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三定”栽培技术_第1页
水稻“三定”栽培技术_第2页
水稻“三定”栽培技术_第3页
水稻“三定”栽培技术_第4页
水稻“三定”栽培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超级杂交稻“三定”栽培技术目录一、超级稻品种及其产量表现1二、超级杂交稻的高产途径与“三定”栽培2三、超级杂交稻“三定”栽培的关键技术3四、超级早稻“三定”栽培的技术规范6五、一季晚稻及中稻 三定”栽培技术规范8六、双季晚稻 “三定” 栽培技术规范10从2001年开始,湖南农业大学邹应斌教授率领的课题组,开始把目光投向双季超级杂交稻高产栽培的技术体系研究。他们深入分析了影响超级杂交稻产量稳定性的原因,提出了超级杂交稻“三定”(即因地定产、依产定苗、测苗定氮)栽培的技术原理和技术关键。“三定”技术进一步丰富了我国超级杂交稻高产栽培的理论与技术,在我省及其周边地区的超级杂交稻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

2、值。“三定”栽培新技术2006年开始在衡阳、益阳、永州、常德、岳阳、郴州等地推广应用,效果显著。三年累计推广961.87万亩,平均亩产543.73公斤,增产15.23%,新增总产量6.91亿公斤。同时,通过实验和大田推广证明,在高产栽培条件下,超级杂交稻早稻或晚稻品种亩产能够达到550公斤,一季稻品种能够达到700公斤;在特殊生态条件下,早稻或晚稻品种亩产在600公斤以上,一季稻品种亩产在800公斤以上。育成了两优培九、准两优527、Y两优1号、株两优819等一批新品种,研究形成了适合湖南及长江中游稻区双季和一季稻区生产应用的“三定”栽培技术,该成果2009年3月通过湖南省科技厅成果鉴定。一、

3、超级稻品种及其产量表现1、超级稻的概念超级稻是指产量特别高的水稻,与普通水稻没有植物学和遗传学的特征差异。超级稻是通过选育理想株型与利用杂种优势相结合,单产大幅度提高、品质优良、抗性较强的超高产水稻。考虑到水稻生育期长短对产量的影响,每亩日产量6.67公斤稻谷的品种就可以称之为超级稻。根据袁隆平院士的提议,并经国内育种专家广泛讨论,确定了我国超级稻育种的一、二、三期目标(即亩产700kg、800kg、900 kg目标)。2、超级稻品种超级稻品种(组合)是指采用理想株型塑造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的技术路线等途径育成的产量潜力大,采用配套超高产栽培技术后比现有水稻品种在产量上有大幅度提高、并兼顾品质

4、与抗性的水稻新品种。到2008年,已通过农业部认定的超级稻品种有73个,包括双季早稻(如株两优819、中早22)、一季晚稻或中稻(如两优培九、Y优1号)和双季晚稻(如丰源优299、赣鑫688)。通过湖南省农业厅认定的超级稻品种有14个,包括陆两优966、Y两优7号等。3、超级稻的产量潜力水稻一生中所积累的干物质约有90%来源于叶片的光合产物。因此,可通过水稻全生育期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估算水稻产量潜力。根据袁隆平院士的估算,认为光能利用率在2.5%时,早稻的亩产可达到1000公斤,晚稻亩产可达到1133公斤,中稻亩产可达到14671533公斤。目前我国所报道的单产最高记录为优航1号在福建尤溪创造

5、的亩产928公斤,以及云南永胜创造的亩产1231公斤。这两个产量已经接近理论估算产量潜力的80%85%。我省近两年所报道的单产最高记录为准两优527和两优293在桂东、汝城、隆回等地创造的亩产807830公斤,提前实现了超级稻研究的应用的第二期目标,与理论估算产量潜力还相距50%55%。4、超级稻的现实产量根据国内外的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一般不以最高产量潜力目标来制定栽培管理措施,因为接近产量潜力的栽培管理措施,常常会导致更多病虫害的发生和增加倒伏发生的风险,既提高生产成本,又影响生态环境。在生产实际中,种植的水稻能够达到品种产量潜力的80%就是比较高了。二、超级杂交稻的高产途径与“三定”栽培

6、1、超级杂交稻的高产途径超级稻亩产800公斤的理想侏型配置是:每亩有效穗数19万20万,单株有效穗1213穗,每穗粒数190200粒,每平方米总粒数5.4万6.0万,千粒重2628克;株高110115cm;每亩茎蘖苗数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达到预期有效穗数(19万20万/亩),茎蘖成穗率80%以上;冠层叶片挺立,孕穗期到抽穗期的叶面积指数7.89.0,有效叶面积比例大于95%,高效叶面积比例达到75%80%,抽穗期到成熟期积累的干物质占总干物质重为33%36%,收获指数为50%以上;抽穗期根冠比为0.250.28。根据超级杂交稻产量的形成特点,认为实现其高产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培育壮秧

