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医学专题第五节-油料作物病害分析第五章第五章 油料作物油料作物(yulio zuw)病害病害 v我国的油料作物主要有油菜、大豆、花生、芝麻、向日我国的油料作物主要有油菜、大豆、花生、芝麻、向日葵等,我国大多数省份葵等,我国大多数省份(shngfn)(shngfn)均有广泛种植。均有广泛种植。 油料作物病害种类很多,油料作物病害种类很多,2020世纪世纪8080年代初我国已报道的大豆年代初我国已报道的大豆病害病害3030种,油菜病害种,油菜病害1414种,花生病害种,花生病害3131种。种。其中比较严重的有:其中比较严重的有:大豆:大豆孢囊线虫病、大豆花叶病、大豆疫霉根腐病、大豆:大豆孢囊线虫病
2、、大豆花叶病、大豆疫霉根腐病、大豆灰斑病;大豆灰斑病;花生:花生青枯病、花生黑斑病、花生褐斑病、花生花生:花生青枯病、花生黑斑病、花生褐斑病、花生根结线虫等;根结线虫等;油菜:油菜菌核病、油菜病毒病、油菜霜霉病;油菜:油菜菌核病、油菜病毒病、油菜霜霉病;芝麻:花生茎点枯病和芝麻病毒病芝麻:花生茎点枯病和芝麻病毒病 第一页,共八十九页。医学专题第五节-油料作物病害分析v 花生上发生严重的病害有花生根结线虫、花生茎腐病等花生上发生严重的病害有花生根结线虫、花生茎腐病等; ;花生青枯病和锈病在长江流域及南方省份发生普遍而严重;花生青枯病和锈病在长江流域及南方省份发生普遍而严重;花生黑疤病、黑斑病、褐
3、斑病及病毒花生黑疤病、黑斑病、褐斑病及病毒(bngd)(bngd)病在花生产区病在花生产区也普遍发生。也普遍发生。v油菜菌核病、病毒病和霜霉病被称为油菜三大病害,油菜菌核病、病毒病和霜霉病被称为油菜三大病害,对油菜的生产影响极大。对油菜的生产影响极大。 本章主要介绍我国主要油料作物(油菜、大豆、花生、本章主要介绍我国主要油料作物(油菜、大豆、花生、芝麻)上的重要病害,这些病害均是对生产有严重或较大芝麻)上的重要病害,这些病害均是对生产有严重或较大影响的病害。影响的病害。 第二页,共八十九页。医学专题第五节-油料作物病害分析第一节第一节 大豆大豆(ddu)病毒病病毒病v大豆病毒病发生普遍,在我国
4、各大豆产区都有发生。大豆病毒病发生普遍,在我国各大豆产区都有发生。在东北和黄淮地区危害尤为严重,病毒病种类多,半在东北和黄淮地区危害尤为严重,病毒病种类多,半数以上能通过种子传播数以上能通过种子传播; ;v大豆病毒病分布大豆病毒病分布(fnb)(fnb)广,为害重广,为害重, ,其中以大豆花叶病发其中以大豆花叶病发生最普遍而严重,约占我国大豆病毒的生最普遍而严重,约占我国大豆病毒的90%90%以上。以上。 第一节第一节 大豆大豆(ddu)病毒病病毒病第三页,共八十九页。医学专题第五节-油料作物病害分析1.症状症状(zhngzhung)识别识别v大豆花叶病常因寄主品种、病毒株系、气象条件和寄大豆
5、花叶病常因寄主品种、病毒株系、气象条件和寄主发病期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别。主发病期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别。v发病初期发病初期(chq)(chq)叶片上出现明脉,经叶片上出现明脉,经2323天后表现出深绿、天后表现出深绿、浅绿相间的花叶。主要症状有以下类型:浅绿相间的花叶。主要症状有以下类型:v轻花叶型:抗病品种或受害晚的植株一般不矮化,仅轻花叶型:抗病品种或受害晚的植株一般不矮化,仅新叶呈现花叶,仍可正常结荚或结荚减少。新叶呈现花叶,仍可正常结荚或结荚减少。v重花叶型:病叶呈黄绿相间斑驳,严重皱缩,叶肉呈突起,重花叶型:病叶呈黄绿相间斑驳,严重皱缩,叶肉呈突起,叶缘向后卷曲,叶脉坏死,植株显著矮化,暗
6、绿色。叶缘向后卷曲,叶脉坏死,植株显著矮化,暗绿色。 第一节第一节大豆大豆(ddu)病毒病病毒病第四页,共八十九页。医学专题第五节-油料作物病害分析1.症状症状(zhngzhung)识别识别v皱缩花叶型:叶片皱缩、歪曲。叶脉泡状突起,植株矮化,皱缩花叶型:叶片皱缩、歪曲。叶脉泡状突起,植株矮化,结荚少。结荚少。v黄斑型:轻花叶和皱缩花叶混生。黄斑型:轻花叶和皱缩花叶混生。v芽枯型:病株顶芽萎缩卷曲,呈黑褐色枯死,发脆易断,植芽枯型:病株顶芽萎缩卷曲,呈黑褐色枯死,发脆易断,植株矮化。开花期花芽萎缩不结荚,或豆荚畸形,上生圆形或株矮化。开花期花芽萎缩不结荚,或豆荚畸形,上生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褐色斑
7、块。不规则形的褐色斑块。v褐斑粒:病株种子常表现为褐斑粒,既病粒上出现褐斑粒:病株种子常表现为褐斑粒,既病粒上出现(chxin)(chxin)云纹状或放射状斑驳。因受气候或品种的影响,有时无斑驳云纹状或放射状斑驳。因受气候或品种的影响,有时无斑驳或很少有斑驳或很少有斑驳 第一节第一节 大豆大豆(ddu)病毒病病毒病第五页,共八十九页。医学专题第五节-油料作物病害分析第六页,共八十九页。医学专题第五节-油料作物病害分析由大豆由大豆(ddu)(ddu)花叶病毒引起的种子斑驳花叶病毒引起的种子斑驳第七页,共八十九页。医学专题第五节-油料作物病害分析2. 病原病原(bngyun)v大豆花叶病毒(大豆花
8、叶病毒(SMVSMV)属马铃薯)属马铃薯Y Y病毒属。粒体线状,钝化温病毒属。粒体线状,钝化温度度55655565,稀释,稀释(xsh)(xsh)限点为限点为10-210-310-210-3,体外保毒期为,体外保毒期为1414天,寄主范围较窄,不侵染其它豆类,但芸豆可成为带天,寄主范围较窄,不侵染其它豆类,但芸豆可成为带毒体。毒体。 第一节第一节 大豆大豆(ddu)病毒病病毒病第八页,共八十九页。医学专题第五节-油料作物病害分析第九页,共八十九页。医学专题第五节-油料作物病害分析3. 发病发病(f bng)规律规律v越冬:病毒在种子内越冬,成为来年大豆花叶病的初侵染越冬:病毒在种子内越冬,成为
