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_第1页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_第2页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X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立项申请表编号:项目名称X市X镇X村、鱼洞村、洛榜村鱼洞知青 X土地开发项目申请单位X市X镇人民政府项目地点X市X镇鱼洞村、X村、洛榜村境内土地开发整理类型开发:39.1180公顷整理:复垦:综合:项目区土地现状面积项目区总面积 46.3983公顷,其中旱地3.4933公顷,水田0.2454公顷,农村道路0.1812 公顷,灌木林地2.3820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 用0.1355公顷,殡葬用地0.1820公顷,裸地0.3001公顷,其它草地39.1180公顷。46.3983 公顷项目区土地权属国有国有土地:集体村集体组织:46.3983公顷村民:项目规划土地用途耕地:42.

2、8567公顷其他农用地:0.6709公顷建设用地:未利用地:2.8775公顷项目主要工程土地平整工程:包括土地平整、修筑田土埂等。水利灌溉设施 工程:包括路边沟、蓄水池、沉砂池、涵洞等。道路工程:包 括田间道、生产道及会车道。项目投资规模资金总投资2142929.69元资金来源X市财政资金县(市、区、特区)国土部门意见:年月日地(州、市)国土部门意见:年月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书项目名称X市X镇X村、鱼洞村、洛榜村鱼洞知青 X土地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X省第一测绘院项目所在地区、市(县)X市项目所涉及行政 村、镇项目区涉及到X镇鱼洞村、X村、洛榜村三个村。项目区的经纬度坐标范围项目区

3、位于X镇鱼洞村,介于东经107° 55' 08107° 55'52,北纬 26° 40' 4826° 41' 36 之间。项目申报类型市财政投资土地开发项目项目性质土地开发项目区地貌丘陵地貌,地势大部分较为平缓,局部较陡。项目区土地 利用现状项目区现状为:项目区总面积 46.3983公顷,其中旱地3.4933 公顷,水田0.2454公顷,农村道路0.1812公顷,灌木林地2.3820 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0.1355公顷,殡葬用地0.1820公顷,裸 地0.3001公顷,其它草地39.1180公顷。土地权属情况项目区土地

4、均属X镇鱼洞村集体所有,土地权属明确,界址清楚。项目建设规模项目区建设规模为39.1180公顷。预计新增耕地面积经过项目实施后,预计新增耕地38.3383公顷,项目新增耕地率为98.01%。项目建设期工期为六个月。项目投资估算该项目概算总投资2142929.69元。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坚持建设占用耕地必须实行 “占补平衡”的政策要求,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的基本国策,为实现 X市耕地总量保 持动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按照X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X 市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踏踏实实地为 农民办好事、办实事,进一步落实和体现“三个代表”

5、为人民服务 的宗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证区域经济快速发展,顺应辖区内 人民群众的要求和致富奔小康的愿望,X市X镇人民政府拟对X镇鱼洞村的部分其它草地进行开发, 按照土地开发整理政策,资金来 源为市财政投资土地开发项目专项资金。项目背景X市X镇X村、鱼洞村、洛榜村鱼洞知青 X土地开发项目的实 施是一项符合民心、顺应民意的项目。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的 精髓,既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 基本国策,又给当地群众带来实惠。该项目为市财政投资土地开发 项目专项资金。,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统一整治,增加了耕 地面积,实现辖区内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从根本上改善了生态环境, 实现

6、田、路、渠、林、村的综合治理,既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又 改善当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对促进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 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稳定都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该项目建设的 必要性和意义如下:本项目的建设,是实施X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X市土 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的具体体现。只有对项目实施建设,才能更 好地改善当地农民的生产条件,提高土地质量和农业生产能力,实 现农业优产、高产、高效的目标,才能创造牢固的物资基础,从根 本上治理贫穷;才能促进贫困地区的产业调整, 使自然优势转化为 经济优势,加快致富步伐,使长期封闭的自然经济,步入市场经济 和外向型经济,加快和跟上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进程。项目目

7、标任务该项目计划用6个月时间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完成新增耕地38.3383公顷,新增耕地率 98.01%,改建边沟田间道337m规划 新建带边沟田间道1250m规划新建带边沟生产道1089m会车道 2处,畜水池及沉砂池12座,涵洞4座,对开发后的耕地实施土 壤培肥。项目投资规模及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2142929.69元,其中:工程施工费1826257.38元, 占总投资85.22%;其他费用203730.29元,占总投资的10.31%; 不可预见费40943.96元,占总投资的1.91%;工作经费54787.72 元,占总投资的2.56%。资金来源:X市财政投资土地开发项目专项资金。经济、社会及