7、,促进早发,提高茎蘖成穗率,以增加每亩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二是改善植株后期营养,以提高稻穗下部枝梗籽粒的结实率和千粒重。2、超级杂交稻“三定”栽培的概念水稻产量可分解为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产量构成因子,其中有效穗数决定于基本苗数、茎蘖数和茎蘖成穗率等。因此,在目标产量已确定的基础上(定产),群体指标的调控首先是确定基本苗数和栽插密度(定苗),其次是确定适宜的氮肥用量(定氮)。超级杂稻“三定”栽培法的内涵可理解为:因地定产、依产定苗、测苗定氮,即定产、定苗、定氮。(1)目标产量的确定根据超级稻品种的适宜种植区域确定目标产量,即在适宜种植区域,以该品种前3年的平均产量,加上20%

8、的增产幅度,作为目标产量;或者以当地种植获得的最高产量的80%作为目标产量。(2)群体指标的确定群体指标包括叶面积指数、株高、基本苗数、最高苗数、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干物质产量、总叶片数、伸长节间数、叶片含氮量、叶色等级等。其中最主要的群体指标是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则因单位面积穗数的多少而变化,单位面积穗数又与移栽的基本苗数、最高苗数、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重等指标直接相关,也与总叶片数、伸长节间数、叶片含氮量、叶色等级等指标间接相关。群体指标可以根据目标产量的构成因子及其影响因素综合确定。(3)技术规范的确定在实现目标产量的有效穗数确定后,可以计划栽插密度(株距和行距),每穴基本苗数(含3片叶

9、的分蘖数),田间总茎蘖数等,采用施肥、灌溉或晒田等技术措施,调控群体发育动态。同时,还可以在品种的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总叶片数伸长节间数),根据田间有效分蘖数的多少,采用相应的调控技术措施,如氮肥施用和灌溉等,控制群体茎蘖动态。3、超级杂交稻“三定”栽培的原理(1)目标产量与种植区域生态条件一致超级稻籽粒产量约75%90%来自抽穗后的光合作用产物,因此抽穗到成熟期的气候条件,特别是光照和昼夜温差,对于产量的形成至关重要。目前培育的超级稻品种生育期较长,作一季稻栽培生育期一般130150天,在海拔较高的山区种植,产量可达到每亩800公斤,在湘中、湘北、湘南等双季稻区种植,亩产量一般为600700

10、公斤。这是因为在超级稻抽穗结实期间,高海拔山区具有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裕,相对湿度适中等有利于光合产物积累和高产形成的气候条件,而湘中、湘北、湘南等双季稻区,由于昼夜温差小、光照强而不稳定等不利于光合产物积累的气候条件的影响,产量往往不如高海拔山区高。(2)目标产量与群体生长发育相一致越级稻的群体发育指标应与目标产量因子相一致,过小的和过大的群体结构均不利于籽粒产量的形成。自从绿色革命以来,由于水稻品种的改良、化肥的大量应用和栽培技术的进步大幅度地增加了水稻单产。但是,育种学家的主要贡献是改进了水稻群体光合作用生产能力,即提高了群体植株干物质生产能力,而对提高水稻收获指数和单位叶面积光合作用研究

11、方面所作的贡献不大。与水稻矮秆多穗品种的栽培特性比,中秆大穗品种(包括常规稻和杂交稻)具有分蘖力强、根系发达、叶面积指数高、干物质生产量大等特点,特别是超级稻的分蘖能力、根系生长、叶面积扩展、生物产量和大穗的优势更为明显。生产上希望扩大库容量和生物产量增加籽粒产量,但往往由于叶面积指数过大导致水稻的贪青晚熟而减产,特别是在抽穗后阴雨天多、光照不足的气候条件下减产更为严重因此对于超级稻的栽培,应强调在不降低收获指数的前提下增加单位面积的生物产量,并保持与产量构成相协调的群体指标。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可表达为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乘积,其中任何一个产量构成因子的变动都可能导致产

12、量的变化。因此,促进水稻群体发育各项指标的协调、保持较为稳定的产量构成因子及其各产量构成因子之间的协调,是实现超级稻高产稳产高效栽培的关键。过小的和过大的库容量和生物产量均不利于超级稻籽粒产量的形成,因为库容量和生物产量过小,不能发挥超级稻的高产潜力,而过大又会由于叶片相互隐蔽,中下部叶片的呼吸作用加大,消耗更多的光合产物,影响抽穗后籽粒的灌浆结实而减产,特别是在后期出现贪青晚熟和倒伏的情况下,导致严重减产。(3)目标产量与栽培技术措施相协调栽培措施应满足对种植区域气候、土壤条件的要求,协调与超级稻目标产量相一致的群体和个体的发育。水稻不同目标产量栽培条件下的技术规范不同,因为Ø 计

