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imer标准操作流程_第1页
DDimer标准操作流程_第2页
DDimer标准操作流程_第3页
DDimer标准操作流程_第4页
DDimer标准操作流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D二聚体标准操作流程目录1 目的2 检测原理3 产品信息4 试剂配制5 试剂保存和稳定性6 预防和警告7 样本收集和准备8 检测需要但试剂盒中未提供的耗材9 质量控制10定标11定标方法 (如需要)12操作流程13结果14 结果解释15程序局限性16 预期结果17 性能特征18 参考文献 1 目的 此程序提供在ACL 8000,ACL9000上使用HemosILÔ D-Dimer试剂用于D-二聚体检测的指导。2 测试原理 D-二聚体存在于因子XIIIa交联纤维蛋白(XDP)纤溶酶降解过程中形成的可溶性衍生物中。这些可溶性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包括一种原纤维蛋白原分子中没有的新抗原(D-二聚

2、体结构),以及它的降解产物和可溶性纤维蛋白。 D-二聚体胶乳试剂是一种大小均一的聚苯乙烯乳胶颗粒悬浊液,这些乳胶颗粒上包被有对纤维蛋白可溶性衍生物中的D-二聚体结构具有高度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当含有D-二聚体的血浆与D-二聚体试剂盒中的乳胶试剂和反应缓冲液反应时,包被的乳胶颗粒会发生凝集。凝集的程度与样本中D-二聚体浓度成正比,仪器通过检测405 nm 波长处,由凝集引起的透射光的减少进行测定(透射免疫比浊法)。 3 产品信息 D-二聚体试剂盒(P/N 20008500)内含:R胶乳试剂:4 瓶x 3 mL包被有鼠单克隆抗体 (MA-8D3)聚苯乙烯乳胶颗粒冻干悬浊液,内含牛血清白蛋白,缓冲液

3、,稳定剂和防腐剂。B反应缓冲液:3瓶x9mL磷酸盐缓冲液,内含牛血清白蛋白,稳定剂和防腐剂。CD-二聚体定标液:2 瓶x 1 mL冻干溶液,为从人纤溶酶降解的纤维蛋白中部分纯化的D-二聚体。内含牛血清白蛋白,缓冲液,稳定剂和防腐剂。 D-二聚体质控(P/N 20008610)试剂盒内含:L低值质控: 5 瓶x 1 mL冻干溶液,为从人纤溶酶降解的纤维蛋白中部分纯化的D-二聚体。内含牛血清白蛋白,缓冲液,稳定剂和防腐剂。H高值质控:5 瓶x 1 mL冻干溶液,为从人纤溶酶降解的纤维蛋白中部分纯化的D-二聚体。内含牛血清白蛋白,缓冲液,稳定剂和防腐剂。4 试剂配制 胶乳试剂:用3 mL NCCLS

4、 II型或相同质量要求的去离子水复溶。盖上盖子,轻轻混匀。确保充分溶解。置15-25oC 平衡30分钟,用前混匀。请勿用力振摇。防止产生气泡。 反应缓冲液:直接使用,用前颠倒混匀。 D-二聚体定标液:每瓶用1 mL NCCLS II型或相同质量要求的去离子水复溶。 盖上盖子,轻轻混匀。确保充分溶解。置15-25oC 平衡30分钟,用前混匀。请勿用力振摇。防止产生气泡。 D-二聚体质控:每瓶用1 mL NCCLS II型或相同质量要求的去离子水复溶。 盖上盖子,轻轻混匀。确保充分溶解。置15-25oC 平衡30分钟,用前混匀。请勿用力振摇。防止产生气泡。5 试剂保存和稳定性 未开封的试剂和定标液

5、可稳定至2-8 oC至试剂盒上标注的有效期。为了最佳试剂保存,建议不使用时,将试剂从仪器系统取出,使用原瓶,保存于2-8 oC。 胶乳试剂:复溶后于原瓶中2-8 oC稳定一个月,或者在ACL 8000-10000上(15oC)稳定1天,不可冻存。 反应缓冲液:开瓶后于原瓶中2-8 oC稳定一个月,或者在ACL 8000-10000上(15-25oC)稳定1天。 D-二聚体定标液:复溶后于原瓶中15-25oC稳定3天;2-8oC稳定一个月;20oC 稳定二个月。冷冻的定标液应当在37oC复溶,用前轻轻混匀,不可反复冻溶。 D-二聚体质控:复溶后于原瓶中15-25oC稳定3天;2-8oC稳定一个月

