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医学专题病原学-2.相互作用第二章第二章病原生物病原生物(shngw)与宿主的相互作与宿主的相互作用用第一页,共四十七页。医学专题病原学-2.相互作用第一节第一节 病原生物病原生物(shngw)(shngw)对宿主的致病作用对宿主的致病作用型、型、型、型、型和型和型超敏反应型超敏反应第二页,共四十七页。医学专题病原学-2.相互作用幼虫幼虫(yuchng)(yuchng)移行症移行症v概念:概念:指一些蠕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体内不能发育为成虫,这指一些蠕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体内不能发育为成虫,这些幼虫在体内长期移行,造成宿主组织些幼虫在体内长期移行,造成宿主组织(zzh)(zzh)损伤。损伤。v
2、常见:常见:内脏幼虫移行症和皮肤幼虫移行症内脏幼虫移行症和皮肤幼虫移行症第三页,共四十七页。医学专题病原学-2.相互作用第二节第二节 机体抗病原生物机体抗病原生物(shngw)(shngw)免疫免疫v包括:包括:v一一. .天然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固有免疫)天然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固有免疫) 皮肤、粘膜、吞噬细胞、体液因素皮肤、粘膜、吞噬细胞、体液因素(yn s)(yn s)v二二. .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适应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适应性免疫)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第四页,共四十七页。医学专题病原学-2.相互作用第二节第二节 机体机体(jt)(jt)抗病原生物免疫
3、抗病原生物免疫(固有免疫)(固有免疫)屏障结构屏障结构免疫细胞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免疫分子皮肤与粘膜皮肤与粘膜血脑屏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胎盘屏障补体补体溶溶菌酶菌酶干扰素干扰素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适应性免疫)(适应性免疫)体液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细胞免疫第五页,共四十七页。医学专题病原学-2.相互作用一、天然免疫一、天然免疫(tinrnminy)(固有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固有免疫、非特异性免疫)v概念:概念:是生物体在长期是生物体在长期(chngq)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天然防御功能。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天然防御功能。v是是动物机体与生俱有的抵御微生物或者外来异物侵
4、袭动物机体与生俱有的抵御微生物或者外来异物侵袭的能力。的能力。 第六页,共四十七页。医学专题病原学-2.相互作用国有免疫国有免疫(miny)的特点的特点v(1 1)先天)先天(xintin)(xintin)遗传,可遗传给子代。遗传,可遗传给子代。v(2 2)作用无特异性。)作用无特异性。v(3 3)作用稳定,迅速而广泛。)作用稳定,迅速而广泛。v(4 4)有种的差异。)有种的差异。第七页,共四十七页。医学专题病原学-2.相互作用固有固有(gyu)免疫的组成免疫的组成v1 1、屏障、屏障(pngzhng)(pngzhng)结结构构v2 2、固有免疫细胞、固有免疫细胞 v3 3、体液因素、体液因素
