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_第1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_第2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案优质课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九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讲述的是 1994 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时,一位年轻的父亲在废墟中经过 38 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和儿子同 伴的传奇而感人的故事。 描写具体、 情感真挚是本篇课文的主要特点。 作者抓住父亲的外貌、 语言、动作进行描写, 刻画了一位伟大父亲的形象,谱写了一首父爱的颂歌。父亲因为有爱,坚持了 38 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休不眠地挖 掘,终于救出了儿子;儿子因为有爱,在黑暗的废墟下,同样不吃不喝 38 个小时,终于迎来了父亲救助的时刻。 爱与信念,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本节

2、课要引导学生潜心钻研文本,充分感悟,在读中悟情,在想象中悟形,在回味 中悟神。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二、教学目标:1、自学本文中的生字、新词。2、通过课文的描述,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3、理解信念和父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在最艰难的时候,它能激励人面对困难,战胜困难。三、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对父亲言行的描写,体会其爱子之情 .四、教学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段真实的历史记录(放录像) 1994 年 1 月 17 日,在美国洛杉矶市的人们像往常一样井然有序地生活。突然间,山崩地裂一场灾难降临了,在不到四分钟 的时间内几万间房屋倒塌

3、,几万人无家可归, 30 万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成千上万人被埋废墟里。就在这片废 墟中,一对父子创造了一段奇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地震中的父与子 。哪个同学把这个故事的名字大 声的告诉大家; 谁再来深情地读一读;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想想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课件出示)2、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投入。老师来考考大家,这几个词哪个同学会读?A、(指名一一齐读)出示:洛杉矶阿曼达 混乱 昔日 废墟 爆炸 瓦砾 B回想刚才的录像,你觉得这几个词语当中,哪几个词可以从录像中就读懂的。混乱:乱七八糟,这就叫做混乱 废墟:房子倒塌

4、后成了废弃的地方,那就叫 瓦砾:废墟里面看到有许多碎的瓦片、砖块,这就是 这就是大地震留在我们脑海中的几个词语,你看,我们学词语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联系上下文,还可以联系我们的所见所闻。读书就是这样,要做个有心人。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那么在这场大地震中,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加上时间、 地点、 事情的起因、 经过、 结果完整地说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3、谁愿意来试一试?( 1994 年,美国洛杉矶发生了大地震,有一位父亲奋不顾身地挖了38 个小时,终于救出了自己的儿子和儿子的同学。 ) 的确,面对大地震这样的灾难,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转瞬间灰飞烟灭,可就在 这样的灾难中,

5、这对父与子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请同学快速地浏览课文, 看看课文中怎么评价这一对父子? “他 们父子俩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 ”(板书:了不起)1)谁能说说“了不起”是什么意思?非常伟大,超过一般人,超出常人2)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了不起的父亲,了不起的儿子。(板书:父亲 儿子) 三、聚焦父亲,感受“爱”的了不起。1、那就让我们先走进这位了不起的父亲。请同学们静心默读课文1-12 自然段,在这部分当中,有许多关于父亲的描写,请仔细看一看,从那些语句中你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画下来,可以做上 批注。开始吧。 咱们来交流交流,你从哪儿看出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真好,同学们从这么多地方、从字里行间读

6、出了父亲的了不起。我们一处处来看。先来看看刚才这位同学说的,有很多人劝说父亲,可他就是不离开, 也就是课文中的这部分内容(出示课文片段) 。 请同学们仔细地看一看,都有哪些人劝说父亲?他们分别是怎么劝的? 面对他们的劝阻, 父亲的回应是这样的三句话。 (课件出示) 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三句话, 你有什么发现? 同学们的眼睛真厉害, 父亲的回答就是简单而且有点重复的三句问话。 可是,父亲说这三句话时的心情是一样的吗? 你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再说。1、恳求 2、急切 3、崩溃 父亲有点儿想不通,为什么警察和消防队长都不帮我救儿子。 我能理解, 你能理解吗?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所以那些人都劝父亲离开。

