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15篇_第1页
2022《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15篇_第2页
2022《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15篇_第3页
2022《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15篇_第4页
2022《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1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15篇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1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第一课时一、

2、启发谈话、提示课题1、课前老师布置你们搜集有关非洲地理位置、气候物产、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等方面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请大家拿出来。2、学生进行交流。3、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卖木雕的非洲少年。提示课题。二、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1、学生自由朗读,把课文读正确,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生字情况,把朗读的句子读通顺。3、朗读提示: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默读课文,了解叙述顺序1、布置默读,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2、默读,思考,做记号,也可以与学生讨论。3、全班交流:理清课文的顺序:听朋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四、学习生字重点指导:“售

3、”字的上半部分,不要少写一横;“驮”字右边不要写成“犬”;“构”“端”“辨”“堆”“模”可以让学生先和以前学过的“沟”“喘”“辫”“推”“摸”字比较,注意不同之处。第二课时一、复习生字词1、各种形式朗读词语。2、朗读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二、个性阅读,突出重点1、学生分小组学习自己最喜欢的部分: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 有感情地朗读。 说说从哪里可看出少年的可爱?2、全班交流。3、想象:找出描写少年言行的句子,并想想当时他是怎样想的?三、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把人物的对话语气读好。四、夸夸那个黑人少年五、学生积累运用四字词语找出课文中的四字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并运用。六、板书设计27、卖

4、木雕的少年介绍木雕挑选木雕 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放弃木雕赠送木雕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2、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2、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3、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三、教学时数:第2课时四、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有关非洲的幻灯片,学生一边欣赏,教师一边配合解说,让学生对非洲有个美好的印象,并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2、教师导入:上节课,我们通过查资料、学课文了解了非洲是一个美丽的

5、地方,那里有与我们肤色与生活习惯截然不同的淳朴、热情的人民,有着美丽、壮观、雄伟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有着中国人民帮助非洲人民修建的坦赞公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还见识了那些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的木雕。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深入了解那位卖木雕的少年。二、复习词语: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积累了哪些四字词语呢?2、学生自由汇报。3、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每个词读两遍。(教师出示带词语的幻灯片)名不虚传构思新奇琳琅满目五官端正栩栩如生爱不释手语无伦次游人如织各式各样4、学生齐读词语。大瀑布真是()。这里(),景色十分()。摊点里陈列的木雕(),()。其中象墩(),大象雕德(),我一看就()。

6、三、感受卖木雕少年的美好品质:1、他雕的木雕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学生自由朗读后提问。(1)课文里是怎么描写这栩栩如生的象墩木雕呢?你能找出来读一读么?(2)齐读句子。师:找得真准,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吧!(出示幻灯片)说是坐凳,其实是一个卷鼻大耳象,象背上驮着一块寸把厚的树桩。这些坐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生有感情朗读。(3)读这这个句子,你仿佛看到什么?师小结:他雕的木雕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大象,这就是生:栩栩如生。(4)你会用哪些语句来形容这个非洲少年的雕刻的木雕呢?(5)是啊!这位非洲少年雕的工艺品可真是构思新颖、栩栩如生。他是一个雕刻技术高操的少年。(6)这样构思新

7、奇、栩栩如生的精美的工艺品,少年是怎样向我推销的呢?(7)这样精美的工艺品,他卖出去了没有?(8)理解“遗憾”。(9)他会遗憾什么呢?师:看来,大家都读懂了少年的心理。(10)他又是怎样弥补自己的遗憾呢?读10到11自然段。a、生自由朗读这个部分。b、少年是怎么弥补自己的遗憾的呢?(11)少年手上送给我的木雕是什么样的?(12)少年说我们是朋友!你知道他为什么要这样说呢?(13)在我们对这个卖木雕的少年有了深刻的了解,现在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四、挖掘我的心情。1、课文中的我在这个事件的发展过程中,心情不断地发生变化,找出描写我心情变化的句子。(1)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2)正