8、生态效益分析一、社会效益(1) 通过土地开发,可新增耕地 38.3383公顷,新增耕地率 98.01%,可以为X市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做出贡献, 为区域经济 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促使农民增产增收。(2) 通过配套农田水利及道路工程设施,将形成较完善的田间道路系统和农田排灌系统,项目区的现状得到进一步改善; 通过 土地平整工程,提高了耕地的保水保肥能力,增加了耕地面积。(3) 本项目实施后,将明显改善劳动条件,降低劳动强度, 提咼农民经济收益。一、生态效益(1) 项目建设改善了农业灌溉条件,提高了耕地质量,增加 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达到了旱涝保收,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 生态环境。(2)

9、项目的实施,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3) 净化了空气,优化了环境,增加了耕地,造福于子孙后 代。项目的完成,可使项目区内农田增强了抗御灾害的能力,环境得到改善,土地利用趋向良性循环,增强了农业生产的后劲。三、经济效益通过对本项目进行建设,将完善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改善生 产生活条件;为农业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农用地的经济效 益必将明显地提高。经测算,年可新增纯收入 23.85万元。结论及建议(1)项目自然条件较好,阳光充足,气候温和,土层深厚, 地势平坦,土地适宜性强,利用率低,新增耕地潜力大,有利于土 地开发。(2)项目建成后,完善排灌系统,可满足项目区用水要求。(3)项目区交通

10、、通讯方便,能源充足,农网改造已经完成, 为该项目的土地开发提供了良好条件。(4)社会效益显著:项目完成新增耕地 38.3383公顷,不仅 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土地质量、提高土地生产率、缓解人地矛 盾;还提高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率、 改善当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 条件,有效地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5)土地开发技术方案可行。该项目既符合 X市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和X市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的要求,又符合国家 法律法规政策和国土资源部有关技术规程, 还付合其他行业技术规 范。该项目开发方式、经营模式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符合 X市区 情,顺应X市民心。(6)由于全部为市财政投资土地开发项目专项资

11、金,资金投 入有保障,可保证资金足额到位。(7)在上级的关心支持、地方政府充满信心和决心的前提下, X市X镇人民政府、市国土资源局将一马当先,有关方面通力合作, 将保质、保量完成本项目的开发任务。综上所述,项目的综合效益好,技术和经济可行,为使项目 成功和达到预期效果,恳请上级部门批准立项。目录第一章综合说明 11.1项目名称 11.2项目类型 11.3项目性质 11.4项目区位置和范围 11.5项目区所在地及项目区地貌类型 1项目区所在地地貌类型 1项目区地貌类型 11.6 土地权属状况 21.7项目区主要建设内容 21.7.1 土地平整工程 2农田水利工程 2道路工程 3其他工程 41.8

12、项目区现状及开发后耕地质量变化 4第二章项目背景 52.1X镇简况 52.2项目提出的理由 62.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6法律、法规 6相关政策 7相关规划 7技术标准 7第三章 项目区概况 93.1自然条件 9地形地貌 9气候条件 93.1.3 土壤 9水文地质 103.2自然资源条件 10光热资源 10水资源 10生物资源 103.3社会经济状况 103.4自然灾害 113.5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 113.6项目区基础设施条件 12交通条件 12排灌设施 13电力设施 13364农田防护设施 13第四章项目分析 144.1项目合法性分析 14法律法规 144.1.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

13、地开发整理规划 14其他规划 154.2 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 154.3新增耕地分析 16新增耕地来源分析 16新增耕地数量分析 17预计新增耕地质量分析 174.4水土资源平衡分析 17需水量分析 17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204.5 土地适宜性评价 204.6公众参与分析 22第五章 项目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 245.1规划原则 245.2建设标准 245.2.1 土地利用布局 25工程平面布置 265.3建设内容 28第六章 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316.1项目区土地权属现状 31第七章 项目实施措施与工程管理 327.1实施措施 32组织机构的建立 32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 33实施控制措施