7、 这些人劝阻咱们都能理解,父亲的坚持你能理解吗? 同学们, 从父亲这三句简简单单的问话中, 我们读出了他的恳求, 他的急切, 他的崩溃, 就让我们把体会送进这段话,咱们一块儿来读一读。老师和大家合作,就请你们读父亲的三句问话。我想问问阿曼达的父亲, 人们这样劝阻, 震情这样厉害, 你为什么不离开?那其实是父亲对儿子的一句承诺。出示:“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 这句话你们能理解吗? 当他看到教学楼变成废墟,悲痛欲绝时,支撑 他的就是这句话当人们都来阻挡他, 让他放弃时, 回响在他耳边的依然是这句话当他孤军奋战,伤痕累累,就要倒下时,给他力量的还是这句话所以,当有人劝他时,他是恳求地

8、问 消防队长劝他时,他急切地问 警察来劝他时,他是崩溃地问 一句承诺,三句重复简单的问话,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 到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刚才同学们交流时还谈到第 12 自然段里,父亲挖了很长时间,也让他读到了父亲的了不起。那我们就按照他说的,一起来读一读这一句。 (出示句子)请全班男同学来读读这句。 (出示:他 挖了 8 小时, 12 小时, 24 小时, 36 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 、 1)用心地读读这段话,边读边想,特别是哪 个字,哪个词深深地打动你的心?让你感受到父亲的了不起。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说出自己的理由。2)品味救的艰难, 感悟父爱的伟大。 “挖”:感受读其他动作?只用 “

9、挖” ?读体会到? 还 有谁对“挖”字特别有感受?带着体会请你读。 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大家。再父亲挖掘儿子的时候,可能会有 哪些动作?(搬、刨、扔)可是,这么多动作,作者只写了一个“挖”字,你能读懂作者的心吗?为什么就只写一 个“挖”字? 是啊,一个“挖”字,包含了如此丰富的内容,一个“挖”字,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父亲的劳累 和坚持。这就是作者的匠心,这也就是文字的魅力。让我们定格这个“挖”字,读好这个“挖”字。 他挖了 8小时,12 小时,24 小时,36 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还有哪个数字深深地打动你的心吗? 36 个小时A、说体会:这位父亲居然能在 36 小时,这么长时间里不吃不喝的

10、挖掘废墟,肯定是很疲惫,又累又饿。但他还能够 坚持下去,实在了不起。B、36 个小时是多久?(两个白天一个黑夜,五十多节的语文课)带着各自的体会,自由练读,你会怎样读这时间的进程?为什么?C在漫长的36个小时里,不吃不喝、不休不眠地挖掘,一直都在挖,你体会到了什么?(父亲的爱,坚定,疲惫不堪)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同学们,这可是地震中的 36 个小时啊。也许会发生也许会发生可是这位父亲依然坚持挖了 36 小时。 时间就这样在推移,艰难的挖掘还在继续,父亲还是一无所获,也许他曾经挖出了其他遇难者的尸体,可是这位父亲依然坚持挖了 我来问问,是什么支撑着这位父亲这苦苦挖掘?是信念。承诺。深深

11、的爱。 而这一切的一切,让我们不得不再一次感叹, 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师:36 小时过后, 我们看到的是这样一位父亲。 女同学, 读。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A、哪里有血迹?(身上、手上、脚上到处都是)读好这个词 B、这血迹有可能是从哪里来的呢?在这漫长的36小时里究竟会发生怎样触目惊心的场面?让父亲变得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呢?C、是啊,就让我们记住这位历尽艰辛,疲惫不堪,伤痕累累的父亲的形象。男同学,读。 就让这位了不起的父亲的形象永远定格在我们心中。全班,读。此情此景,让我想起 5.12 汶川大地震后始终萦绕在我脑海中的一个形象、一个动作、一段言语。