9、来年大豆花叶病的初侵染来源。播种带毒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即可发病,成为田间来源。播种带毒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即可发病,成为田间毒源。毒源。v传播:病毒在田间主要通过传播:病毒在田间主要通过蚜虫的活动蚜虫的活动传播,也可以通过传播,也可以通过汁汁液摩擦液摩擦传毒。调运带毒种子则可远距离传播病毒。传毒。调运带毒种子则可远距离传播病毒。v发病因素发病因素(yn s)(yn s): :v田间高温、干旱年份,大豆花叶病发生重。田间高温、干旱年份,大豆花叶病发生重。v豆种的带毒率、蚜虫发生的数量和迟早、气候条件和品豆种的带毒率、蚜虫发生的数量和迟早、气候条件和品种的抗病性等因素可影响病害的发生与流行。种的抗病
10、性等因素可影响病害的发生与流行。 第一节第一节 大豆大豆(ddu)病毒病病毒病第十页,共八十九页。医学专题第五节-油料作物病害分析3. 发病发病(f bng)规律规律v发病因素发病因素: :v豆种带毒率豆种带毒率-主栽品种带毒率高,早期毒源多,后期病害主栽品种带毒率高,早期毒源多,后期病害(bnghi)(bnghi)一般发生较重。一般发生较重。v介体蚜虫的消长介体蚜虫的消长-蚜虫发生早、数量大,发病重。蚜虫发生早、数量大,发病重。v气候条件气候条件-发生花叶病的适温为发生花叶病的适温为20203030;大豆结荚;大豆结荚期的温度越低,褐斑粒越多。期的温度越低,褐斑粒越多。 。v品种抗病性品种抗
11、病性-不同品种的抗病性有明显差异,有些品种在不同品种的抗病性有明显差异,有些品种在3030以上病株可出现隐症现象。品种抗性不高,播种晚时,以上病株可出现隐症现象。品种抗性不高,播种晚时,该病易流行。该病易流行。 第一节第一节 大豆大豆(ddu)病毒病病毒病第十一页,共八十九页。医学专题第五节-油料作物病害分析4. 防治防治(fngzh)方法方法(1 1) 加强检疫加强检疫 不同地区的病毒种类或株系有所不同。不同地区的病毒种类或株系有所不同。有些毁灭性的病毒病在我国尚未发现,为防止这些病有些毁灭性的病毒病在我国尚未发现,为防止这些病害扩大蔓延,应加强检疫,对引进的种子应先隔离种害扩大蔓延,应加强
12、检疫,对引进的种子应先隔离种植。植。(2 2) 农业防治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可结合当地情况及病毒种选用抗病品种。可结合当地情况及病毒种类,选用抗病丰产良种。类,选用抗病丰产良种。 播种无病种子。要建立无病留播种无病种子。要建立无病留种田或在无病株上采种,播前严格选粒,清除褐斑粒。种田或在无病株上采种,播前严格选粒,清除褐斑粒。 加强栽培管理。适期早播,中耕除草加强栽培管理。适期早播,中耕除草(ch co)(ch co),加强肥水管,加强肥水管理,及早彻底拔除田间病株。理,及早彻底拔除田间病株。(3 3) 治蚜防病治蚜防病 参照蚜虫防治。参照蚜虫防治。 第一节第一节 大豆大豆(ddu)病毒病
13、病毒病第十二页,共八十九页。医学专题第五节-油料作物病害分析发生危害发生危害v大豆胞囊线虫、大豆花叶病毒病在东三省的一些地区发生大豆胞囊线虫、大豆花叶病毒病在东三省的一些地区发生猖獗猖獗, ,华北、西北和长江流域的的部分地区也有发生;大华北、西北和长江流域的的部分地区也有发生;大豆灰斑病在东三省发生也非常严重。豆灰斑病在东三省发生也非常严重。v大豆胞囊线虫病又称大豆根线虫病或黄萎病,俗称大豆胞囊线虫病又称大豆根线虫病或黄萎病,俗称“火龙秧子火龙秧子”, ,是目前大豆生产上危害最大,发生最是目前大豆生产上危害最大,发生最普遍的病害,在干旱、砂碱地发生尤其严重普遍的病害,在干旱、砂碱地发生尤其严重
14、, ,黑龙江黑龙江三江平原的各大农场发病面积占三江平原的各大农场发病面积占45%45%,有些地方已经,有些地方已经(y jing)(y jing)多年不能种植大豆。多年不能种植大豆。 第二节第二节 大豆大豆(ddu)胞囊线虫病胞囊线虫病 第二节第二节 大豆大豆(ddu)胞囊线虫胞囊线虫病病第十三页,共八十九页。医学专题第五节-油料作物病害分析v大豆整个生育期均可受害。大豆整个生育期均可受害。v胞囊线虫寄生于大豆根上,受害植株地上和地下部均可胞囊线虫寄生于大豆根上,受害植株地上和地下部均可表现症状。表现症状。. .地上部地上部: :地上部分的症状在大豆开花前后最为明显地上部分的症状在大豆开花前后
15、最为明显(mngxin)(mngxin)。叶片变黄、植株明显。叶片变黄、植株明显(mngxin)(mngxin)矮化;似缺氮矮化;似缺氮肥,长势瘦弱;生长缓慢,花期延迟,结荚少而小,肥,长势瘦弱;生长缓慢,花期延迟,结荚少而小,田间呈点片分布。田间呈点片分布。 第二节第二节 大豆大豆(ddu)胞囊线虫胞囊线虫病病(一一)症状症状(zhngzhung)识别识别第十四页,共八十九页。医学专题第五节-油料作物病害分析2.2.地下部:根系发育不良,根瘤减少须根丛生;根部地下部:根系发育不良,根瘤减少须根丛生;根部可见颗粒状瘤状物,白色至褐色,为胞囊线虫的雌可见颗粒状瘤状物,白色至褐色,为胞囊线虫的雌虫
16、。是诊断虫。是诊断(zhndun)(zhndun)胞囊线虫的主要依据。胞囊线虫的主要依据。其它:根系易腐烂,植株提早枯死。籽粒秕或不结其它:根系易腐烂,植株提早枯死。籽粒秕或不结荚荚 第二节第二节 大豆大豆(ddu)胞囊线虫胞囊线虫病病(一一)症状症状(zhngzhung)识别识别第十五页,共八十九页。医学专题第五节-油料作物病害分析 第二节第二节 大豆大豆(ddu)胞囊线虫胞囊线虫病病第十六页,共八十九页。医学专题第五节-油料作物病害分析 第二节第二节 大豆大豆(ddu)胞囊线虫胞囊线虫病病第十七页,共八十九页。医学专题第五节-油料作物病害分析v形态:雌虫梨形,雄虫线形,一般不易见形态:雌虫