5、第八页,共四十七页。医学专题病原学-2.相互作用(一)屏障(一)屏障(pngzhng)(pngzhng)结构结构1. 1.皮肤皮肤(p f)(p f)粘膜屏障粘膜屏障2.2.血血脑脊液屏障脑脊液屏障3. 3. 胎盘屏障胎盘屏障第九页,共四十七页。医学专题病原学-2.相互作用1. 1.皮肤皮肤(p f)(p f)粘膜屏障粘膜屏障v由皮肤和粘膜上皮细胞及其附属成分构成由皮肤和粘膜上皮细胞及其附属成分构成v是机体防御是机体防御(fngy)(fngy)病原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线病原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线v功能体现在功能体现在 物理屏障物理屏障 化学屏障化学屏障 体表微生物屏障体表微生物屏障 第十页,共四十七页
6、。医学专题病原学-2.相互作用物理物理(wl)屏障作用屏障作用 v健康完整健康完整的皮肤和粘膜能有效阻挡微生物入侵的皮肤和粘膜能有效阻挡微生物入侵(rqn)。v皮肤:皮肤:表面覆盖多层鳞状上皮细胞,是阻挡微生物的坚实表面覆盖多层鳞状上皮细胞,是阻挡微生物的坚实屏障。屏障。v粘膜:粘膜:表面仅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覆盖,机械阻挡作用表面仅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覆盖,机械阻挡作用较弱,但粘膜分泌液的冲洗、呼吸道上皮细胞纤毛的较弱,但粘膜分泌液的冲洗、呼吸道上皮细胞纤毛的定向摆动及肠蠕动、上皮细胞的脱落更新等,均能加定向摆动及肠蠕动、上皮细胞的脱落更新等,均能加强粘膜对入侵病原微生物的排除。强粘膜对入侵病原
7、微生物的排除。第十一页,共四十七页。医学专题病原学-2.相互作用化学屏障化学屏障(pngzhng)作用作用 v皮肤和粘膜的皮肤和粘膜的附属腺体能分泌多种杀菌附属腺体能分泌多种杀菌(sh jn)或抑菌物质或抑菌物质,构,构成抗微生物的体表化学屏障。成抗微生物的体表化学屏障。v胃液中的胃酸能杀死大多数病菌,是抗肠道感染的重要天然胃液中的胃酸能杀死大多数病菌,是抗肠道感染的重要天然屏障。屏障。第十二页,共四十七页。医学专题病原学-2.相互作用生物学屏障生物学屏障(pngzhng)作用作用 v正常菌群:正常菌群:正常菌群的对病原微生物的正常菌群的对病原微生物的拮抗作用拮抗作用(zuyng)(zuyng
8、)及免疫作用及免疫作用(zuyng)(zuyng)。 第十三页,共四十七页。医学专题病原学-2.相互作用2.血血脑脊液屏障脑脊液屏障(pngzhng) v结构:结构:由致密由致密(zhm)的软脑膜、脉络丛、脑血管和围绕在的软脑膜、脉络丛、脑血管和围绕在血管壁外的星状胶质细胞形成的胶质膜所构成。血管壁外的星状胶质细胞形成的胶质膜所构成。v作用:作用:借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的紧密连接和微弱的吞饮作借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的紧密连接和微弱的吞饮作用,阻挡病原微生物和大分子物质从血液进入脑脊液或脑组用,阻挡病原微生物和大分子物质从血液进入脑脊液或脑组织,保护中枢神经系统。织,保护中枢神经系统。v意义:意
9、义:婴幼儿血脑屏障发育尚不完善,易发生中枢神经婴幼儿血脑屏障发育尚不完善,易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系统感染。第十四页,共四十七页。医学专题病原学-2.相互作用3. 胎盘胎盘(tipn)屏障屏障 v结构:结构:母体子宫内膜的基蜕膜和胎儿的绒毛膜滋养层细胞母体子宫内膜的基蜕膜和胎儿的绒毛膜滋养层细胞共同构成。共同构成。v作用:作用:防止母体内病原微生物进入胎儿体内,从而保防止母体内病原微生物进入胎儿体内,从而保护胎儿免受感染。护胎儿免受感染。v意义:意义:妊娠早期,血胎屏障妊娠早期,血胎屏障(pngzhng)发育不完善,若孕发育不完善,若孕妇感染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病毒可通过胎盘感妇感染风疹病