14、347.2工程管理 36管理机构的建立 36管理措施 36经费筹措 37第八章施工组织设计 388.1施工条件 388.2天然建筑材料 388.3施工布置 388.4主要工程施工 398.4.1 土地平整工程 39道路工程 39843农田水利工程 39844其他工程 408.5施工进度 40第九章投资估算 419.1编制说明 41预算编制依据 41取费标准和计算方法的说明 419.2估算费用构成 469.3资金筹措 47第十章效益分析 4810.1社会效益分析 4810.1.1 项目建设期对社会的影响 48对社会稳定和耕地动态平衡的作用 48促进社会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49对社会效益产生影响的几

15、个技术指标 4910.2生态效益和环境影响分析 5010.3经济效益分析 5010.3.1 费用计算 50收益计算 5110.3.3 静态评价指标 5110.4耕地质量评价 52第十一章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5311.1可行性研究结论 5311.2 建议 54第一章综合说明1.1项目名称X市X镇X村、鱼洞村、洛榜村鱼洞知青X土地开发项目。1.2项目类型X市财政投资金项目。1.3项目性质土地开发项目。1.4项目区位置和范围项目区位于X镇X镇X村、鱼洞村、洛榜村,介于东经107° 5508 107° 55 52,北纬 26° 40 48 26° 41 36

16、之间。1.5项目区所在地及项目区地貌类型项目区所在地地貌类型X市地处云贵高原东侧的梯级状大斜坡带,横跨黔中山原和黔东 中低山丘陵两个地貌区。最高海拔1447m最低海拔529m山地和丘 陵占总面积的97.20 %。有林业用地、牧地和宜林宜牧地 337万亩, 占总面积的78.96%,发展林牧业潜力较大。有耕地 20.22万亩,人 均耕地0.53亩,低于全州、全省人均水平。项目区地貌类型项目区为丘陵地貌,海拔在 825m965m之间,丘陵地貌,地势 大部分较为平缓,局部较陡。1.6 土地权属状况项目区土地为X市X镇鱼洞、X、洛榜三个村集体所有。1.7项目区主要建设内容1.7.1 土地平整工程项目区总

17、面积46.3983公顷(即695.97亩),39.1180公顷(即 586.77亩),不动面积为2.8775公顷,(其中林地2.7420公顷,坑 塘0.1355公顷,故对该部分进行保留,不给予动工)。根据土地适宜 性评价分析,通过开发增加耕地 38.3383公顷(即575.07亩)。根据 规划设计标准,为了减少土方运量,节约投资,同时为了满足土地平 整的要求,经过分析比较,土地平整工程采取坡改梯治理坡地技术。 将该项目区的坡地按“等高不等宽,大弯随弯,小弯取直”的原则布 设梯土,为满足项目区开发后土地的各种用途,20。以下的坡地设计 为梯土。农田水利工程新建蓄水池和沉砂池12座,蓄水池主体结构

18、为C20混凝土浇灌, M10水泥砂浆抹面厚2cm每座蓄水池蓄水量30斥,确定蓄水池为圆 形,池内半径2.0m,深2.5m。池底板厚30cm分两层,最低一层为 20cm碎石垫层,表层为厚10cm的C20砼底板。蓄水池前建有沉沙池, 沉沙池长1.0m,宽1.0m,深1.0m,为M7.5浆砌块石结构,M10抹面 厚2cm中间设沉沙隔墩。路边沟的设计见道路工程。道路工程改建田间道(含边沟)1条,总长337m宽均为3.5m。改建田间道设计标准:0.10m厚碎石垫层,0.10m厚泥结碎石路 面。边沟设计标准:宽0.30m,深0.40m,沟壁厚0.30m,采用M7.5浆砌块石砌筑,底部设计0.10m厚碎石垫

19、层,C15砼浇注沟底厚0.03m, M10水泥砂浆抹面。新建田间道(含边沟)1条,总长1250m宽均为3.5m。新建田间道设计标准:0.15m厚碎石垫层,0.10m厚泥结碎石路 面。边沟设计标准:宽0.30m,深0.30m,沟壁厚0.30m,采用M7.5浆砌块石砌筑,底部设计0.10m厚碎石垫层,C15砼浇注沟底厚0.03m, M10水泥砂浆抹面。新建生产道2条,总长1089m,路面宽为2.0m,均带有边沟,边 沟断面均为0.3*0.3。生产道设计标准:0.1m厚砾石路基,10cm厚C10砼路面;边沟设计标准:宽0.3m,深0.3m,沟壁厚0.15m,采用C15砼 浇注边沟。会车道:结合田间道