17、梨形,雄虫线形,一般不易见v分类地位:异皮科,胞囊线虫属(也称异皮线虫属分类地位:异皮科,胞囊线虫属(也称异皮线虫属 )v寄主范围:除大豆外,可寄生小豆寄主范围:除大豆外,可寄生小豆(xiodu)(xiodu)、绿豆、绿豆、黑豆、野豌豆、羽扁豆、苜蓿和胡枝子等豆科植物,黑豆、野豌豆、羽扁豆、苜蓿和胡枝子等豆科植物,亦可寄生宝盖草、苍耳、繁缕、地黄等其它植物。亦可寄生宝盖草、苍耳、繁缕、地黄等其它植物。 第二节第二节 大豆大豆(ddu)胞囊线虫胞囊线虫病病(二二)病原病原(bngyun)第十八页,共八十九页。医学专题第五节-油料作物病害分析4.4.生理分化:生理分化:根据对国际鉴别品种寄生能力的
18、不同,分为根据对国际鉴别品种寄生能力的不同,分为(fn wi)(fn wi)1616个生理小种;国内已发现个生理小种;国内已发现6 6个,其中个,其中1 1号小种和号小种和3 3号号小种分布于东北大豆产区,小种分布于东北大豆产区,4 4号小种、号小种、5 5号小种和号小种和7 7号小种分布于黄淮海大豆产区。目前,以号小种分布于黄淮海大豆产区。目前,以3 3号小种号小种和和4 4号小种最重要,是抗大豆胞囊线虫病育种和品号小种最重要,是抗大豆胞囊线虫病育种和品种利用上的主攻目标。种利用上的主攻目标。 第二节第二节 大豆大豆(ddu)胞囊线虫病胞囊线虫病(二二)病原病原(bngyun)第十九页,共八
19、十九页。医学专题第五节-油料作物病害分析 第二节第二节 大豆大豆(ddu)胞囊线虫胞囊线虫病病第二十页,共八十九页。医学专题第五节-油料作物病害分析 第二节第二节 大豆大豆(ddu)胞囊线虫胞囊线虫病病第二十一页,共八十九页。医学专题第五节-油料作物病害分析越冬:以胞囊在土壤越冬为主越冬:以胞囊在土壤越冬为主, ,种子间夹杂带种子间夹杂带胞囊土块亦可作为初侵染源胞囊土块亦可作为初侵染源传播:传播途径非常广泛传播:传播途径非常广泛(gungfn)(gungfn) 田间农事操作,包括农具、人的活动等;田间农事操作,包括农具、人的活动等; 种子间杂有带胞囊的土块进行远距离传播;种子间杂有带胞囊的土块
20、进行远距离传播; 施未腐熟的肥料、排灌水等。施未腐熟的肥料、排灌水等。 第二节第二节 大豆大豆(ddu)胞囊线虫胞囊线虫病病(三三)发病发病(f bng)规律规律第二十二页,共八十九页。医学专题第五节-油料作物病害分析3.3.侵染危害侵染危害v以以2 2龄幼虫从根冠侵入,进入皮层内危害,龄幼虫从根冠侵入,进入皮层内危害,4 4龄后发育成成虫,龄后发育成成虫,虫体膨大外露,卵直接产在雌虫体内,体壁加厚变为胞囊,虫体膨大外露,卵直接产在雌虫体内,体壁加厚变为胞囊,落入土壤重复侵染,胞囊最长在土壤中存活落入土壤重复侵染,胞囊最长在土壤中存活(cn hu)(cn hu)8-108-10年年仍有侵染力。
21、仍有侵染力。v大豆胞囊线虫侵入寄主植物后,在寄主体内形成特化的取食位大豆胞囊线虫侵入寄主植物后,在寄主体内形成特化的取食位点,分泌唾液溶解取食位点细胞壁点,分泌唾液溶解取食位点细胞壁, ,相邻的细胞融合相邻的细胞融合, ,形成合胞形成合胞体,从中吸取营养;合胞体堵塞微管束影响水分和矿质运输。体,从中吸取营养;合胞体堵塞微管束影响水分和矿质运输。v根际中的线虫可抑制结瘤或使已形成的根瘤无效。根际中的线虫可抑制结瘤或使已形成的根瘤无效。 第二节第二节 大豆大豆(ddu)胞囊线虫胞囊线虫病病(三三)发病发病(f bng)规律规律第二十三页,共八十九页。医学专题第五节-油料作物病害分析 第二节第二节
22、大豆大豆(ddu)胞囊线虫胞囊线虫病病1.1.土壤性质:土壤性质:干旱、沙土、沙壤土、碱性土壤发病重,酸性土壤、干旱、沙土、沙壤土、碱性土壤发病重,酸性土壤、粘土发病轻粘土发病轻2.2.后作物种类:后作物种类:连作,加重病害;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可减轻病害。连作,加重病害;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可减轻病害。3.3.气候条件:气候条件:土壤相对湿度土壤相对湿度60-80%60-80%最适宜,水淹条件线虫易死亡。最适宜,水淹条件线虫易死亡。土壤温度:土壤温度:3535以上,幼虫以上,幼虫(yuchng)(yuchng)开始退化开始退化(四四)发病发病(f bng)条件条件第二十四页,共八十九页。医学专题
23、第五节-油料作物病害分析防治策略:合理轮作与抗病品种相结合防治策略:合理轮作与抗病品种相结合1.1.合理轮作:合理轮作:轮作是防治胞囊线虫的最重要的措施轮作是防治胞囊线虫的最重要的措施酸性土质轮作需要酸性土质轮作需要3 3年,而盐碱土和沙土年,而盐碱土和沙土(sht)(sht)需需要轮作要轮作5 56 6年或更长时间。年或更长时间。轮作作物:禾本科作物或种植轮作作物:禾本科作物或种植“诱捕植物诱捕植物”(绿豆、(绿豆、豌豆等),可减少轮作年限豌豆等),可减少轮作年限水旱轮作效果更好,水旱轮作效果更好,2-32-3年即可年即可 第二节第二节 大豆大豆(ddu)胞囊线虫胞囊线虫病病(五五)防治防治
24、(fngzh)要点要点第二十五页,共八十九页。医学专题第五节-油料作物病害分析2.2.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选用:v无经济性状很好的高抗品种,黑豆类表现高抗无经济性状很好的高抗品种,黑豆类表现高抗或免疫,但性状差;尚未发现大粒黄豆形抗源。或免疫,但性状差;尚未发现大粒黄豆形抗源。河南发现商丘河南发现商丘76807680和跃进和跃进5 5号较耐病。号较耐病。v齐黄齐黄2626号中抗胞囊线虫,东北号中抗胞囊线虫,东北(dngbi)(dngbi)培育出培育出的抗线的抗线1 1、2 2号有较好效果号有较好效果 第二节第二节 大豆大豆(ddu)胞囊线虫胞囊线虫病病(五五)防治防治(fngzh)要点要点第