12、请同学们来看。(课件音乐起,陆续出现汶川地震的一幅幅图片) 男儿有泪不轻弹,此刻,这个痛失女儿的男人用孤独无助的泪水告诉我们,什么是一个父亲心 中最深的伤痛;又是父亲,他背着从废墟中挖出的儿子的尸体,艰难地行进在山路上,原因只有一个,要带儿子回 家;这个婴儿的妈妈,用血肉之躯顶住坍塌的天花板,护佑这个小生命甜甜的梦,却只是在临终前留下这样的一则 手机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天下的父母千千万,爱子之情却一样深。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近父亲的心,此时此刻,挖掘已进行了 36 小时,可是儿子还生死还未卜。这个深爱儿子的父亲会对 心爱的宝贝说点什么呢?请你将泪水凝聚在笔端,写在书页

13、的空白处。学生在音乐中写话。 谢谢同学们深情的话语。你们的话,让我想起这样一首诗:总有一个人将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把我们环绕,这个人就是父亲。 这种爱就是坚守承诺,坚持挖掘的,如山的父爱。下节课,再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这位深爱儿子的、了不起的父亲,又有着一位怎样了不起的儿子。下课。 分享到:QQ好友和群腾讯微博QQ空间收藏1 分享 顶 1 踩 链接: 小语全册试题 小数全册试题 小语全册课件 小数全册课件 点评回复 举报 网站工作室 20 万 主题 35 万 帖子 93 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934630 发消息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7-18 13:30:59 | 只看该作者

14、第十七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积累】会写本课的生字,辨别 形近字并进行组词,读准易误读字的字音,掌握课文中较有特点的多音字的字音、字义与组词。【方法与能力】( 1)能结合课文理解文中出现的生词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情感与思想】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诺言汲取的力量。【拓展与延伸】进行一次逃生演练,让学生真正体会身处险境时的感受,锻炼并培养学生应对危险的能力及团结、守纪和相互关爱的品质。【重、难点突破】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和与其他人物的对

15、比中, 体会父子能够最终团聚的原因, 即父子为何被作者称为是伟大的你子。【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年的 5月 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了 8 级地震,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即使现在我 们回想起来也会感到痛心。而这篇文章写的也是一篇地震中发生的事情一对父子之间发生的事情。板书: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初读课文 1 感受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文中的人物又是一对怎样的父子?提示:这个问题的关键, 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受, 初步了解文中父子的 “与众不同” ,比较准确地概括出这对父子的特点: “了不起” “感情深厚” “儿子对父亲无比信任” “父亲救儿子的不放弃” 。 父与子的“了不起”中同时

16、也蕴含了他们的“信 任”、“不放弃”和“感情深厚” 。所以,我们可以抓住他们的“了不起”来进行学习。2 你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这对父子很“了不起”?想一想,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找?提示:对于写人与写事的文章,在体会人物形象的特点是,我们应该抓住人物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来理解,而对于这篇文章,我们还要通过人物间的对比 加以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这对父子的“了不起” 。 要求:学生按课文的顺序,有感情地朗读,并在读的过程中寻找与体会。 学生自由发言交流。 3 有感情地、投入地朗读课文。4“不论发生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课文中为什么反复出现类似的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提示:因为它对

17、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是父亲坚持到 底决不放弃的原因,也是儿子在绝境中满怀信心的力量源泉。反复出现,多处呼应,充分表现了崇高的父爱。通过 儿子对父亲诺言的深信不疑说明了儿子对父亲多难信赖。了不起的父与子,共同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 板书设 计: 父:“不论发生什么事, 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不放弃: 挖掘) 伟大的父爱 地震中的 与 创 造了奇迹“了不起” 子:“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 (信任:得救)情深的父 子 | 只看该作者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案例 来在语文教学中,应多注重创设一种恰当的情景,通过对情境 的体验,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生动的故事,其中

18、蕴涵着丰厚的人文资源。语文教学 的任务显然不仅仅在于单纯地教会学生识字,认词,读文,分段或概括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更重要的是应该通过 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故事背后所传承的人文精神。然而,由于小学生还缺乏抽象思维能力 , 教学中若仅仅是 通过课文分析或是以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式来将课本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告诉给学生的话 , 学生得到的只是空洞 的说教 , 苍白无力 , 即使在思想上能接受 , 在行动中也是无所适从的。因此 , 为了真正让语文教学传承人文之道 , 针 对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认知特点,结合现实,开展情景式教学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下面就是我以这次 5 12大地震中的许多鲜活的实例来讲