20、的走势及地块地形特征规划新建会车道共2处。涵洞:根据项目区排灌需要,在路边沟与田间道路相交处设置涵 洞。涵洞长度和洞宽尺寸依所在田间道路宽度和沟的设计流量而定, 在在路边沟穿过田间道时设置涵洞, 涵洞净宽0.3m,净深0.4m,长度 3.5m,墙厚0.3m,砼底厚0.1m,共设计涵洞2座;在路边沟穿过生 产道时设置涵洞,涵洞净宽0.3m,净深0.3m,长度2.0m,墙厚0.3m, 砼底厚0.1m,共设计涵洞1座。涵洞上部均为钢筋混凝土盖板式,下部结构为浆砌石墩台。涵洞的分布、结构尺寸、布置形式、耗材、 断面形式其他工程由于项目区通过其它草地的开发来增加耕地面积, 对项目区新开 发耕地面积进行培

21、肥,培肥措施主要是种植绿肥,以改善新增耕地的 质量,培肥面积为38.3383公顷(即575.07亩),逐渐提高土壤肥力。1.8项目区现状及开发后耕地质量变化项目区现有其它草地39.1180公顷(即888.32亩),土层厚度达 到50cm左右,土壤类型主要为黄壤,通过对项目区小于 20°其它草 地的土地开发,可新增旱地38.3383公顷(即575.07亩),开发后通 过配套基础设施、对新增耕地进行培肥,有效改善项目区的耕地质量。第二章项目背景2.1X镇简况X镇位于黔东南首府X市的西北,集镇距X市城20公里,东邻 市城区,南靠万潮镇,西接炉山镇,北界湾水镇,总土地面积96.7平方公里,辖

22、16个行政村,1个居委,人口 23826人,苗族、革家、 西家等少数民族占86%全镇共有18所中小学,教职工194人,2000 年被列为黔东南州重点发展的25个经济强镇建设镇之一,凯虎公路、 凯重公路纵贯全境,我镇基础设施建设蓬勃发展,拓宽了集镇大道, 修建了拥有600多个摊位的集贸市场,程控电话连通国内外,移动、 联通、小灵通工程都相继开通,老街、新街均已实现“四化”,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X镇境内平均海拔800米,地形地貌主要由石灰岩组成的岩溶低 山,属中低近陵山脉起伏,重峦叠峰,山重纵横,溶洞分布较广,鱼 洞溶洞现已开发,开发商已签订了合同,预计投资200万元。X镇矿产资源丰富,有煤、铁、

23、铝钒土等,其中煤储量尤为丰富,达5848万吨,占黔东南州煤储量的57% X煤储量的80%素有“X煤都”的 美誉,X镇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境内有“黔阳第一山”美誉的 香炉山其地势险要,景致奇特,位于东南面,距镇中心 2公里的麻塘 是X市最大的革家寨。革家至今仍是结识别民族,其服饰、生产生活 习俗、图腾等别具一格,麻塘是国内外友人来X后探访革家的最径直 处之一,州、市拟建的大山河民族生态旅游度假区的主要部分在 X镇, 这里与黄平、施秉旅游连成一条黄金旅游线,是X省东部旅游的一个 亮点。2.2项目提出的理由(1)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有效耕地面积。(2)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田配套工程,改善

24、农业生产 条件。(3)加强农田防护,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4)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改善土地利用方式,促进农用增效、农 民增收。(5)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2.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7)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8)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9)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文件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 财建2005169号(10)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使用管理办法(11)新增建设用地土

25、地有偿使用费收缴使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12)国家和地方制定的其他与土地开发整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相关政策(1)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地资发1998166 号(2)关于切实做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通知国地资发 199939 号(3) 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316 号(4)国土资发199950号关于设立土地整理项目区的通知 相关规划(1)X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5-2020年)(2)X市土地开发整理复垦专项规划(2005-2020年)(3)X市“十一五”生态建设规划(4)X市水利发展“ 一五”规划技术标准(1)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T1011101

26、3 2000(2)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3)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 16453.6 1996)(4)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104- 95)(5)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试行)SDJ338-89编 制说明(6)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SL73-95)(7)X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标准(暂行)(8)公路工程建设技术标准(2003)。第三章项目区概况3.1自然条件地形地貌项目区为丘陵地貌,海拔在 825mr965mm,平均海拔900m丘 陵地貌,地势大部分较为平缓,局部较陡。气候条件项目所地属中亚热带温和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

