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影技术造就虚拟长镜头_第1页
数字电影技术造就虚拟长镜头_第2页
数字电影技术造就虚拟长镜头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数字电影技术造就虚拟长镜头         摘要:科幻电影人类之子运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大大增强了长镜头表现手法实现的可能性,极大地发挥了摄影机的创造性作用,颠覆了传统意义上对长镜头含义的理解和认识,让长镜头的生产突破了依靠传统拍摄手法无法逾越的种种瓶颈。数字技术引入长镜头的制作,不仅在电影技术史上占据了里程碑式的地位,还使得电影艺术语言的表达拥有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电影;数字技术;长镜头;人类之子 墨西哥导演阿方索·卡隆指导的人类之子是一部科幻现实主义风格的电影,该片秉承纪实主义美学的传统,在影片

2、拍摄中大量运用长镜头、跟拍、抢拍、追背等纪实风格显著的运动摄影手法,极大地发挥了摄影机的创造性作用。影片运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大大增强了长镜头表现手法实现的可能性,并应其在电影技术上所占据的里程碑地位,曾在第63届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得技术贡献奖。 一、人类之子中长镜头的运用 长镜头的出色运用在人类之子中表现得淋漓精致。它不仅影响着这部电影的语言结构,构成了其独特的美学风格,而且影响着观众和画面之间主动的思想联系,使画面空间的张力得以增强。这部影片大量地运用了景深长镜头以及运动长镜头,长镜头同景深镜头珠联璧合,画面空间与实际空间更接近,大大削弱了电影画面空间人为的痕迹,让视觉结构更具有真实感,从而使得

3、画面与观众之间的关系更贴近。 (一)戏剧性的长镜头抛出引发危机的决定性要素 马塞尔·马尔丹在谈到“电影摄影机的创造作用”时认为,从电影化表现的角度而言,摄影机的移动首先起到了描述性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戏剧性的作用。摄影机的移动,可以描绘具有单义或单一戏剧内容的空间或剧情,亦可确定两个戏剧元素之间的空间联系。戏剧元素之间的空间关系,既可是一种简单的空间共存关系,更可以通过某种移动摄影引导观众感受到的威胁或危险感,而成为“威胁者”和“被威胁者”的关系。在后一种情况下,摄影机的移动就让被调度的画框内的物体运动具有戏剧性的价值:摄影机的调度所引起的镜头顺序先后的取舍偏重,目的在于通过这

4、种运动表现一种在剧情展示过程中注定要起决定作用的物质或心理因素。 电影人类之子中有一个这样的戏剧性长镜头段落。在男主角西奥等人所乘坐的小汽车行驶之时,陡然冲上林荫道上的着火汽车和手持武器的暴徒构成了引发危机的决定性物质。出乎意料的恐怖袭击将观众从汽车上众人愈演愈烈的相互抵触气氛中完全解脱出来。在一个连续性的镜头中,摄影机缓慢的平摇,让画框在车上的人们(被威胁者)和车外追击的暴徒(威胁者)之间来回运动,突如其来的枪击、喷涌的鲜血,和西奥急中生智的反戈一击等几个引发紧张情绪的戏剧转折,构成了连续的视觉刺激点。在这里,影片刻意回避了蒙太奇手法,没有剪辑造成视觉中断和停滞,让人忽略了摄影机的存在,让观

5、众更容易进入到画面表现的情境中去,沉浸在一段连续的时空中,暂时卸下被隔离在画框之外的旁观者身份,顺理成章地让观众产生自己是处在画框内的一个角色,随着摄影机镜头的视线而行进,与故事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的感受。 (二)动态长镜头兼顾时空连续性与节奏感 在一个摄影机跟随视觉中心处于运动状态的长镜头中,跟拍所产生的位移、画框内容的变更、景深的改变,以及戏剧中心的转移,强化了长镜头段落在视觉表现上的节奏性。“如在戈达尔的筋疲力尽中,自始至终都是活动的摄影使空间产生了某种动态,它不再是一种呆板的框框,而变成一种流动而活跃的表现元素。人物宛如被带进了一种舞蹈之中”一般来说,西方电影倾向于使用动态的长镜头,通

