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尪痹病名及其证治规律的研究 10-02-03 15:38:00 作者:焦树德 王伟钢 编辑:studa20摘要】 尪痹不但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而且也可以包括现代医学中其他一些有关节疼痛、肿大变形的疾病,其中以类风湿性关节炎最为多见,临床观察也主要以类风湿性关节炎为主。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这一痹病总病因病机,也是尪痹的总病因病机。尪痹的治疗大法是补肾祛寒为主,辅以化湿散风,强壮筋骨,祛瘀通络。
2、肝肾同源,补肾亦能养肝荣筋,且能祛寒、化湿、散风,促使风寒湿三气之邪外出。 【关键词】 尪痹病;证治规律;风寒湿 尪痹病名的研究1.1 尪痹病名的提出 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笔者即运用中医方法治疗西医学中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一类有关节变形、骨质受损的疾病。经过约近30年的实践观察,认为中医药对其确有明显的临床疗效。为了更进一步系统研究其证治规律,运用中医学理论,结合近代科研成果及有关的西医学的内容,对这种疾病进行因、证、脉、治等方面的探索,寻找其诊治规律,提高临床疗效。1.2 尪痹病名的内涵 “尪”字与“尫”、
3、“尩”、通用。其字意是指足跛不能行,胫曲不能伸,骨质受损,身体羸弱的废疾而言。例如辞源中注解说:“骨骼弯曲症。胫、背、胸弯曲都叫尪”。金匮要略中所说“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就是指关节肢体弯曲变形、身体羸弱、不能自由行动而渐成废人的疾病。“痹”即内经“痹论”所谈“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的痹病。尪痹就是具有关节变形、骨质受损的痹病。 对于有肢体变形、关节肿大疼痛、僵化、筋缩肉卷、不能屈伸、骨质受损的痹病,古代医家尚缺乏系统的论述和统一的名称。有的叫骨痹、肾痹,有的称历节、顽痹,有的则称鹤膝风、骨槌风等等。焦树德教授在学习、继承前人各种论述的基础上,参考近代文
4、献,结合多年临床体会,对各种痹病的因、证、脉、治等,进行了归纳整理,统称之为“尪痹”,以区别于行痹、痛痹、著痹等,通过临床应用,不但感到应用方便,并且便于深入认识本病的病因病机及发病特点,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找出它的诊治规律,并探索运用中医理法诊治西医难治病的科研方法。 从临床来看,尪痹不但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而且也可以包括现代医学中其他一些有关节疼痛、肿大变形的疾病,如强直性脊柱炎、结核性关节炎、大骨节病等。但其中以类风湿性关节炎最为多见,临床观察也主要以类风湿性关节炎为主。1.3 尪痹与类风湿性关节炎 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来看,
5、它可以包括在中医学的“痹”病中,古代医书中,有不少类似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论述,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理论。例如素问·痹论中说:“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素问·逆调论中说:“肾者水也,而生与骨,肾不生则髓不能满,故寒甚至骨也病名曰骨痹,是人当挛节也”。素问·气穴论中说:“积寒留舍,荣卫不居,卷肉缩筋,肋肘不得伸,内为骨痹,外为不仁”。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说:“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千金要方:“夫历节风著人,久不治者,令人骨节蹉跌”。诸病源候论说:“历节风之状,短气自汗出,历节疼痛不可忍,屈伸不得是也”。医学统旨说:“肘膝疼痛,臂骨行细
6、小,名鹤膝风,以其像鹤膝之形而名之也。或只有两膝肿大,皮肤拘挛,不能屈伸,骨行腿枯细,俗谓之鼓槌风,要皆不过风寒湿之流注而作病也”。医学入门说:“骨节痛极,久则手足蜷挛甚则身体块瘰。” 可见古代医学家已经认识到有的“痹”病,会使人的“臂骨行枯细”、关节像“鹤膝”或“鼓槌”状而变形。重者可致“挛节”、“卷肉缩筋”、“肋肘不得伸”、“骨节蹉跌”而使关节、肢体失去原有的功能。更甚者则可致“身体尪羸”、“尻以代踵”、“脊以代头”而脊柱弯曲,伛偻不直,肢体不能屈伸,成为废疾。这些记载和论述。颇似类风湿性关节炎。现在把古人记载的这些疾病,统称之为尪痹,则更便于进行深入的