25、二十六页,共八十九页。医学专题第五节-油料作物病害分析3.3.药剂防治:药剂防治:v种衣剂:如呋喃丹或甲基异硫磷拌种或种衣剂:如呋喃丹或甲基异硫磷拌种或2%2%的大豆根保的大豆根保剂或剂或50%50%辛硫磷乳油(按干种子量辛硫磷乳油(按干种子量0.3-0.5%0.3-0.5%)v熏蒸剂:大豆根保剂熏蒸剂:大豆根保剂30kg/hm230kg/hm2随种肥同施,或用随种肥同施,或用10%10%苯苯线磷颗粒剂线磷颗粒剂3045kg/hm23045kg/hm2,或用二溴氯丙烷,或用二溴氯丙烷45kg/45kg/亩,亩,大豆播种前大豆播种前15-2015-20天沟施处理土壤。天沟施处理土壤。v其它其它(
26、qt)(qt):呋喃丹:呋喃丹30-45kg/30-45kg/亩,防线亩,防线1 1号或力满库等号或力满库等土壤施药土壤施药 第二节第二节 大豆大豆(ddu)胞囊线虫胞囊线虫病病(五五)防治防治(fngzh)要点要点第二十七页,共八十九页。医学专题第五节-油料作物病害分析4.4.生物防治生物防治v线虫生防制剂豆丰号颗粒剂处理土壤,可取得线虫生防制剂豆丰号颗粒剂处理土壤,可取得一定防效。或通过向生防菌剂中添加一定防效。或通过向生防菌剂中添加(tin ji)(tin ji)多种多种大豆胞囊线虫寄生真菌来提高防效。大豆胞囊线虫寄生真菌来提高防效。 第二节第二节 大豆大豆(ddu)胞囊线虫胞囊线虫病病
27、(五五)防治防治(fngzh)要点要点第二十八页,共八十九页。医学专题第五节-油料作物病害分析第三节第三节 花生花生(hu shn(hu shn) )根结线虫根结线虫花生根结线虫又称花生根瘤线虫病。俗称地黄病、地落花生根结线虫又称花生根瘤线虫病。俗称地黄病、地落病、黄秧病等。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几乎所有种植花生的国病、黄秧病等。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几乎所有种植花生的国家和地区都有发生。家和地区都有发生。在我国,根结线虫病是花生上发生危害最重的病害之一,在我国,根结线虫病是花生上发生危害最重的病害之一,国内最早发现于山东烟台,至今已有国内最早发现于山东烟台,至今已有5050多年的历史,国内曾列多年的
28、历史,国内曾列为检疫对象。为检疫对象。目前国内除西南地区外,其它各花生产区都有不同目前国内除西南地区外,其它各花生产区都有不同(b (b tntn) )程度的发生,以山东、河北等省市发病最重。程度的发生,以山东、河北等省市发病最重。第二十九页,共八十九页。医学专题第五节-油料作物病害分析1.症状症状(zhngzhung) 以二龄幼虫侵入花生的幼嫩根尖,形成不规则形根以二龄幼虫侵入花生的幼嫩根尖,形成不规则形根结。结。根结线虫根结线虫(xin chn(xin chn) )定居取食并刺激根细胞增生,连续定居取食并刺激根细胞增生,连续为害新根根尖,使次生根结成团(根结团),吸收养分困为害新根根尖,使
29、次生根结成团(根结团),吸收养分困难,地上部生长发育不良。难,地上部生长发育不良。病株生长缓慢或萎黄不长,植株矮下,始花期叶片变黄瘦病株生长缓慢或萎黄不长,植株矮下,始花期叶片变黄瘦小,叶缘焦枯,提早脱落,花小且开花晚,结果少或不结果。小,叶缘焦枯,提早脱落,花小且开花晚,结果少或不结果。雨季来临后,症状减轻。雨季来临后,症状减轻。线虫还可侵害果壳、果柄和根茎,果壳受害形成乳白线虫还可侵害果壳、果柄和根茎,果壳受害形成乳白突起的小瘤,后虫瘤呈褐色疮痂状虫瘿,但较少见。果柄突起的小瘤,后虫瘤呈褐色疮痂状虫瘿,但较少见。果柄和根茎形成葡萄状虫瘤簇。和根茎形成葡萄状虫瘤簇。 第三节第三节 花生花生(
30、hu shn(hu shn) )根结线根结线虫虫第三十页,共八十九页。医学专题第五节-油料作物病害分析1.症状症状(zhngzhung) 花生根结线虫病有时易与花生生理性缺水、花生根结线虫病有时易与花生生理性缺水、缺肥相混淆,应注意区分。缺肥相混淆,应注意区分。花生根结线虫病病株根瘤花生根结线虫病病株根瘤(gnli)(gnli)稀少,有较稀少,有较多根结多根结, ,根结上长出许多细小须根。根结上长出许多细小须根。根结和根瘤的区别是:根结可使根部四周根结和根瘤的区别是:根结可使根部四周膨大,且形状不规则,表面粗糙,着生大量不膨大,且形状不规则,表面粗糙,着生大量不定根,剖视根结,可见内部有乳白色
31、砂粒状颗定根,剖视根结,可见内部有乳白色砂粒状颗粒(雌性线虫);根瘤着生在根的一侧,圆形粒(雌性线虫);根瘤着生在根的一侧,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内有紫色浆液。或椭圆形,表面光滑,内有紫色浆液。第三节第三节 花生花生(hu shn(hu shn) )根结线根结线虫虫第三十一页,共八十九页。医学专题第五节-油料作物病害分析第三十二页,共八十九页。医学专题第五节-油料作物病害分析第三十三页,共八十九页。医学专题第五节-油料作物病害分析第三十四页,共八十九页。医学专题第五节-油料作物病害分析第三十五页,共八十九页。医学专题第五节-油料作物病害分析第三十六页,共八十九页。医学专题第五节-油料作物病害
32、分析花生花生(hu shn)根结线虫病根结线虫病第三十七页,共八十九页。医学专题第五节-油料作物病害分析 病原线虫有病原线虫有2 2个种,即花生根结线虫和北方根结线虫。二者个种,即花生根结线虫和北方根结线虫。二者均属植物寄生线虫。北方根结线虫雌虫梨形或袋形;雄虫蠕虫均属植物寄生线虫。北方根结线虫雌虫梨形或袋形;雄虫蠕虫形,头区隆起,与体躯界限明显形,头区隆起,与体躯界限明显(mngxin)(mngxin),侧区具,侧区具4 4条侧线。花条侧线。花生根结线虫生根结线虫 雌虫乳白色,梨形;雄虫细长灰白,头略尖,尾钝雌虫乳白色,梨形;雄虫细长灰白,头略尖,尾钝圆。圆。我国发生的主要是我国发生的主要是