6、过摄影机的运动将一系列的画面联系起来,并考虑着从大远景到特写的不同景别的表现力。 人类之子的后半部有一段表现男主角西奥在政府部队和民兵武装的枪林弹雨中,艰难地穿越长长的街道进入大楼寻找“人类之子”的长达6分钟的动态长镜头段落。从主要人物相继进入画框开始运动,到遭遇堵截事态突变这过程中,摄影机镜头模仿第一人称射击类游戏(FPS游戏)的常用视点,通过跟移、追背、快速横摇等摄影机运动手法,依据戏剧中心不断转变镜头聚焦的对象,通过画中人物的准确走位和摄影机的现场调度实现了长镜头的全景场面展现。与此同时,保证了一个完整镜头的时空连续性,这就起着一种与蒙太奇相似的作用,使影片有了它自身的节奏,而这种节奏本

7、身也成为构成人类之子这部影片独特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这种由于摄影机连续不中止的运动而产生的节奏感从感官的范畴来看,是同快速蒙太奇的效果相似的。 二、数字电影技术为“长镜头”注入新内涵 “电影镜头是一部影片的一个片段,因此它应当严格地保持一个场面的特点,以及整个作品的风格特征。此外,电影镜头在构图结构、其中所表现的运动的速度与方向以及其他许多特性方面,都应当能与这个场面的其他镜头联接起来。”。但是长镜头的拍摄,由于各方面人力、物力难以在短时间内完美调度,实地拍摄或搭建场景拍摄,往往都难以得到令人满意的连贯环境。人类之子为突破这种长镜头的拍摄瓶颈,采用了传统技术和数字技术结合的方案,首先,在前期拍

8、摄几段素材镜头,其后,利用数字合成技术把这些镜头精妙地连贯到一起。 以汽车上狭窄空间内的那段长镜头为例,在实际情况中,这是无法通过摄影机拍摄完成的。拍摄者使用了一种特别的拍摄装置,可以安放在改装汽车内的任何位置,自由旋转移动,不被车内乘客所妨碍。在改装后的汽车内,座椅会配合摄影机的运动而调整位置,挡风玻璃可以掀起,以便摄影机从车内伸出车外拍摄。 影片在前期的模型摄影中,在保持模型的所有部分绝对真实的情况下,做出了一个可以说是汽车主体的框架,再通过后期的特效把车体空间内外的各项活动集中在一个画面中,并实现多个镜头之间的无缝衔接。镜头的运动看上去如此流畅,因而造就了一段看似时间连续的在物理上未曾剪

9、辑过的长镜头。采集于真实世界中的空间场景,同电脑制作出的虚拟景象,融合成整个长镜头段落,造就了影片具有特殊时空性质的数字化叙事空间。 这种特技摄影方法能够特别集中地,甚至是假定性地、概括地来表现空间。需要强调的是,用特技摄影方法拍摄下来的电影镜头并不是现实主义的,它不是对实际的一段空间的照相。它仅仅只是一种感官上的虚假的存在,其物理本质已经消亡。然而,这种虚拟长镜头仍然具有很高的价值,如果利用特技摄影和后期数字制作技术对多次拍摄的镜头进行无缝衔接,那么通过虚拟长镜头来表现完整时空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强。 三、数字技术时代技术与写实的融合 人类之子中数字技术组接长镜头的制作工艺,以及传统电影技术与数字特技的有机结合带来了技术与写实的有机融合,丰富了巴赞提出的电影真实美学观。影片证明,技术不但不会阻碍影像追求真实的需要,在数字技术渗透到纪实美学风格的前提下,“写实”的内核已经逐渐转变为对“真实感”的追求,然对于观赏者而言,这种质的差别是不易被感官感知的。 如今,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影中的数字特效并非人们所想象的那样仅用于制造虚拟的宏大场面,单纯满足视听感官的刺激。相反,数字特效技术走进长镜头的制作这一新趋势,是电影技术主义向写实主义的一次靠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