力学。而远距离乘机,突然发病,考虑下肢静脉血栓可能性大,原因多为卵圆孔未闭(PFO)。另外患者情绪激动时发病,提示脑栓塞的可能。如何对缺血性脑卒中进行分层诊断?分哪几层?每层诊断时需要考虑哪些方面?三、脑卒中的
9、分层诊断作为缺血性卒中的诊断主要分为三个层次,相对而言诊断思路较为明晰,有利于对缺血性卒中的进一步治疗。(一)危险因素层面首先是危险因素,分为可干预性和不可干预性两种。危险因素的评估主要为了后期用药,包括为预后做准备。(二)病因层面病因层面分为五方面: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心源性;穿支动脉疾病;其他病因;病因不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又包括两部分:主动脉弓粥样硬化和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1.主动脉弓粥样硬化(1)归属于大动脉粥样硬化,发病多呈急性多发梗死病灶,特别是跨系统同时受累,未有与之相对应的颅内或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易损斑块或狭窄50%)的证据;(2)未有心源性卒中(CS)潜在病因的证据;
10、未有可引起急性多发梗死灶的其他病因;(3)存在主动脉弓动脉粥样硬化证据(经高分辨MRIMRA和或经食道超声证实的主动脉弓斑块4mm和或表面有血栓)。2.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1)亦归属于大动脉粥样硬化,表现为无论何种类型梗死灶(除穿支动脉区孤立梗死灶),有相应颅内或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证据(易损斑块或狭窄50%);(2)对于穿支动脉区孤立梗死灶,以下情形也属此类:其载体动脉有粥样硬化斑块(HR-MRI)或任何程度的粥样硬化性狭窄(TCD、MRA、CTA或DSA);(3)尚需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3.心源性(1)强调是多发梗死灶,特别是跨系统共存、在时间上较为接近、包括皮层在内的梗死灶;(2)无相应
11、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证据;(3)不存在能引起急性多发梗死灶的其他原因。(4)有心源性卒中证据;(5)若排除了主动脉弓粥样硬化,则为肯定的心源性;若不能排除,则考虑为可能心源性。4.穿支动脉疾病(1)发生在穿支动脉区的急性孤立梗死灶,不考虑梗死灶大小;(2)载体动脉无粥样硬化斑块(HR-MRI)或任何程度狭窄(TCD、MRA、CTA或DSA);(3)同侧近端颅内或颅外动脉有易损斑块或50%的狭窄,归类到不明原因(多病因);(4)有心源性栓塞证据的孤立穿支动脉区梗死灶归类到不明原因(多病因);(5)排除了其他病因。5.其他病因(1)动脉夹层;(2)特殊感染;(3)动脉炎;(4)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12、5)毒品相关;(6)血液病。6.病因不明(1)未发现能解释本次缺血性卒中的病因;(2)多病因:发现两种以上病因,难以确定哪一种与该次卒中有关;(3)无确定病因:未发现确定病因,或有可疑病因但证据不足,除非再做更深入检查;(4)检查欠缺:常规血管影像或心脏检查都未能完成,难以确定病因。(三)发病机制层面对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从发病机制角度分为4类:载体动脉堵塞穿支;动脉到动脉栓塞;低灌注栓子清除能力下降;混合型。1.载体动脉堵塞穿支(1)穿支动脉分布区的急性孤立梗死灶;(2)载体动脉存在斑块或任何程度狭窄的证据。2.动脉到动脉栓塞(1)多发皮层或流域性梗死灶;(2)单发皮层或流域性梗死灶,在与
13、病灶相对应的责任动脉侧脑血流中有动脉到动脉栓塞的直接证据(TCD-MES)。3.低灌注栓子清除能力下降(1)皮层分水岭和或内分水岭区梗死灶;(2)相应大动脉重度狭窄(70%)的血管影像学证据;(3)有相应区域血流灌注下降的证据(CTP)。4.混合型(1)动脉粥样硬化穿支闭塞型低灌注栓子清除下降型;(2)动脉粥样硬化穿支闭塞型动脉到动脉栓塞型;(3)低灌注栓子清除下降型动脉到动脉栓塞型;(4)动脉粥样硬化穿支闭塞型低灌注栓子清除下降型动脉到动脉栓塞型。以下( )不是脑卒中发病机制层面诊断中低灌注栓子清除能力下降的表现窗体顶端A. 皮层分水岭和或内分水岭区梗死灶B. 相应大动脉重度狭窄(70%)的
14、血管影像学证据C. 多发皮层或流域性梗死灶D. 有相应区域血流灌注下降的证据(CTP)窗体底端A. 皮层分水岭和或内分水岭区梗死灶B. 相应大动脉重度狭窄(70%)的血管影像学证据C. 多发皮层或流域性梗死灶D. 有相应区域血流灌注下降的证据(CTP)正确答案:C解析:低灌注栓子清除能力下降表现为:皮层分水岭和或内分水岭区梗死灶;相应大动脉重度狭窄(70%)的血管影像学证据;有相应区域血流灌注下降的证据(CTP)。而多发皮层或流域性梗死灶是动脉到动脉栓塞的表现。经过缺血性脑卒中分层诊断确诊病因后,如何治疗?脑卒中预防指南有哪些主要的建议和措施?四、脑卒中的治疗(一)缺血性卒中处理时间策略目前最