13、划的施肥量与目标产量有关,也与养分吸收利用率(氮肥40%45%、磷肥约24%、钾肥45%50%)和稻田土壤供肥能力有关。据湖南省宁乡县连续四年的定位试验表明:在不施肥条件下地力产量一季稻亩产平均在到400公斤、双季稻亩产平均达到300公斤。每生产1000公斤稻谷地上部植株(稻草+稻谷)需要吸收1618公斤氮(N),66.5公斤磷(P2O5)、1820公斤钾(K2O)Ø 计划的有效穗数与目标产量有关,也与栽插密度、每穴的基本苗数、灌溉措施及品种的分蘖特性等有关。超级稻品种属于大穗型,但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发现超级稻栽培有随着有效穗数的增加而产量增加的趋势,特别是在高海拔山区超级稻的有效

14、穗数较多,是产量增加的最主要贡献因子之一。考虑到上述特点,并根据超级稻的不同目标产量,制定相应的栽培技术规范和适宜种植的区域。同时还就育秧、移栽、施肥、灌溉、病虫防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三、超级杂交稻“三定”栽培的关键技术1、群体苗数控制技术水稻产量(公斤/亩)可表示为每亩总粒数(万/亩)、结实率(%)和千粒重(克)的乘积。超级杂交稻一般千粒重比较稳定,结实率主要决定于抽穗后的光照条件,每亩总粒数一般2500万左右,每亩产量能够达到500公斤以上(千粒重约26克,结实率接近80%)。每亩总粒数又可表示为每亩有效穗数(万)和每穗总粒数的乘积,两者能够互相调节。对于同一个品种,相对于每穗总粒数而

15、言,每亩有效穗数的变动较大,栽培措施对其的调控作用也较大。这样,在目标产量确定后,首先要保证每亩有效穗数,在稳定有效穗数的基础上,争取增加每穗总粒数,是超级杂交稻高产栽培的有效途径之一。每亩有效穗数为每亩穴数与每穴有效穗数的乘积,而每穴有效穗数与移栽时每穴的基本苗数、单株分蘖数及其茎蘖成穗率(%)有关。所以,群体指标的控制要从育苗和移栽开始,即在培育壮秧的基础上,先要确定合适的移栽密度和每穴基本苗数,然后是掌握好氮肥的施用量和施用时间,以及灌溉(例如晒田)等措施控制群体总苗数和叶面积指数。例如:某地超级杂交早稻的目标产量为550公斤/亩,预计每穗总粒数为130135粒,结实率约80%,千粒重约

16、26克,则实现这一目标产量的有效穗数为19.6万20.3万/亩,即每亩有效穗数需要约20万,每平方米有效穗数为300穗左右,每平方米总粒数为3.90万4.05万。如果插植植密度为5×6寸,每亩需栽插2.0万穴,每穴栽插2苗,如果每穴有10个有效穗数,即每穴分蘖成穗数8个,分蘖穗占有效穗数约80%。控制超级杂交稻群体苗数指标有两条途径:Ø 一是控制粒叶比和叶面积指数。一般用粒叶比表示水稻的库源关系,对于千粒重26克的品种,合适的粒叶比为0.55(粒/cm2叶面积),则孕穗期到抽穗期的叶面积指数应达到7.17.4,平均为7.25左右。Ø 二是控制最高苗数和分蘖成穗率,

17、如果群体有效穗数相同,表现为分蘖成穗率越高的群体,产量越高。对于每亩有效穗数达到20万的群体,茎蘖成穗率要求在70%以上,则每亩最高苗数应控制在28.6万以内。生产上,群体苗数的有效控制方法是提前一个叶龄期开始晒田(烤田),即当超级杂交稻群体苗数达到计划有效穗数的85%左右时,采用晒田等措施控制群体总苗数。对于超级杂交稻的群体苗数控制,除了调控栽插密度和基本苗数外,还可以通过氮肥施用量和施用时间,以及灌溉等措施控制群体苗数和群体质量。因此,超级杂交稻群体苗数的控制技术包括Ø 培育壮秧 要求秧苗能带肥带药到本田Ø 选择合适的栽插密度和每穴基本苗数 要求分蘖穗数达到总有效穗数的

18、80%Ø 提早晒田控制无效分蘖 要求茎蘖成穗率达到80%Ø 控制分蘖期施用氮肥 要求穗肥氮达到总氮肥用量的30%2、测苗定量施肥技术按施肥时间和施肥比例的不同,水稻施肥方法可分为:一道清、前促、前促-中控-后补、前稳-中促-后保四种施肥方法。按施肥方法的不同可分为:深层施肥法、侧深施肥法、测土配方施肥法等,其中测土配方施肥是基于区域平均法,能够在区域尺度应用的科学施肥方法。国际水稻所于1994年组织亚洲6个水稻主产国家开展了水稻实地养分管理研究,经过历时10年的试验研究,形成了水稻实地养分管理技术,并于2005年在亚洲水稻主产国家推广应用。测苗定量施肥技术是我省超级杂交水稻