19、述的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案例。教材梗概: 1989 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 30 多万人在不到几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在混乱中, 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 7 岁的儿子的学校。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漂亮的三层教学楼 , 已经变成一片废墟。但是万分悲痛的他想到自己常 对儿子说的一句话: " 不论发生什么 , 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 正是凭借这一坚定信念 , 这位父亲孤身一人 , 不顾随时可 能发生的危险 , 经过 38个小时的挖掘 , 终于救出了自己的孩子和其他 14 位同学。 情景教学案例: 片段一 结 合实际,营造情景气氛(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教

20、师首先展示这次 5 12汶川大地震的相关视频图片并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用 3一 4分钟时间再次熟悉文本 , 理清思路。然后进入教学主要环节之一, 结合实际 , 营造情景气氛。 ) 师:同学们 , 大家都知道,在 2008年5月12 日我们祖国的四川发生了 8.0级的强烈大地震,在这次地震中有许多 的人不幸遇难, 其中也有许多向我们这样正在教室上课的孩子, 在上课之前, 我们首先向他们表示我们的哀悼! (班 长:起立!全班默哀一分钟) 以前我们上语文课 , 老师都要提一些问题帮助你们学习 , 今天, 我也要提问题 , 但不多 , 就一个 , 想知道这是个什么问题吗?老师暂时不告诉你们 , 让你们

21、来猜一猜。当然 , 猜不是乱猜 , 要有根据 , 要有所 准备 , 怎么准备呢请听清楚第一 , 认真读课文 , 边读边想 , 老师会抓住哪些词句来提问 ,会在哪里提问 , 如果在这里 提问 , 我该怎么回答。第二 , 根据自己习惯的方式 , 读课文。你可以放声朗读 , 你可以默读 , 你也可以边划边读。第 三, 读完后你还可以跟同桌互相交流 , 听明白了就开始吧! (学生快速地读课文并在小组中进行讨论 , 教师巡回指 导。) 师:现在老师想听听你们的猜测 , 谁先来?(请 4一 5位学生交流他们所猜出的问题 , 学生会提出各种各 样的猜测 , 教师予以鼓励。 )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非常有

22、意义的问题,说明大家刚才对文章的阅读很细致、很认真 , 而且还很善于思考。老师也提出一个自认为价值较大的问题 , 我是根据课文的最后一个小节提出的。师生齐读: "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 师:大家认为这位父亲了不起吗?(板书:了不 起)让我们先来认识这位父亲。大家都觉得这位父亲了不起 , 那些周围的人们 , 那个孩子的父亲就更加觉得这位父 亲了不起了。我们相信他们之间一定会谈论些什么或者对这位父亲说些什么, 下面就请你们续写这篇课文。假如你是其他那 14 个孩子的家长中的一员 , 此时你会对这位父亲说些什么呢?把你们对这位父亲的敬佩之情融人在文字 中。 (学

23、生快速地写着自己的感受 , 教师巡回指导。 ) 师:请已经写完的同学来给大家读一读你写的感言 , 好吗? 还没写完的同学也可以按自己的思路来交流你所设想的感言。(请 2-3 位学生交流自己所写的感言 , 然后让他们找出自己用来表达对这位父亲敬佩之情的词语 , 并板书。学生会使用 " 坚持不懈 " 坚强 " 、" 坚守承诺 " 、" 永不放弃 " 等 词语。分析:教学一开始,以刚刚发生的5 12大地震导入,结合视频、图片,创设情境,将学生的思绪拉向了地震的惨烈现场。又在此情景下提出问题 , 表面上看是让学生来猜测老师将会提出什