15、新的研究对脑缺血性卒中处理,从实践来说主要分三个方面。详见表1。 表1脑缺血性卒中处理的时间策略04.5小时4.59小时9小时以上识别是否卒中CT判定是否溶栓静脉rt-PA多模式影像学判定有无可挽救组织适合病例溶栓全面检查、充分评估卒中病因和发病机制判定分层诊断和处理康复、二级预防(二)2010中国缺血性脑卒中TIA二级预防指南的三项基本原则及推荐意见三项基本原则包括循证医学、分层策略和中国国情。推荐意见包括:1.该指南首先强调控制危险因素。(1)建议对所有患者进行抗高血压治疗,降低脑卒中或是其他血管事件的发生。在参考年龄、基础血压、平时用药、可耐受性的情况下,降压目标一般应该达到14090m
16、mHg,理想应达到13080mmHg。(2)糖尿病血糖控制的靶目标为HbA1C6.5%,但对于高危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过低可能带来危害。(3)胆固醇水平升高的缺血性卒中和TIA患者,应该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及药物治疗。建议使用他汀类药物,目标是使LDL-C水平降至2.59mmolL 以下或使LDL-C下降幅度达到30%40%。伴有多种危险因素(冠心病、糖尿病、未戒断的吸烟、代谢综合征、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但无确切的易损斑块或动脉源性栓塞证据或外周动脉疾病之一者)的缺血性卒中和TIA患者,若LDL-C2.07mmolL(80mgdl),应将LDL-C降至2.07mmolL以下或使LDL-C下降幅度40
17、%。2.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TIA的抗栓治疗(1)对于非心源性栓塞性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除少数情况需要抗凝治疗,大多数情况均建议给予抗血小板药物预防缺血性卒中TIA复发。(2)抗血小板药物的选择以单药治疗为主,氯吡格雷(75 mgd)、阿司匹林(50325 mgd)均可做为首选药物。(3)有证据表明氯吡格雷优于阿司匹林,尤其对于高危患者获益更显著。(4)不推荐常规应用双重抗血小板药物。但对于有急性冠状动脉疾病(例如不稳定型心绞痛,无Q波心肌梗死)或近期有支架成形术的患者,推荐联合应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3.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患者的非药物治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适应证及注意事项:(1)
18、症状性颈动脉狭窄70%99%的患者,推荐实施CEA(级,A级)。(2)症状性颈动脉狭窄50%69%的患者,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伴发疾病及首发症状严重程度等实施CEA(级,A级),可能最适用于近期(2周内)出现半球症状、男性、年龄75岁的患者(III级,C级)。(3)建议在最近一次缺血事件发生后2周内施行CEA(级,B级)。(4)不建议给颈动脉狭窄<50%的患者施行CEA(级,A级)。(5)建议术后继续抗血小板治疗(级,A级)。(6)对有或无明显症状,单侧的颈A狭窄70%,或经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考虑行CEA治疗。术前应评估双侧颈A血流情况。(7)不推荐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紧急CEA(2
19、4小时)治疗。4.颅内外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CAS)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1)对于症状性颈动脉高度狭窄(70%)的患者,无条件作CEA时,可考虑行CAS(IV级,D级)。若有CEA禁忌证或手术不能到达、CEA后早期再狭窄、放疗后狭窄,可考虑行CAS(级,B级)。对于高龄患者行CAS要慎重(级,B级)。(2)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治疗可能有效(级,B级)。(3)支架植入术前即给予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用,持续至术后至少1 个月,之后单独使用氯吡格雷至少12个月(IV级,D级)。(4)有症状的老年(75岁)患者,伴有其他外科手术的高风险。(5)复发的颈动脉狭窄或因放射引起的狭窄。(6)进行性脑
