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教学内容_第1页
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教学内容_第2页
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教学内容_第3页
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教学内容_第4页
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教学内容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一、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是由新闻作品的基本特征决定的。1、坚持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第一生命。如果新闻不能坚持真实性,新闻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 新闻真实性的具体要求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要准确无误;新闻反映的事实的环境条件、过程和细节,任务的语言甚至动作都必须真实;新闻中引用的各种材料,如数字、史料、背景材料等,都必须准确,新闻中涉及到任务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等,都必须是当事人所述。 注意微观真实与宏观真实地辩证结合整体不是个体的简单相加,宏观也并非微观的简单放大。微观科学固然是客观科学的前提,但宏观科学更是微观科学的指导和保证

2、。在很多情况下,单就某一事实而言是绝对真实的,但是,把它放到全局、大背景下进行考察,就失去了原来意义上的真实性。以点代面、用一个侧面否定另一个侧面、片面性、绝对化等都会造成新闻的 “ 总体失实 ” 。 加强作风建设,消除“客里空”影响 客里空 ” 是苏联剧作家考涅楚克的剧作前线中一个惯于捕风捉影、弄虚作假的前线记者的名字。后来成未记者浮夸作风的代名词。1947年晋绥日报开展了长达四个月的 “反 客里空 运动 ” ,新中国成立后,新闻界也曾多次以 “ 客里空 ” 为戒,端正作风。但“ 客里空 ” 的影响至今仍然存在,具体表现在:为了追求生动感人, “合理想象 ” ( Reasonable Ima

3、gination )增加许多不真实的细节; “ 合理预言 ” ,加大提前量;夸大其词,胡编乱造;见风使舵,强扭角度。 提高记者素质,增强辨别能力有时记者本意并不想造假,但由于素质上的欠缺,或粗枝大叶,或真假不辨也会造成失实。2、坚持时新性时新性是时间性与新鲜性的合称。新闻写作不但要讲究时间性,还要给人以新鲜感。新闻姓 “新 ” ,时间性是新闻的本质特征之一。记者采访必须雷厉风行,随时处于待机状态,争取在“ 第一时间 ” 赶到现场。在写作上则要坚持新鲜性:内容新(角度新、主题新),形式新(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新闻的最前面、寻找“ 最近点 ” )。所谓 “ 最近点 ” 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 一点

4、 ” ,即新闻所报道的 “ 何时 ” 要素是指新闻事件发展过程中的一点而不是指整段过程;二是“ 最近 ” ,即新闻所选择的那一点时间应该尽可能是距离报道事件最近的,是事件发展过程的末端而不是前端。3、坚持思想性思想性也可称为指导性,即媒介通过具体的新闻报道,以影响、指导受众的思想、态度、情感和行为,最终把他们引导到一定的目标上去。坚持思想性并不是在新闻中贴上几句政治口号就能做到。必须: 寓思想性于信息传播之中受众首先是为了寻求信息才接触媒介,继而接受媒介所要传播的思想;思想性是蕴含在事实之中的,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本质属性,并不是外加的、主观的东西。 思想性应与针对性结合抓住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

5、 思想性应与深刻性结合有了深刻性,但如果对问题研究不深不透,对问题的表述如 “ 钝刀割肉 ” ,毫无尖锐泼辣的锋芒,不能“ 言人之所不能言 ” ,也会大大削弱思想性的分量。4、坚持简明性简明是一切题材的新闻作品的最显著的特征。简练也是最高级的写作技巧,对记者来说,更是语言文字方面的最基本的基本功。美国新闻学者巴克赫斯特说: “ 写新闻最容易犯的毛病是写得过于复杂。 ” 为此他提出了一个“KISS(Keep it simple and Stupid )原则 ” ,要求 “以最平实的预言,在最短的空间说完 ” 。具体地说,简明性包含两层意思:通俗明了这是新闻作品写作上一个主要特征和主要要求。要达到

6、这个要求,就要:排除“ 拦路虎” ,消除生僻艰深的字句;控制句子长度,中国学者认为,中文句子平均每句以720 字为宜。 简洁凝练这是比 “短 ” 更高一个层次的要求。邓小平说: “ 可以不说的去掉,该说的就可以更突出。 ”二、新闻写作的一般规律及认识依据1、新闻写作的一般规律从新闻形成过程看,新闻写作的特殊规律,集中表现为:服从事实和事实的报道。真实性是新闻的第一生命,形式受制于事实,具体来说: 新闻写作服从事实和事实的报道规律立脚点先服从事实,再是要服从事实的报道;服从事实,报道实事求是,对新闻写作来讲,是根本,是立足点,也是衡量一篇新闻作品成败的基本标准;新闻写作服从事实的报道,就是要全面