8、要掏钱买的时候,我却犹豫了: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3)“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4)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5)“太好了!”我高兴地喊起来,掏出钱包就要付钱。(6)“我们是朋友!”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2、你能从这些句子中找出代表我心情变化的词语么?爱不释手犹豫语无伦次遗憾高兴地喊起来感动极了3、选读其中的语句,读出我的心情变化。4、探究我心情变化的语句,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我爱不释手是因为( )。我犹豫是因为( )。我语无伦次是因为( )。我遗憾是因为( )。我高兴地喊起来是因为( )。我感动

9、极了是因为( )。五、总结全文我爱不释手、我犹豫、我语无伦次都是因为少年的雕刻技术的精湛,而我高兴、感动是因为非洲少年有一颗真诚淳朴的心灵。六、写几句话夸夸少年,读。七、读一封信,深华主题1、我已经带着心爱的木雕回国了,我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我对非洲少年的感激呢?生:打电话、写信、发电子邮件2、我写了一封信给这位非洲少年。亲爱的朋友,我离开非洲,来到自己的故乡中国。在归途中,我的眼前会经常闪现你那真诚的模样。你送给我的礼物,我一直放在我的身边。我每次摸到它,看到它,仿佛耳边就响起了你用不太熟练的中国话说的:“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礼物虽然很小很小,但是他见证了中非人民的友好情谊。你的礼物是这

10、人民友谊的象征,你的心灵犹如夜空中的繁星一样闪亮、美丽!祝你愉快!作业:八、续写,我第二次来到非洲会不会去找这个少年,又会发生什么样故事?九、板书:卖木雕的少年i送i木“我们是朋友”i雕“我”:爱不释手卖木雕的少年教学反思第七单元的课文充满爱,充满真情,充满温馨,一篇篇课文学习下来,总能让人的心灵得到一次洗礼,情感得到升华。卖木雕的少年就是这样一篇课文,中非人民的友好情谊在文中让人感动不矣,那少年是那样淳朴,是那么可爱。当“我”因为那象墩子太大而无法带回中国而无限遗憾时,那卖木雕的少年腼腆地出现了,带着对中国人民的无限情谊出现了,学生读着课文,体验着卖木雕的少年的一言一行,当学生与卖木雕的少年

11、的情感产生共鸣时,学生的情感也就跨越了国界,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学生的情感也会更美好,从只会关注自己到关爱他人上定会有长足进展。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三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本课篇幅较长,情节较复杂,在本课设计过程中,我先抓少年这条主线,体会他对中国人民的友谊,再抓“我”这条副线,理解“我”心情的变化及探究变化的原因,如此主副线交融,互相照应、补充,就会“主干分明”而又“枝繁叶茂”、“血肉丰满”。但在教学中,更加应该注意主副线之间的联系,少年的雕刻技术高操,让我起先是爱不释手,又因为带不走木雕而感到遗憾。但又

12、因为少年“内心的真诚热情”而感到高兴和感动!这样处理文本,更能让主副线交融,而不能割裂这二者之间的联系!另外在朗读上,更要读出人物的情感变化的过程!对于为什么少年会送我木雕,由于有它特殊的背景,如果不了解背景资料会影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所以我在上课初就向大家介绍了中国援助非洲修建坦赞铁路的资料,这项工程在非洲深得人心。这样为后面的课堂做了很好的铺垫,为后面学生理解“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打下基础。在课堂上的评价语言应该是丰富而生动的,同时也必须具有引导作用。而我在这堂课中评价的语言则不够丰富。本身语文课的教学就是在教学生学习语言,作为教师,课堂上的语言应成为一种典范,学生学习的榜样。卖木雕的少年

13、教学设计3学习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提示课题1、课前老师布置你们搜集有关非洲地理位置、气候物产、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等方面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请大家拿出来。2、学生进行交流。3、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卖木雕的非洲少年。提示课题。二、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1、学生自由朗读,把课文读正确

14、,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生字情况。把朗读的句子读通顺。3、朗读提示: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默读课文,了解叙述顺序。1、布置默读。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2、默读,思考,做记号,也可以与学生讨论。3、全班交流。理清课文的顺序:听朋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四、学习生字重点指导:“售”字的上半部分,不要少写一横;“驮”字右边不要写成“犬”;“构”“端”“辨”“堆”“模”可以让学生先和以前学过的“沟”“喘”“辫”“推”“摸”字比较,注意不同之处。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4一、教材简介:课文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我”到非洲旅行时,