10、毒、巨细胞病毒等,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引起胎儿发育畸形,甚至造成流产或死胎。染胎儿,引起胎儿发育畸形,甚至造成流产或死胎。妊娠月份小者更易发生畸形。妊娠月份小者更易发生畸形。第十五页,共四十七页。医学专题病原学-2.相互作用(二)固有免疫(二)固有免疫(miny)(miny)细胞细胞 v主要包括主要包括 吞噬细胞吞噬细胞 NKNK细胞细胞(xbo)(xbo) 某些某些T T细胞细胞 B-1B-1细胞细胞第十六页,共四十七页。医学专题病原学-2.相互作用1. 1.吞噬细胞吞噬细胞(tn sh x bo)(tn sh x bo) v包括包括 中性中性(zhngxng)(zhngxng)粒细胞粒
11、细胞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第十七页,共四十七页。医学专题病原学-2.相互作用中性中性(zhngxng)粒细胞粒细胞 v概念:概念:是血循环中的小吞噬细胞,其数量大,寿命短暂,更新是血循环中的小吞噬细胞,其数量大,寿命短暂,更新快。快。v特征:特征:v1.对病原体入侵的反应敏捷,是病原体突破对病原体入侵的反应敏捷,是病原体突破(tp)体表防御屏障体表防御屏障后,最早被招募到感染部位的吞噬细胞。后,最早被招募到感染部位的吞噬细胞。v2.吞噬、杀菌能力强,在机体对多种病原体的防御中发挥吞噬、杀菌能力强,在机体对多种病原体的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重要作用。第十八页,共四十七页。医学专题病原学
12、-2.相互作用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野战野战(yzhn)(yzhn)细胞细胞第十九页,共四十七页。医学专题病原学-2.相互作用Figure 2 Blood film showing a monocyte (left) and two neutrophils 第二十页,共四十七页。医学专题病原学-2.相互作用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常住边防常住边防(binfng)(binfng)细胞细胞第二十一页,共四十七页。医学专题病原学-2.相互作用单核吞噬细胞单核吞噬细胞(tn sh x bo)系统系统 v包括外周血单核细胞和组织巨噬细胞(包括外周血单核细胞和组织巨噬细胞(M)M)。v血液单核细胞占白细胞总数血液单
13、核细胞占白细胞总数1%-3%1%-3%,通常在血液中仅停留几小时,通常在血液中仅停留几小时(xiosh)(xiosh)- -几十小时几十小时(xiosh)(xiosh),便穿过毛细血管壁移行至全身各,便穿过毛细血管壁移行至全身各组织,发育为巨噬细胞。组织,发育为巨噬细胞。v在不同组织中名称各异,如肝脏库普弗细胞、中枢神经的在不同组织中名称各异,如肝脏库普弗细胞、中枢神经的小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v巨噬细胞不仅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参与特异性抗感染免疫。巨噬细胞不仅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参与特异性抗感染免疫。第二十二页,共四十七页。医学专题病原学-2.相互作用吞噬细胞吞噬细胞(tn sh x bo)
14、的吞噬作用的吞噬作用 v吞噬细胞是清除吞噬细胞是清除(qngch)(qngch)胞外菌的主要细胞。胞外菌的主要细胞。v(1 1)吞噬、杀菌过程可分为如下步骤:)吞噬、杀菌过程可分为如下步骤: 1 1)游走和趋化)游走和趋化 2 2)识别和结合)识别和结合 3 3)吞入)吞入 4 4)杀死与消化)杀死与消化第二十三页,共四十七页。医学专题病原学-2.相互作用Macrophage Phagocytosis第二十四页,共四十七页。医学专题病原学-2.相互作用(2)吞噬作用)吞噬作用(tn sh zu yn)的后果的后果v1)完全吞噬:)完全吞噬:常见于胞常见于胞外外寄生菌的感染寄生菌的感染(gnrn
15、)。v2)不完全吞噬:)不完全吞噬:常见于胞内寄生菌及某些病毒的感常见于胞内寄生菌及某些病毒的感染。易染。易致持续性感染致持续性感染或或感染的扩散感染的扩散。v3)对邻近的组织的损伤:)对邻近的组织的损伤:溶酶体释放的多种酶类和活性溶酶体释放的多种酶类和活性物质,对邻近的组织易造成损伤。物质,对邻近的组织易造成损伤。第二十五页,共四十七页。医学专题病原学-2.相互作用2.2.自然杀伤自然杀伤(shshng)(shshng)细胞细胞(NK)(NK)n自然杀伤细胞是不同于自然杀伤细胞是不同于T T、B B细胞的第三类淋巴细胞,在其胞浆内有细胞的第三类淋巴细胞,在其胞浆内有许多嗜苯胺颗粒,故又称为大