33、北方根结线虫北方根结线虫,在广东湛江和海南发生的有,在广东湛江和海南发生的有花生根结线虫。均属侧尾腺口纲、根结线虫属线虫。花生根结线虫。均属侧尾腺口纲、根结线虫属线虫。两种根结线虫的寄主范围都很广,已知北方根结线虫可侵染两种根结线虫的寄主范围都很广,已知北方根结线虫可侵染大豆、绿豆、冬瓜、南瓜、甜瓜、黄瓜、萝卜、油菜、甘蓝、大豆、绿豆、冬瓜、南瓜、甜瓜、黄瓜、萝卜、油菜、甘蓝、芝麻、马铃薯等芝麻、马铃薯等550550余种植物;花生根结线虫可侵染小麦、大麦、余种植物;花生根结线虫可侵染小麦、大麦、玉米、番茄、柑桔等玉米、番茄、柑桔等330330种植物。种植物。2.病原病原(bngyun) 第三节
34、第三节 花生花生(hu shn(hu shn) )根结线根结线虫虫第三十八页,共八十九页。医学专题第五节-油料作物病害分析花生根结线虫花生根结线虫(xin chn)1.卵 2.二龄幼虫 3.将蜕化的幼虫(雌) 4.未成熟的雌虫 5.雌虫和卵囊 6.将蜕化的幼虫(雄) 7.未成熟的雄虫; 8将蜕化的雄虫 9.雄虫第三十九页,共八十九页。医学专题第五节-油料作物病害分析主要以卵、幼虫在土壤中的病根、病果壳、粪肥及田间的寄主植物主要以卵、幼虫在土壤中的病根、病果壳、粪肥及田间的寄主植物中越冬。中越冬。竖年春季土壤温度达竖年春季土壤温度达11-1211-12时,越冬卵开始孵化,时,越冬卵开始孵化,2
35、2龄幼虫在土壤中活动龄幼虫在土壤中活动并侵染花生并侵染花生(hu shn(hu shn) )。完成一代一般需。完成一代一般需30-6030-60天,北方一般发生天,北方一般发生3-43-4代。代。病害在田间主要随病残体、病土、人畜、农具、粪肥及流水等传播蔓延。病害在田间主要随病残体、病土、人畜、农具、粪肥及流水等传播蔓延。当荚果含水量低于当荚果含水量低于26.1%26.1%时,线虫全部死亡,因此荚果是不能传病的。时,线虫全部死亡,因此荚果是不能传病的。由花生根尖侵入,吸取营养,并引起根组织过度生长形成根结。幼虫在根由花生根尖侵入,吸取营养,并引起根组织过度生长形成根结。幼虫在根结内生长发育,再
36、经结内生长发育,再经3 3次脱皮变成成虫。次脱皮变成成虫。第三节第三节 花生花生(hu shn(hu shn) )根结线根结线虫虫3.病害循环病害循环 第四十页,共八十九页。医学专题第五节-油料作物病害分析第三节第三节 花生花生(hu shn(hu shn) )根结线虫根结线虫4.发病发病(f bng)条件条件土壤温湿度影响着线虫的生长发育及幼虫的侵染力。土壤温湿度影响着线虫的生长发育及幼虫的侵染力。幼虫侵染花生的最适土温为幼虫侵染花生的最适土温为20202626,最适土壤相对,最适土壤相对湿度为湿度为70%70%左右,当土壤相对湿度在左右,当土壤相对湿度在20%20%以下和以下和90%90%
37、以上以上都不利于幼虫侵入。都不利于幼虫侵入。一般干旱年份一般干旱年份(ninfn)(ninfn)病害发生重,花生田寄主杂草多或花病害发生重,花生田寄主杂草多或花生早播病害发生重。生早播病害发生重。第四十一页,共八十九页。医学专题第五节-油料作物病害分析第三节第三节 花生花生(hu shn(hu shn) )根结线根结线虫虫4.发病发病(f bng)条件条件大豆连作大豆连作(linzu)(linzu)时,线虫在土壤中连年积累,病害时,线虫在土壤中连年积累,病害明显重于轮作地块。明显重于轮作地块。通气良好、质地疏松的砂壤土和砂土地;粘土和低通气良好、质地疏松的砂壤土和砂土地;粘土和低洼碱性土壤发病
38、轻,甚至不发病。洼碱性土壤发病轻,甚至不发病。春花生比麦茬花生发病重,早播比晚播发病重。春花生比麦茬花生发病重,早播比晚播发病重。第四十二页,共八十九页。医学专题第五节-油料作物病害分析1.加强检疫工作加强检疫工作2.2.加强农业防治加强农业防治 病地花生病地花生(hu shn(hu shn) )要就地收获,不要带出田要就地收获,不要带出田外。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体和杂草,就地晒干,集中烧毁。外。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体和杂草,就地晒干,集中烧毁。不用未经干燥处理的病株残体作饲料或沤粪,减少初侵染源。不用未经干燥处理的病株残体作饲料或沤粪,减少初侵染源。改良土壤,增施腐熟的有机肥,增强植株抗病力
39、。重病田可改为改良土壤,增施腐熟的有机肥,增强植株抗病力。重病田可改为夏播。修建排水沟。改善灌溉条件,不要串灌,防止水流传播。夏播。修建排水沟。改善灌溉条件,不要串灌,防止水流传播。与甘薯或禾本科作物实行与甘薯或禾本科作物实行2 23 3年轮作。年轮作。第三节第三节 花生花生(hu shn(hu shn) )根结线根结线虫虫5.病害病害(bnghi)控制控制第四十三页,共八十九页。医学专题第五节-油料作物病害分析3.3.药剂防治药剂防治 播种时每播种时每hm2hm2用用3%3%米乐尔颗粒剂米乐尔颗粒剂120kg120kg,或,或15%15%涕灭威颗粒剂涕灭威颗粒剂181821kg21kg, 或
40、或10%10%克线丹颗粒剂克线丹颗粒剂222244kg44kg或力满库颗粒剂或力满库颗粒剂303060kg60kg,沟施或穴施,注意前,沟施或穴施,注意前3 3种种药剂不要直接与种子接触,否则易发生药害。药剂不要直接与种子接触,否则易发生药害。4.4.生物防治生物防治 应用淡紫拟青霉和厚垣孢子轮枝菌能明显起应用淡紫拟青霉和厚垣孢子轮枝菌能明显起到降低线虫群体到降低线虫群体(qnt)(qnt)和消解其卵的作用。和消解其卵的作用。3、大豆胞囊线虫病的症状和、大豆胞囊线虫病的症状和病原有何特征?病原有何特征? 第三节第三节 花生花生(hu shn(hu shn) )根结线虫根结线虫5.病害病害(bn