15、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从中可以看到少年的美好心灵。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风吹拂的夜晚,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也衬托了卖木雕的少年美丽的心灵。本课叙述详略得当,作者对美丽的大瀑布风光一带而过,而是围绕课文重点,将笔墨放在选木雕、放弃买木雕、送木雕等内容上。课文还准确而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组,要注意让学生积累并学会运用。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三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

16、用。这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二、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生字所带出的词语或其它生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非洲人民的中国人民的友谊;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2、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法选择:情境教学法:组合作探究法质疑讨论法六、教学课时:两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其中的部分生字。积累部分四字词语。2、读通课文。学习课文19自然段。正确、流利、有感情

17、地朗读这部分内容。3、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初步感受卖木雕少年美好、纯洁的心灵。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一)欣赏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图片1、师述:同学们,刚才你们看到的瀑布怎么样?学生自由赞美2、师介绍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这就是位于南部非洲赞比西河中游,跨赞比亚、津巴布韦国界,高120余米,宽达1800米的世界三大瀑布之一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这个名字是赞比亚独立后恢复的原名,历史上它曾经又称为维多利亚瀑布。3、指导朗读“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二)谈话过渡,揭示课题1、师述:就在这个大瀑布的不远处,有许多出售木雕工艺品的人,下面,我们就来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2、板书课题,齐读

18、课题。27卖木雕的少年(三)课题质疑,引发思考1、师述:看了这个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这是个怎样的少年?木雕是什么?作者和这个少年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作者为什么要写他?3、师过渡: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探究我们想知道的问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自渎课文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的地方或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思考,从课文内容中你能解决哪些问题?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参与学生活动。(二)检查初读情况1、检查生字学习情况(1)屏幕出示带有拼音的生字词语。指名带读。教师指定(2)屏幕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词语。指名带读。学生自由选择(3)屏幕出示

19、不带拼音的生字,教师指,学生快速认读。(4)再读“驮”“掏”,指导书写,学生练习书写。2、检查难读的句子(1)师:有没有特别难读的句子,提出来,大家一起读一读。屏幕出示句子: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2)教师指导朗读。3、检查学生解决问题的情况(1)师述:我们读准了生字,读通了课文,现在看一看大家能解决哪些问题。(2)学生汇报读懂的内容,教师相机指导。我知道木雕是指我知道卖木雕的少年是(板书:非洲十五六岁黑人少年)我知道作者和卖木雕少年之间发生的事是(“我”买木雕少年卖木雕)三、研读课文,探究重点问题,深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一)学习课文一、二两个自然段1、引述:刚才有位同

20、学说,作者是因为要买木雕才遇到卖木雕少年的,那么作者为什么要买木雕呢?从哪里可以知道?2、学生汇报第一自然段。屏幕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该生读课文。3、引导:“一定要游览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你觉得这句话有道理吗?4、引导学习第二自然段:从刚才的画面看到它的壮美,课文中是怎样写的?5、屏幕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齐读第二自然段,问: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相机理解“名不虚传”“游人如织”6、这里作者以十分概括的语言写了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景色,你认为有没有道理?7、师述:对!因为买木雕是课文的重点内容,而大瀑布的景色是次要的。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知道,是因为朋友介绍要买木雕,所以作者才去买木

21、雕。8、齐读一、二两个自然段。(二)学习课文三九自然段1、师引:同学们,作者在朋友的介绍下,应该是决定要买一、两件木雕工艺品的,但是作者买了吗?快速阅读课文39自然段,思考:(1)你是从哪句话看出买了没有?(2)在作者和卖木雕的少年买卖木雕的过程中,作者是怎么做、怎么想、怎么说的?用“”划出相关的语句;卖木雕少年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用“”划出相关的句子。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3、汇报讨论。(1)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汇报作者买了没有。屏幕出示句子: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板书:没有买木雕(2)学生找出作者怎么做的、怎么想、怎么说的句子汇报。教师适时点拨。a:从这些

