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岁的际遇_第1页
十三岁的际遇_第2页
十三岁的际遇_第3页
十三岁的际遇_第4页
十三岁的际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十三岁的际遇田晓菲预习提示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2查工具书,掌握生字词。利用有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3、跳读课文,说说“际遇”是什么意思?作者十三岁的际遇有哪些?4、划分层次,概括段意,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5、再读课文,找出你喜欢的句段,反复品读,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6、拓展:本文作者有那种“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的精神,你有什么渴望?请你模仿这个排比句,写出自己的渴望。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那种“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的精神,树立自己的理想信念。2.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把握文章的思路和感情的发展变化3.品味本文语言优美的特点。

2、4、反复诵读和识记,积累和丰富自己的语汇。重点难点:1重点:概括段意,把握文章的思路和感情的发展变化。2难点:体会作者如何用优美的文字表达对北大的深情。 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预习课)一、导入童年是美好的,是快乐的。于漪老师的童年在阵阵书香中度过;沈复先生的童年沉浸于自然之趣中。今天,让我们走进“同龄人”田晓菲的金色年华,感受一下她的快乐源于何处?二、简介作者三、师生共同设计自学提纲(一)初读课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2查工具书,掌握生字词。方法指导:接触一篇课文,首先要读,整体把握文章,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通过圈点批画扫除字词障碍。(

3、二)研读课文“际遇”是什么意思?作者十三岁的际遇有哪些?1、跳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划分层次,概括段意,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方法指导:在初读文章的基础上,仔细研读课文,从整体感知入手,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各段段意,理清文章思路。遵循“整体-局部”的认知规律。(三)品读课文找出你喜欢的句段,反复朗读,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方法指导:如何找这些句段?可建议这几方面:精彩描写句,修辞句,表达感情句,画龙点睛的议论句,富有哲理句以及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动词、形容词)等等。(四)拓展延伸 本文作者有那种“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的精神,你有什么渴望?请你模仿这个排比句,写出自

4、己的渴望。方法指导:仿句一定要注意:句式相同,修辞相同。第二课时(展示课)一、小组交流,分享预习收获(组长负责,统一意见)二、检测字词(见“练习设计”一)(检测方式:每组抽查一个人到台前演板,其他人自测,然后互改,纠错)三、课堂展示展示内容:1、理解题目的意思。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划分层次,概括段意,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4、朗读你找出的精彩语段,说出自己的理解。5、本文作者有那种“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的精神,你有什么渴望?请你模仿这个排比句,写出自己的渴望。(展示方式:采用口述与演板相结合的方式,并相机诱导学生结合课文的相关句段,适时点拨)教师准备参考意见:1、十三

5、岁那年的机遇和时运。2、本文叙写了作者与北大的际遇以及自己在北大的怀抱中成长的经历,抒发了作者对北大的向往、热爱、感激和要为北大做出贡献的情意。 3、第一部分(15):写作本文的缘起。-向往北大第二部分(612):北大为每个学子展示了动人的新世界。-成长北大第三部分(1317):写“我”是不系之舟。-感谢北大4、例如第四自然段,作者将两年前的自己与现在的自己对比着描写:“短短的头发,天真的目光,还不满十四岁,完全是一个一脑子浪漫念头的小女孩,对什么都充满了兴趣与好奇。纷扬的白雪里,依稀看到她穿着蓝色羽绒衣,在结冰的湖上面掷下一串雪团般四处迸溅的清脆笑声。如今,秋风又起,树枝树叶交织出金色的穹隆

6、。落叶遍地,踩上去很柔软,好像此时此刻不胜凉意的心情。”这段文字将两年前的天真活泼、好奇,两年后的沉静、敏感、多情写得十分生动具体,特别是将清脆笑声比作雪团四处迸溅,通感的妙用,将“我”的天真活泼描写得十分传神。另外,作者写心情也独具一格,她写秋风起,树叶黄、落叶遍地,无一不流露出她的沉静、敏感、多情,字里行间有诗画般的情意流淌。文中类似如这样神妙的比喻比比皆是。例如,把北大比作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把向往北大的学生比作渴望渡向美丽彼岸的船客,把北大的教工比作舵手与船工,都十分贴切。又如,以“不系之舟”自比,“玫瑰”“绿阴”“宁静的港湾”是与“不系之舟”相关联的一系列比喻,“玫瑰”“绿阴”是两岸

7、诱人的景色,“宁静的港湾”是“不系之舟”前进中的“避风港”。这一系列相关,极富表现力,将“我”渴望创造,不断求索的形象展现出来了。四、点拨提升1、内容与中心:本文回顾了自己与北大的渊源,特别是在北大两年学习与生活的感受,表达了作者热爱北大、赞美北大以及为了北大而必将离开北大的复杂感情和渴望自由飞翔、渴望创造的精神。2、写法与特色:作者用诗一般含蓄、凝练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对北大的特殊感悟,细细咀嚼,慢慢品尝,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这篇文章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以抒情为经,以叙述为纬,以议论为点,浑然一体。(这一环节有助于学生在展示以后,进一步对课文整体的把握。)五、畅谈收获 学习了本文,有什么收获

8、?请大家各抒己见。六、教师小结 本文作者是个早慧型的人才。她13岁就上大学,16岁就写下了这样一篇情感饱满、思想丰富、文采动人的好文章。我们虽然难以跟她比肩,但我们应该从她的成才放事中吸取一点什么,这就是自信,执著,大量地阅读、思索,渴望创造等等。希望大家能学习作者的这些精神,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地提高自己,使自己早日成为有思想、有觉悟、有知识、有智慧的人才。七、作业布置见“练习设计”一、二题八、教后反思板书设计练习题1、理解词语意思,并注意加点字的读音。际遇莫名尘缘白驹过隙蓦然穹隆不胜恍悟茫然若失骤然津津有味不折不扣迷离徜徉涉足絮语摒弃犀利一视同仁谈笑风生绅士风度古朴凝重耳目一新安恬撷取惆怅2

9、、文章按照 、 、 的顺序,抒发了对北大的 之情以及 的感情。3、语段研读就这样,简单而又美好地,北大为一个渴望以有限的生命拥抱永恒的小女孩打开了一扇神奇的窗子,从这微风吹拂的窗口,透进纯洁的真理之光。宇宙与人开始以全新的面目呈现在我眼前,我开始思索,开始怀疑,开始摒弃,开始相信。北大为我展示了一个动人的新世界,在这令我惊喜的天地里,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摆脱这沉重的肉体的束缚,在无际的天空自由地飞翔!(1)、给加点字注音摒弃( ) 束缚( )(2)、第一句话写出了北大对“我”非凡的影响,表达出“我”对北大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最后一句话表达出作者怎样的精神?(3)、语段语言优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试举两个例子说明起作用。4、“是的,我是一只不系之舟,曾经那样安恬地依偎在未名湖的臂抱里,但我的心无时无刻不在向往大海的波涛。”这句话中:(3分)“不系之舟”指的是 ;“未名湖的臂抱”指的是 ;“大海的波涛”指的是 。5、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肯定很羡慕这位少年大学生,但除了羡慕,我们是不是还应该想到点什么?请以田阿姨,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写你的感想。【答案】:1、蓦然mò 骤然zhòu徜徉chángyáng摒弃bìng犀利x安恬tián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