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镇原县第二中学2017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_第1页
甘肃省镇原县第二中学2017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_第2页
甘肃省镇原县第二中学2017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_第3页
甘肃省镇原县第二中学2017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_第4页
甘肃省镇原县第二中学2017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高二(历史)- 7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1 .下列主张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2 .下列观点体现儒家“民本”思想的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人无有不善”()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D.法不阿贵,以法治国)“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A.B.C.D.3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的发展规律C.伦理道德规范D.“天人感应”学说4 .下列不属于二程基本主张的是()A.“天理”是万物

2、的本原B.“人伦者,天理也”C.把握理的方法是“格物致知”D.通过内心反省以“致良知”5 .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A.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B. “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C.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6 .提出“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古希腊哲学家是()A.泰勒斯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7 .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是()A.人文主义B.自由放任主义C.民族主义D.神权主义8 .苏格拉底开创了希

3、腊哲学的新方向。“新”的含义是()A.开始实事求是地说明事物的内在原因和本质B.把哲学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上C.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D.创立了逻辑学,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9 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一天,有个人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说:“只要心中有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此人最有可能是()A.但丁B.达芬奇C.莎士比亚D.马丁路德10欧洲启蒙思想的传播引起了各国君主的极度恐慌,这是因为()A.天主教会的势力已经遭到严重削弱B.各国君主还没有摆脱封建神学世界观的束缚C.它反对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D.启

4、蒙思想明确提出要进行资产阶级革命11 中国古代有许多重大发明。下列发明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司南、纸、火药、活字印刷B.纸、火药、活字印刷、司南C.火药、活字印刷、司南、纸D.活字印刷、司南、纸、火药12 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的影响作为学生研究性课题,下列哪项不符合客观事实()A.造纸术一一促进了欧洲文明进程B.指南针一一西方海外殖民者的助跑器C.火药一一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锐器D.印刷术一一文艺复兴兴起的根源13 诗经所收之诗,绝大部分是什么时期的诗歌()A.西周初年至战国B.西周至春秋中叶C.春秋至战国D.整个周代14词起源于民间,到了宋代成为文学的主流,其社会条件是(

5、)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生活的丰富市民阶层的壮大资产阶级的产生A.B.C.D.15以下对齐民要术一书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系统地记载了齐国官营手工业的工艺方法B.主要反映的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生产状况C.反映了北方地区一些少数民族的生产经验D.总结了公元6世纪中期以前的农业生产经验“随着19世纪的过去,科学成为西方社会的一个日益重要的部分到19世纪末,16卜列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它正在创造全新的工业。A.瓦特改良蒸汽机B.富尔顿用蒸汽机驱动轮船C.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D.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垄断组织的出现C.D.( )C.D.17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显著的成就是发电机和电

6、动机的问世重化工业取代了轻纺工业A.B.1818世纪中期,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地位。其成为“日不落帝国”通过击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三次英荷战争,击败荷兰击败法国,夺得北美的加拿大和新法兰西鸦片战争击败清政府A.B.19蒸汽机的发明、电气技术的应用和互联网的出现,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其共()提高社会生产力改变社会经济结构促使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改变世界面貌A.B.C.D.20互连网的出现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带来了哪些影响()使世界更紧密地连成一体对青少年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引起了一场学习的革命使社会交往方式发生了变化A.B.C.D.21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

7、放。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不能体现这一过程的史实是()A.林则徐建议制造炮船以抵御英国,被道光帝批为一派胡言B.康有为抨击坚持“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封建顽固势力C.陈独秀指出: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D.毛泽东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22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B.李贽笔下的孔子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23陈独秀、鲁迅、胡适等一代文化先驱,正是吸纳和借助了西方文化中的民主、自由、科学思想,才建构了他们的现代文化思想。他们的活动给予人们

8、的启示是()A.文化要发展就应该弃古学西B.文化要发展就应该兼收并蓄,海纳百川C.文化要发展就必须大胆革新D.文化要发展就应该吸纳和借助西方文化B明确提出“中体西用”的思想D宣传西方民主共和思想B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D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24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宣传变法维新,他们的主要贡献是()A.倡导学习西方科学技术C.提出进行政治制度的改革25揭开新文化运动序幕的是()A.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C.鲁迅发表狂人日记二、非选择题题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

9、矣。韩非子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统一,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认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患,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三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请回答:(1) 三位思想家各处于什么时代?(4分)(2) 三段材料反映的政治观点有何不

10、同?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7分)(3) 材料一、二和材料三的主张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5分)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康德材料二(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恩格斯材料三如果我仅仅考虑强力,以及强力所得出的效果,我就要说:当人民被迫

11、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摆脱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摆脱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因为人民既是根据别人剥夺他的自由所根据的那种同样的权利来恢复自己的自由,所以人民有理由重新获得自由,否则别人当初夺去他的自由就不毫无根据了。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力。然而这项权力决不是出诸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卢梭社会契约论(1) 结合以上材料,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含义。(4分)(2) 概括指出材料三主要观点。(4分)(3) 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启蒙运动的历史意义。(8分)28伴随农耕经济的繁荣,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异彩纷呈,从不同侧面呈现了时代的风貌。回答以下问题:(1)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诗歌繁荣的原因。(9分)北宋文豪苏轼的词作赤壁怀古脍炙人口,千古流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