24、么问题 , 实质上是教师通过学 生的猜测结果来更好地把握学情 , 了解学生对课文的把握程度 , 以便于后续的教学环节更好地结合学生的实际。教 学中, 布置学生写感言 , 而且是要求以其他 14 位学生家长的 " 身份" 来写, 这种“角色替代” 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很 快进人事件情景中去 , 感悟情景中人物的真实感受 , 并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不仅如此 , 通过课堂交流学生所写的 结局 , 使这些发自内心的情景感受进一步在课堂上扩散 , 直至形成弥漫于整个课堂的情景气氛。大家都沉浸孩子被 救的喜悦中,沉浸在对这位父亲的无限崇敬和无尽感激之中。片段二:结合实际,讲述在这次5

25、12地震中的一个亲情故事 师:下面,我就讲述一个发生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的故事,地震发生后已经70 多个小时了,当救援队员扒开废墟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母亲弓着身子,她的怀里抱着一个孩子,孩子嘴里含着母亲的乳头,没有受到一 点伤害,安详的睡着了,而这位母亲,身上多处受伤,已经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后来,救援队员发现在这位母亲的 身下有一个手机,她在最后的时间里,在手机上存了一条这样的短信,也是她留给孩子的最后一句话,短信是这样 写的: "孩子,假如你还活着,请你记住,妈妈爱你。"后来,一位网友写了这样一首诗(展示幻灯片,请一位平时朗读好的女生诵读) ; 生(含泪读完) : 孩子快抓紧

26、妈妈的手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 去天堂的路太 黑了 妈妈怕你碰了头 快抓紧妈妈的手 让妈妈陪你走 妈妈怕天堂的路太黑 我 看不见你的小手 自从倒塌的墙把阳光夺走 我再也看不见你柔情的眸孩子, 你走吧前面的路再也没有忧愁 没有读不完的课本和爸爸的拳头 你要记住我和爸爸的摸样来生还要一起走 妈妈别担忧 天堂的路有些挤 有很多同学朋友 我们说不哭 哪一个人的妈妈都是我们 的妈妈 哪一个孩子都是妈妈的孩子 没有我的日子 你把爱给活的孩子吧 妈妈, 你别哭 泪光照亮不了我们的路 让我们自己慢慢的走 妈妈我会记住你和爸爸的模样 记住我们的约定 来生我们一起走 师:多么伟大的母爱,大家听了这首诗之后有什么感受

27、,结合今天我们学的课文中的父爱,请 同学们认真思考,课下把你的内心感受写成一篇作文。 (安排下课) 分析:通过教师有感情的讲解及朗读,把握 语调的轻重变化 , 语速的快慢变化 , 停顿的长短变化 , 语气的有缓有急、抑扬顿挫、有起有伏 , 让学生充分想像课文 中这位父亲及后来这位母亲在漫长的等待时间里所经受的磨练和煎熬 , 形成对当时情景的体验 , 进一步体味父爱及 母爱的 " 了不起 " 。使学生在学习中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深化。最后让学生带着感情,再重读这篇文章,对于 他们来说,这篇文章正是他们感情的自然宣泄,自然就谈不上什么作文的负担。 本节课情景教学的设计我认为有

28、 效地把学生的情感与课文的情感交融在一起,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会链接: 小语全册试题35 万 帖子 93 万小数全册试题 小语全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934630 发消息 地板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同时也对父母的爱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册课件 小数全册课件 点评回复 举报 网站工作室 20 万 主题 楼主| 发表于 2012-7-18 13:31:58 | 只看该作者 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瓦砾”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亲对儿子的爱以及

29、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 难点】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1、观看录像。的主人公是谁?从“中”字你想到了什么?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父4、领悟课文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 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悟父与子的 “了不起”。 【教2、板书课题,提问:读了课题,你知道了这个故事过渡:是啊!地震并没有完全停止,危险也没有完全过去,在这个时候,这对父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让我们打开课本,翻到9 3面。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 提出要求。2、学生交流, 反馈。3、默读课文, 找出父与子的 “了不起” 体现在哪里。 三

30、、讲读课文1、提问:父亲的了不起体现在哪里? 全班交流。 抓住重点段深入体会: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为什么写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而不直接写36小时? 从“再”体会曾有人阻挡他, 父亲与其他人的对比, 丰满父亲形象。抓住“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朗读。 想象画面,揣摩心理。 有感情朗读。过渡:父亲不懈的努力,寻找自己的儿子,儿子最终找到了吗?让我们听听废墟中传来的声音。(CAI )让我们用掌声恭喜这位执着的父亲看到了希望吧!2、提问:儿子的了不起体现在哪里? 小组讨论交流。 全