16、颗粒淋巴细胞。许多嗜苯胺颗粒,故又称为大颗粒淋巴细胞。n它们不表达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它们不表达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NKNK细胞无须抗原预先致敏即可直接细胞无须抗原预先致敏即可直接杀伤某些靶细胞。杀伤某些靶细胞。 nNKNK细胞具有非特异抗肿瘤、抗感染及免疫调节等功能。发挥细胞具有非特异抗肿瘤、抗感染及免疫调节等功能。发挥(fhu)(fhu)早期的作用。早期的作用。n在人外周血和脾脏中约占淋巴细胞的在人外周血和脾脏中约占淋巴细胞的1010第二十六页,共四十七页。医学专题病原学-2.相互作用(三)(三) 体液体液(ty)(ty)因素因素v重要的有重要的有: : 1.1.补体补体(bt)(bt)、
17、 2.2.溶菌酶、溶菌酶、 3.3.防御素、防御素、 4.IFN4.IFN第二十七页,共四十七页。医学专题病原学-2.相互作用1. 1.补体补体(bt)(bt) v是构成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成分。是构成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成分。v在感染早期抗体未产生时,某些微生物可激活补体,产生杀菌、溶菌、在感染早期抗体未产生时,某些微生物可激活补体,产生杀菌、溶菌、溶病毒及溶解病原体感染细胞等效应溶病毒及溶解病原体感染细胞等效应(xioyng)。v补体激活过程中产生的水解片段有介导炎症反应和调理促吞噬作用补体激活过程中产生的水解片段有介导炎症反应和调理促吞噬作用并可加强对病原体的清除。并可加强对病原体的清除。第
18、二十八页,共四十七页。医学专题病原学-2.相互作用2.2.溶菌酶溶菌酶 v概念:概念:是一种分子量为是一种分子量为14.7kD14.7kD的碱性蛋白。的碱性蛋白。v来源:来源:主要来源于吞噬细胞。主要来源于吞噬细胞。v分布分布(fnb)(fnb):广泛分布于血液、唾液、泪液、尿液、乳汁、肠液广泛分布于血液、唾液、泪液、尿液、乳汁、肠液及吞噬细胞溶酶体中。及吞噬细胞溶酶体中。v作用:作用:能水解革兰阳性菌胞壁的肽聚糖,切断聚糖链中能水解革兰阳性菌胞壁的肽聚糖,切断聚糖链中N-N-乙酰葡乙酰葡萄糖胺与萄糖胺与N-N-乙酰胞壁酸的连接,使细菌裂解。乙酰胞壁酸的连接,使细菌裂解。v协同作用:协同作用:
19、在补体和抗体参与下,溶菌酶也可溶解某些革在补体和抗体参与下,溶菌酶也可溶解某些革兰阴性菌。兰阴性菌。第二十九页,共四十七页。医学专题病原学-2.相互作用3.3.防御防御(fngy)(fngy)素素 v概念:概念:防御素是一类富含精氨酸的小分子多肽,可分为防御素是一类富含精氨酸的小分子多肽,可分为4 4种种(HNP1-4)(HNP1-4)v来源与分布:来源与分布:主要存在于中性粒细胞嗜天青颗粒内,也分布于人肠细主要存在于中性粒细胞嗜天青颗粒内,也分布于人肠细胞和体液胞和体液(ty)(ty)中。中。v作用:作用:通过损伤细菌细胞膜而产生杀菌作用,主要杀伤胞外菌,但通过损伤细菌细胞膜而产生杀菌作用,
20、主要杀伤胞外菌,但HNP1-3HNP1-3对某些胞内菌亦有一定杀伤作用。对某些胞内菌亦有一定杀伤作用。第三十页,共四十七页。医学专题病原学-2.相互作用4.4.干扰素干扰素(IFN)(IFN)u由多种细胞由多种细胞(xbo)(xbo)产生,可干扰病毒感染和产生,可干扰病毒感染和复制的细胞复制的细胞(xbo)(xbo)因子,故得名。因子,故得名。u根据其来源和结构不同,可分为根据其来源和结构不同,可分为 型(型(IFN-IFN-、IFN-IFN-) 型(型(IFN-IFN-)第三十一页,共四十七页。医学专题病原学-2.相互作用IFNIFN主要主要(zhyo)(zhyo)生物学功能生物学功能v增强
