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开元盛世”》课件_第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开元盛世”》课件_第2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开元盛世”》课件_第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开元盛世”》课件_第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开元盛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女皇武则天一、女皇武则天 1 1从皇后到皇帝从皇后到皇帝 武后行从图武后行从图2 2武则天的统治武则天的统治 发展生产发展生产 重用人才重用人才 其他重要政事其他重要政事3 3对武则天的评价对武则天的评价一、女皇武则天一、女皇武则天 1 1从皇后到皇帝从皇后到皇帝 武则天重武则天重用人才采取了用人才采取了哪些措施?哪些措施? 为什么历史上称武则为什么历史上称武则天的统治有天的统治有“贞观遗风贞观遗风”? ? 重用酷吏重用酷吏大修佛寺大修佛寺龙门石窟龙门石窟为什么武则天墓前立的为什么武则天墓前立的是无字碑?说说你的推是无字碑?说说你的推测。你认为应怎样评价测。你认为应怎样评价武则天?武则天?

2、唐玄宗唐玄宗(685685762762 年)年)唐玄宗名李隆基,唐玄宗名李隆基,712 712 756756年在位。年在位。什么是开元盛世?唐什么是开元盛世?唐玄宗前期为什么能出玄宗前期为什么能出现开元盛世的局面?现开元盛世的局面? 比较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比较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前期的用人有何共同点?前期的用人有何共同点?w一、玄宗时期兴修大型水利工程四十多处一、玄宗时期兴修大型水利工程四十多处w许道勋、赵克尧许道勋、赵克尧唐玄宗传唐玄宗传一书,根据一书,根据新唐书新唐书地理志地理志的记载,制作了的记载,制作了玄宗时玄宗时期兴修水利表期兴修水利表。据统计,唐玄宗开元时期。据统计,唐玄宗

3、开元时期共修水利共修水利38处,天宝时又修处,天宝时又修8处,合为处,合为46处。处。w二、唐朝农耕技术的发展二、唐朝农耕技术的发展w唐朝由于国家长期统一,社会比较安定,北方的农业经济有唐朝由于国家长期统一,社会比较安定,北方的农业经济有较快的恢复和发展,精耕细作的农田越来越多。不少地区在较快的恢复和发展,精耕细作的农田越来越多。不少地区在麦子收获以后,继种禾粟等作物,可以两年三熟。南方的农麦子收获以后,继种禾粟等作物,可以两年三熟。南方的农业种植技术更有显著进步。首先是高产作物水稻的种植面积业种植技术更有显著进步。首先是高产作物水稻的种植面积大大增加,并广泛采取育秧移植的栽培方法。杜甫诗形容

4、说:大大增加,并广泛采取育秧移植的栽培方法。杜甫诗形容说:“东屯(屯子、村庄)大江北,百顷平若桉(案的异体字,东屯(屯子、村庄)大江北,百顷平若桉(案的异体字,狭长的桌子);六月青稻多,千畦碧泉乱;插秧适(刚才)狭长的桌子);六月青稻多,千畦碧泉乱;插秧适(刚才)云(作语助,无义)已(完毕),引溜(云(作语助,无义)已(完毕),引溜(,水流)加,水流)加灌溉。灌溉。”当时江淮地区,已经是大面积移植秧苗。其次是栽当时江淮地区,已经是大面积移植秧苗。其次是栽培早稻,即六七月可收割的一种早稻。育秧移植和早稻栽种,培早稻,即六七月可收割的一种早稻。育秧移植和早稻栽种,为在同一土地上复种麦子或其他作物创

5、造了条件,使两年三为在同一土地上复种麦子或其他作物创造了条件,使两年三熟的耕作制逐渐推广,有的地方可一年两熟。熟的耕作制逐渐推广,有的地方可一年两熟。w江南土地肥沃,气候温暖,雨水充足,无霜期较长,加上人江南土地肥沃,气候温暖,雨水充足,无霜期较长,加上人口多,劳动力充足,宋朝时人们对土地的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口多,劳动力充足,宋朝时人们对土地的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大力发展稻麦轮作的二熟制。大力发展稻麦轮作的二熟制。“吴地沃而物伙,稼则刈麦种吴地沃而物伙,稼则刈麦种禾,一岁再熟。禾,一岁再熟。”(吴郡图经续记吴郡图经续记)这种一年两熟的耕)这种一年两熟的耕作制在唐代已经出现了。作制在唐代已经出现了

6、。w三、唐朝的蔬菜新品种三、唐朝的蔬菜新品种w隋唐五代社会生活史隋唐五代社会生活史和和中国古代农业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史图说科技史图说认为,唐时蔬菜新品种有菠菜、认为,唐时蔬菜新品种有菠菜、莴苣和食用菌等。莴苣和食用菌等。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史图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史图说说还提到茭白也是在唐代开始作为食用蔬还提到茭白也是在唐代开始作为食用蔬菜的。该书还说:菜的。该书还说:“茭白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茭白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水生蔬菜,世界上以之为蔬菜而进行培育的水生蔬菜,世界上以之为蔬菜而进行培育的唯有我国。唯有我国。”菠菜又名菠薐,是唐代由尼泊菠菜又名菠薐,是唐代由尼泊尔传入我国的。至于食用菌,如人工栽培蘑尔传入我