19、研究组从2001年开始与国际水稻所合作研究,针对超级杂交稻栽培的特点,在实地养分管理的基础上,提出的能够在田间尺度应用的施肥技术。(1)测苗定量施肥技术与传统施肥方法的比较测苗定量施肥具有因天气、土壤、品种的不同以及超级稻的生长状况确定氮肥施用时期和施用量的特点,根据不同地点的土壤供肥能力与目标产量需肥量的差值,决定总施肥量的范围。在超级稻的主要生长期利用比色卡诊断水稻氮素营养状况,调整实际氮肥施用量,达到适时适量地供给养分,促进超级稻健壮生长,减少病虫害,提高产量和施肥效益的目的。由于水稻叶色变化与叶片含氮量有关,通过用比色卡量测水稻叶色的变化,调节关键时期的氮肥用量,使传统的看苗诊断的经验

20、能够量化。由于水稻叶色变化与叶片含氮量有关,可应用叶色比色卡读数调节分蘖肥和穗肥的氮肥用量。测苗定量施肥与传统施肥方法的相同之处是:强调氮肥作为基肥和分次追肥施用,其追肥的时间大致相同。 强调氮、磷、钾平衡施肥,其氮:磷:钾的比例是1:04:08。 强调根据目标产量、土壤供肥能力和肥料利用率确定施肥量。其不同之处是:测苗定量施肥强调减少基肥用量,即基肥用量由传统施肥的50 70减少到35 40。 测苗定量施肥在追肥之前用叶色卡测定叶片的叶色,并根据叶色等级确定实际追施的氮肥用量。(2)测苗定量施肥技术的实施步骤确定目标产量 采用区域平均法确定当地的目标产量,即以当地近3年5年的平均产量加上10

21、 一20的增产幅度作为目标产量,也可以用品种的潜在产量(或当地的最高产量)的约80作为目标产量。例如某地的前3年平均产量为亩产460公斤,目标产量可确定为550公斤。在高产季节(气候条件好)选择高产目标,在低产季节(气候条件较差的倒伏、病虫危害等)选择中产目标。估计土壤养分供应能力土壤养分供应能力可用地力产量估计,用区域平均法确定当地的地力产量。一般选择有代表性的1015块稻田,每块田设置5米×5米的空白试验区,四周作埂,不施用任何肥料,以空白区的平均产量作为当地的地力产量。计算氮肥(N)用量和施用时间氮肥施用的原则是平衡施用。一般每生产100公斤稻谷的氮素需要量为1.61.8公斤,

22、采用测苗定量施肥方法,肥料氮素的吸收利用为40%以上。因此,在地力产量基础上,每增加100公斤稻谷,需要施用4.04.5公斤N,平均增加4.25公斤N。例如:某地超级杂交早稻目标产量为550公斤/亩,地力产量为300公斤/亩,即目标产量比地力产量增加250公斤/亩,每亩氮肥用量约为10.6(550-300)/100×4.25)公斤N,折合成尿素为(10.6/0.46)23公斤。氮肥分为基肥(50%),分蘖肥(20%)和穗肥(30%)施用,其中基肥在插秧前12天耘田前撒施,分蘖肥在插秧后78天撒施,穗肥在抽穗前约15天,即倒2叶期施用。穗肥施用要做到看苗施肥,即在穗肥施用前1天测定叶片

23、颜色。有两种方法:一是用叶色卡测定心叶下第一片完全展开叶片。一般每块田测定10片叶,根据叶色卡测定的平均值确定氮肥用量:如果叶片颜色叶色卡3.54.0级之间,氮肥可按计划施用;如果叶色高于4级,可适量少施,如果叶色低于3.5级,可适量多施。二是直接比较倒3叶和倒4叶的颜色,如果倒3叶与倒4叶颜色相近,氮肥可按计划施用;如果倒3叶比倒4叶颜色深,可适量少施,反之可适量多施。估计磷肥(P2O2)用量和施用时间磷肥施用的原则是补偿施用,即保持土壤较高的磷素水平,特别是在一年种植两季或三季作物的高产栽培条件下,更应该保持土壤一定的磷素水平。一般每生产100公斤稻谷需要吸收磷素(P2O2)0.600.6

24、5公斤,肥料磷素的吸收利用率为24%。因此,在地力产量的基础上,每增加100公斤稻谷,需要施用磷肥(P2O2)2.52.7公斤,平均为2.6公斤。例如:某地超级杂交稻早稻目标产量为550公斤/亩,地力产量为300公斤,即目标产量比地力产量增加250公斤/亩,每亩磷肥(P2O2)用量为6.5(550-300)/100×2.6)公斤,即每亩施用过磷酸钙(6.5/0.13)50公斤。过磷酸钙作基肥一次性施用。估计钾肥(K2O)用量和施用时间钾肥施用原则与磷肥的施用一致,也是补偿施用。在土壤供钾能力比较差的地方,一般每生产100公斤稻谷需要吸收钾素(K2O)1.82.0公斤,肥料钾素的吸收利