21、增强NKNK细胞、巨噬细胞、细胞、巨噬细胞、CTLCTL的活性的活性v增强增强MHC- MHC- I I 、类抗原的表达类抗原的表达(biod)(biod)v抗病毒作用抗病毒作用v抗肿瘤作用抗肿瘤作用第三十二页,共四十七页。医学专题病原学-2.相互作用二二. . 适应性免疫适应性免疫(miny)(miny)应答应答v概念:概念:是生物体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与病原是生物体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与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代谢产物等抗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代谢产物等抗原(kngyun)物质物质接触后产生的免疫防御功能。接触后产生的免疫防御功能。 第三十三页,共四十七页。医学专题病原学-2.相互作用适应性免疫适应性免疫
22、(miny)(miny)应答应答的特点的特点v特点特点 (1 1)后天获得:)后天获得:不是先天遗传,不可遗传给子代(后天免疫或获不是先天遗传,不可遗传给子代(后天免疫或获得性免疫)。得性免疫)。 (2 2)作用有特异性:)作用有特异性:是针对某一特定是针对某一特定(tdng)(tdng)抗原物质的免疫应答。抗原物质的免疫应答。不能抵抗其他病原生物的损害(特异性免疫)。不能抵抗其他病原生物的损害(特异性免疫)。 (3 3)再次接触相同微生物作用可增强。)再次接触相同微生物作用可增强。第三十四页,共四十七页。医学专题病原学-2.相互作用( (一一) ) 体液体液(ty)(ty)免疫免疫v概念:概
23、念:由由B B细胞或抗体介导的免疫应答。细胞或抗体介导的免疫应答。v生物学效应:生物学效应:v1.1.与抗原特异性结合:与抗原特异性结合:SIgASIgA能阻断其粘附、中和外毒素、病毒。能阻断其粘附、中和外毒素、病毒。v2.2.激活补体:发挥溶菌、溶细胞作用、中和病毒、调理吞噬及炎症介质作用。激活补体:发挥溶菌、溶细胞作用、中和病毒、调理吞噬及炎症介质作用。 v3.3.抗体结合细胞:发挥调理吞噬、抗体结合细胞:发挥调理吞噬、ADCCADCC及及型超敏反应。型超敏反应。v4.4.母体的母体的IgGIgG通过通过(tnggu)(tnggu)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保护新生儿免受病原生物感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保
24、护新生儿免受病原生物感染。染。 第三十五页,共四十七页。医学专题病原学-2.相互作用( (二二) ) 细胞细胞(xbo)(xbo)免疫免疫v概念:概念:是指是指T T细胞介导的免疫细胞介导的免疫(miny)(miny)应答。通应答。通过效应性过效应性T T细胞发挥作用,包括细胞发挥作用,包括CD4+Th1CD4+Th1细胞和细胞和CD8+TcCD8+Tc细胞。细胞。第三十六页,共四十七页。医学专题病原学-2.相互作用适应性适应性抗抗感染免疫感染免疫(miny)(miny)的分类的分类v( (一一) ) 抗菌性抗菌性体液体液(ty)(ty)免疫免疫v( (二二) ) 抗菌性细胞免疫抗菌性细胞免疫
25、v( (三三) ) 抗菌性黏膜免疫抗菌性黏膜免疫v( (四四) )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寄生虫感染的免疫 第三十七页,共四十七页。医学专题病原学-2.相互作用( (一一) ) 抗菌性抗菌性体液体液(ty)(ty)免疫免疫v针对胞外菌及其毒素的抗体主要针对胞外菌及其毒素的抗体主要(zhyo)(zhyo)是是IgGIgG、IgMIgM和和SIgASIgA类。类。v作用的机制为:作用的机制为: 1. IgG1. IgG抗体调理和促吞噬作用抗体调理和促吞噬作用 2.2.抗毒素中和外毒素抗毒素中和外毒素 3.SIgA3.SIgA能阻断其粘附能阻断其粘附 4.4.抗体与补体协同的溶菌作用抗体与补体协同的溶菌作用
26、第三十八页,共四十七页。医学专题病原学-2.相互作用( (二二) ) 抗菌性抗菌性细胞细胞(xbo)(xbo)免疫免疫v机体抵抗胞机体抵抗胞内内菌感染以细胞免疫为主菌感染以细胞免疫为主: :即通过效应性即通过效应性T T细胞发挥作用,包括细胞发挥作用,包括CD4+Th1CD4+Th1细胞和细胞和CD8+TcCD8+Tc细胞。细胞。v由于胞内菌主要逗留由于胞内菌主要逗留(duli)在宿主细胞内,特异性抗体在宿主细胞内,特异性抗体难以对其发挥作用。因此,机体抗胞内菌主要依赖细胞难以对其发挥作用。因此,机体抗胞内菌主要依赖细胞免疫。免疫。第三十九页,共四十七页。医学专题病原学-2.相互作用( (三三