22、语句中,你能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情吗?b:能不能感受到作者没有买木雕的遗憾?(3)学生找出卖木雕少年说的、做的句子汇报。教师适时点拨。屏幕出示相关句子:“买一个吧!”坐凳的主人是一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深情。a:教师引导:你为什么要这样读?b:从这些语句中,你能想象出少年是怎样想的吗?急切地劝说,希望作者能够买一个木雕。4、小结过渡:是的,在整个作者和卖木雕少年的买卖过程中,作者的爱不释手却又犹豫、矛盾的心理,以及少年急切希望作者买木雕的心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

23、们能不能通过读,来表现他们当时的心理活动呢?2、指导朗读课文中的买卖对话部分。(1)学生先自由读,然后在小组内分角色读。(2)汇报朗读。a:三个学生配合朗读。一生读叙述部分,一生读作者,一生读少年师问读少年语句的学生: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师生共同评价)b:师生合作读。一生读叙述部分,教师读作者,全班读少年四、拓展过渡,顺承第二课时1、师述:读到这里,老师不禁要问,透过那少年眼睛里流露出的一丝遗憾的神情,你们大胆想象一下,他除了因为作者放弃购买木雕而遗憾,还会想到什么?用行动来弥补这种遗憾2、师总结:的确,这位卖木雕的少年,没有让作者将遗憾带回中国,无偿地送给了作者一个木雕纪念品,板书:送他以自

24、己的纯朴、善良留给作者永远的感动!以一个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特有的感情谱写了一曲中非人民友谊之歌。这也正是作者要写这篇文章的真实目的所在。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1016自然段,深刻体会卖木雕少年的美好心灵,并巩固未练习的生字词,积累课文中词语。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5一回顾旧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27课卖木雕的少年,熟读了课文,认识了许多四字词语。接下来老师想考考你,看谁能把这些四字词语读的又快又准确!2出示四字词语3把这些词语放到句子中,你还能准确地读出来吗?4读句子(指名读)5大家对这些词语掌握的非常扎实,我们注意了平时词语的积累,更重要的是把这些词语运用到你的写作当中。6通过复习(指着

25、大屏幕),想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两名学生发言?7作者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木雕象墩的愿望实现了吗?是如何实现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二学习5-15自然段1我的愿望实现的过程中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的5-15自然段,圈出描写我心情的词语。2指名说犹豫-遗憾-高兴-感动看来,作者实现愿望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由买木雕时的犹豫到放弃木雕时的遗憾,得到木雕时的高兴、感动。3我为什么犹豫了呢?出示句子:正要掏钱购买的时候,我却犹豫了: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1)“沉甸甸”是什么意思?作者喜欢这个象墩木雕吗?喜欢,请你读一读文章的5-

26、9自然段找到我喜欢象墩木雕的句子,用-直线画出来4出示: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1)齐读这句话中有一个四字词语:爱不释手(2)查字典:请大家快速查出“释”有几种意思,在这个词中是什么意思?(3)我们理解了“释”的意思,那“爱不释手”这个词是什么意思?(4)谁能联系上下文,来说说“爱不释手”在文中的意思。(5)让我们带着这种喜爱之情再来读一读这句话。(6)从“爱不释手”这个词我们体会到作者对这个象墩的喜爱之情,还有一个词也能看出作者很喜欢象墩(7)从“捧”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8)谁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指名齐读5我们理解了犹豫的意思,为什么我感到遗憾呢?6哪个句子是写我遗憾的,谁能快速

27、找到。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1)只有我遗憾吗?还有谁遗憾?(2)少年为什么遗憾呢?我们一起来读读我和黑人少年的对话吧!7出示对话(1)齐读(2)指导读体会每句话的语气(3)男女生分角色读8通过我和少年的对话,谁来说说少年为什么遗憾呢?仅仅是因为我没有买他的木雕而遗憾吗?“您是中国人吗”少年的遗憾和我是不是中国人有什么联系吗?可下,同学们搜集了资料,谁来说说:通过搜集资料你知道了什么?9资料交流:学生资料交流展示彩色图片老师资料交流10请你再想一想,少年的遗憾还包含什么?11体会“我”和“少年”遗憾的不同。(1)出示句子:齐读(2)这两个句子都有一个词“遗憾”,所包含的

