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思考_第1页
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思考_第2页
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思考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思考导读 :本文 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思考 ,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 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思考 摘要 我国上市公司业绩缺乏稳定 性和成长性的原因是很复杂的, 既有企业方面的内因, 也有经济环境 方面的外因。但内因是最关键的,是起决定性的因素。目前,完善上 市公司治理结构首先要解决上市公司的独立性问题,真正落实人员、 财务、资产三分开,尤其是要解决上市公司两头(采购和销售)在 外的问题,从而真正减少关联交易,提高业绩的可靠性。其次是要把 上市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对上市公司监管的重要工作来抓, 在 上市公司重组和再融资中加以严格落实。面临的最

2、大难题 我国上市公司业绩缺乏稳定性和成长性的原因是很复杂的, 既有 企业方面的内因,也有经济环境方面的外因。但内因是最关键的,是 起决定性的因素。总括起来,以下三个因素是最普遍的因素:第一,缺乏核心能力,产业衰退时企业随之衰退。 当我国经济由卖方市场进入买方市场以后, 大部分传统产业出现 了产能过剩、竞争加剧、利润率下降的态势,许多原来高成长、高盈 利的产业已转入低增长、 低利润甚至出现行业性亏损的不良态势或者 沦为衰退产业。随着传统产业环境的急剧变化、甚至衰退,越来越多 的上市公司不得不滞留在衰退产业中忍受煎熬, 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 面临着生存危机。从 2001 年上市公司业绩预亏和预警的行

3、业分布可以看出产业衰 退的程度。到 2 月底沪深两市共有 229 家企业进行了业绩预亏和预 警,其中家电行业主要是彩电行业共有 15 家,占第一位;化纤纺织 行业有 12 家,占第二位;商业有 10 家,居第三;摩托车和自行车 行业的公司几乎全部亏损。如因产业的衰退,家电、摩托车、彩管、 百货、化肥农药、 日用轻工、普通机械和仪表制造等行业的大部分上 市公司已陷入亏损的深渊。 百货行业的大部分上市企业已是城头更换 了大王旗,残存的小部分企业也岌岌可危,队伍是越来越小。由于中国股市的制度性缺陷, 资源优化配置功能未能建立, 大量 没有发展前景的衰退产业类企业到股市上市融资; 或者由于产业本身 衰

4、退而企业又没有能力克服产业生命周期的约束, 越来越多的上市公 司随产业衰退而衰退。 因而, 产业转型是很大部分上市公司不得不面 对的艰难选择,也是我国股市发展中的一大难题。根据作者的实证研究得到结论,自行车、摩托车、农用车等低技 术含量的交通设备制造业,彩电制造和显象管制造业,白酒酿制业, 纺织化纤及纺织机械制造业, 轻工制造等发生了明显的衰退, 其中的 大部分产业已经转化为衰退产业,行业内大多数企业长期持续亏损, 并有可能是全行业性亏损。我们只要对这些产业中的上市公司近几年来的业绩和股价变化 稍加回顾就不难发现产业衰退的轨迹。 通过对这些衰退产业类上市公 司的发展史分析, 可以得到一个结论:

5、 面对产业衰退资本支持不是万 能的。资本是企业摆脱产业衰退困境的充分条件,不是充要条件。当 产业衰退时企业如果未能及时进行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 即使有了资 本也脱逃不了企业衰退的命运。 这种因产业衰退而使企业衰退的现象 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很普遍。第二,盲目投资,陷入多元化陷阱。我国许多上市公司亏损的原因表面上是由于市场竞争激烈、 提取 存货跌价准备和坏账准备等, 实际上是公司盲目投资, 过度多元化酿 成的苦果。 在当前的中国证券市场上, 上市公司确实容易产生多元化 冲动。因为,一是我国证券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缺失,企业低成本融资 乃至恶性圈钱很容易, 造成上市公司投资决策上的随意性; 二是价值 投资

6、理念遭冷落, 股票价格与企业业绩不相关或负相关, 各种题材的 炒作成了主流,而上市公司跟踪市场热点的多元化投资行为能够制造 市场炒作的题材。近几年来,不少上市公司为了赶时髦或为了顺应二级市场概念性 的炒作,纷纷利用上市公司融资通道之优势实施多元化经营。 2000 年我国上市公司出现了多元化经营热,约有 200 家上市公司扩大或 变更了经营范围。 2001 年上市公司的多元化倾向更加明显。表面上 看,多元化投资使企业不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似乎减小 了风险。但实际上,如果企业实行无关联多元化经营战略,贸然进入 不太熟悉的行业,只能获得今天瞬间的快感,而让明天承受长时间 的悲痛。正如美国著名

7、的管理理论家德鲁克所言, 一个企业的多元化经营 程度越高, 协调活动和可能造成的决策延误就越多, 极大地增加了企 业的管理成本。 除此之外, 多元化投资还将迫使企业从主业中撤出相 当部分资金投向外围业务,这对长期培养起来的主业无疑是场浩劫。 长期来看, 不仅可能造成资金低效耗散, 还会加剧主业长期循环下跌 趋势,破坏核心竞争力,酿成主业空洞化的悲剧。多元化经营不一 定会减弱风险,全面出击可能不如重点突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 指。提高专业化水平,把主业做大,基础巩固,形成自身的竞争优 势,才有可能经受住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考验。 这是国际市场上成 功企业一贯遵循的商业准则。自 20 世纪 90

8、年代末以来,由于全球性经济停滞,一场以剥离 和出售非主营业务资产为特征的企业重组运动席卷全球, 管理学界称 这场重组运动为归核运动,其目的是通过剥离非主营业务来强化主 营业务的竞争力,从而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生存能力。 盲目多元化一般是经济繁荣时期的产物, 而与多元化相反的归核行 为则是经济不景气时期企业的生存选择。 从企业发展史看, 多元化缺 乏抵抗经济周期的能力, 因而风险过大。 而以强化企业主营业务提高 核心能力的战略才是企业持续发展的良策。 在这一方面, 我国上市公 司不乏成功的经验, 但更多的是失败的教训。 多元化是许多上市公司 失去生存能力的根本原因, 缺乏专业化基础的多

9、元化是企业持续发展 的大敌。从上述实证分析的结论可知, 能够持续发展的企业全部是专 业化程度相当高的, 专业化的主营业务是企业现金流的基本源泉。 尽 管这些企业有条件实施多元化战略, 但他们始终在主营产业中辛勤耕耘,咬定主营产业不放松,通过专业化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他们都是所在产业的佼佼者, 高度专业化的产品不但占领了国内市场, 而且在国际市场上都占有一席之地。 相反,许多主业并不突出的上市 公司在有了资金后盲目扩张, 到后来企业成了无主营业务的公司, 企 业经营难以为继,并不得不退出证券市场。可以说,大多数ST、 PT公司是被多元化葬送的。第三,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由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 信息 不透明和宽松的市场环境, 大股东往往把上市公司作为提款机, 上市 公司从市场上恶性圈钱, 大股东从上市公司大肆掏钱。 大批上市公司 正是被大股东掏空后失去生存能力的。 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 几乎 所有的 ST、PT 类公司都是被大股东掏空所致。如果没有大股东的掏 空行为,这些企业不至于亏损大则上 50 60 亿元,小则几亿元。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手法可谓花样百出。一是大股东赤裸裸地直接侵占上市公司的募集资金。 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的募集资金相当普遍, 正是由 于资产被侵占, 上市公司才陷入了死亡深渊。 二是大股东利用上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