6、;20oC稳定二个月。冷冻的质控液应当在37oC复溶,用前轻轻混匀,不可反复冻溶。6 预防和警告 潜在传染危险! 此产品的耗材经FDA认证的检测方法检测,不含乙肝表面抗原 (HBsAg),抗HCV和抗 HIV (1 & 2)抗体。应视作潜在传染原处理。 所有试剂均含低于0.1%叠氮钠,在含铅的金属管中可能形成易爆的叠氮化物,请安全处理废弃物。 避免于皮肤和眼睛接触(S 24/25),不可倒入排水沟(S 29)。需穿着相应的防护服(S 36)。7 样本收集和准备 9份新鲜静脉血加入1份枸掾酸三钠抗凝剂中混匀。 有关样本采集,处理和贮存的详细说明请参阅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委员会CLSI (原

7、NCCLS) H21-A4 文件。 冷冻样本应当在 37oC迅速复溶,检测前必须离心。复溶后2小时内完成检测。8 检测需要但试剂盒中未提供的耗材· NCCLS II型或相同质量要求的去离子水· D-二聚体质控(P/N 20008610)· 因子稀释液(P/N 09757600)9 质量控制 推荐使用两个水平的质控进行完整的质量控制过程。上表中所列低值和高值D-二聚体质控品可用于该质控程序。每个实验室应当建立自己的平均值和标准差,以及整套质控程序用来监测实验测试。 依据良好的实验室规范,质控应当每8小时运行一次。请参阅Westgard et al 文献判别质控出控并

8、获得相应的解决办法。10 定标 要想正确获得D-二聚体测试结果,需要进行定标并保存定标曲线。进行定标时不能同时运行样本。以下情况,需要定标: · 更换试剂批号· 满足当地法规需要· 根据实验室内部需要11 定标方法(如需要) 1. 从主菜单,选择 Setup/Liquids 。输入测试所需液体的所有试剂信息。2. 在液体信息屏幕,输入从D-二聚体试剂盒内获得的D-二聚体定标液的靶值。 3. 选择 Confirm() 关闭液体设置屏幕。4. 从主菜单,选择 Calibration/Calibrate 。从Tests to Calibrate列表钟选择 D-Dimer

9、。5. 选择 Materials Map 图标。查看试剂位置,更新容量,检查批号,反应盘等等。6. 选择 Start 图标。7. 查看定标结果,如果R <0.980,请重新定标。 备注: DD h(D-二聚体高值)项目使用正常的D-Dimer定标曲线。无需对其另外输入定标靶值。 ACL 8000-9000 将自动稀释50% 和25% 定标点,每个定标水平重复4次测试100%,50% 和25%。定标曲线的相关系数R2 必须大于0.980。变异系数CV%值要求: · < 4.0% , 1000 ng/mL· < 6.0% , 500 ng/mL· &

10、lt; 10.0% , 250 ng/mL12 操作流程1、如需要,确认适当的D-Dimer和D-D H测试项目已经被活化(操作手册第4章节)。2、如需要,定义液体设置(操作手册第4章节)。3、如需要,建立质控文件(操作手册第3章节)。4、如需要,设置组合,包含D-Dimer和D-D H。如使用单测试/组合测试,使用或不使用条码运行样本,请参阅手册(操作手册第4章节)。5、在样本盘上装载原始试管,样本杯和/或质控。确保条码管上的条码朝向样本盘外壁。6、选择 Analysis,选择 Profile Session或Single Test.。a、如选择 Profile Session,在当前组合下

11、,下拉选择一个包含D-Dimer和D-D H项目的测试组合,这将利于 在同一次测试内完成D-Dimer和D-D H项目测试。b、如选择 Single Test Session,选择D-Dimer 项目。需要使用D-D H的样本必须再次选择D-D H 进行另外单独测试7、选择 Read Bar Codes 图标,不含条码的样本。比如质控样本将会触发样本识别错误报警。选择 OK ,并通过选择 Enter/Edit Sample ID 图标输入样本编号,或者选择 Add QC 添加质控编号。如需要,请重复以上操作。8、如果 LIS 为非选项,对没有测试请求的样本选择 Order Test 图标。使用