28、意思一样吗?(3)运用字典查一查“遗憾”的意思(4)“遗憾”指的是美好的愿望没有实现感到惋惜,这个词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呢?我们来看看第二个总结:看来,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所包含的意思是不同的,要想理解一词多义的词语,我们必须结合上下文,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14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对话,体会我和少年的遗憾的心情。三自学10-15自然段1不能把我喜爱的木雕带回国,我的心情是遗憾的,是谁的让我的心情变得高兴感动呢?2文中是怎么样描写黑人少年为“我”做的一切呢?3自学10-15自然段(1)出示要求a认真读读10-15自然段b用“”画出描写少年言行的句子,用心体会c四人小组交流

29、自己的体会4交流(1)“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重点品悟“沉甸甸”,沉甸甸的只是象墩吗?还指什么?并再次出示: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这两个“沉甸甸”有什么不同?从“沉甸甸”这个词我们又感受到同一个词语在不同句子中所表达的含义不同。(2)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朋友无价,友情不分国界。少年的这一举动深深地感动了我,我是怎么说的?(3)他笑了,露出了两排洁白的牙齿。这是怎样的笑容啊!5三个层次的朗读在作者需要帮助的时候,少年热情的伸出了双手,因为当非洲人民遭受苦难的时候,中国

30、人名热情的伸出了双手,因为-愿我们能够永远珍惜彼此关爱的点点滴滴,因为小结:让我们再次感受那动人的情景吧!齐读11-15自然段四、总结1这节课我们研读了课文的5-15自然段,从我的心情变化中感受到黑人少年对中国人的美好情谊。通过结合上下文,理解了“遗憾”“沉甸甸”这两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所包含的不同意思。2作业那天晚上,“我”和宾馆里的各国游客,以及许多当地人都对这个黑人少年赞不绝口。请你先想一想,人们会怎么夸;然后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员,写几句话夸夸这个少年。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1、读准本课生字,理解“象墩、爱不释手、栩栩如生、语无伦次、遗憾”等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1、,有感情地朗读“我”和少年之间的对话以及少年在暮色中等“我”的片断。3、通过默读,找到描写卖木雕的少年言、行的句子,通过人特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教学重点 体会人物心情的变化,把握课文情感教学流程一、小诗导入小朋友们,在最近学的一些课文里,徐老师总觉得被一种情感深深打动着,于是写了几句诗与大家分享一下:朋友朋友是什么朋友是有朋之远方来的笑脸朋友是天涯若比邻的心境朋友是患难见真情的感动朋友是阮恒颤抖举起的生命小手朋友是大地无情面对地震人人献出的那份爱朋友 他跳出个圈跨越国界迈向大洋彼岸架起中非那抹友谊彩虹于是一个不知名的少年用那小小的木雕诠释礼轻情义重的友谊

32、真谛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这节课我们就去结识这位卖木雕的少年,去看看他的那只木雕,掂量那份情谊。1、师板书课题,学生读题2、学生自由读文。要求生字读正确,课文读流利3、检查词语名不虚传 游人如织 十分壮观 清晰可辨琳琅满目 构思新奇 栩栩如生 一模一样仔细观赏 爱不释手 五官端正 语无论次(1)开火车读(2)模是多音字三、看瀑布1、出示: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词)还有一个词,不好念,得多读几遍。看谁读得顺溜。(学生练)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也称维多利亚瀑布,在世界十大奇迹中排名第七。作者此行去非洲之前,朋友就叮嘱她:一定要游览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2、要不我们也去欣赏一下。(出示图并解说)莫西奥图尼亚

