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突发性耳聋伴分泌性中耳炎罹患因素分(作者:单位:邮编:作者:任和义,张二香,曹改香【摘要】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突聋)伴分泌性中耳炎的罹患因素。方法:对突聋伴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作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近期有病毒感染史者达64.5%,居首位;第2位为血管性因素,占35.5%。结论:近期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咽部充血即可考虑为病毒性因素;与脑血管功能障碍有关的项目应详查;详细的病史及随访对突聋的诊断至关重要;突聋与分泌性中耳炎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关键词】突发性耳聋;病因;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突发性耳聋(突聋)病因迄今不明。本文对5年来收治的突聋伴分泌性中耳炎患者
2、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诸多罹患因素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3年1月2008年5月治疗的突聋伴分泌性中耳炎患者31例(32耳),男15例,女16例;年龄13s71岁,双耳双侧聋1例,其余均为单侧发病。从发病到就诊时间为8h2个月。有感冒病史20例,颈椎病6例,高血脂14例,心脏病5例,血沉增高11例,血黏度增高9例。依据1997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颁布的最新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详细询问病史,行专科和全身检查,纯音及阈上功能测定,声导抗检查,系列前庭功能试验(ENG);对部分患者作了甘油试验(GT)及/或速尿试验(FT),
3、听觉脑干电反应(ABR),颅脑CT或MRI,经颅多普勒超声脑血流图(TCD),血清免疫学检查;45岁以上病例均查血脂'血糖'颈椎X线片及必要的心血管系统检查,部分病例作血液流变学检查。1.2 听力检查方法及分型标准隔声室内用GSI拟10型听力计,按常规进行纯音听阈测试。听阈值采用倍频平均值025s4.00kHz。听力损失除分为下降型8例8耳,上升型9例9耳,平坦型14例15耳外,共3个类型,同时有不同程度的传导性耳聋。声导抗检查:本组病例镜骨肌声反射检查均消失。鼓室压图呈B型曲线者18例(18耳);C型曲线者13例(14耳)。1.3 治疗方法治疗主要以低分子右旋糖醉加川苜嗪静脉
4、滴注,辅助维生素B1、B12肌肉注射,或者口服维生素B1等。发病前有感冒史者加用抗病毒药物,加服标准桃金娘油胶囊。7rod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做听力测试进行对比。1.4 结果判定按1997年中华耳鼻咽喉科学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颁布的标准,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2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达69.80%,全组随访率56.90%。听力恢复最好的是上升型,平均提高25.35dBHL;然后是下降型,平均提高20.13dBHL,平坦型平均提高15.61dBHL(见表1)。发病后在相同时间就诊患者的不同听力图分型预后亦是不同的。表132耳治疗前后的听力结果(略)3讨论目前国
5、内外大多数学者认为内耳微循环障碍及病毒感染可能是突聋的主要致病原因。故临床上多采用扩张小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抗病毒等药物治疗。近年来,突聋患者血管痉挛、血流障碍、血液呈易凝状态,认为螺旋动脉或血管微循环障碍、微血栓形成、血管瘀滞是造成突聋的主要原因,并把改善内耳微循环作为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因其有较高的自愈率,对远期疗效及预后尚难估价。Schuknecht报道11例(12块)突聋死者的颤骨病理,除1例听力完全恢复者无异常外,其余显示病毒性迷路炎的病理改变,半数病例在发病时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有关血清学检查结果多为阳性1。任基浩等2报道50例突聋患者血清中副流感3型等7种病毒的特异性I
6、gG显示突聋组近期病毒感染率为38.00%,明显高于对照组8.60%,副流感3型可能为该组突聋患者的主要致病病毒。本组病例64.50%在发病前有明确上呼吸道感染史,部分病例鼻腔、鼻咽部充血,虽不能据Schuknecht的颤骨病理研究结果断言全部突聋皆源于病毒感染,但病毒感染在突聋发病中的确有重要地位,也显示上呼吸道感染史与病理改变符合率甚高。临床经验表明部分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仅有鼻腔后部及/或咽部灼热或痒感,常被患者忽略。检查仅发现鼻咽部轻度充血,如果医生也忽略了这种轻微的症状及体征,则易漏诊。尽管其临床症状轻微,但病毒血症及鼻咽部的感染仍可经血行及/或咽鼓管、鼓室、蜗窗途径感染内耳。鉴于实验室
7、血清中抗体或病毒特异性抗体(IgG)的检查难以普遍即时实施,故在分析突聋患者病因时,应仔细询问近期上呼吸道感染史及常见的病毒性疾病史,了解该地区的流行病学史,并作详细的鼻腔、咽部尤其是鼻咽部的检查,有阳性发现即应拟诊为病毒性迷路炎,先采取抗病毒措施,再作有关血清学检查,或许可能提高这部分病例的治疗有效率。突聋伴分泌性中耳炎临床上并非少见,突聋与分泌性中耳炎之间有无直接联系,目前尚无定论,我们认为部分病例有明确上呼吸道感染史,并发现鼻腔、鼻咽部充血,病毒血症及鼻咽部的感染仍可经血行及/或咽鼓管、鼓室、蜗窗途径感染内耳,这样即可出现突聋伴分泌性中耳炎病例的发生。组尚有35.50%发病与高脂血症、高
8、血压、糖尿病等有关,多为55岁以上病例,无上呼吸道感染史或体征而有明确导致内耳血液循环障碍的因素(血液黏度增高,TCD示椎基底动脉系血流缓慢)。尽管Schuknecht的突聋飘骨病理结论否认内耳血管病变,但大量的文献及临床观察显示突聋患者血黏度高、球结膜微循环障碍程度与ABR损失程度相关,MRI显示椎基底动脉系血流慢、血前列腺泵E2(PGE2降低而血栓素A2(TXA2)升高、血小板凝聚力升高,凝血纤溶系统忸因子活性增高3s6。如将过度疲劳或情绪波动亦归入血管因素,则文中内耳血液循环障碍(血流过缓或血管痉挛)导致的突聋达25.80%,居第2位。【参考文献】:1孙建军.突发性聋的病理改变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分册,1987,6:367.:2任基浩,陶正德,卢永德.突聋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病毒特异性IgG测定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1993,18:82.:3方莲娜,魏凤立,纪湘丽,等.突聋患者球结膜微循环与听性脑干反应的观察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1997,5:209.4吉晓滨,廖成熹,李秀权,等.突聋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改变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1992,6:214.:5朱洪海,朱云,韩崇旭,等阿司匹林对突聋患者血浆血栓素、前列腺素的影响及疗效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5,30:248.6Yamasoba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管理心理学对组织行为改善的影响试题及答案
- 行政管理公文技巧及方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工程管理考试应注意事项试题及答案
- 经济数字化转型下的机遇与挑战试题及答案
- 行政公文的重要性与技术分析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数学(新八省)(参考答案)
- 2025年职能管理的现代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数学(新高考Ⅰ卷)(参考答案)
- 2025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全国卷)(考试版A)
- 在职备考2025年建筑试题及答案
- 蓝色大气商务商业计划书PPT模板
- 生物防治第三讲
- 旁站监理实施细则(完整版)
- 学业水平考试复习高中语文文言文课本翻译
-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单元测试卷含期中期末(有答案)
- 常用原料净料率参照表
- 高低温试验报告
- 第一章 混凝土拌合站组织机构框图及岗位职责
- 17025实验室体系
- 指南预应力简支t形梁桥
-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3章《图形与坐标》复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