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将伐颛臾学案附答案_第1页
季氏将伐颛臾学案附答案_第2页
季氏将伐颛臾学案附答案_第3页
季氏将伐颛臾学案附答案_第4页
季氏将伐颛臾学案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季氏将伐颛臾【学习目标】1.了解论语语录体散文的特点,积累“是、疾、见、过”四个文言实词在文中的义项, 积累两种句式:表委婉语气的“无乃与”和表示反问语气的“何(以为”。2.学习引用名言和运用比喻来增强说服力的特点。3.理解课文大意,了解孔子“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均无贫、和无寡、 安无倾”的政治思想和用仁义教化使“远人”归服的主张。【知识链接】1、 孔子简介孔子(公元前 551前 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思 想家,中国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 ,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周游 列国, 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孔子学说成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

2、的正统, 影响极大, 他被尊为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 春秋 。他首开私人办学讲学之风,相传有学生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 “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孔子思想政治:反对暴政,主张仁政,“礼治”修身:“克己复礼”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伦理思想:“仁”(孔子思想核心,“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政治思想:维护封建等级制正统思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教育:主张“因材施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品德:“温、良、恭、俭、让” (“ 温 ” 是温和的,平和的; “ 良 ” 是善良的、道德的; “ 恭 ” 是恭敬的,严肃的; “ 俭 ” 是不浪费的; “ 让 ” 是谦让友好的、理性的。2、论语简介论语是一部 语录体 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他的弟 子们的言行录, 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 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 要著作。 宋儒把论语 孟子 大学 和中庸合称为“四书”。 论语共 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 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 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 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

4、物的性格特点; 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 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 大影响。3、背景简介: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 大家族逐渐强大, 鲁国公室日趋衰败。 三大家族共同把持鲁国朝政, 其中, 季孙氏势力最大, 他要讨伐颛臾的原因有二:其一是贪其土地, 其二是担心颛臾对己不利。当时冉有、季路都 在季氏门下,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 也就是在这时候,二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由 此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自学导航】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颛臾. ( 社稷 . ( 虎兕 . (柙 . ( 椟 . ( 干戈 . ( 固而近于费 .

5、 (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词:(1季氏将有事. 于颛臾 ( (2无乃尔是过 . 与 ( (3陈力就列. , 不能者止 . ( ( ( ( (4固 . 而近于费 ( (5君子疾 . 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 ( (6不患 . 寡而患不均 ( (7无乃尔是过与 . ( 【文本研习】1、阅读第一段,孔子为什么反对季氏攻打颛臾,文中他说了哪些理由?2、阅读第二段, 冉有在老师的责问下,把责任推到了 季氏身上,对于冉有推卸责任的态度, 孔子是用什么方法驳斥的?3、阅读第三段,孔子在批判了冉有的狡辩之后,提出了自己的治国主张,他的治国安邦的思想是什么?(可从文中找出原句4、归纳从文中衍变出来的成语或熟语

6、。 【巩固练习】1、 古今异义词丘也闻有 国 有 家 者古义:今义: 季氏将 有事 于颛臾古义:今义:昔者先王 以为 东蒙主古义:今义: 2、 词类活用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而不能来也后世必为子孙忧3、一词多义于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 虎兕出于柙 ( 龟玉毁于椟中 ( 相则将焉用彼相矣 (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 过无乃尔是过与 ( 且尔言过矣 (是谁之过与 (过犹不及 (是是社稷之臣也 (无乃尔是过与 (4、特殊句式何以伐为 (无乃尔是过与 (是社稷之臣也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龟玉毁于椟中 (【拓展延伸】论语名言玉不琢不成器,人不

7、学不知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德不孤,必有邻。(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礼之用,和为贵。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季氏将伐颛臾(一、为下列加点字注音:颛臾. (. Zhu nyú 社稷 . (jì 虎兕 . (sì 柙 .

8、 (xiá椟 . (dú 干戈(. g . 固而近于费 . (fe ì旧读 b ì(二、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词:1、季氏将有事. 于颛臾 (有事:有军事行动2、无乃尔是过 . 与 (过:责备3、陈力就列. ,不能者止 . (陈:摆出,施展 力:才能 就:居,充任 列:职位 止:不去,不担任4、固 . 而近于费 固:(城郭坚固5、君子疾 . 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 (疾:痛恨 辞:托辞,借口6、不患 . 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患:担心7、无乃尔是过与 . (“与”通“欤”,表揣测的句末语气词 【文本研习】1、第一段中他提出 “夫颛臾, 昔者先王以

9、为东盟主, 且在邦域之中矣, 是社稷之臣也。 ” 这 些理由从三个层次来阐述,一是从历史上讲的,先王册封,不可伐;第二是从地理上讲的, 在邦域之中,不必伐;第三是从政治地位上讲的,是社稷之臣,已经臣服于你,是你的附属 国了,不当伐。2、先引用名言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再作类比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 相矣?后设比喻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3、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表明对内创造平等、安定的政治局面。对 外加强文教德化,使外邦异族归附。4、既来之,则安之(既然已经来了,那么就要安

10、心下来。分崩离析 崩,倒塌;析,分开。形容国家或集团四分五裂,不堪收拾。大动干戈 干戈:古代的两种武器。 大规模地进行战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祸起萧墙 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开柙出虎 原指负责看管的人未尽责任。后多比喻放纵坏人。虎兕出柙 比喻:恶人逃脱或作事不尽责,主管者应负责任。季孙之忧 季孙:鲁国大夫;忧:忧患。指内部的忧患。【巩固练习】1、 古今异义词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奴隶社会诸侯封地叫“国”, 卿大夫封地叫“家”。 “国”也指“国 都、京城”。 今义,“国”指国家,“家”指家庭。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有事:指有军事行动 今义,有事情 、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以:介词,用

11、。“以”后省略了代词“之”(颛臾。为:担任,做。今义,以为:认为。 既来之,则安之 (已经使他们来了,那么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今义,既然已经来了, 那么就要安心下来。) 2、 词类活用 、则修文德以来之( 来:使动用法,使来 而不能来(之)也”( 来:使动用法,使来) 后世必为子孙忧 (忧:指忧患的事。动词活用为名词。) 3、一词多义 于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介词,引出对象,不用翻译)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虎兕出于柙 龟玉毁于椟中 相 则将焉用彼相矣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过 无乃尔是过与 且尔言过矣 是谁之过与 过犹不及 是 是社稷之臣也 无乃尔是过与 4、特殊句式 何以伐为( 无乃尔是过与( 置 ) 判断 ) 状语后置 季氏将于颛臾有事 ) 宾语前置 宾语前 ) (代词,此 这 (助词,提宾标志 或者是代词, 这 ,复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