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12 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 一、读图与画图的联系 1、画图是用视图来表达物体的形状。 2、读图是根据视图想象物体的形状。 如图11.9所示,读图是画图的逆过程。因此,读图时要运用与画图逆向思维的方法,才能想象出物体的空间形状。 图11.9 画图与读图的联系 二、读图的基本要领 1、几个视图联系起来读 读图时,若只读一个(或两个)视图,特别是在没有标注尺寸的情况下,往往不
2、能唯一确定物体的形状。 如图11.10 所示,若只根据主、俯视图,不能唯一确定物体的形状。图中列举了3种情况,其主、俯视图完全相同,而左视图不同,可它却是形状不同的物体。因此,读图时必须把所给的视图联系起来识读,才能唯一确定物体的形状。 图11.10 几个视图联系起来读图 2、明确视图中图线和线框的含义 从前面有关内容可知,视图是由若干个封闭线框构成的,而每个线框又是由若干条图线所围成的,如图11.11所示。因此,搞清楚视图中每一条图线(粗实线或虚线)和每一个封闭线框的含义,对画图和
3、读图均有帮助。 (1)一条图线的含义 表示两表面交线的投影。如图11.11(a)中的直线段ab。 表示回转体上转向轮廓线的投影。如图11.11(a)中的cd。 表示具有积聚性的面(平面或柱面)的投影。如图11.11(a)中的直线段1表示水平面(正六边形)的投影;曲线4表示处于铅垂位置半个圆柱面的投影。 &
4、#160; (2)每一个封闭线框的含义 一个线框表示物体的一个表面(平面或曲面或复合面)的投影。如图11.11(a)中的线框3、5分别表示平面的投影;线框2表示复合面(平面和曲面的组合)的投影。 相邻的两个线框,表示物体上位置不同的两个面的投影。如图11.11(a)中的3、5、图11.11(b)中的7、8,都分别表示位置不同的面的投影。 在一个大的线框内所包含的各个小线框,表示在大的平面(或曲面)体上凸出或凹下的各个小平面(或曲面)体的投
5、影。如图11.11(a)中的线框5,结合主视图可以看出是凸出的一个正六棱柱体的水平投影;而图11.11(b)中的线框6是凹下的一个正四棱柱孔的投影。 (a) (b) 图11.11 图线和线框的含义 三、 读图的基本方法
6、0; 读组合体的视图,常用的基本方法有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 (一)形体分析法 读图时,只有将几个视图相互对照,先用形体分析法,通过对几个图形进行分解与组合,想象出物体的正确形状,即根据视图中的线框,假想将组合体分成一些基本体,然后把各基本体的视图按投影规律联系起来,想出各部分的形状、相对位置、组合形式,然后综合归纳,想出组合体的整体形状。一般步骤如下: 1、抓住特征分部分 所谓特征是指物体的形状特征和组成物体的各基本形体间相对位置的特征。 &
7、#160; 1)形状特征 图11.12(a)中,若只读主、左视图,除了物体的厚度外,不能唯一确定其形状,如将主、俯视图配合起来读,不要左视图,也能确定它的形状。 图11.12(b)中,若只读俯、左视图,除了物体的厚度外,不能唯一确定其形状,如将主、左视图配合起来读,不要俯视图,也能确定它的形状。 图11
8、.12(c)中,若只读主、俯视图,除了物体的厚度外,不能唯一确定其形状,如将主、左视图配合起来读,不要俯视图,也能确定它的形状。 所以,读图时一定要抓住反映物体形状特征最明显的视图进行分析。 图11.12 形状特征明显的视图 2)位置特征 图11.13中,如果只读主、俯视图,除了物体的厚度外,不能唯一确定其形状。因为主、俯视图中、两形体哪个凸出,哪个凹进不能确定(即左视图有两种可能)。如将主、左视图配合起来读,不要俯视图,也能确定它的形状。所以,本例左视图(a) 明显反映了图(c)所示物体的相对
9、位置特征,图(b) 明显反映了图(d) 所示物体的相对位置特征。 通过上述例题的分析可以看出,在读图时,应抓住最能反映物体形状特征和各组成部分之间相对位置特征明显的视图进行分析,并将其分成若干个部分,就能较快地想出其形状。值得注意的是,物体上每一组成部分的特征,并非总是全部集中在一个视图上。 因此,抓住特征分部分时,不要只读某一个视图,而应该是无论哪个视图,只要其形状、位置特征明显,就从哪个视图入手,把物体的各组成部分一个一个的“分离”出来。所以,读图时除了要抓住反映物体形状特征最明显的视图外,还要抓住反映物体位置特征