7、把握新闻特性和新闻的传播需要,以事实为本,争取时效。 认识依据:我们对新闻写作规律总的认识依据是:新闻写作服从事实和事实报道这一规律,归根结底,决定于新闻对事实的依存关系和能动作用。首先,新闻源于事实、报道事实,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就是社会主义新 闻学在新闻与事实关系上的基本观点;其次,新闻虽由客观存在的事实构成,却不是事实原封不动的翻版,也不 可能是 “ 有闻必录 ” ;新闻写作服从事实和事实的报道规律,体现了新闻对于反映事实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2、由新闻写作一般规律引申的问题 新闻事实与新闻真实的关系注意的问题之一: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之二:不能不顾及宏观事实,

8、在微观中顾及宏观。 主观意愿与客观反映的关系主观脱离客观的表现:合理想象、表述不当3、新闻写作的具体要求新、快、短、活 如何把新闻写短?a. 直截了当,开门见山陈述事实b. 空话少说c. 一事一报d. 语言准确、洗练e. 善于删改怎样把新闻写活?a. 运用蒙太奇手法,把最重要、最精彩的内容放在最前面;b. 运用断裂式行文,多分段;c. 多写视觉新闻小知识点断裂式行文:即择取事实点面结合,跳跃式行文;段落简短,叙事简洁,讲究思想的递进和丰富;讲究逻辑衔接,省去铺垫过渡等等。三、新闻写作的特殊规律新闻写作的特殊规律是“用事实说话” (Let the fact speak itself )。我国老一

9、辈新闻工作者吴冷西说过: “ 新闻应该按新闻的规律办事 让事实说话。 ” 这是对新闻写作基本规律的科学概括。1、为什么要用事实说话?“ 事实 ” 是客观存在, “ 说话 ” 是主观意图。主观和客观的对立统一形成了新闻写作中的基本矛盾。 “ 用事实说话” 正是解决这对矛盾的唯一正确的方法。具体地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这个问题: 用事实说话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总是从具体的事实开始的,没有人先从抽象的概念来认识世界。人们要认同记者所说的 “ 话 ” 也只能是从记者向人们所报道的事实中去理解、去分析。 用事实说话符合受众的接受心理自尊是人的一项不可缺少的、高层次的心理需求。自尊意

10、味着人们不愿意事事听命于别人,每一个判断,都由别人替他做出。人人都愿意自己做出结论,自己做出判断。用事实说话,就满足了人们的这种自尊的要求。新闻是一种无形的意见胡乔木说: “ 我们人人都会发表有关的意见,新闻却是一种无形的意见。 ” 所谓 “ 无形的意见” 西方又称为“ 无声的意见” ( Silence opinion )。“ 无形 ” 或 “ 无声 ” 是因为 “ 从文字上看去,说话的人,只要客观地、忠实地、朴素地叙述他所见所闻的事实。但因为每个叙述总是根据着一定的观点,接受事实的读者也就会接受叙述中的观点。 ” (胡乔木)如果新闻不是“ 无形 ” 或 “ 无声 ” 地发表意见,它就会与文告

11、、广告无异了。 在现代新闻战中,用事实说话是取得主动权的唯一可靠的武器对于各种各样的诬蔑、诽谤,唯有用确凿的事实方能予以粉碎;对于各种各样的误解、疑虑,也只有用生动的事实才能消除。2、不善于“ 用事实说话” 的主要表现 直接在新闻中发表感想和议论虽然新闻并不一概排斥恰如其分的议论,但事实的叙述必须是主要的和充分的,议论只能是画龙点睛。而不善于用事实说话者,则恰好颠倒了过来。大量的议论不但多余,而且空洞。 不交待消息来源新闻中的 “ 道理 ” ,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去讲,都必须以充分的事实为依据。事实不充分, “ 道理 ” 也就成为了强词夺理。西方新闻学家强调,要想让读者理解记者在稿件中所要表达的道