7、研究观察。1.4 尪痹病名的确立 自1981年12月在武汉“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成立暨首届学术交流会”上,笔者发表了尪痹刍议的论文,提出建议把具有骨质受损、关节变形的痹病用尪痹作为病名以来,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广泛支持和认同。1983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痹病学组,采用了这一新的病名,并制订了尪痹的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有力促进和推动了中医药治疗尪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科研及临床工作水平。同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痹病学组以尪痹刍议论文中的治疗方药为主,稍事加减,制成“尪痹冲剂”,组织全国27省市中医科研单位,进行了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经国家批准,由辽宁省本溪市第三
8、制药厂成批生产。尪痹冲剂现已畅销国内外,并被评为省优产品,曾获国家医药科技进步奖,健康报全国评选“金杯奖”,1990年又荣获国优产品银牌奖。 “七五”期间,国家将“尪痹”的研究列为攻关课题,使其研究更加系统深入,并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其后,在1994年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尪痹病名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中医病症诊断疗效评定标准”中,以规范、条例的形式发布,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至此,“尪痹”这一新病名,得到了中医学界的认可,同时也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认可。在一些中医内科学的专门著作、相关的论文、科研成果中,逐渐广泛地应用。2 尪
9、痹病因病机的研究2.1 要深入理解“合”字的涵义 素问·痹论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指出风寒湿三种邪气混杂而至,合起来致人生病,则为“痹”病。这是历代医家所遵循的痹病理论,也是大家都公认的解释。但是焦树德教授认为“合而为痹”的“合”字,除上述的意义外,还有以下的涵义。第一,痹病不仅是风寒湿三气杂合侵入则为痹,而是还要与皮肉筋骨血脉脏腑的形气相“合”,才能为痹。因有各种不同的“合”,故形成各种不同的“痹”。所以岐伯说:“合”而为痹也。不能与风寒湿三气杂至之邪相“合”者,则不能为痹。例如素问·痹论中说:“帝曰:荣卫之气亦令人痹乎?岐伯曰:荣者,
10、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灌五脏,络六腑也,行于经脉,常荣无己。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剽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薰于肓膜,散于胸腹,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不与风寒湿三气合,故不为痹”。隋杨上善注曰:“营卫血气循经脉而行,贯于五脏,络于六腑,洒陈和气,故与三气合而以为痹也”,“卫之水谷悍气,其性利疾,走于皮肉分肉之间是以不与三气合而以为痹也”。但明代张景岳则注说:“营卫之气非若之有形者也,无迹可著,故不与三气合,盖无形亦无痹也”。以上二人所注,前者认为荣血之气能与风寒湿三气杂至之邪相合而为痹;卫气不能与风寒湿三气杂至之邪相合,故不为
11、痹。后者则认为营卫之气,无形迹可著,皆不与风寒湿三气杂至之邪相合,故不为痹。虽然两家之注解不尽相同,但其能与风寒湿三气杂至之邪“合”者则为痹,不与三气杂至之邪“合”者则不为痹,这一看法则是一致的。第二,风寒湿三气杂至不但可与皮肉筋骨血脉脏腑之形气合而为痹,而且还因与四季各脏所主之不同的时气相合而为不同的痹。例如素问·痹论中说:“以冬遇此者为骨痹,以春遇此者为筋痹”,“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素问·咳论中也说:“人与天地相参,故五脏各以治时感于寒则受病”。故风寒湿三气杂至之邪因合于不同的时气,也可为不同的痹病。第三,“合”字还有内舍于五脏之合的意思。例如“痹论