27、降 水丰沛,多云寡照,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长,雨、热同季。气温:年均气温16.4 C,最高气温37C ,最低气温零下-5C ,最 热月份是7月,平均气温为24 C。最冷月份是1月份,平均气温为 3.5 C。无霜期295天。降水量:年降水量1150mnv 1200mn之间,年平均降雨量1175m 一年中以5月份降水最多,为209mm 1月份降水最少,为26mm水 稻生长期降水为941.6mm占全年降水量的76%。适宜水稻、小麦、 玉米等粮食作物耕作,盛产优质烤烟、油菜、辣椒、葡萄、梨子、桃 子、杨梅等特产。但降雨不均,多集中在雨季,易造成涝灾,影响农 作物生长的灾害性气候主要为春暴雨,秋季

28、绵雨等。3.1.3 土壤项目区土壤类型为黄壤,该黄壤的粘粒(v 0.002mm含量高达30% 左右,土质粘结,以壤质粘土为主。土层厚度一般达到80cm左右,土壤质量基本满足农作物种植要求。水文地质项目区主要靠天然降雨,年平均降雨量为 1175mm出露的地层 以三叠系的纯质石灰岩为主,为典型喀斯特丘陵地貌,地面崎岖不平。 3.2自然资源条件光热资源多年日照时数平均值为1289小时,仅占全年可照时数的29%, 全年中日照最多的是7月和8月,两个月的日照时数占全年总日照时 数的29%。最少是2月份,仅占全年日照数的4%。稻生长期(4月 至9月)日照时数共858.1小时,占全年总日照数的67%。水资源

29、项目区水资源丰富,年平均降水量1175mm雨量较充沛。项目区农业生产在主要依靠天然降水、可以通过兴修蓄水工程等,以补充 项目区农业生产对水量的需求。生物资源项目区所在的X镇现有森林覆盖率比较高,林木以马尾松为主。3.3社会经济状况项目区位于X镇政府驻地西北3公里左右,涉及到鱼洞、X、洛 榜三个村,335户,1340人,耕地面积2585亩,其中田740.5亩, 粮食总产量668.8吨,水稻产量441.8吨,玉米产量227吨。辖境内 煤、铁、矿产丰富。辖境内煤、铁、矿产丰富,建有果园场,设X煤矿。区内以种植、养殖为主的传统农业村,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约2000 元左右,属于省级二类贫困村。3.4自然灾

30、害项目区自然灾害主要是暴雨和涝灾,易造成水土流失。由于项目区属于荒草山地,在水土流失的作用下,土层易遭到剥蚀,导致土壤 肥力逐年下降,使土地生产能力降低,粮食产量减少。因此,应加强 防范和治理措施,通过兴修水利,增强灌排能力,提高土壤含水量, 防止水土流失,减少水旱灾害的发生。3.5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总面积46.3983公顷,其中旱地3.6095公顷,水田0.1292 公顷,农村道路0.1821公顷,有林地0.3600公顷,灌木林地2.3820 公顷,坑塘0.1355公顷,殡葬用地0.1820公顷,裸地0.3001公顷, 其它草地39.1180公顷。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详见表 3.5-1:

31、表 3.5-1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统计表单位:公顷一级 地类二级地类现有面积小计比例(%鱼洞村X村洛榜村水田0.12920.00000.00000.12920.80耕地旱地0.92242.57090.11623.60957.78小计1.0516:2.57090.11623.73878.58有林地0.1709P 0.18910.00000.36000.78林地灌木林地1.24750.53240.60212.38205.13小计1.4184:0.72150.60212.74205.91:交通运农村道路0.0863P 0.04180.05400.18210.39输用地小计0.08630.04180.0

32、5400.18210.39水域及水工建筑用地0.00000.00000.00000.00000.00水利设坑塘0.1355:0.00000.00000.13550.29施用地小计0.13550.00000.00000.13550.29特殊殡葬用地0.05820.06530.05850.18200.39用地小计0.0582:0.06530.05850.18200.39其它草地9.537514.287115.293339.118083.79草地小计9.537514.287115.293339.118083.79工矿仓米矿用地0.0000:0.00000.00000.00000.00 储用地小计0.