31、班交流讨论。 想象画面,训练说话(CAI) :他等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他对小伙伴们说:“” 讨论为什么“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在文中反复出现?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提问:安全出口打开了,父子可以团聚了,可父亲的声音为什么是颤抖的? 讨论。 小结:不同的人读同一本书,哪怕是同一句话,同一个词都会产生不同的感受,“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关键于我们读书要懂脑筋,用心去体会,才会有收获。四、总结1、体会“爱” ,边总结边板书。2、小练笔:写出自己想对父子说的话,并交流。3、推荐阅读书目。链接: 小语全册试题 小数全册试题 小语全册课件 小数全册课件

32、点评回复 举报 网站工作室 20 万 主题 35 万 帖子 93 万 积分 超 级版主 积分 934630 发消息 5# 楼主| 发表于 2012-7-18 13:32:12 | 只看该作者 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设计 链接: 小语全册试题 小数全册试题 小语全册课件 小数全册课件 点评回复 举报 网站工作室 20 万 主题 35 万 帖子 93 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934630 发消息 6# 楼主 | 发表于 2012-7-18 13:32:26 | 只看该作 者 教材分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 是鲁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组教材以 “父母之爱” 为专题, 编排了精读课文

33、地震中的父与子 、“精彩极了” 和“糟糕透了” ,略读课文慈母情深 、学会看病。 这几篇课文, 从不同的角度, 反映了父爱、 母爱的深沉与宽广、 崇高与无私, 令人震撼, 让人感动, 引人思考。 地 震中的父与子描写的是 1994 年美国洛杉矾发生大地震时,一位年轻的父亲奋不顾身地挖了 38小时,救出了儿子 和他的同学的事, 父与子凭着坚定的信念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教学目标: 1、认识 8 个生字, 会写 15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瓦砾、 ”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父子俩在险恶的环境面前充满自信、不向困难屈

34、服的品格,从而感受父与子 的了不起。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从读中感悟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本课生字。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说到地震,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近一个星期以来, 我们每天都可以从电视上了解到发生在日本的 9.0 级大地震的一些信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发生在 一次大地震中的一对父子身上极富传奇色彩的故事。 二、检查预习 1

35、、检查课文朗读情课前大家已经预习课文了,现在老师检查朗读,你们是不是读准了字音,读顺了句子。谁来读?(指读重点段落) 指名读课文,其余 同学认真听,同时纠正字音2、查字形 听写 4 个易错字(墟、爆、砸、颤) ,指二生上台。 请同学们,在课堂笔记本上认认真真的把这 4个字各写一个,然后同桌互查并纠正。 3、指说课文大意。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指生概括 三、赏析词句、品评父子 师:面对地震这样的灾难,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转瞬间灰飞烟灭,可 就在这样的灾难中,这对父与子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请问课文中怎么评价这一对父子?1、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中告诉我们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指生答2、自由

36、朗读课文,用笔边读边画出文中能够表现父子了不起的词句细细品读,并思考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表现他们的了不起?3、小组交流后重点交流: (指名学生先读划出的句子,然后谈感受。教学过程的顺序可根据学生的回答酌情而定。) (1)第 5 自然段: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 “我的儿子 !”“我的女儿! ”哭喊过后,便 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 “太晚了,没有希望了。 ”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 道:“谁愿意帮助我?” 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 他便埋头接着挖。 同样是父母, 其他孩子的父母是怎么做的呢? 处境如此危险,随时可