12、理,首先就要使读者相信稿件中报道的事实,为此,就要交待每一个事实的来源,做到有根有据。而现在很多新闻稿,不但不交待消息来源,而且还经常武断地说:“ 某某社区的居民们一致表这种写法曾经引起过许多外国朋友获得了同学们的热烈赞扬的反感。一位英国专家指出:两个以上的人不可能说完全相同的一长段话。记者用 “ 广大群众说 ” 这个提法,只不过是笨拙地借群众之口表达自己的意见。 不善于捕捉生动的细节满足于铺陈廉价的形容词,却不会用生动的细节去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小知识点消息来源 (source) ,指新闻信息的出处,或提供信息的人。交待新闻来源或暗示新闻来源,可使读者知道新闻事实是从哪里来的,这样能增加新闻

13、的可信度、真实性、权威性。但此事经常被一些记者忽略,没有新闻来源的新闻司空见惯。海外记者在处理消息来源问题上,一般的做法是:让新闻事件参与者、新闻事件目击者、新闻事件知情者作为消息来源,并在文中指出。有时,为了保护消息提供人,可用暗示,但不能没有来源。马克思在1848 年 6 月 25 日巴黎工人起义时,因为交通阻隔,新莱茵报无法获得准确消息,只好以号外形式报道巴黎消息: “科伦 6 月 24 日晚 10 时。 23 日巴黎邮件没有收到。据到达这里的信差说,当他离开巴黎的时候,群众跟国民自卫军的厮杀已经开始了。在离城不远的地方,可听到猛烈的炮声。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5 卷/129页)这就

14、是马克思对待消息来源的做法。3、怎样用事实说话? “藏舌头” 藏舌头 ” 是西方新闻界对“ 用事实说话” 的新闻表达方式的通常的说法,是一种形象的比喻。 “ 舌头 ” 是新闻记者要通过新闻作品表达的思想、主题,要说的“话”,但这个“话”并不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精选的事实和对 事实的安排,让读者(受众)自己去感觉出来的。“舌头”如何“藏” ?可以注意以下方面: 把要表达的意思“藏”在幕后。 把要说的话“藏”在新闻角色的口中。 把倾向性“藏”在背景材料中 把倾向性“藏”在对通篇新闻事实的精心组织之中 用事实说话的具体技巧如果说“藏舌头”的方法主要是为了达到自己的宣传目的的话,那么,这 里的一些技巧

15、则主要是增强新闻报道的可信度。这些方法都十分具体,有很强 的可操作性。一般用第三人称叙述。这样可以减少记者站出来指手画脚地机会,容易做 到客观公正;注明消息来源。对那些阐明事件的原因、预示事件发展趋势、解释事实之 间内部联系的内容,一般要注明消息来源。特别是内幕新闻,不写明消息来源 就无法使读者相信,甚至会以为是记者的瞎猜;对于有争议的、容易引起怀疑 的事实,注明消息来源克增强新闻的可信性,同时也有利于读者对这些事实进 行分析、判断;对于那些一时得不到官方证实,又十分重要的新闻,几乎每句 话都应注明消息来源。消息来源主要包括:新闻事件的参与者、新闻事件的目 击者、新闻事件的知情者、权威人士、消

16、息灵通人士等。注意报道的平衡性。对有倾向性的报道,千万不能顾此失彼,损害了新闻 报道的全面性、公正性。客观、公正、全面是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用事实说话也要说全面、公正的话,不说片面的话。要既报喜也报忧,讲成绩也讲缺 点。表扬时不要把成绩说得过满,批评时也不要一棍子打死,要讲出产生问题 的主客观原因;报道有争议的问题,要如实报道各方面意见而不能偏袒一方。再现现场。用记者亲眼所见到典型场景说明要说明的问题,也是用事实说 话常用的方法。捕捉细节。细节对于刻画人物来说,往往能生动真切地展现其个性特征、 内心世界;对表现社会生活来说,以小见大,往往能说明能深刻地主题而又有 很强的说服力。通过对比。新旧对比、前后对比、横向对比,比数字、比现象,都是很有 说服力的写法。通过事实本身的逻辑说话。通过别人的嘴说话。通过背景材料说话以下无正文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t o ji b/KJca ji io a e 说,KOTOpbie wcnojib syroTcaodyne hha , nccjie/iOBaHKOMMepnecKHx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