33、00000.00000.00000.00000.00其它裸地0.00000.30010.00000.30010.65土地小计0.0000:0.30010.00000.30010.65合计12.2875r 17.986716.124146.3983100.00项目区面积46.3983100.003.6项目区基础设施条件361交通条件有农村道路与项目区相连,路面宽约3.5m,均为碎石路面,是项 目区对外的主要交通要道。交通条件较优越,便于项目区施工物资的 运输以及开发后农产品的对外输出。结合项目区的地质地形条件及综合利用基础交通设施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原则,通过本次合理规划,以项目区已有农村道路为骨架

34、,规划新建田间道路穿越项目区地块, 可促进农机化生产的普及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362排灌设施通过现场踏勘的情况来看,项目区内及周边没有可利用的排灌系 统骨干设施。项目区内土地现状为其它草地,未开发利用,无灌排渠系骨干设 施和田间灌排工程设施。电力设施项目所在地鱼洞村农村电网改造已完成, 项目区内有民用照明线 路经过,电力资源丰富,有利于项目区的正常施工;基本实现组组通 电话,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两大网络覆盖全村。364农田防护设施项目区周边林网建设有一定规模, 以灌木为主,林木植被覆盖率 较高,但由于受地形地貌的影响,涵水、保水能力较差,生态环境相 对有些脆弱。第四章项目分析4.1项目合法性分

35、析法律法规本项目的开发符合:(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7)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8)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4.1.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本项目符合X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符合X市土地开发整理 专项规划。根据X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5-2020),“土地开发整理必 须坚持以整理复垦为主,适度开发为辅的土地开发整理原则, 加大土 地开发整理,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抓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加大投入, 大力改良中低产田土

36、,提高耕地质量。土地开发整理要在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上取得明显成效。2005-2020规划期间,通过土 地开发、复垦、整理,增加耕地”。因而X市X镇X村、鱼洞村、洛 榜村鱼洞知青X土地开发项目发项目符合土地利用专项规划规定。其他规划本项目符合:农业规划和城镇建设规划。4.2 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从调查的情况看,项目区土地利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旱灾:项目区农作物的灌溉水源主要靠降雨,主要分布在49月,受时空和分布的影响较大,降水分布不均 ,蓄水设施缺乏,干旱 时有发生。在开发过程中应合理配套农田水利设施。 无农田水利设施 是项目区土地利用最大的限制因素。水土流失:项目区主要为坡地,且没

37、有相配套的截水、排水及蓄 水设施,遇降暴雨时地面径流损失较大,容易造成水土流失。交通条件:由于项目区是以其它草地为主,除了乡村公路到达项 目区边界外,项目区内只有田间土筑小路,其路面状况较差,杂草丛 生,分布散乱,降雨后道路泥泞,不利于农生产。缺乏最基本的道路交通设施和基本的路网系统, 生产活动极为不 便,种子、肥料、农业机械很难运至项目区相应位置,影响农民种植 的积极性。地块:项目区为自然坡地,未开发利用,无法进行农耕作业,影 响土地利用。针对以上限制性因素提出以下对策:根据项目区土地利用限制性因素,应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和道路工 程的建设,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1 )由于项目区主要的生产灌溉

38、用水靠降雨,可修建蓄水池进行 蓄水调节灌溉,减少旱灾带来的损失。2 )新建配套农田水利工程:新建路边沟、沉砂池等水利设施, 能有效的防止水土流失。3)合理布置田间道路工程:修建生产道和田间道等工程,可以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降低生产成本,利于农民生产生活,提高农民的 生产积极性。4)通过土地平整工程从根本上提高耕地质量,加大对土壤等自 然因素的有效利用,发挥自然因素的作用。加上配套的农田水利工程、 田间道路工程,可以有效解决项目区内土地作为农耕地的限制性因素,提高土地垦殖率、土地利用率。4.3新增耕地分析新增耕地来源分析现阶段土地开发开发的主要目的是以“土地开发整理与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为主题

39、,通过开展以田、水、路、林、村为主要内容的 综合治理,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增强耕地排灌能力,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通过项目的实施,完善田间配套设施, 提高灌溉保证率,提高耕地质量,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的实现。项目区新增耕地面积来源于坡度小于 20°的其它草地的开发。432新增耕地数量分析项目区建设规模面积39.1180公顷,项目区通过开发后预计新增 耕地(全为旱地)38.3383公顷,新增耕地率达到98.01%。预计新增耕地质量分析项目规划标准按X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标准(暂行)(黔 国土资发2005117号)进行规划。同时结合项目区综合条件考虑, 地形坡度