25、用率为48%。因此,在地力产量的基础上,每增加100公斤稻谷,需要施用钾肥(K2O)约3.754.17公斤(1.8/0.482.0/0.48),平均为3.96公斤。例如:某地超级杂交稻早稻目标产量为550公斤/亩,地力产量为300公斤,即目标产量比地力产量增加250公斤/亩,每亩钾肥(K2O)用量为9.9(550-300)/100×3.96)公斤,即每亩施用氯化钾约(9.9/0.6)16.5公斤。但是,水稻所吸收钾素的85%左右保留在稻草内,如果采用稻草还田,或者部分稻草还田,可以适量少施用钾肥。钾肥分为基肥和穗肥两次施用,每次用量均为50%。四、超级早稻“三定”栽培的技术规范1、旱

26、育秧或塑盘旱育秧播种期:期旱育秧为3月20日25日,湘南稍早,湘北稍迟。如果采用湿润育秧,在3月2530日播种。生产上常因播种过早烂种烂秧。种子处理:播种前先用强氯精浸种12小时后洗干净种子(由于早稻常有恶苗病危害,最好用咪鲜胺溶液浸种),再用清水浸种催芽后播种,或者用早稻型种子包衣剂包衣后浸种催芽后播种。秧田选择:秧床选择背风向阳、排灌方便的稻田或菜地,以便寒潮期间灌水护苗。旱良秧每亩本田备足20平方米秧床,塑盘育秧每亩本田备足70盘秧(308孔)或45盘秧(513孔),湿润育秧每亩备足55平方米秧床(不包括秧沟)。秧田整地培肥:旱育秧在春节前每100平方米秧床施腐熟人畜粪肥68担,边施肥边

27、耙碎土壤。播种前5天每100平方米秧床施20公斤复合肥(N+P2O5+K2O30%),边整了边施肥,用木板平整和压实秧床,在播种前施用800倍的敌克松等杀菌剂,浇湿土壤。湿润育秧在播种前7天,每亩秧田施腐熟人畜粪肥2025担,播种前5天每亩秧床施30公斤复合肥(N+P2O5+K2O30%),肥料面撒施后耙田耘田,分厢开沟。塑盘秧在播种前2天,用多功能壮秧剂拌过筛细土拌匀,先装满盘孔的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播种后覆盖细土。播种和盖膜:精量播种是培育带蘖壮秧的关键。种子发芽率90以上,杂交稻大田用种量2.02.5公斤,旱床育秧每平方米用种子100克110克,塑盘旱育秧每盘用种子30克35克(308孔

28、),湿润育秧每平方米约40克。常规稻大田用种量4公斤/亩左右,播种量比杂交稻增加1倍。播种后,旱育秧和塑盘秧要加盖细土和浇水,湿润育秧要用木板泥桨踏谷,搭拱盖膜。秧田施肥:断奶肥在秧苗2叶1心期施用,一般每亩施尿素四、五公斤。起身肥在拔秧前4天施用,一般每亩施尿素四、五公斤。生产上应重视施用起身肥,秧苗移栽时能带肥到本田,有利于插秧后的稻株生长和分蘖发生。秧田管理:出苗前采用湿润灌溉,出苗后注意保温防冻,如果遇连续低温阴雨,要适时通风换气,防止病害发生。在高温天气揭膜时,尤其是在寒潮过后天气转晴揭膜时,要边喷水边揭膜,防止秧苗失水,心叶卷筒死苗。2、划行移栽或摆栽旱育秧和塑盘旱育秧均应采用移栽

29、或摆栽。移栽密度为每平方米30穴左右(每亩2万蔸),每穴插2粒谷的苗。一般株行距为165厘米×20厘米或13厘米×23厘米。抛栽省工省力,但秧苗分布不均匀,影响水稻群体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生产上应提倡摆栽,以保证插足基本苗和提高栽插质量。适宜移栽时间为播种后20天25天,在秧苗37叶41叶移栽或抛栽。如果采用湿润育秧,秧龄期不要超过30天。3、间歇好气灌溉 间歇好气灌溉是指干干湿湿灌溉,即在灌水后自然落干,二三天后再灌水,再落干,直到成熟。在早稻生长期间,除水分敏感期(孕穗期到抽穗期)和用药施肥时采用浅水灌溉外,一般以无水层或湿润露田为主,即浅水插秧活棵,薄露发根促蘖,每亩

30、茎蘖数达到18万苗(杂交稻)20万苗(常规稻)时开始多次轻晒田,以泥土表层发硬为度。抽穗期以后,采用干湿交替灌溉,至成熟前5天7天断水。由于近年机械收割发展,需要提前干田,最好是在水稻分蘖期开腰沟和围沟,以便排水晒田,控制无效分蘖。同时,开沟也有利于成熟前田间排水,便于机械收割。4、测苗定量施肥根据目标产量、土壤供肥能力和肥料养分利用率确定肥料用量,做到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平衡施用。其中,氮肥分为基肥(50)、分蘖肥(20)、穗肥(20)、保花肥(10)施用。表1中介绍了大致的施肥时间和施肥量范围,做到测苗施肥,即叶色深(叶色卡读数40以上)适当少施,叶色淡(叶色卡读数35 以下)适当多施。由于

