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作文兴趣培养_第1页
中学生作文兴趣培养_第2页
中学生作文兴趣培养_第3页
中学生作文兴趣培养_第4页
中学生作文兴趣培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如果对您有帮助!感谢评论与分享中学生作文兴趣培养导读 :本文 中学生作文兴趣培养,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在语文教学的园地里,作文教学是辛苦备至的耕耘工作。然而,从小学到中学,学生写不好作文、不爱写作文的现象却相当普遍。根源究竟在哪里呢?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恐怕是重要原因。许多教师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已经意识到:培养作文兴趣是作文教学的首要问题。从人的求知心理来看:兴趣与学习活动直接相关,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徜也篇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首先使学生对作文“好之”, 进而“乐之”,方是上策。人们求知的过程告诉我们:兴趣是

2、驶向知识海洋的“快艇”,是探索知识宝库的“入门证”。心理学认为,兴趣是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是人的个性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特点。换言之,兴趣有动力作用和定向作用。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所从事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学生的作文兴趣是其作文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是学生作文的“内部态度”。培养作文兴趣,就是解决学生作文的动机和“内部态度”。学生对作文有了明确的动机和良好的“内部态度”,就会在行动上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主动精神。这时,他们就会把作文看做一种愉快的学习活动而不认为是苦差事,写作时大脑活动就会处于兴奋状态,使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学生对作文有了兴趣,就会表现出追求探索的倾向,努力提高

3、作文水平。为此,他们平时的观察生活、发现问题、积累素材、认真作文,都会成为一种兴味盎然的自觉行动,明显地表现出作文兴趣的定向作用。培养作文兴趣既是学生对作文价值的认识过程,也是师生心理活动的交流过程。因此,培养作文兴趣的途径、方法可以有多种。笔者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一、命题诱发教师精心设计作文命题,诱发学生的生活积累,引起写作欲望,以培养作文兴趣。命题要尽量新颖别致,含蓄隽永,有趣味性和启发性, 要留有想像的空间和驰骋的余地,使学生看到题目就大有愤悱之感,大有话在喉头,一吐为快的劲头。命题的成功,关键在于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需注意以下几点。命题要注意中学生“成人感”的心理特点,有意识激发他们

4、的这种情感。例如,假如我是班主任我对父母亲的评价。命题要注意学生“觉醒感”的心理特点,应在分辨是非、认识美丑方面启发学生进行严肃的思考。例如,生活告诉我曾向真理投降记我的一次思想转变。命题要注意学生的成长意识,要充满对未来的憧憬,对理想的追求,以适应学生这种心理愿望。例如,当我 30 岁的时候 2000 年回母校。命题要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注意学生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过渡以及常用的归纳思维、类比联想的思维方法。例如,我喜爱的一句箴言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高中三年的整体规划。命题还要注意学生的情感特点。命题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感情,使之先如果对您有帮助!感谢评论与分享情动于衷而后言于外。例如

5、,童年的梦盼月夜,我从老师窗 前走过。二、交流激发作文指导课,教师组织学生围绕所写内容,通过对生活认识或写 作角度的交流,激发写作兴趣。如写童年趣事,交流的目的在于 启发学生讲故事,交流个人的童年生活片段,把作文指导课变成讲故 事课、口头作文课,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激发学生的发表 欲望。交流之后,打开了思路,学生思维异常活跃,内心会产生一种 自发的冲动,以前储存的生活感受便一下子串联起来, 沿着新的神经 通路涌现出来。如果说,学生头脑里有一座紧锁着的材料宝库,那么 建立这种“优势兴奋中心”,便是一把开锁的“金钥匙”。同样,写 议论文亦可组织讨论,交流写作角度,广泛开掘对生活的认识,帮助

6、 学生建立“优势兴奋中心”,激发写作兴趣。三、生活引发每个学生都有正确认识生活的潜力,教师适时抓住契机,将学生 对生活的认识巧妙加以引发,学生便会把主动表达这种认识看做一种 乐事而对作文产生兴趣。校园里的玫瑰花和沙枣花开放了,芳香四溢。 教师要学生课下仔细观察这两种植物, 再提供作文材料:沙枣花香味 浓郁,但色彩并不鲜艳;大丽花色彩艳丽,但没有香味;玫瑰花颜色 鲜艳且香味诱人,却长满了刺。要求以鲜、香、刺一一从植物的特 点谈起为题写作文,学生感到题目新颖又引人深思,便跃跃欲试构 思布局,写作兴致很高。生活引发,在于使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汲取养料,养成随时表情达意的习惯,作文兴趣自然也就产生了。四、

7、评讲鼓励作文评讲中的认可、鼓励,是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催化剂。教师对学生作文如何评价,不仅关系到对学生劳动成果的态度,而且直接影响到对作文兴趣的培养。叶圣陶先生指出,批改不是挑剔,要多鼓励, 多指出优点,作文的批改评讲要立足于发现学生作文中对生活的真知灼见。要特别注意作文水平较低的学生,及时捕捉他们作文中的点滴可取之处,通过评赞、鼓励,点燃他们还处于朦胧状态中的智能星火,激发其作文兴趣。作文评语,要感情真挚,态度中肯。评讲要动人,形式活泼,以唤起全班学生写好下一次作文的欲望。那种在评语中指责、评讲时点名的做法是不足取的。评讲鼓励可采取印发佳作,教师加写评语,张贴优秀习作,学生现身说法介绍写作体会