10、明显的视图进行分析,从而想象出其形状。 (c ) (d )图11.13 位置特征明显的视图 2、旋转归位想形状 将一个较为复杂的物体分解成若干个较简单的形体,是为了分别想象出各简单的形体的形状,再从反映整个物体形状特征明显的视图出发,依据“三等”规律,找出其它视图的对应投影,再经“旋转归位”,逐个想出每部分的形状。 3、综合起来想整体 在想出各组成部分的形状之后,再根据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和组合形式,即分析各形体之间的上下、左右、前后的位置关系,组
11、合形式,综合想象出该物体的整体形状。 在读图练习中,常常要求由两个视图补画第三个视图。这是培养、检验读图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补画物体的视图,实际上是读图与画图的综合练习,一般可分两步进行: 1)根据已知视图想出物体的形状 2)在想出形状的基础上画图 例1 根据主、俯视图,想象形状,补画左视图(图11.14)。 根据已知的两个视图,通过形体分析法可以看出该物体基本形状是由底板、半圆板、立板叠加而成,
12、其中半圆筒在底板的正前方、立板在底板的正后方且后面平齐;在此基础上,在物体的后面从上而下开了一个通槽、再从半圆板前面向后钻一个通圆孔,整个物体左右对称,如图11.14 左所示。 具体画图步骤,如图11.14 (a)、(b、(c)、(d)、(e)所示。 图11.14 由主、俯视图补画左视图 例2 读图11.15所示支架的三视图,想出形状。 图 11.15 支架三视图 抓住特征分部分 从主视中可以看出支架的整体特点,按形状、位
13、置特征分“框”划“块”,可以看出,支架由圆筒、底板、支承板、凸台、肋板五个部分组成。 旋转归位想形状 分别从反映各形体的形状、位置特征明显的视图出发,依据“三等”规律,分别在其它视图上找出对应的投影,然后经过旋转归位,即可想象出各部分的形状,如图11.1511.22所示。 11.16 圆筒的投影分析 图11.17 底板的投影分析 图11.18 支承板的投影分析 图11.19 凸台的投影分析 图11.20 肋板的投影分析
14、160; 综合起来想整体 根据主视图位置特征明显的条件,支承板在底板的上面且左面平齐;圆筒在支承板的上面且右面平齐;凸台在底板的前、后正中间(从俯、左视图可知)且左面紧靠支承板;肋板在圆筒的下方,右面紧靠支承板并位在前、后正中间。该物体前、后对称。最后,综合想象出物体的整体形状,如图11.22所示。 图11.21 支架五部分的形状 图11.22 支架的轴测图 小结 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幼儿园报到及缴费通知书
- 广州工商学院录用通知书
- 广西电力学院返校通知书
- 庐江县防溺水通知书
- 度假区开园预告通知书
- 廊坊安次企业复工通知书
- 延期半年开学通知书
- 建安街店铺封控通知书
- 建筑工地拒绝欠薪通知书
- 弥城中学住校通知书
- 有机化学期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 静力压桩中的几个问题及在苏州某工程中的应用
- 钣金检验作业指导书
- 滕王阁序注音全文打印版
- GB/T 17850.3-1999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喷射清理用非金属磨料的技术要求铜精炼渣
- FZ/T 01057.2-2007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 第2部分:燃烧法
-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党政办公室工作人员招考聘用2人【共500题附答案解析】模拟检测试卷
- 全国连片特困地区分县名单
- 《中药炮制技术》 教学课件大全
- 半导体光刻技术
- 15堆肥工艺流程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