31、目前还没有养分缓慢释放的复合肥,生产上应当提倡复合肥既作为基肥施用,又作为追肥施用,以提高肥料养分的利用率。表1 推荐的早稻施肥时间和施肥量肥料种类及用途施肥时间肥料种类肥料用量(公斤/亩亩产500公斤亩产550公斤单元肥料基肥插秧前12天尿素9111012过磷酸钙30353540氯化钾4556分蘖肥插秧后78天尿素3546穗肥倒4叶期(30%抽出)5月1015日尿素4646氯化钾4556保花肥倒2叶期(30%抽出)5月2530日尿素0203复合肥料基肥插秧前12天30%复合肥30353540分蘖肥插秧后78天尿素4657穗肥倒4叶期(30%抽出)5月1015日30%复合肥1515保花肥倒2叶

32、期(30%抽出)5月2530日尿素0203注:复合肥料的用量要根据其养分含量确定,基肥尿素(46%N)可以用碳铵(17%N)代替。5、综合防治病虫草害拔秧前3天5天喷施1次长效农药,秧苗带药下田。大田期要重点防治二化螟、纵卷叶螟和稻飞虱,认真搞好田间病虫测报,根据病虫发生情况,严格掌握各种病虫害的防治指标,确定防治田块和防治适期。各主要病虫害、农药及防治方法见表2。杂草的防除亩用丁苄100克120克,对水30公斤喷施,其它移栽稻除草剂或抛栽稻除草剂均可于分蘖期拌入肥料中撒施并保持浅水层5天左右防治杂草。表2 推荐的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病虫害施用方法与每亩用量备注稻纹枯病5%井冈霉素100ml+

33、水5060kg,或2%多抗毒素5g+水5060kg,喷雾分蘖期病穴发病率5%10%孕穗期病穴发病率10%15%稻曲病25%粉锈宁50g+水50kg,或5%井冈霉素150ml+水5060kg,喷雾孕穗期破口期(预防)孕穗期齐穗期(防治)二化螟20%三唑磷100ml+水50kg,或5%氟虫睛30ml+水50kg,喷雾分蘖期每亩有90枯鞘团孕穗期每亩有100卵块稻飞虱20%噻嗪酮2530g+水5060kg,或25%吡蚜酮30g+水5060kg,喷雾;或敌敌畏50ml,拌毒土撒施分蘖期100头若虫/100穴孕穗期300头若虫/100穴稻纵卷叶螟25%杀虫双200ml+水50kg,或25%辛硫磷100m

34、l+水50kg,喷雾分蘖期30头幼虫/100穴孕穗期20头幼虫/100穴注:主要根据当地植保部门的病虫情报确定。6、其它注意事项防止低温烂秧:育秧期间(3月下旬4月中旬)常有低温冷害,注意保温育秧和防止低温烂秧。尤其要注意在寒潮过后,要有水护苗或浇水护苗,防止秧苗失水卷筒死苗。当膜内温度升到35时,要在两端揭膜通风炼苗。提高晒田控蘖效果:分蘖期间(5月中、下旬)阴雨天多,在有效分蘖终止期开好腰沟和围沟,以便排水晒田,提高控制分蘖的效果。提高籽粒充实度:如果采作机械收割,在断水前要清理腰沟和围沟,一般在成熟前710天断水,不要断水过早,以免影响籽粒灌桨结实。防止割青:早稻的适宜收割时间一般在齐穗

35、后2830天,即当85%以上籽粒黄熟时才能收割。早收3天,每亩将减产30公斤以上。五、一季晚稻及中稻 三定”栽培技术规范1、旱育秧和塑盘旱育秧播种期:根据超级稻品种的生育特性和前茬作物的收割期,安排适宜的播种期。一般一季晚稻适宜播种期在5月15日20日,秧龄20天25天,作中稻的适宜播种期在4月中下旬。我省湘西及湘南海拔较高的山区,由于后期低温或灌溉水的限制,适合作中稻栽培,而湘中和湘北海拔较低的平丘区,适合作一季晚稻栽培。种子处理: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处理,可以先用强氯精浸种12小时后,洗干净种子,再用每升80毫克lO0毫克的烯效唑溶液浸种24小时催芽后播种,或者用种子包衣剂包衣后浸种催芽后播

36、种。播种量:种子发芽率在90以上的杂交稻种子,一般湿润育秧每亩秧田播种量为78公斤、大田用种量为1.0公斤。秧田施肥:秧田基肥每亩施20公斤复合肥(N+P2O5+K2O30%),在耙田或耘田时施用。秧苗2叶1心期和拔秧前4天,每亩各施5公斤尿素,分别作断奶肥和起身肥。秧田管理:出苗前采用湿润灌溉,出苗后浅水灌溉。如果在播种前没有采用烯效唑溶液浸种或没有用包衣剂包衣的种子,出苗后1叶1心期在秧厢无水条件下,每亩用15的多效唑200克对水100公斤溶液喷施,喷施后12小时24小时灌水,以控制秧苗高度,促进秧苗分蘖。病虫防治:秧田期间注意防治稻瘟病、稻飞虱、稻蓟马等。2宽行密株移栽 杂交稻组合一般植