37、能发生余震,倒塌,不少人来劝说父亲,咱们都来看看父亲都听到了哪些劝阻?父亲又是怎 么做的呢? 师:面对他们的劝阻,父亲的回应是什么?(生回答) 师:父亲说这三句话时的心情是 一样的吗?你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再说。 小结:从众人在劝阻父亲的短短几句问话,我们读懂了父亲的 恳求、焦急、崩溃,而这一切的一切让我们真真切切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2)第 12 自然段:第一句:“他挖了 8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 36小时,而要从 8 小时开始写起? 是什么支撑着这位父亲这苦苦挖掘?小结:而这一切的一切,让我们不得不再一次感叹, 这是一位了不起

38、的父亲。 能把你的感受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吗?生练读、 指名读 第二句:“他满脸灰尘到处都是血迹。 ” 你仿佛看到了一位什么样的父亲?是什么力量促使他不顾危险,不畏艰辛,不知 疲劳地挖掘呀? (父爱) 师:伟大的父爱, 多么惊人的力量! 就让父亲的高大形象定格在我们的心里吧, 齐读 (3) 第 16 自然段: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 什么, 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压在废墟下 38 小时, 阿曼达和他的同学是怎样渡过的?站在废墟外的我们无法看到, 让我们闭上眼想一想:在这 38 小时里他都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也像刚才我们领悟到的表达方

39、法那样,通过写 他在废墟里,在黑暗当中的语言、心理、神态、来表现阿曼达的了不起!小结:父子俩都了不起,都有坚定的信念。父亲靠坚定的信念救出了儿子;儿子靠坚定的信念,忘记了恐惧,鼓励同学,等待父亲救助。父亲对儿子的爱 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四、拓展阅读 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外貌的描写方法,来体会人物的特点。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这种方法再来阅读一篇同样感人的文章奇迹的名字叫父 亲:一边读一边画出描写父亲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并想一想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附全文: 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1948 年,在一艘横渡大西洋的船上,有一位父亲带着他的小女儿,去和在美国的妻子

40、会合。海上风平浪 静,晨昏瑰丽的云霓交替出现。一天早上,父亲正在舱里用腰刀削(xie)苹果,船却突然剧烈地摇晃,父亲摔倒时,刀子扎在胸口。 他全身都在颤抖, 嘴唇瞬间乌青。 6 岁的女儿被父亲瞬间的变化吓坏了, 尖叫着扑过来要扶他, 他却微笑着推开女儿的手: “没事,只是摔了一跤。 ”然后轻轻地拾起刀子,很慢很慢地爬起来,不引人注意地用大 拇指揩(kd)去了刀锋上的血迹。 以后3天,男人照常每晚为女儿唱摇篮曲,清晨替她系好美丽的蝴蝶结,带她 去看大海的蔚蓝。仿佛一切如常,而小女儿尚不能注意到父亲每一分钟都比上一分钟更衰弱、苍白,他看向海平线 的眼光是那样的忧伤。 抵达的前夜, 父亲来到女儿身边

41、, 对女儿说:“明天见到妈妈的时候, 请告诉妈妈, 我爱她。” 女儿不解地问: “可是你明天就要见到她了,你为什么不自己告诉她呢?”他笑了,俯身在女儿额上深深刻下一个 吻。 船到了纽约港,女儿一眼便在熙( xi)熙攘(r eng)攘的人群里认出母亲,她大喊着:“妈妈!妈妈! ”就在这时,周围忽然一片惊呼,女儿一回头,看见父亲已经仰面倒下,胸口血如井喷,刹时间染红了整片天空尸解的结果让所有人惊呆了:那把刀无比精确地洞穿了他的心脏,他却多活了3天,而且不被任何人知觉。唯一可能的解释是因为创口太小,使得被刀切的心肌依原样贴在一起,维持了3天的供血。 这是医学史上罕见的奇迹。医学会议上,有人说要称它大

42、西洋奇迹,有人建议以死者的名字命名,还有人说要叫它神迹“够了。”那是一位坐在首席的老医生, 须发皆白, 皱纹里满是人生的智慧。 此刻他一声大喝, 然后一字一顿地说: “这个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积累两篇文章中的优美片段。 五、小练笔: 同学们,今天学习的两篇文章都见证了父爱如山的伟 大。而更多的时候,父母的爱并不一定都是惊天动地的,它常常就藏在平凡的小事中。我们都在生活的点滴上,在 细节上,在一言一举中感受着父母的爱!请你们回忆生活中父母所做的,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却饱含深情的事,并 且把这份爱珍藏在你的日记中,好吗? 链接: 小语全册试题 小数全册试题 小语全册课件 小数全册课件 点 评回复