27、) ) 抗菌性黏膜抗菌性黏膜(ninm)(ninm)免疫免疫黏膜免疫系统黏膜免疫系统:指分布在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粘膜下指分布在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粘膜下分散的淋巴小结和弥散的淋巴组织分散的淋巴小结和弥散的淋巴组织(zzh)(zzh)构成了机体局部黏膜构成了机体局部黏膜防御系统。防御系统。局部的局部的B B细胞产生细胞产生SIgASIgA,SIgASIgA能阻断细菌的粘附,在局部粘膜抗感能阻断细菌的粘附,在局部粘膜抗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染中发挥重要作用。含含T T细胞和巨噬细胞细胞和巨噬细胞第四十页,共四十七页。医学专题病原学-2.相互作用(四)寄生虫感染(四)寄生虫感染(gnrn
28、)的免疫的免疫v1.1.抗原的特点:抗原的特点: 复杂性(蛋白、糖蛋白、糖、脂)复杂性(蛋白、糖蛋白、糖、脂) 多源性(排泄、分泌物)多源性(排泄、分泌物) 特异性(种、期)特异性(种、期)v2.2.免疫类型:免疫类型:缺乏有效免疫缺乏有效免疫 2)2)非消除性免疫:带虫免疫;伴随非消除性免疫:带虫免疫;伴随(bn su)(bn su)免疫免疫 3)3)消除性免疫:利什曼原虫消除性免疫:利什曼原虫 第四十一页,共四十七页。医学专题病原学-2.相互作用寄生虫病免疫主要(zhyo)表现“一慢三不一慢三不”u免疫力产生免疫力产生(chnshng)(chnshng)慢慢u免疫力不强、不持久、不明显免疫
29、力不强、不持久、不明显第四十二页,共四十七页。医学专题病原学-2.相互作用病原生物病原生物(shngw)(shngw)引起的特异性免疫类型引起的特异性免疫类型v1. 1.消除性免疫消除性免疫v概念:概念:宿主感染病原体后产生宿主感染病原体后产生(chnshng)(chnshng)的免疫可以完全清除体内的免疫可以完全清除体内的病原体,并对再感染产生的病原体,并对再感染产生(chnshng)(chnshng)完全持久的抵抗力完全持久的抵抗力v常见:常见:病原微生物如麻疹;寄生虫如皮肤利什曼病。病原微生物如麻疹;寄生虫如皮肤利什曼病。第四十三页,共四十七页。医学专题病原学-2.相互作用2.2.非消除非消除(xioch)(xioch)性免疫性免疫v概念:概念:宿主感染病原宿主感染病原(bngyun)(bngyu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血压村医试题及答案
- 食品化学试题及答案农大
- 未来电动汽车的政府激励政策试题及答案
- 重要论述面试题及答案
- 音乐回响与空间感研究试题及答案
- 阳光社团面试题及答案
- 道路施工合同管理跨领域学习重点基础知识点
- 计划和执行中的试题及答案
- 铁路晋级考试题及答案
- 麻疹试题及答案多选题
- 运动员心理调适静疗小组工作计划
- 2025湖南建投集团春季校园招聘239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贷款合同授信协议
- 工程抗震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4年陕西延长石油有限责任公司管理人才招聘真题
- 思政微课红色教育
- 2025年安徽省马鞍山花山公安分局辅警岗位招聘48人历年自考难、易点模拟试卷(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T-CNAS 12-2020 成人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
- 储能与燃机协同调峰:集成压缩空气储能与燃煤系统的建模与热力学分析
- FSC-COC体系管理手册
- 手术部位标识国家标准(2023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