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课 程 设 计 任 务 书一、 设计题目电子秒表电路二、 主要内容及要求要求设计一个数字秒表,用于短时间测量,适用于田径比赛等竞技场合计时使用。(1)计时范围:010分钟(2)显示分辨率为1s10。(3)用一只按钮开关控制三种工作状态,即:清零 计时 停止三、 进度安排13月15号,老师安排数电设计实验任务。23月16号-28号,抽取实验并根据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构造整个设计思路,复习数字电路中RS触发器、D触发器、计数器、译码显示器等部分内容。33月29号,分析电子秒表的组成、各部分功能及工作原理。查出各芯片引脚排列及功能。43月30号,大致设计出实验
2、并进行电路的设计及仿真模拟。53月31号,设计方案的检查,修正,改进,按要求打印方案。四、 总评成绩 指导教师 学生签名 题目 电子秒表电路一、设计任务与要求1计时范围:010分钟。2显示分辨率为1s10。3用一只按钮开关控制三种工作状态,即:清零 计时 停止二、方案设计与论证此实验的目的是为了:1、了解计时器主体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熟悉集成电路及有关电子元器件的使用; 3、学习数字电路中触发器、计数、译码显示等单元电路的综合应用。电子秒表电路是一块独立构成的记时集成电路芯片。它集成了计数器、振荡器、译码器和驱动等电路,能够对秒以下时间单位进行精确记时,具有清零、启动计时、暂停计时及继
3、续计时等控制功能。 该设计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开关的控制,使译码显示器呈现秒表计时功能。等开关开启时,向计数器输入“脉冲”,使其能让显示器在十分钟的时间内,显示分,秒,毫秒。当开关断开时,能使其有保持数字、清零等功。方案一:利用十进制芯片和D触发器、计数器和译码显示器等,连接实现秒表计数器的功能;D触发器具有保持功能,不会因为前后的变化而改变,因此可以通过它实现“单开关保持清零功能”;方案二:利用基本RS触发器作为电子秒表的开关,基本RS触发器属低电平直接触发的触发器,有直接置位,复位的功能。可使其在停止后能够依然保留数字而不马上归零。若要计数,脉冲少不了。通过555定时器改装的多谐震荡器发出的脉
4、冲频率要更准确;相对而言,第一种方法较第二种简单,所以我采用第一种。三、单元电路设计与参数计算1、(单元元件一:74LS160N)工作原理及主要参数计算如上图所示:编号为U8的芯片接受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脉冲,和译码显示器共同构成数字秒表的毫秒位,该芯片为十进制芯片,将使能端接高电平。芯片开始工作,计数范围从00001001,在计数到1001时产生进位信号,并将RCO进位输出的信号传给秒位芯片的CLK。2、(单元元件二:74LS160N)工作原理及主要参数计算如上图所示,U7、U6和译码显示器共同构成了秒表计数器的秒位。当U8将进位输出信号传给U7的CLK时,U7芯片开始工作。U7构成十进制,U6
5、构成六进制。两个芯片采用同步预置数的方式连接为六十进制的计数器,其工作范围为,当下一个脉冲信号到来时,产生清零信号,同时将进位输出信号传给U5芯片的CLK。3、(单元元件三:74LS160N)工作原理及主要参数计算如左图所示:U5和显示译码器共同构成十进制计数器,它表示的是秒表计数器的分位,当U6产生的进位输出传给U5的CLK时,U5开始工作,并且计数范围为00001001;4、(单元元件4:74LS175D)工作原理及主要参数计算如上图所示:74LS175D为集成D触发器。根据D触发器的特点,D触发器只有一个数据输入端D,且采用的是维持-阻塞结构,所以可以用以实现控制电子秒表电路的保持和清零
6、功能。因为D触发器的翻转只发生在时钟脉冲的上升沿,其前和其后D信号的变化对触发器的状态没有影响,所以实现保持功能。四、总电路工作原理及元器件清单1总原理图2电路完整工作过程描述(总体工作原理)(1)函数信号发生器:利用函数信号发生器产生100HZ的脉冲; (2)记数器:对时钟信号进行记数并进位,毫秒和秒之间10进制,秒和分之间60进制; (3)译码器:对脉冲记数进行译码输出到显示单元中; (4)显示器:采用4片LED显示器把各位的数值显示出来,是秒表最终的输出,有分、秒、和毫秒位; (5)控制器:控制电路是对秒表的工作状态(记时开始/暂停/继续/复位等)进行控制的单元,可由触发器和开关组成。时