40、小于5°的规划成旱地A等,58°规划成旱地B等,8 15°规划成旱地C等,1520°规划成视耕园地D等。项目区开发后,新增耕地 38.3383公顷,其中有6.2465公顷的 耕地质量到达旱地B等,16.7269公顷的耕地质量到达旱地 C等,有 15.3622公顷的耕地质量到达视耕园地 D等。4.4水土资源平衡分析需水量分析X镇鱼洞村中坝坡片区的耕地为旱地,农作物一般为一年两熟。 主要种植模式一玉米一油菜或小麦,大季种植玉米(种植面积为 100%),小季种植油菜(种植面积为60%)。采取地面人工灌溉技术。 参考当地粮食、蔬菜种植种植情况,拟确定需水量的大小

41、:1)旱作物灌水定额的确定作物灌水定额用下式计算。M o= 667H(犒-9o)n式中:m设计播前灌水定额,m/亩;h 计划湿润层深度mmax 一般为田间持水率,以占孔隙的百分数计,依据项目 区土壤物理特性取60%o 播前H土层内的平均含水率,以占孔隙的百分率计; n相应于H土层内的土壤孔隙率,以占土壤体积的百分数 计;M ET P W (Wo W1)M 式中:M灌水定额,rt/亩;et作物需水量,m/亩;P 有效降雨,按设计年降雨量的 30%+;W地下水补给量;(W0-W)时段初和时段末土壤湿润层内储水变化量。对于整个生育期而言,为播前土壤湿润层中的原始储水量,无播前灌水时,其值为667H

42、on,有播前灌水时,其值为667Hmaxn;为 作物收割时土壤湿润层中土壤平均含水量。根据雨水积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SL267-2001,结合农办提供的资料拟确定各作物灌水定额 等如下表:表 4.4-1项目区灌水定额取值表(中等干旱年)项目油菜玉米灌水定额(m/公顷)4560灌水次数112)确定项目区开发后旱地灌溉面积项目区开发后的旱地灌溉面积(A)为:油菜:42.8567 X 60%=25.7140公顷;玉米:42.8567公顷;3)设计年内旱地需水量计算项目区内旱地水量统计表见表 4.4-2。表4.4-2项目区开发后旱地需水量统计表项目油菜玉米面积(公顷)25.714042.8567灌水定额

43、(m3/公顷)4560需水量(m3)1157.132571.40合计3728.53由上表可知:两种农作物在一年内种植时的需水量为3728.53 m3供水量预测根据前面灌溉水源的分析,项目区可以利用天然降水,由于相关 部门无法提供相关的水文资料,在分析时只能根据在实地的了解来进 行,项目区可供水量主要从降水量进行分析。项目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175mm据有关调查分析,西南地区有 效降水利用系数平均达38%本项目有效降水利用系数按 40%+算, 作为生育期内有效降水量按年平均降水量的 80%+算,则有效降水量 二降水量X有效降水系数X承雨面积。项目区面积为 46.3983公顷, 可以推算出枯水年可

44、利用降水约 174457.61mLW= 0.001 X 1175X 0.40 X 0.80 X 46.3983 X 10000= 174457.61m5由上可知可供水总量为174457.61 m3。443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经过以上计算得知,项目区农作物需水量为3728.53用,而项目 区供水量可达174457.61m3。可见,项目区水资源供给量远大于需水 量,能满足项目区农业生产需要。但水资源利用量取决于水资源开发 利用条件、技术、投入水平以及环境的要求。由于项目区水利设施不 完善,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故项目区需要配套微型水利设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扩大利用量,解决季节性水量需求问题,同

45、时搞好水土保持。4.5 土地适宜性评价项目区雨量充沛、雨热同期,气候温暖湿润,光温水条件适宜农 作物栽培;区内土壤以黄壤为主,土层较厚,质地适中,理化性能良 好,但项目区缺少固定水源,作物用水主要靠天然降水。综合考虑项目区土地自然坡度、土层厚度、土壤质地、水源保障 程度、有机质含量、侵蚀状况等,采用指数和法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 即土地适宜性得分二刀指标分值x权重系数,然后根据其分值分等: 85100分为最适宜,6585分为适宜,4565分为较适宜,045 分为不适宜。通过实地踏勘,我们按开发条件和影响农作物生长的因素作评价 因子对开发项目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 因本项目面积不大,土地利用 现状为