8、等方式,还可将优秀习作编辑成册或推荐给报刊发表,以激励更多的学生写好作文。五、阅读触发“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这种触发就是作文的好材 料。”(夏丐尊、叶圣陶:文心,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年,第 99 页。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文笔优美、含义深远的文章,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新的发现,并由此而感悟、联想到其他的事,对这些感悟和联想学生往往会产生不吐不快的心理,自然地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逐步对作文产生兴趣。选作阅读的材料,可以是优美的散文、迷人的科学小品或富有哲理的诗歌。我们曾先后向学生推荐门 槛假如我是武汉市市长北京的色彩衣

9、料会议等习作和作 品,不少学生读后生感,或学习选材方法,或仿照写法,或模拟题目 写出了自己的生活见闻、感受,效果较好。六、教师传帮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写作情况,针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不同问题, 适时传授写作技能,帮助解决具体困难,是培养差生作文兴趣的有效 方法。传帮的做法有:个别交谈,指出作文的主要问题,以为鉴戒; 启发思路,教给开掘提炼素材的方法;帮助修改,使原作更加成熟; 指导小结,总结作文成功的经验等。作文差的学生多数是无话可说,刚开了头,便写不下去。对此通 过谈心,引导挖掘生活素材,帮助建立“兴奋中心”,使之产生写作 欲望;还可指导列详细提纲,学会依照提纲把内容一层层表达充分。 教师传帮的

10、这种“面授机宜”的做法, 对各类学生都是有益的,尤其 是对差生。七、发挥特长在每学期重点练习写作某一文体的前提下,教师可在开学初、期 中、期末安排几次自命题作文,连体裁、题材也可不限,放手让学生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写自己长于表达的文体,“八仙过海,各显 神通”,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特长。这样,必然会涌现出许多有真情 实感的优秀习作,显示出不同的学生写作某种文体的特殊才华。 教师 充分肯定这些习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写作特长并加以引导, 以激励更多的学生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达到培养作文兴趣的目的。任何一种心理的形成,都不会是一劳永逸的。中学生的作文兴趣不仅需要认真培养,而且应当强化巩固。教师的任

11、务在于不断向学生揭示作文的基本规律,以形成永久性的作文兴趣,使之终生受益。1 . 热爱生活,将暂时兴趣变为长远兴趣一两次作文的成功和教师的鼓励,可以使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但这种兴趣是暂时的,缺乏牢固的基础。教师须通过启发,使学生在写作实践中逐步明确作文同生活的关系:“作文、说话、做工一样,是生活中间缺少不了的事情。生活中间包含着许多项目,作文也是一个。”( 叶圣陶答教师的100 封信 ,第 103 页。 )“作文是我们生活里的一件事情。不是为了考试,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 叶圣陶教育文集第3 卷,第 339 、 90 页。 )养成热爱生活,严肃地对待生活,一丝不苟地练习作文的

12、心理习惯,懂得生活是作文植根的沃土,把热爱生活,观察积累作为写好作文的基础,培养对作文的长远兴趣。2 .勤于实践,在练笔中“自悟其理法”中学生作文须经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反复训练,方能体味其中的甘苦,掌握写作技能,以至感受到作文的乐趣,最终形成个人的兴趣。正如叶圣陶先生在他的语文教育论集中所言,“写作系技能,不宜视作知如果对您有帮助!感谢评论与分享识,宜于实践中练习,自悟其理法,不能空讲知识。”他又说:“写作,和阅读比较起来,尤其偏于技术方面,凡是技术,没有不需要反复历练的。”( 叶圣陶教育文集第3 卷,第 339 、 90 页。 )真正使学生在“历练”的过程中“自悟其理法”, 对作文产生兴趣,

13、根本是引导学生对作文的实践性有深切的认识,长期坚持练笔。3 .争取突变,鼓励达到作文的“高峰”中学生作文有渐进性和跳跃性辩证统一的规律。渐进性, 指作文水平的提高有个不断积累、逐步上升的过程。跳跃性,指作文水平一般的学生或较差的学生某次写出了好的或比较好的文章。这种现象说明, 中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并不完全是一级一级地沿着固定的台阶上升的,往往会出现跳跃的情况。究其原因,这种突变的出现,或者与学生在某一方面的独特生活经历和感受有关,或者与学生对某一事物的特殊兴趣有关,或者与学生对作文某一规律的茅塞顿开有关。突变的出现, 是经过一定的积累之后而产生的猛然醒悟的结果,即跳跃性是以渐进性为基础的,是量变引起质变现象在作文中的反映。为了培养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教师应向学生揭示中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渐进性规律和取得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