33、瀑布全貌呈“之”字形,绵延97公里。其中的主瀑布高达122米,宽达1800米。瀑布倾泻而下,发出雷鸣般的巨响,激起阵阵水雾。每当日落或日出时,在太阳光的照耀下,一条绚丽多彩、经久不散的彩虹飞架在大瀑布和对面的悬崖之间。因此当地人也叫它 “彩虹之家”。3、出示: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真是名不虚传。这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理解:名不虚传什么意思?(换词:名副其实)从这段话的哪些词,你还可以感受到这里名不虚传?体会游人如织(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像织布机一样穿梭往来,说明游客特别的多。)4、朗读指导(你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这里非常有名,游客非常多?评:听出来了,这里真是一个名扬中外的旅游胜地)四、识

34、少年1、就在这名不虚传的瀑布附近,作者结识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他们仅仅只有两面之缘,却让作者永生难忘。这是为什么?请默读课文3到9段,划出少年言行的句子,看看第一次相遇,少年给我留下了什么印象?(出示:少年印象记)2、第一次印象(3到9段)找:孩子们,我和少年第一次相遇,你都找到了少年的哪些言行?(1) “买一个吧!”坐凳的主人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2)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3) “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4)少年的眼晴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再读:那你能再读读课文,揣摩一下,当时少年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呢?(1)当_时,少年说:“买一

35、个吧!”(2)当_时,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3)当_时,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您是中国人吧?”(4)当_时,少年的眼晴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交流:过渡:你能读明白少年那一丝遗憾的神情吗?(学生谈)细细来品味一下课文10到15段,看看他们第二次相遇。3、第二次印象记,自由读,找找少年是如何弥补这一丝遗憾?还可以拿起笔在边上写写你从中读明白了什么?重点句:“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啊!原来是一个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想象:从白天到晚上这段时间,那位黑人少年可能干什么去了?(既然只有拳头大小

36、的小象墩作者为什么用上“沉甸甸”一词?)理解:沉甸甸(专程、专雕、两国友谊)孩子们,友好的感情是相互的,爱的传递是相互的。正是中国人民的付出,才赢得了非洲少年的友谊,才会专门为我雕刻,专程为我送来这象墩,让我无憾地离开非洲。4、这木雕还只是个普普通通的木雕吗?这里面饱涵了什么?(这份情、这份谊,每刻一下都包含着少年对中国人民的那一份情谊。这样的木雕小象墩,怎能不让作者感到沉甸甸呢?)5、这个可爱的非洲少年,话语不多,却默默地用行动传递着他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这少年行为真可以用一首小诗来表现细微之处见真心枝枝叶叶总关情人生所贵友情见天涯海角也若邻你也能写几句话来夸夸黑人少年吗?六、小结作者的这趟非

37、洲行,让她永生难忘。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卖木雕少年美丽的心灵,这一切都震憾着作者,也震憾着我们,愿中非人民的友好关系,也愿各国人民的友好关系不断延续下去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7教学目标:一、知识能力:认识“尼、驮”等11个生字,会写“卖、售”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等词语,每个小组自制一套字词卡片。二、过程方法: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请学生搜集有关世界各国风景名胜的文字及图片资料,教师准备一段介绍非洲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录像及课文配乐录音。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资料共享。1、老师请同学们搜集的有关

38、世界各国风景名胜的文字及图片资料,找到了吗?谁来给大家进行展示或介绍?2、老师找到了一段非洲南部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图片(张贴在黑板上),请大家一同观赏。看过之后请你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3、学生自由表达。4、在这个大瀑布的不远处,有许多出售木雕工艺品的人,下面让我们来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板书课题)二、初读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认识的字词。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学习生字新词。(1)利用课件认读生字,并想办法快速记住字形。(2)认读生词,讨论词语意思。(3)轮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4)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3、朗读展示:谁愿意读哪段便

39、站起来朗读。4、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三、研读感悟。1、自主阅读思考:想想卖木雕的少年是一个怎样的人。画出描写卖木雕少年言行、神情的语句反复读读,结合上下文想象他当时是怎样想的?2、同桌交流,谈谈自己的探究结果,相互启发,一起再来深入探究。3、集体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出示描写卖木雕少年言行、神情的语句,引导学生感悟少年的思想感情,相机指导朗读。4、说说卖木雕的少年是怎样一个人。第二课时一、品读入情。1、激情导入:同学们已被卖木雕的少年那诚恳的态度、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以及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深深打动了。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那动人的情景。(播放课文录音)2、请同学们睁开眼睛,此