20、卒中伴有严重的系统性疾病。(7)配合溶栓治疗。5.ESSEN3分的高危患者,预防卒中再发,波立维优于阿司匹林有研究报道CAPRIE卒中亚组中6431位卒中患者,计算ASA和波立维®组每一危险因素评分相对应的复发性卒中发生率。再发卒中的高危患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以及既往有脑梗死病史、冠心病、糖尿病或周围血管病,易损斑块或动脉-动脉栓塞的患者。如图所示,在ESSEN评分3分的高危患者中,波立维®优于阿司匹林。因此ESSEN评分3分的高危患者应该给予波立维®二级预防抗血小板治疗。6.ESSEN评分的应用CAPRIE研究结论显示对于中危患者,主要指02分者,卒中风险4
21、。若在36分,属于高危者,发病率在4。对于极高危的患者是79分,这部分患者更应该注意平时的预防用药。对于中危患者,可以考虑单用阿司匹林;对于高危患者及极高危患者,建议使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能够更好的控制脑卒中复发。7.卒中TIA危险分层及他汀干预策略关于缺血性卒中血脂的处理原则与策略见图5,如果属于以下一种情况,有动脉到动脉栓塞证据、有脑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存在的证据、需要进行介入治疗,此类情况归属于极高危层,需要立即启动降脂的治疗,而且采用的方法强化降脂。如果脑卒中伴有糖尿病、冠心病、代谢综合征、不能戒烟、有颅内外动脉狭窄的证据属于极高二层,这时候我们的目标降脂值需要达到2.1mmol/L,
22、也是启用强化降脂。图5 卒中TIA危险分层及他汀干预策略从图5中可以看出极高危I和极高危II他们的目标值都是控制到2.1mmol/L,或者说降脂的幅度需要达到40%。对于高危分层,它的定义是其他的一些卒中不伴有明显的危险因素,但是这种情况需要除外心源性栓塞,他汀的使用需要启动的时间为2.6mmol/L,降脂的方案是标准的降脂,目标值降到2.6mmol/L以下,或者是幅度达到30%40%。8.卒中降压药物分层选择除了抗血小板药,如降压药的使用也需要分层。脑卒中伴有高血压的患者,需经过四次分层才能给药,第一次分层,先看患者的发病时间:(1)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在一周内指南上推荐,原则上急性期不用降压
23、药,除去三种情况:a患者平均动脉压130mmHg;b患者做溶栓治疗血压需要控制在180105mmHg以下;c合并其他重要疾病,合并急性心梗合并肾动脉衰竭,合并主动脉夹层合并高血压脑病。其他时候一周内不使用降压药。(2)若患者发作超过一周,进行第二次分层,是否有动脉粥样硬化的证据,若无则是心源性推荐使用ARB,如果ARB无效加用CCB。若有动脉粥样硬化的证据再作第三次分层,看患者的狭窄是否严重,若是轻中度狭窄,直接治疗就可以,首选CCB,若CCB无效用ARB或者ACEI。若是严重狭窄,则做第四次分层,看是否为低灌注事件,若是低灌注事件则不能用降压药,若是非低灌注性事件,则试验性用CCB,给一次观察一至两天若患者安全,按照常规量给药,如果CCB无效加用ACEI或ARB。详见图6。图6 卒中降压药物分层选择9.基于病因和发病机制的干预基于病因和发病机制的干预治疗详见表2。 表2 基于病因和发病机制的干预 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生态环保型碎石料购销合同范本下载
- 2025版建筑垃圾清运与资源回收利用服务合同
- 2025版水利枢纽工程土石方工程居间服务协议书
- 2025版前期物业管理服务合同操作细则与实施
- 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村务工作者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年度并购项目尽职调查顾问服务合同
- 贵州省长顺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城市协管员试题含答案分析
- 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城市协管员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年二手房物业交接及业主权益保障与纠纷处理服务协议
- 2025版无线通信网络优化施工合同样本及实施细则
- 新员工质量保证考试(中软国际)
- 安徽涵丰科技有限公司年产6000吨磷酸酯阻燃剂DOPO、4800吨磷酸酯阻燃剂DOPO衍生品、12000吨副产品盐酸、38000吨聚合氯化铝、20000吨固化剂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制造业业务流程
- 石英长石无氟浮选分离工艺研究现状
- 对铁路机车乘务员规章培训的探讨与实践
- GB/T 18947-2003矿用钢丝增强液压软管及软管组合件
- 2016风行菱智m5原厂维修手册及电路图-14
- 车辆维修项目投标方案
- 女生青春期生理健康教育
- 《绿色建筑》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课件
- 商场撤场申请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