43、 举报 网站工作室 20 万 主题 35 万 帖子 93 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934630 发消息 7# 楼主 | 发 表于 2012-7-18 13:32:43 | 只看该作者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教学目标:1、自学本文中的生字、新词。2、通过课文的描述,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3、理解信念和父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在最艰难的时候,它能激励人面对困难,战胜困难。 教学重点、难点:1 、通过对父亲言行的描写,体会其爱子之情。2、通过对儿子言行描写,感受孩子的 " 了不起 "。教学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理清文章结构。2、教师准备课件。 (有关这次地

44、震音频、父亲在营救儿子时候的图片等)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回忆故事、简评父子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美国作家马克.汉林写的地震中的父与子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课题(生齐读) 2、昨天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请回忆一下,本文主要讲了 一件什么事?(生:课文讲了 1994 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尽 艰辛,经过 38 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了儿子和同学的事) 3、是的,课文主要讲了发生在父与子之间的事(板书: 父子)这篇课文讲到了一场怎样的大地震呢?(生读第一段)4、在地震中,许多楼房都成了废墟,(出现影音资料) 同学们, 像这样惊心动魄的大地震

45、, 在正常情况下, 埋在废墟下的人生还的可能性大吗? (生齐答不大)5、是的,生还的可能性非常小,然而这篇课文讲的一个儿子与十四个同学在废墟下支撑了38 个小时,一个父亲不顾危险坚持不懈地挖了 38 小时,你觉得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呢?(了不起)板书6、你关注到课文的结尾,真会读书,同学们也来读这句结尾(投影)投:这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现在我们要解决一个问题,你猜是什么问题 出示: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二、品读课文,了解父亲的了不起。 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父亲了不起在哪?儿子了不起在哪;分两方面思考,请大学默读思考,把相关的语句画下来,然 后前后四人小组讨论讨论。1

46、.了解:为什么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父亲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能够体现父亲了不起的相关的语句。 全班交流:(1)生汇报,师相机出示:他挖了 8 小时, 12小时, 24小时, 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 双眼布满血丝, 衣服破烂不堪, 到处都是血迹。(看出父亲挖得时间很长, 救儿子的执着。 )(2)他挖了很长时间,到底挖了多长时间(3 6小时),3 6个小时两个白天, 一个黑夜就是这样不停地挖呀挖(板书,挖)这是一个多么坚韧不拔的父亲。谁能用朗读来表达内心的感受。(3)想象画面,丰富形象。经过36小时的挖掘,父亲变成一副什么样子, 联系前面的录像读了这句话,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 钢筋、

47、玻璃把他的划破了 ) 从外貌上去体会父亲的艰辛,感受到父亲的伟大。(4)对于这段话,你有什么疑问吗?(是什么力量支撑父亲挖了36小时?为什么不直接写36小时?)(5)问题提出来了,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呢? (可以反复读句子,联系上下文)请同学默读课文,认真地思考这些问题。3.交流讨论:(1)课文为什么要从 8 小时写起(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时间很漫长,父亲挖得特别辛苦)读出这种感觉( 2)父亲挖了 36 个小时,为什么还没有放弃呢? 出示读课文相关句子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3)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是父亲经常对儿子说的话。 (板书) 你们想象一下: 这位慈爱的父亲曾在儿子遇到什么情况下说了这句话?现在,在地震中到底发生了什么?课文中怎么说的?生读课相关句子。( 4)别的父母是怎样的?有哪些人在阻挡父亲,这位父亲是怎样做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师生引读课文 ) (5)面对这么多困难父亲停止挖掘了吗 (没有)为了要和儿子在一起,父亲克服了哪些困难呢,你能用不论总这样的句式造个句子吗?(不论别人怎么劝解,父亲总不停止挖掘) (无论父亲受了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