7、钟发生单元 时钟发生器可以采用函数信号发生器产生脉冲信号,因输出要求为1KHZ的,选择占空比为50%,即 T=0.1S的时钟源,当开关闭合时。此时1KHZ脉冲信号通过导线将方波信号传给U8的CLK,U8开始工作。记数单元 同步十进制计数器74LS160N的计数。如图为其功能表:输 入输 出L*LLLLHL*UPHHHHUP*计 数HHL*保 持HH*L*保 持由160的功能表可知,当、接高电平时,将脉冲信号传给CLK,160开始加计数工作,LED显示器显示的范围为09,即从00001001;当变为1001时,RCO将其进位输出传给U8的CLK。则U7芯片开始工作,因为U7、U6两个芯片要求连接
8、成六十进制的加计数,则采用同步置数的方式连接,即计数范围为,当计数到时,产生清零信号,同时产生进位输出信号给U5的CLK,则U5开始工作,且计数范围为00001001.开关控制单元开关控制由集成的D触发器74LS175D来实现,根据D触发器的特点可知,不管输入状态是什么,只要接高电平,不管来的时钟脉冲是上升还是下降触发,D触发器都有保持的功能,所以,利用D触发器的功能,可以实现开关控制清零和保持的功能。元件清单如下:元件序号型号主要参数数量备注U1U4DCD_HEX4U5U874LS160N4U974LS175D1S1SPDT-SBSPACE1VCC5V1信号源XFG1方波,三角波,正弦波1G
9、round1连接线若干五、仿真调试与分析将各个芯片在MULTISIM8中连接并进行仿真,仿真如图所示经过调试,各部分运行结果正确。六、结论与心得这次课程设计实验可以说是收获很多,尽管在开始的时候遇到很多的困难,但在自己的努力和同学的帮助下,最后还是顺利的完成了实验。因为是上个学期学习的数字电子计数,这学期遗忘了部分知识点,所以先开始着手的时候,有些困难,没有什么思路,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复习和调整,逐步对这次的设计有了认识和了解,题目虽然看似不那么复杂,但是有些条件实现起来确实需要技巧和清晰的思路。例如:用单个开关实现控制秒表保持和清零的功能,这部分我始终难以找到最佳的方案,先
10、开始尝试用单稳态触发器来实现,但是对其功能不是很熟悉,致使功能实现出现了障碍。后来在学委的帮助下,改用了集成D触发器,D触发器不会因为前后时钟脉冲的变化而改变,利用这一点,在一次一次的连接尝试下,终于找到方法,也顺利的实现了开关控制环节。再例如:构成六十进制计数那里,先开始采用异步清零方式,但是芯片工作起来不能和开关的控制统一步调,最后在同学的提示下,尝试用同步置数方式,结果实现了六十进制的计数。俗话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一番彻骨寒,哪得梅花扑鼻香”;本次课程设计使我对数字电子技术有了更进一步的熟悉,实际操作和课本上的知识有很大联系,但又高于课本,一个看似很简单的电路,要动手把它设计出来就比较困难了,要把课本上所学到的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才能具备事半功倍的效果。于此同时,通过本次电路的设计,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也使我们把理论与实践从真正意义上结合起来,增强了学习的兴趣,考验了我们借助互联网络搜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组织材料的综合能力。这次实验总体还算成功,希望以后多一些这类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颈椎病课件》课件
- 我会排队-幼儿园托班安全教育
- 安全教育体系标准化建设
- 2025年1月工业分析与检验试题+参考答案解析
- 2024年1+x智能网联模考试题+答案(附解析)
- 1+x网店推广模考试题含答案(附解析)
- 《深入解读安全生产禁令》课件
- 电机远程控制考核试卷
- 腈纶纤维在汽车内饰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猪肉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 绿篱带钢筋骨架施工方案
- 智能建造施工技术应用实施方案
- 小学英语复习讲座88课件
- 医院发生意外自杀的应急预案流程
- 哈姆莱特必修下第三幕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
- 国际志愿服务培训与实践-浙江外国语学院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其他常见疾病的康复
- WELL健康建筑标准介绍20200220
- 玩转九宫格-填数游戏-一年级课件
- 2023年全国《旅行社计调》知识考试题与答案
- 【电气专业】15D501建筑物防雷设施安装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