37、株较高,个体生长量大。如果密度过高,行距小,会引起群体通风透光不良,病虫害防治困难。高产栽培密度为每平方米18穴左右(每亩12万穴),株行距为23厘米×23厘米。最好在每平方米不少于l8穴的前提下,采用宽行窄株即30厘米×17厘米、或者采用宽窄行(34厘米+20厘米)×17厘米插秧,即行距可以适当增大,株距可以相应缩小。多蘖秧苗每穴插单本苗,少蘖秧苗可插双本苗。这样有利于控制株高,提高成穗率,减少纹枯病和其他病虫害的发生机率。适宜移栽时间在播种后加20天25天,或者在秧苗45叶期移栽。3、间歇好气灌溉间歇好气灌溉是指干干湿湿灌溉,即在灌水后自然落干,二三天后再灌水

38、,再落干,直到成熟。在整个水稻生长期间,除水分敏感期和用药施肥时采用间歇浅水灌溉外,一般以无水层或湿润灌溉为主,使土壤处于富氧状态,促进根系生长,增强根系活力,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提高结实率和充实度。采用浅水插秧活棵,薄露发根促蘖,在田面有水时施用分蘖肥和穗肥,达到以水带肥的目的。杂交稻当茎蘖数每亩达到16万苗l8万苗时(每穴1415个茎蘖)开始多次轻晒田,以泥土表层发硬(俗称“木皮”) 为度,营养生长过旺的适当重晒田。抽穗期以后,采用干湿交替灌溉,至成熟前7天10天断水。由于近年机械收割发展,需要提前干田,最好是在水稻分蘖期开腰沟和围沟,以便排水晒田。4、测苗定量施肥根据目标产量、土壤供肥能力

39、和肥料养分利用率确定肥料用量,做到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平衡施用。其中,氮肥分为基肥(50)、分蘖肥(10)、穗肥(20)、保花肥(20)施用。施肥时间和施肥量范围参照表1进行,生产中应根据各地的土壤情况,特别是田间水稻生长情况,测苗施用氮肥,即叶色深(叶色卡读数40以上)适当少施,叶色淡(叶色卡读数35以下)适当多施。表1 推荐的一季晚稻及中稻施肥时间和施肥量肥料种类及用途施肥时间肥料种类肥料用量(公斤/亩亩产600公斤亩产700公斤单元肥料基肥插秧前12天尿素12141315过磷酸钙4050氯化钾5656分蘖肥插秧后78天尿素3557穗肥倒4叶期(30%抽出)尿素3557氯化钾4556保花肥倒

40、2叶期(30%抽出)尿素3546复合肥料基肥插秧前12天30%复合肥35404050分蘖肥插秧后78天尿素3434穗肥倒4叶期(30%抽出)30%复合肥15201520保花肥倒2叶期(30%抽出)尿素4646注:复合肥料的用量要根据其养分含量确定,基肥尿素(46%N)可以用碳铵(17%N)代替。倒2叶期和倒4叶期的时间各地差异较大,生产中应根据水稻田间生长情况确定。5、综合防治病虫草害超级稻秧田期间重防稻蓟马,播种时用35好安威拌种能有效控制秧田期虫害的发生,在秧苗移栽前3天5天喷施1次长效农药,秧苗带药下田。大田期要重点防治二化螟、纵卷叶螟和稻飞虱,认真搞好田间病、虫测报,根据病、虫发生情况

41、,严格掌握各种病虫害的防治指标,确定防治田块和防治适期,一般可选用阿维菌素、乐斯本、扑虱灵等。杂草的防除每亩用丁苄100克120克对水30公斤喷施,其他除草剂拌肥于分蘖期施肥时撒施并保持浅水层5天左右防治杂草。不同时期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参见表2。目前推广的超级杂交稻品种(组合)因为生育期比较长,对氮肥需求多,常发生稻曲病危害。杂交稻种植密度偏稀,前期田间裸露面积大,杂草生长迅速,后期生长繁茂,容易忽视对稻飞虱的防治,因此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表2 推荐的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生育期病虫害施用方法与每亩用量使用方法秧田期稻蓟马25%阿克泰水分散性粒剂23g;或1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1520g对水354