12、”中还说:“五脏皆有合,病久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故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肝”;所以,焦树德教授认为对“合”字要作深入全面的理解,这会对分析痹病的病因病机和进行辨证论治,均有很大的帮助。2.2 尪痹病因病机的特点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这一痹病总病因病机,也是尪痹的总病因病机。更重要的是尪痹的病因病机还具有以下的特点。2.3 注意结合中医学中的“从化理论” 中医学认为邪气侵入人体后常常发生“从化”而使病证产生转变。即“从阴化寒,从阳化热”。这一疾病转化机理,源出于内经,仲景先师首先运用于临床,后世医家也有论述
13、。清代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中对从化理论,做了具体完整的概括,并做了阐述。例如书中所说:“六经发病尽伤寒,气同病异岂期然。推其形脏原非一,因从类化故多端。明诸水火相胜义,化寒化热理何难,漫言变化千般状,不外阴阳表里间”。很明确地说明了同是伤了寒邪,不一定都见寒证的道理。焦树德教授认为,这一从化理论在临床指道辨证论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诊治尪痹,当然也不例外,痹虽然以寒湿之邪深侵入肾为主要病机,但是再结合“从化理论”来分析,有的“从阴化寒”而见寒盛证,有的“从阳化热”而见化热证,因此在观察、认识和理解尪痹的病因病机与发生发展、症候变化时,不但要注意深入理解“合”字的深刻涵义,还要注意运
14、用“从化理论”去辨证分析,才能更好地体现尪痹各个不同阶段的不同的证候变化。 10-02-03 15:38:00 作者:焦树德 王伟钢 编辑:studa203 尪痹的辨证论治研究3.1 尪痹的临床特点 尪痹除有关节疼痛、肿胀、沉重及游走窜痛等风寒湿痹共有的症状外,它还具有病程较长,疼痛多变表现为昼轻夜重,痛发骨内,古人称此为“其痛彻骨,如虎之啮”。关节变形,骨质受损,僵直蜷挛,不能屈伸,重者肢体功能受限,生活不能自理,因
15、病邪在里,故脉象多沉;因肾虚故常见尺脉弱小,因痛重而脉见弦象。3.2 尪痹的常见证候 尪痹也和其他疾病一样,常常因人、因地、因时而出现多种不同的证候。又因病程较长,在不同的阶段也有不同的证候,再兼病邪的转变、病情的转化,常常虚实夹杂,非常复杂。但归纳起来,以下四种证候,最为常见: (1)肾虚寒盛证 临床表现为腰膝疼痛,两腿无力,易疲倦,不耐作劳,喜暖怕凉,膝、踝、足趾、肘、腕、手指等关节疼痛,肿胀,僵挛,晨起全身关节(或最痛的关节)发僵、发,筋挛骨重,肢体关节屈伸不利,甚至关节变形,生活不能自理。舌苔多白,脉象多见尺部弱、
16、小、沉细。余脉可见沉弦、沉滑、沉细弦等象。此乃肾虚为本,寒盛(有的兼湿)为标,寒湿深侵入肾,本虚标实之证。临床上最为多见,1990年统计401例中肾虚寒盛证有238例,占59.4%,1983年统计75例中本证66例,占88%。实验室检查,类风湿因子多为阳性,但也有一部分呈阴性者。血沉一般较快,但也有正常。其他项目,也多呈现类似情况。总之,尚未摸到化验指标与辨证相关的规律,还在互相参考,进一步观察阶段。我们曾对76例尪痹患者初诊时的临床症状进行统计,发现有腰痛者占91.7%,喜暖怕凉者占88.9%,疲乏倦怠占88.9%,尺脉弱小者占77.7%,面色苍白者占75%,形寒肢冷者占72.2%,可见肾虚寒盛证是尪痹的重要证候。 (2)肾虚标热轻证 此证患者在夜间关节疼痛时,自感把患处放到被子外面,似乎疼痛轻些,但患处在被外放久后,又觉疼痛加重而赶紧收回到被窝内,放在外的时间不敢太长,手足心也有时发热但不重,痛剧的关节或微有发热,但皮肤不红,可有口干便涩,舌苔微黄,脉象沉弦细略数。以上这些偏于阳盛或服热性药助阳而邪欲从阳化热之势所形成。此证虽时有所见,但较肾虚寒盛证少见。1990年统计401例中肾虚标热轻证116例,占28.92%。1983年统计75例中本证7例,占9.3%。实验室检查情况仍同肾虚寒盛证中所记之情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和植物约会:享受独特园艺乐趣
- 青年时装搭配规范手册
- 水利工程监理工作规定
- 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客户服务水平
- 信息安全防护与数据风险
- 2025中国人寿洛阳分公司(售后部门)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临床检验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
- 工作规划展望总结报告
- 地产销售渠道拓展方案
- 乳癌诊断检验医学技术指南
- 光伏发电支架组件安装
- 新能源题库 -电气题库
- 危重患者抢救记录表
- 律师事务所分所名称检索登记表
- 《放射物理与防护》习题
- 2022年8月23曰更新附有答案
- 城市桥梁桥面防水工程技术规程(局部修订征求意见稿)
- 中医妇科学 痛经
- 192168,11设置路由器的步骤
- 110kv变电站启动试运行方案
- GB/T 8758-2006砷化镓外延层厚度红外干涉测量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