41、ghi)控制控制第四十四页,共八十九页。医学专题第五节-油料作物病害分析发生概况:发生概况:花生叶斑病包括花生叶斑病包括花生黑斑病和褐斑病,是花生上最常花生黑斑病和褐斑病,是花生上最常见的两种叶部病害,世界各地发生非常普遍见的两种叶部病害,世界各地发生非常普遍(pbin),田间,田间两种病害常发生在同一株或同一叶片上;发生叶斑病后,两种病害常发生在同一株或同一叶片上;发生叶斑病后,常造成大量叶片枯死、脱落,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一常造成大量叶片枯死、脱落,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一般可造成般可造成10-20%的减产,重者达的减产,重者达40%。第四节第四节 花生花生(hu shn(hu shn) )
42、叶斑病叶斑病第四节第四节 花生花生(hu shn(hu shn) )叶斑病叶斑病第四十五页,共八十九页。医学专题第五节-油料作物病害分析两种病害主要危害两种病害主要危害(wihi)叶片,从植株下部老叶叶片,从植株下部老叶开始发病,逐渐向上蔓延。严重时茎秆、叶柄和开始发病,逐渐向上蔓延。严重时茎秆、叶柄和果针等都能受害。潮湿条件下两种病害在病部均果针等都能受害。潮湿条件下两种病害在病部均产生黑色霉层。产生黑色霉层。第四节第四节 花生花生(hu shn(hu shn) )叶斑病叶斑病一、症状一、症状(zhngzhung)(zhngzhung)第四十六页,共八十九页。医学专题第五节-油料作物病害分析
43、花生褐斑病:叶片上花生褐斑病:叶片上病斑较大,病斑较大,叶片形成黑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叶片形成黑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病斑颜色较浅,病斑颜色较浅,有明显黄色晕圈;病斑背面颜色较浅,且无明显有明显黄色晕圈;病斑背面颜色较浅,且无明显晕圈,潮湿晕圈,潮湿(chosh)时病斑正面出现灰褐色的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时病斑正面出现灰褐色的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叶柄、茎秆及果针上的病斑为暗褐色、长椭圆形。和分生孢子。叶柄、茎秆及果针上的病斑为暗褐色、长椭圆形。花生黑斑病:花生黑斑病: 叶片上叶片上病斑较小,病斑较小,叶片形成黑褐色圆形病斑,叶片形成黑褐色圆形病斑,周围无明周围无明显黄
44、色晕圈;病斑正反两面颜色相似。病斑背面密生黑色小点,显黄色晕圈;病斑正反两面颜色相似。病斑背面密生黑色小点,为病为病菌分生孢子座。叶柄、茎秆及果针上的病斑椭圆形、黑褐色,严重菌分生孢子座。叶柄、茎秆及果针上的病斑椭圆形、黑褐色,严重时整个叶柄或茎秆变黑枯死。时整个叶柄或茎秆变黑枯死。第四节第四节 花生花生(hu shn(hu shn) )叶斑病叶斑病一、症状一、症状(zhngzhung)(zhngzhung)第四十七页,共八十九页。医学专题第五节-油料作物病害分析花生花生(hu shn)褐褐斑病斑病第四十八页,共八十九页。医学专题第五节-油料作物病害分析花生花生(hu shn)黑黑斑病斑病第四
45、十九页,共八十九页。医学专题第五节-油料作物病害分析1.1.类别:两种病害害原均属半知菌亚门,尾孢属。黑斑类别:两种病害害原均属半知菌亚门,尾孢属。黑斑病菌为球座尾孢菌,褐斑病为花生尾孢菌。病菌为球座尾孢菌,褐斑病为花生尾孢菌。2.2.形态:黑斑病菌分生孢子座半球形,主要产生于叶形态:黑斑病菌分生孢子座半球形,主要产生于叶片背面,后期突破表皮片背面,后期突破表皮(biop)(biop)。其上丛生分生孢子梗,。其上丛生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圆筒状,粗短、褐色,有分生孢子圆筒状,粗短、褐色,有3-53-5分隔;褐斑病菌分隔;褐斑病菌子座不明显,在表皮子座不明显,在表皮(biop)(biop)下散生,
46、不突破表皮下散生,不突破表皮(biop)(biop)。分生孢子鞭状或倒棍棒状,细长,分隔多。分生孢子鞭状或倒棍棒状,细长,分隔多。 两种病菌都有有性态,属子囊菌亚门,自然条件下少两种病菌都有有性态,属子囊菌亚门,自然条件下少见见第四节第四节 花生花生(hu shn(hu shn) )叶斑病叶斑病二、病原二、病原(bngyun)(bngyun)第五十页,共八十九页。医学专题第五节-油料作物病害分析褐斑病菌褐斑病菌 黑斑病菌黑斑病菌(bngjn)第五十一页,共八十九页。医学专题第五节-油料作物病害分析两种病害类似两种病害类似越冬:以分生孢子座或菌丝在病残体越冬;或病菌越冬:以分生孢子座或菌丝在病残
47、体越冬;或病菌分生孢子黏附在种仁或种壳越冬分生孢子黏附在种仁或种壳越冬传播:分生孢子借风雨、气流、昆虫传播,田间可发生传播:分生孢子借风雨、气流、昆虫传播,田间可发生多次再侵染。多次再侵染。1. 3.发病条件发病条件(tiojin):主要与湿度和降雨有关。:主要与湿度和降雨有关。第四节第四节 花生花生(hu shn(hu shn) )叶斑病叶斑病三、侵染三、侵染(qn rn)(qn rn)循环循环第五十二页,共八十九页。医学专题第五节-油料作物病害分析 两种病害在田间常同时两种病害在田间常同时(tngsh)发生于同一植株甚至同一叶发生于同一植株甚至同一叶片上。片上。褐斑病发生较早,一般于初花期
48、开始在田间出现,因褐褐斑病发生较早,一般于初花期开始在田间出现,因褐斑病产孢量较少,所以病情较轻;斑病产孢量较少,所以病情较轻;黑斑病发生较晚,多在盛花期(北方多在黑斑病发生较晚,多在盛花期(北方多在6月下旬)才开月下旬)才开始出现,黑斑病产生孢子较多,至始出现,黑斑病产生孢子较多,至8、9月份病害大量月份病害大量发生。北方花生以黑斑病为主,南方的春花生以褐斑发生。北方花生以黑斑病为主,南方的春花生以褐斑病为主,秋花生以黑斑病为主。病为主,秋花生以黑斑病为主。 第四节第四节 花生花生(hu shn(hu shn) )叶斑病叶斑病三、侵染三、侵染(qn rn)(qn rn)循环循环第五十三页,共
