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中氯离子危害分析及防治措施_第1页
水泥中氯离子危害分析及防治措施_第2页
水泥中氯离子危害分析及防治措施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水泥中氯离子危害分析及防治措施 1.Cl-造成水泥混凝土危害的缘由 普遍讨论认为因C l-的存在,水泥混凝土结构内部所发生的“电化反应”是导致钢筋锈蚀、造成水泥混凝土结构危害的一个重要缘由。通过深化分析我们发觉,除了“电化反应”外,水泥 混凝土结构内发生的“氧化反应”和“碱骨料反应”及“酸碱腐蚀反应”也是造成水泥混凝土结构危害不行忽视的缘由。 在水泥混凝土结构内所发生的“电化反应”、“氧化反应”、“碱骨料反应”及“酸碱腐蚀反应”过程中,C l-始终对这些危害反应的发生起着“诱导”作用。这种“诱导”作用,主要是由C l-的特性及与它相结合的碱金属、碱土金属离子Mx+所构成的离子化合物M C l

2、x的性质所打算的。 2.影响危害反应的因素 依据氯离子“诱导”水泥混凝土造成的危害反应机理,我们认为影响危害反应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Cl-浓度越高,也就意味着M C lx的含量越大,危害反应越激烈;随着时间的延长,危害的程度也越严峻。(2)空气湿度越大或混凝土构件四周环境潮湿,危害反应越易发生,危害性越大。(3)环境温度越高,危害反应加剧,危害的程度加重。(4)时间越长,危害反应持续越久,危害的程度也就逐步扩大。(5)混凝土结构越薄或结构内部的孔隙率越大,危害反应越快速,危害的程度也越大。(6)处于酸、碱的环境中或存在其他介质侵蚀的状况下,危害反应加快。 3.危害反应的预防和治理

3、为了有效掌握C l-对水泥混凝土造成的危害,首先我们必需要了解C l-的主要来源,做到从源头上进行严格掌握;其次,我们要依据C l-危害反应机理,实行各种科学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1)水泥中C l-的主要来源水泥中的C l-主要来源于水泥自身(水泥熟料、混合材)和水泥中掺入的外加剂。有人认为水泥自身的C l-主要来源于混合材,其理论依据是由于熟料已经过水泥窑内的高温煅烧,其中C l-已被挥发。针对这一观点,我们将N a C l 在高温炉中进行了灼烧试验:在810N a C l 固体开头变成熔融状,840全部变为熔融体,在1400恒温灼烧30分钟,其损失量只有12.72%。虽然旋窑内最高温可以达

4、到17001800(立窑内最高温度一般为13501450),但它的尾气离开最上端旋风预热筒的温度只有320350,而在低端两级旋风预热筒内温度一般为750870,并在这两级旋风预热筒内物料易发生粘堵现象,我们认为这与M C lx在该温度范围内变成熔融体,增加了物料的黏度有关。上述状况表明,C l-在熟料煅烧过程中不行能大部分地挥发掉,即使有挥发也只是相对很少的一部分。此外,我们对全国不同地区的多家水泥企业生产的熟料及使用的混合材进行了C l-检测分析,结果显示熟料中C l-为0.011%0.053%,混合材中C l-为0.005%0.012%。通过以上分析表明,水泥自身的C l-在一般状况下主要来源于熟料。而除了水泥自身的C l-外,水泥中C l-的另一个主要来源是水泥外加剂。近年来市场上消失了各种类型的助磨剂、增加剂,这些水泥外加剂中含有的C l-应引起水泥企业的高度重视。由于人们普遍缺乏对水泥中C l-含量的危害性熟悉,以及国家以前没有出台对水泥中C l-要求的标准,导致我国水泥外加剂产业处于鱼目混珠、良莠不齐的无序状态。传统的粉体水泥外加剂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