12、箭头键选择一个测试,选择 Program Tests 图标添加项目测试请求。按Confirm 图标保存设置并关闭窗口。9、在状态栏内(待测)确保所有测试均提示 “P” 。10、选择 Materials Map 图标。检查试剂耗材位置,更新耗材量,检查批号,反应盘等等。11、选择 START 图标。12、仪器将确认可用的反应孔,并且提示操作者输入反应盘上第一和最后一个孔的位置。13 结果计算 D-二聚体结果以ng/mL形式报告。更多详情,请参阅仪器操作手册。 备注:由于没有国际参考标准,一些生产厂家用FEU(纤维蛋白原当量单位)表示D-二聚体的结果。这两种单位之间的关系大约为: 2 FEU =

13、1 ng/mL.114 结果解释 D-二聚体检测被广泛应用于血栓的诊断和溶栓治疗的监测。 D-二聚体水平升高可见于:深静脉血栓(DVT),肺栓塞(PE) 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D-二聚体水平升高也可见于正常妊娠过程,但是D-二聚体的极度升高提示有并发症的可能。 然而仅仅有D-二聚体结果的升高不足以用来诊断DVT和PE,而阴性的D-二聚体检测结果可用来排除诊断静脉血栓。5许多文献均曾探讨过如何确定临界值用来作为静脉血栓的诊断。15局限性/干扰 以下情况,D-二聚体结果不受影响:· 血红蛋白低于 50 mg/dL· 胆红素低于 5 mg/dL· 甘油三酯低于1

14、000 mg/dL· 类风湿因子低于60 IU/mL(血浆中存在类风湿因子可能造成假阳性结果)。 溶血标本不应该用于检测。 IL D-二聚体胶乳试剂使用的单克隆抗体 (MA-8D3),对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D-二聚体具有高度特异性。 当血浆中加入浓度高于20 ug/mL纯化的降解片断D和E时,可观察到较低的交叉反应。16参考范围 通过每次对30例健康成人供血者标本,使用几个不同批号的试剂和定标液,进行D-二聚体项目检测,对正常参考范围进行评估。 总测试例数为240(30x8)仪器数量正常范围高限 (单位)ACL100-10000 240255 (ng/mL) 由于许多因素(包括患者

15、年龄)均可影响DD结果,每个实验室应当建立自己的参考范围。该项目的检测结果应当结合其它信息,包括临床前后检测的结果等,一起使用,联合诊断。 17 性能特征 精密度: 批内和总的精密度的评估是通过多次运行获得的。ACL 100-10000 低值质控高值质控平均值 (ng/mL)310732CV% 6.012.42 相关性:系统斜率截距相关系数r参考方法ACL 100-10001.26240.40.998D-Dimer EIA 另外,使用IL公司D-Dimer试剂和商业酶免疫测定(EIA)试剂进行比较,对67例样本(10例正常,38例DIC患者,9例深静脉血栓DVT和10例静脉疾患)D-

16、二聚体结果进行评估。ACL血凝仪的相关系数为 0.958 (n=67)。所有经临床诊断的DIC和DVT病人样本其D-二聚体水平均升高。 精密度和相关性结果均使用特定批号的试剂和质控检测获得。最低检测限: ACL 系列血凝仪 - 140 ng/mL 线性:系统ACL 100-10000200-1050 ng/mL 在ACL系列血凝仪上低于20000 ng/mL均无前带现象。 高于1050 ng/mL 的样本结果应该用因子稀释液对样本进行1:5 (50 µL 样本 + 200 µL 因子稀释液)稀释后重新检测。 如果检测结果仍然高于1050 ng/mL应当重复此程序(比如进行1

17、:25 或 1:125稀释)。打印的结果需根据稀释情况,乘上5,25或125倍数。 具有自动重检(高值D-二聚体,DD H)功能的仪器,比如ACL 8000-10000,能自动执行 1:5稀释,并且自动换算结果,从而使测试范围达到 5250 ng/mL。超过 5250 ng/mL的样本必须使用1:25 或 1:125手工稀释,使用正常测试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乘上稀释倍数。18 参考文献1. HemosILÔ D-Dimer package insert issued July 2003, Instrumentation Laboratory.2. HemosILÔ D-Dim

18、er Controls package insert issued March 2003, Instrumentation Laboratory.3. ACL 8000/9000/10000 Operators Manual, pn19085468, Instrumentation Laboratory.4. 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s. Collection, Transport, and Preparation of Blood Specimens for Coagulation Testing and Performance of Coagulation Assays 4th Edition; Approved Guideline. NCCLS document H21-A4, 2003.5. Curtin N et al. Ext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Instrumentation Laboratory IL 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