49、八十九页。医学专题第五节-油料作物病害分析花生连作或生长后期潮湿多雨,病害发生花生连作或生长后期潮湿多雨,病害发生(fshng)重。重。土壤肥力差,花生生长不良,抗病力差,易感病。土壤肥力差,花生生长不良,抗病力差,易感病。一般直立型品种较蔓生型品种抗病,花生生长前期比后期抗一般直立型品种较蔓生型品种抗病,花生生长前期比后期抗病,幼嫩叶片比衰老叶片抗病。病,幼嫩叶片比衰老叶片抗病。第四节第四节 花生花生(hu shn(hu shn) )叶斑病叶斑病三、侵染三、侵染(qn rn)(qn rn)循环循环第五十四页,共八十九页。医学专题第五节-油料作物病害分析农业防治为主,消灭农业防治为主,消灭(x
50、iomi)初侵染来源,选用抗病初侵染来源,选用抗病品种,以药剂防治为辅。品种,以药剂防治为辅。1. 轮作:轮作:病菌寄主范围窄,轮作可获得较好效果,可病菌寄主范围窄,轮作可获得较好效果,可选玉米、甘薯作为轮作物选玉米、甘薯作为轮作物2. 减少侵染源:减少侵染源:花生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叶,及时翻花生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叶,及时翻耕。耕。3. 抗病品种:无高抗品种,鲁花抗病品种:无高抗品种,鲁花9、11、13,群育,群育101,P12等品种等较抗等品种等较抗第四节第四节 花生花生(hu shn(hu shn) )叶斑病叶斑病四、防治四、防治(fngzh)(fngzh)方法方法第五十五页,共八十九
51、页。医学专题第五节-油料作物病害分析4.4.药剂防治:发病药剂防治:发病(f bng)(f bng)初期及时喷药,可取得初期及时喷药,可取得较好效果。较好效果。保护剂:如波尔多液保护剂:如波尔多液内吸性杀菌剂:内吸性杀菌剂:70% 70% 甲基托布津甲基托布津10001000倍液、倍液、 70%70%代森锰锌代森锰锌400-500400-500倍液、农抗倍液、农抗120120水剂水剂200200倍等,间隔倍等,间隔15-2015-20天一次,连天一次,连续喷续喷2-32-3次。次。 发病初期用发病初期用70%70%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500g/hm1500g/hm2 2,或,或5
52、0%50%多菌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灵可湿性粉剂1500g/hm1500g/hm2 2,或,或12.5%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0300676g/hm676g/hm2 2喷雾防治。喷雾防治。 第四节第四节 花生花生(hu shn(hu shn) )叶斑病叶斑病四、防治四、防治(fngzh)(fngzh)方法方法第五十六页,共八十九页。医学专题第五节-油料作物病害分析油菜(yuci)霜霉病v 全国各油菜产区都有发生。三种油菜类型(lixng)中,白菜型油菜发病最重,芥菜型油菜次之,甘蓝型油菜最轻。一般发病率为1O30,严重时达80以上,种子含油量降低03107。 第五节第五节 油
53、菜油菜(yuci)(yuci)霜霉病霜霉病第五十七页,共八十九页。医学专题第五节-油料作物病害分析症状(zhngzhung)v苗期到成株期都可发病。苗期到成株期都可发病。叶片正面上病斑由淡绿转叶片正面上病斑由淡绿转为淡黄至黄褐色,叶背病为淡黄至黄褐色,叶背病斑上生有霜霉层。斑上生有霜霉层。v茎和花序发病后肿大弯曲茎和花序发病后肿大弯曲呈呈“龙头龙头”状畸形扭曲,状畸形扭曲,满生霜霉层。花瓣变绿,满生霜霉层。花瓣变绿,长期不凋谢,也不结实,长期不凋谢,也不结实,严重严重(ynzhng)(ynzhng)时全株变褐色时全株变褐色枯死。枯死。v油菜油菜(yuci)霜霉病病叶(右:正面霜霉病病叶(右:正
54、面 左:背面)左:背面) 第五十八页,共八十九页。医学专题第五节-油料作物病害分析病原(bngyun)v本病由寄生本病由寄生(jshng)霜霉霜霉菌菌Peronospora parasitica(Pers)Fies真菌侵染所引真菌侵染所引起。起。v油菜霜霉病病菌孢囊梗油菜霜霉病病菌孢囊梗和孢子囊。和孢子囊。第五十九页,共八十九页。医学专题第五节-油料作物病害分析发病(f bng)规律v病原菌以病原菌以卵孢子卵孢子在病株残体上、土壤中越夏。秋季卵在病株残体上、土壤中越夏。秋季卵孢子萌发,侵染秋播幼苗。冬季温度下降至孢子萌发,侵染秋播幼苗。冬季温度下降至5以下时,以下时,病菌以卵孢子在寄主病组织内
55、越冬。来年气温回升至病菌以卵孢子在寄主病组织内越冬。来年气温回升至10左右,病组织上又产生孢子囊传播再侵染,引起花序、左右,病组织上又产生孢子囊传播再侵染,引起花序、花器、角果等部位发病。花器、角果等部位发病。v一般氮肥施用过多、过迟,或株间过密、郁闭湿度大发病重;一般氮肥施用过多、过迟,或株间过密、郁闭湿度大发病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田间湿度大发病加重;早播比较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田间湿度大发病加重;早播比较(bjio)(bjio)晚播发病重。晚播发病重。 第六十页,共八十九页。医学专题第五节-油料作物病害分析防治防治(fngzh)措施措施v1农业农业(nngy)(nngy)措施措施 v与