46、其它草地,项目性质为开发项目,故评价单元只划分为一个单 元。具体评价如表4.5-1 :表4.5-1项目区土地适宜性评价表评价因子及满分指标指数(分)项目区情况取 值 (分)权重得分(分)解决措施坡度100分<5°1000.16梯化58°805 15°6060> 15°0土层厚度(cm)100分> 801000.21680 5080平均60cm8050 3060V 3020土壤质地100分壤土100黄壤1000.110轻粘或砂土80含砾量V 15%50含砾量 15%10水源保障 程度100分良1000.28修建蓄水设施一般80勉强40天然

47、降雨40无20平均 降雨量(mm)100分> 14001000.1612001400801000120060117560V 100040有机质含量(g/kg)30 50(3.0% 5.0%)1000.216100分15 30(1.5% 3.0%)80约 2.5%80515(0.5% 1.5%)60V 5(0.5%)20年平均日照时数(小时)100分> 120010012891000.1101000120080800100060V 80040综合得分72根据土地适宜性评价得分为72分,可认定本项目是适宜开发的, 因项目区水源保障程度较差,因此项目区规划为旱地。综上所述,项目区内适宜规

48、划为旱地,根据现有交通设施分布情 况,项目区内布局田间道和相应配置的生产路。蓄水池和渠道在布置 上充分考虑经济适用的原则,布置的沟渠一方面起到排水的作用,另 一方面也要兼顾水池蓄水。水池布置与路边沟连接,同时考虑积雨面 和周边的耕地面积来合理布置。经过土壤改良和农田水利、交通等基 础设施的逐步完善,项目区土地适宜性进一步增加。4.6公众参与分析项目在进行可行性研究阶段,得到了当地党委和政府及相关部门 的高度重视,并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对本项目进行多次考查验证, 采取各类座谈会、访谈、办信息栏公布项目信息等形式定期听取群众 意见。项目规划制定之前,通过市、镇、村各级行政和业务主管部门领导多次研究

49、分析,以及国土、农业、水利等有关业务人员反复考察 论证,并对项目区人民群众进行了各种形式的调查,当地干部群众对进行土地开发积极性高,并且提出了很多合理化建议,为项目的实施 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当地群众积极性高,项目的实施将增加农民收入,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第五章 项目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5.1规划原则(1) 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2) 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3)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4) 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5) 工程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6) 充分利用原有基础设施,节约土地资源的原则;(

50、7) 合理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原则。5.2建设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 1011 1013-2000)、参照X省坡改梯工程建设技术规程,结合土地开 发整理政策的要求,提出X市X镇X村、鱼洞村、洛榜村鱼洞知青 X 土地开发项目发项目的规划建设标准。(1) 土地平整:耕作面坡度不大于3°, 土坎采用人工夯实铺筑 生物防护层,土坎外侧坡度一般采用 45°70°,内侧采用45° 60°。耕作表层考虑10cm厚的表土取土及作适当回填。(2) 农田水利:项目区农田水利工程主要有道路边沟、蓄水池,沟渠沿生产道和田间道边

51、沿位置布置,起两方面作用:其一,挡截因降雨引起的山上自流来水,以防止土壤别冲刷;其二,保蓄水源,补 充灌溉用水。(3)道路工程:项目区生产道和田间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工程最少, 投资最省;满足工程施工要求及路面技术要求。据此,项目区生产 道布置采用尽量沿山脊走向,局部沟路相间,规划后项目区所有道路 相连相通,形成网络,与规划田块直接连通,便于农业生产的进行。(4)其他工程由于项目区通过其它草地的开发来增加耕地面积, 对项目区新开 发耕地面积进行培肥,培肥措施主要是施加农家肥和生石灰, 以改善 新增耕地的质量。521 土地利用布局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利用问题分析,合理配置各类用地。项 目

52、区其它草地通过开发变为旱地,并配套农田水利设施,使项目区农 田得到充分灌溉。项目区布设道路边沟、蓄水池、田间道和生产道等 农田基础设施。项目区新增耕地 38.3383公顷,项目区建设规模为 39.1180公顷,新增耕地率为98.01%,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变化,土 地的利用结构更趋于合理。结构调整后,区内耕地主要种植玉米、薯 类等农作物。开发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详见表5.2-1。表 5.2-1开发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单位:公顷一级地类二级地类开发前开发后增减值鱼洞村X村洛榜村鱼洞村X村洛榜村鱼洞村X村洛榜村耕地水田0.12920.00000.11620.12920.00000.11620.00000.00000.0000旱地0.92242.57090.000010.459916.858015.29339.537514.287115.2933小计1.05162.57090.116210.589116.858015.40959.537514.287115.2933林地有林地0.17090.1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