40、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请大家畅谈自己的感受。3、把你们深切的感受带到朗读中去吧!请同学们自由组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全文也行,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也可以;自己读也行,与别人分角色读也可以。4、朗读展示,教师引导学生评议。二、学习发现。1、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读课文,看看还能有什么新的发现,跟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新发现”。2、每位同学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下面请大家大胆公布自己的“新发现”。教师启发学生从文章的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探究、发现。如课文里有许多四个字组成的词语,请学生写在黑板上。三、总结收获。1、想一想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2、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四、读读写写。

41、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快速认读。2、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字形,想一想怎样把这些字写美观。3、教师范写个别生字,如“掏、辨、齿”等。4、学生练习书写,同桌互评。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8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四字词语。2、通过人物的言行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3、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二、教学重、难点: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三、教学准备:课件、学生充分预习课文。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了解非洲吗?非洲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生活着与我们肤色、生活习惯完全不同但却同样热情、淳朴的人们,有景色壮观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还有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的

42、非洲木雕(课件出示非洲的风土人情、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介绍木雕工艺,引起学生的兴趣。)师:这节课我们和作者一起去非洲旅行,去认识那里的一位新朋友板书课题:卖木雕的少年。(二)、合作交流、检查预习。1、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读了课文你了解到什么?2、这些词语你一定都会读了。(课件出示生词)3、还有一些词语藏在句子里,你会读吗?(课件出示句子,并适当理解四字词语,体会四字词语的生动)4、还有一个长句子谁来读?(课件出示句子)这个句子比较难读,我们一起把它读一遍。(三)、紧扣“遗憾”,体会少年的美好心灵。1、读36段,感悟 “遗憾”。品读“我”的遗憾。、你有过遗憾的经历吗?课文中的“我”为什么感

43、到遗憾?(“我”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板书:我、遗憾)、自由读课文36段,找找看从哪些词语句子能体会到作者的遗憾?边读边画一画。交流:“这些坐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刻得栩栩如生。”“摊上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想到朋友的叮嘱,我在一个摊点前停下来,仔细地挑选。”“我”是从这么多各式各样、精美的木雕中仔细挑选出的象墩,却不能买,多么遗憾呀?你再来读这句话。“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爱不释手却不得不放下,真是遗憾。我们一齐再读这句话。品读少年的遗憾。、只有作者感到遗憾吗?生:不是,还有谁?课件出示: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啊,不,路太远

44、,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我点点头。卖木雕的少年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请同学们齐读这段话,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少年为什么感到遗憾?交流:他需要钱;他看到我非常喜欢那个木雕,却不能买;因为我是中国人,是他的朋友,不能带走心爱的东西让我们再读这几段话,感受作者和少年的遗憾,分角色朗读课文。2、读1015段,弥补“遗憾”,品悟“沉甸甸”的友情。师:读到这里,老师不禁要问,难道少年会遗憾地看着 “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吗?请同学们自由读1015段,看发生了什么事?课件出示:“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啊!原来是一个木雕小象墩

45、,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白天遗憾地分别,晚上少年送来了这个小象墩,请同学们大胆猜一猜少年送我的这个小象墩从何而来?看来这小象墩来之不易呀,但他却不收我的钱?他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是呀,中国人是非洲人民的朋友(课件补充中非友谊资料)、“我们是朋友。”这些真诚的、无偿的、甚至以生命为代价的帮助只因为五个字生:“我们是朋友”。因为铭记着中国人的帮助,为了不让我遗憾的离开,在夜幕中静静地等待着我的出现,也是因为这五个字生:“我们是朋友”。即使历尽辛苦才找到这个小象墩,即使非常需要钱,但却决不收钱,还是因为这五个字生:“我们是朋友”。、品味“沉甸甸”的友情。课件出示:

46、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这时候你觉得这个“沉甸甸的东西”仅仅是一个木雕吗?少年交到我手上的分明是一份沉甸甸的友谊呀。齐读。(板书:我们是朋友)(四)、拓展延伸1、写话练习。师:就这样“我”带着这个小象墩,带着这份沉甸甸的友谊踏上了回国的航班,回国以后,我把这个小象墩放在书桌前我每天都能看到的地方,每当看到它,我就会想起那个非洲少年。今天,我又一次想起这位真诚的朋友,我想给他写一封信。(课件出示)2、四字词填空。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真是(),这里(),景色()。瀑布前摊点上陈列的木雕()、(),其中大象雕得(),我捧着它()。(五)、总结全文。师:很多年过去了,我再也没见过这位少年,但是

47、只要一看到这个木雕小象墩,我就会想起他的话:中国人是我们都朋友。是呀,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非洲人都会铭记这五个字:我们是朋友。推荐阅读:罗红叔叔在非洲的故事。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91、认识“尼、驮”等11个字。会写“卖、售”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等20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3、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1、识字写字,正确读写词语。2、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阅读世界各国人民之间友好情谊的故事。第一

48、课时一、引入新课1、板书课题:卖木雕的少年。读课题。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板书部分重要问题。二、检查预习,自学生字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提问:认识这些字和词吗?读一读。(指名读,学生边听边正音)2、哪些词语不理解?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部分词语。3、小声自读课文,巩固生字的识记,想一想:这课讲了一件什么事?4、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除了留心听他读得怎样。5、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小组讨论,评评谁说得既清楚又简单。指名说。6、自由交流:通过昨天的预习,以及今天读和听,你还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自由谈读文后的感受,鼓励学生表达个性化的感悟。)三、指导生字书写1、出示要写的生字

49、卡片,学生认读。2、巩固识记:分组交流记字的窍门。提出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3、扩词练习,检查积累。4、指导生字书写。5、小结写字情况。四、课后作业1、听写本课词语。(见词语表)2、进一步读熟课文,找一找描写卖木雕的少年言行的句子。3、用“?”标出不理解的地方,其他问题可提在笔记本上。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出示词语卡片,认读。2、听写部分词语,订正巩固。3、回忆:这课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二、读文感悟1、提问:我与卖木雕的少年是什么关系?引导分角色读13、14自然段,突出“朋友”。2、质疑:我是游客,少年是卖木雕的,怎么会是朋友呢?我们一起阅读课文。读文,提出要求:边读边用勾画出描写少年言行的句

50、子,想象他当时是怎么想的。3、与身边的伙伴交流勾画的句子,谈谈读后的想法。4、集体交流:指导朗读第一次对话部分(58自然段)理解两次出现的“遗憾”,想想我和少年为什么感到遗憾。指导朗读第二次对话部分(1115自然段)理解“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想想少年为什么这样说。5、与学习伙伴读课文,说说你的感受:引导:课文体现了少年对中国人民友好的感情。三、指导朗读,深化认识过渡:卖木雕的少年多可爱呀,你能读出他对中国人民友好的感情吗?1、找找哪些句子最能体现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2、自由朗读这些句子,读出自己的感受。3、分组交流。4、指名朗读。四、总结积累1、想对那位黑人少年说点什么?(自由发言)2、

51、学完课文,你有什么发现:自由说,内容可涉及思想感情、写作特点等。引导找出四个字的词语,并摘抄。3、选做题:刚才同学们对黑人少年说了许多心里话,愿意写一写吗?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10学习目标1.认识尼、驮等11个生字,会写卖、售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4.请学生搜集有关世界各国风景名胜的文字及图片资料。5.教师准备一段介绍非洲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录像及课文配乐录音。6.每个小组自制一套字词卡片。第 一 课 时资料共享1.老师请同学们搜集的有关世界各国风景名胜的文字及图片资料,找到了吗?谁来给大家进行展示或介绍?(请学生到前面展示)2.老师找到了一段非洲南部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录像,请大家一同观赏。看过之后请你用一个词语或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