56、禾本科作物轮作与禾本科作物轮作l2年,或水旱轮作;选用抗年,或水旱轮作;选用抗病品种;增施磷钾肥,清沟排水,适时晚播,花病品种;增施磷钾肥,清沟排水,适时晚播,花期摘除中下部黄病叶,减少病源,有利通风透光。期摘除中下部黄病叶,减少病源,有利通风透光。v2药剂防治药剂防治 初花期病株率在初花期病株率在10以上时,用以上时,用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倍液,或1:1:200)波尔多液,或)波尔多液,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倍液,或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瑞毒霉可湿性粉剂300600倍液,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000
57、倍液喷雾防治倍液喷雾防治; ;可采取生物防治法,即用可采取生物防治法,即用尖辣椒、生姜、大蒜各尖辣椒、生姜、大蒜各250克(汁液)对水克(汁液)对水50公公斤喷雾。斤喷雾。 第六十一页,共八十九页。医学专题第五节-油料作物病害分析油菜(yuci)菌核病v 油菜菌核病俗称油菜菌核病俗称“烂杆烂杆”,“白杆白杆”等。等。此病在我国油菜产区均有发生。此病在我国油菜产区均有发生。 v 以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地区发生严重,一一般发病率为般发病率为10%30%,病株较植株减产,病株较植株减产10%70%,含油量降低,含油量降低1%5%,严重影响(yngxing)油菜的产量和品质。 v油菜菌核病的寄主范围较广
58、,可侵染油菜菌核病的寄主范围较广,可侵染200多多种植物。种植物。 第六十二页,共八十九页。医学专题第五节-油料作物病害分析v1症状症状 :v 病菌侵染油菜地上各部分,以茎秆发病病菌侵染油菜地上各部分,以茎秆发病的损失最重。的损失最重。v 苗期受害,茎与叶柄初生红褐色斑点,苗期受害,茎与叶柄初生红褐色斑点,后扩大变为白色,组织湿腐,上面长出白色后扩大变为白色,组织湿腐,上面长出白色絮状菌丝。病斑绕茎一周,幼苗死亡,病部絮状菌丝。病斑绕茎一周,幼苗死亡,病部形成形成(xngchng)黑色菌核。黑色菌核。v成株期多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叶片病成株期多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叶片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
59、。灰褐色或黄褐色,有同斑圆形或不规则形。灰褐色或黄褐色,有同心轮纹,外围暗青色,外缘有黄色晕圈。干心轮纹,外围暗青色,外缘有黄色晕圈。干燥时病斑破裂,潮湿时迅速扩展,全叶腐烂,燥时病斑破裂,潮湿时迅速扩展,全叶腐烂,病斑上有白色绵絮状菌丝。病斑上有白色绵絮状菌丝。 第六十三页,共八十九页。医学专题第五节-油料作物病害分析v茎部病斑多从主茎中、下部开始发生,长椭茎部病斑多从主茎中、下部开始发生,长椭圆形、梭形至长条状绕茎大斑,略凹陷,中圆形、梭形至长条状绕茎大斑,略凹陷,中部白色,有同心轮纹,边缘部白色,有同心轮纹,边缘(binyun)褐色,病健褐色,病健交界明显。,在潮湿条件下,病斑扩展迅速,
60、交界明显。,在潮湿条件下,病斑扩展迅速,上面长出白色絮状菌丝。严重时皮层纵裂,上面长出白色絮状菌丝。严重时皮层纵裂,维管束麻状外露,茎秆中空易折,内有黑色维管束麻状外露,茎秆中空易折,内有黑色鼠粪状菌核。病茎部以上部分早枯。鼠粪状菌核。病茎部以上部分早枯。v 第六十四页,共八十九页。医学专题第五节-油料作物病害分析v 诊断要点:叶斑灰褐色至黄褐色,有同心轮纹,外诊断要点:叶斑灰褐色至黄褐色,有同心轮纹,外围暗青色,外缘具黄色晕圈。干燥时病斑破裂穿孔,围暗青色,外缘具黄色晕圈。干燥时病斑破裂穿孔,潮湿潮湿(chosh)时全叶腐烂,上面长出绵絮状白色菌丝,时全叶腐烂,上面长出绵絮状白色菌丝,茎内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解析2025年工程项目管理考试高频试题及答案
-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知识总结与测试卷
- 企业人才培训合同详细
- 畜牧养殖技术服务与购销合同
- 学校图书馆采购合作协议
- 课堂参与与互动方式创新计划
- 移动线路l2认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 肺炎英语试题及答案
- 西班牙语考试试题及答案
- 音乐节安保工作总结与经验分享计划
- 2025年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中考一模数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 2025年注册测绘师考试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处理与应用试题
- 二手车货车合同协议书
- 2024-2025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 测井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 外贸英语词汇
- 中级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2025年笔试题库附答案
- 山东某年产10万吨甲醇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土建 安装)
- 江苏南通2025年公开招聘农村(村务)工作者笔试题带答案分析
- 东南地区周代冶金考古研究新进展
- 中南大学毕业答辩学术论文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