7、国的。至于食用菌,如人工栽培蘑菇,最初记载亦见于唐代,在菇,最初记载亦见于唐代,在四时纂要四时纂要一书中有记载。一书中有记载。w四、唐朝茶叶生产和饮茶之风四、唐朝茶叶生产和饮茶之风w我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种茶、制茶、饮茶最早的国家。我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种茶、制茶、饮茶最早的国家。茶最初被当作一种药材,在长期的医药实践中,人们认识到茶最初被当作一种药材,在长期的医药实践中,人们认识到茶不仅可以治病,而且味道清香,可以清热解渴,是一种很茶不仅可以治病,而且味道清香,可以清热解渴,是一种很好的饮料。西汉时,完成了从药用到饮料的过渡,当时已有好的饮料。西汉时,完成了从药用到饮料的过渡,当时已有煮

8、茶、卖茶的记载。东汉著名医学家华佗说:煮茶、卖茶的记载。东汉著名医学家华佗说:“苦茶久食益苦茶久食益意思。意思。”认识到茶对人能起到兴奋大脑和心脏的作用。三国认识到茶对人能起到兴奋大脑和心脏的作用。三国时,江南一带已形成饮茶习惯。时,江南一带已形成饮茶习惯。三国志三国志韦曜传韦曜传说:吴说:吴国皇帝孙皓,每次宴会都强迫群臣喝酒,每人至少以七升为国皇帝孙皓,每次宴会都强迫群臣喝酒,每人至少以七升为限。韦曜不会喝酒,孙皓密赐茶给他,允许以茶代酒。说明限。韦曜不会喝酒,孙皓密赐茶给他,允许以茶代酒。说明当时已有了饮茶的习惯。魏晋南北朝时,茶被用来招待客人。当时已有了饮茶的习惯。魏晋南北朝时,茶被用来

9、招待客人。东晋桓温招待宾客主要用茶果。东晋桓温招待宾客主要用茶果。w唐时南北统一,各地交往密切,饮茶风气从南方传入北方,唐时南北统一,各地交往密切,饮茶风气从南方传入北方,中唐以后又从中土传往塞外,渐成为各族人民日常生活之必中唐以后又从中土传往塞外,渐成为各族人民日常生活之必需。黄河流域的关西、山东饮茶之盛,达到了需。黄河流域的关西、山东饮茶之盛,达到了“累日不食犹累日不食犹得,不得一日无茶得,不得一日无茶”的地步。的地步。“上自宫省,下至邑里,茶为上自宫省,下至邑里,茶为食物,无异米盐。食物,无异米盐。”在一些城市,已经出现专门卖茶的茶馆。在一些城市,已经出现专门卖茶的茶馆。w由于茶的需要量

10、大增,刺激了茶的生产和贸易,除野生茶树由于茶的需要量大增,刺激了茶的生产和贸易,除野生茶树外,大量进行人工栽培。唐时茶叶产地遍及今四川、云南、外,大量进行人工栽培。唐时茶叶产地遍及今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江西、安徽、湖北、贵州、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江西、安徽、湖北、湖南、河南、陕西等省。茶叶生产已是江南农业的重要部门。湖南、河南、陕西等省。茶叶生产已是江南农业的重要部门。“江淮之人,什二三以茶为业。江淮之人,什二三以茶为业。”祁门县境甚至祁门县境甚至“千里之内,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什七八业于茶者什七八”(全唐文全唐文祁门县新修阊门溪记祁门县新修阊门溪记)。)。

11、茶树栽培技术和管理方法也有显著进步。茶树种植三年后,茶树栽培技术和管理方法也有显著进步。茶树种植三年后,每亩鲜茶可收每亩鲜茶可收120斤。每到茶叶收获季节,茶产地盛况空前,斤。每到茶叶收获季节,茶产地盛况空前,四方商人纷纷赶来,大量采购。南方的茶叶,通过大运河和四方商人纷纷赶来,大量采购。南方的茶叶,通过大运河和陆路大批运往北方,陆路大批运往北方,“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当时的名茶就有二十多种,如蒙顶、石花等。当时的名茶就有二十多种,如蒙顶、石花等。793年唐政府年唐政府征收茶税,征收茶税,“十税其一十税其一”,是年征得茶赋,是年征得茶赋40万缗,约当全年

12、万缗,约当全年收入的收入的1/15。w唐代茶业承前启后,不仅在南北朝的基础上有了迅速发展,唐代茶业承前启后,不仅在南北朝的基础上有了迅速发展,而且影响及于世界。从唐代开始我国的茶叶相继输往世界各而且影响及于世界。从唐代开始我国的茶叶相继输往世界各国。至今各国语言中茶字语音,无不源出于我国的茶字,可国。至今各国语言中茶字语音,无不源出于我国的茶字,可见茶是我们祖先对人类饮料的一大贡献。见茶是我们祖先对人类饮料的一大贡献。花鸟纹锦花鸟纹锦唐朝张萱的唐朝张萱的捣练图捣练图邢窑白瓷邢窑白瓷越窑青瓷越窑青瓷唐三彩(骆驼载乐俑)唐三彩(骆驼载乐俑) 观察观察长安城平面图长安城平面图,说一,说一 说长安城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