42、5kg,喷施分蘖未期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螟虫30%爱苗乳油15ml+25%阿克泰粒剂23g+1.8阿维菌素35ml对水3545kg,混合喷施破口期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稻纵卷叶螟30%爱苗乳油20ml+1.8阿维菌素35ml+50%稻丰散乳油120g+井冈毒素1包对水6070kg,混合喷施抽穗始期纹枯病、稻曲病、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30%爱苗乳油20ml+25%吡蚜酮30g+50%稻丰散乳油120g+井冈毒素1包对水6070kg,混合喷施6、其它注意事项插足基本苗:要确保用种量。超级稻穗大粒多,高产栽培的策略是在大穗的基础上,争取多穗。生产上用种量太小(如0.5公斤种子)和插植过稀,

43、势必增加氮肥用量,增加病虫害危害的倒伏的风险,不利于稳产高产。提高晒田控蘖效果:一季晚稻或中稻营养生长期长,有利于分蘖发生和生长,在有效分蘖终止期要开好腰沟和围沟,以便排水晒田,提高控制分蘖的效果。防止倒伏:超级杂交稻多为大穗型品种,氮肥施用量过量,特别在拔节期过量施用氮肥和晒田不够,容易造成倒伏。生产上控制氮肥用量,中期排水晒田,可防止倒伏。防止病害:超级稻群体生长量大,叶面积扩展快,容易造成田间荫蔽。生产上要注意对水稻纹枯病、稻曲病和稻飞虱的防治。其中稻曲病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在破口期到始穗期喷施粉锈宁,爱苗等,预防效果好。提高籽粒充实度:如果采用机械收割,在断水前要清理腰沟和围沟,一般在

44、成熟前710天断水,不要断水过早,以免影响籽粒灌浆结实。六、双季晚稻 “三定” 栽培技术规范1、湿润育秧或塑盘旱育秧播种期:湿润育秧适宜播种期中熟品种在6月20日23日,迟熟品种在6月15日18日,特迟熟品种6月8日10日,秧龄期25天30天。中熟品种可采用塑盘旱育秧,但播种期应提早23天。种子处理:播种前先用强氯精浸种12小时后洗干净种子,再用每升80毫克100毫克的烯效唑溶液浸种24小时催芽后播种,或者用种子包衣剂包衣后浸种催芽后播种。播种量:精量播种是培育带蘖壮秧的关键。种子发芽率在90以上,湿润育秧为每平方米20克、塑盘育秧每盘22克25克(353孔/盘或308孔/盘),每亩大田用种量

45、约15公斤。争取秧苗带蘖移栽。特迟熟品种还应适当稀播。秧田施肥:湿润育秧的秧田基肥每亩施20公斤复合肥(N+P2O5+K2O30%),在播种前12天,即在耙田或耘田时施入。塑盘育秧则在播种前装拌有多功能壮秧剂的营养土后播种。在秧苗2叶1心期,每亩施5公斤尿素,促进分蘖。拔秧前4天,每亩施5公斤尿素,作起身肥。秧田管理:出苗前采用湿润灌溉。如果在播种前没有采用烯效唑溶液浸种或者没有用包衣剂包衣的种子,出苗后1叶1心期在秧厢无水条件下,每亩秧田用15的多效唑200克对水100公斤喷施,喷施后12小时24小时灌水,以控制秧苗高度,促进秧苗分蘖。病虫防治:注意稻飞虱、稻瘟病、二化螟和稻蓟马等的防治。2

46、、免耕摆栽或翻耕移栽 在早稻收割后每亩用克无踪250毫升,对水36公斤在无水条件下均匀喷施,杀除稻茬和杂草,再泡田12天,泥软后抛栽。抛栽分2次进行。第1次抛70左右、第2次抛30,抛栽后分厢留走道,厢宽约3米。移栽或摆栽的适宜密度为每平方米25穴左右(每亩17万穴),一般株行距为20厘米×20厘米,最好在每平方米不少于25穴的前提下,采用宽行窄株,即17厘米×23厘米移栽。即行距可以适当增大,减少纹枯病和其他病虫害的发生机率。对于机械化收割的稻田,最好采用稻草还田翻耕移栽。适宜移栽时间在播种后25天30天、或者在秧苗67叶期移栽,秧龄期最迟不超过35天,即最迟在秧苗8叶期

47、以前移栽,塑盘秧相应提早。3间歇好气灌溉间歇好气灌溉是指干干湿湿灌溉,即在灌水后自然落干,二三天后再灌水,再落干,直到成熟。在整个水稻生长期间,除水分敏感期(孕穗期到抽穗期)和用药施肥时采用间歇浅水灌溉外,一般以无水层或湿润灌溉为主,使土壤处于富氧状态,促进根系生长,增强根系活力。通过灌溉措施,调节根系生长,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提高结实率和充实度。采用浅水插秧活棵,薄露发根促蘖,在田面无水时施用分蘖肥和穗肥,结合施肥灌浅水,达到以水带肥的目的。当茎蘖数达到计划穗数的85%时,或者当每亩达到18万20万苗时开始多次轻晒田,以泥土表层发硬为度,营养生长过旺的适当重晒田。打苞期以后,采用干湿交替灌溉,至成熟前约10天断水。由于近年机械收割发展快,需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