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关注细节,造就精彩_第1页
解析关注细节,造就精彩_第2页
解析关注细节,造就精彩_第3页
解析关注细节,造就精彩_第4页
解析关注细节,造就精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更多相关资料请加扣扣1-6-3-4-1-8-9-2-3-8更多相关资料请加扣扣关注细节,造就精彩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课堂教学活动是由一个一个的细节构成的,达到这一目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应该就是关注课堂细节教学,于细节处见智慧。本文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从“关注细节,造就精彩”角度出发,阐述语文教学中的细节处理问题 关键词:关注 细节 精彩课堂我国的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正在进行中,新课程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所接近、接触和接受。语文课程标准第三条提出“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但现行的课堂教学行为无论是从教学

2、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角色定位,还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细节方面都存在着大量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与新课程的理念相悖理。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语文课堂,大的框架要粗线条,小的细节要细线描画。教学中最能给人留下印象的,往往不是整体构思与设计,而是对细节的处理,是一句机敏的话,一个得体的动作。”本文旨在引起教师对教学过程中一些细节问题的关注和重视,以使课堂教学过程在体现新课程理念方面呈现更多的细节之美。下面笔者就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点心得和感悟,来谈谈体会和尝试。一、关注导入语,于引语处见精彩于漪老师说过: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

3、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是的,从理论上讲,老师们都明白创设情境导入的重要性,因为导入时创设情境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公开课等研讨课时,这个细节处理相对做的不错,但是,由于一些原因,平时我们很少注意开个好头,在导入上下细致功夫。某日,笔者施施然走进初一(10)班的大门,喊过起立后正式上伟大的悲剧一文,我用了一句非常平常的导入语:“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文章,下面我们马上试着一句话来概括全文。”结果全班学生闷声思索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概括出来了,当然老师的整堂课的预设也顺利完成了,可是,可是课后回到办公室,总觉得缺了什么,到底是什么呢?细细思索,幡然醒悟:整节课缺乏一种飞扬的激情,缺乏一种四溅的

4、感动,那应该是情不自禁地为英雄们的创举潸然泪下的感动啊。反思自己教学目标个个落实,教学环节步步到位,学生们居然就这样无动于衷呢?是导入吧?是导入环节出差错了!正是随意的导入没有充分调动学生情绪,以致学生到下课铃声响起,也没有进入那个情境,没有情境创设,何来感动,何以能感受悲剧之悲,悲剧之伟大!第二天,上荒岛余生,我把自己精心制作的课件拿了出来。伴着抒情缓慢略带忧伤的钢琴曲桑圣的天鹅慢慢地讲故事:三百多年前,在英国,有一位传奇式的人物鲁宾孙,他从小就很顽皮,长大后,不听父亲劝阻,出海经商去贩卖黑奴,在海上,遭遇了狂风巨浪,同船的十一人中,十人被海浪吞没,仅剩下鲁宾孙一人同学们完全被这个故事吸引了

5、,他们对鲁宾孙的遭遇产生极大的兴趣,他们快速的筛选文本,提出自己想提的问题,说了自己要说的想法,一堂课下来学生发言精彩纷呈,说到动情处,某些女同学还偷偷抹泪。两节课,因为有没有在导入这个细节上下功夫,导致了两截然不同的效果,前者沉闷、僵硬,后者生动、精彩。究其原因,是没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投石激浪”,瞬间勃发学生热情,引人入胜。心理学研究表明:“愉悦的情绪对学习有着明显的优越性,它能引起和保持学习的兴趣,给大脑带来明晰的状态。”因此,适当得体的导语不仅能消除学生的疲劳,集中学生的精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给学生一种和谐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愉悦美。以后,笔者再也不轻易放弃导入这个细节,甚至在它

6、上面下大功夫,让不同类型的课有不同的导入方式。上台阶,我用腾格尔深情歌颂父爱的歌曲父亲;上春,我直接甩开破喉咙唱“春天在哪里啊,春天在哪里”;上背影,我用黄磊的背影音乐做背景抒情“春天树尖上长出了第一片嫩芽,秋日里远处传来的一首怀旧的老歌,周六回到家,父母早已为我们准备了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上你一定会听见的,更是结合图片和声音把有声世界和无声世界进行比较是的,只要我们稍下工夫,就会觉得有艺术性的导入是开启新课的金钥匙,有了这把金钥匙,我们就能顺利打开教学艺术殿堂,造就精彩课堂。二、关注过渡语,于衔接处见精彩教师在备课时,注重点大都放在钻研教学环节是否紧凑、合理、激趣。往往不注意过渡衔接“语言”

7、的恰当使用。其实,充满激情、渗透力、逻辑性、启发性的过渡语,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基础。上海市嘉定一中语文组的朱洁文老师在绝版的周庄教学实录中,那一句句非常精彩的过渡语,给人印象深刻。感悟周庄之美、作家之情与深沉之思的环节里,朱老师是这样引导学生的:刚才大家说了很多,也许有些零碎,但很敏锐。首先大家都感受到了作家笔下的周庄有一种独特的美:自然、朴实、宁静、民族味美的事物最能掀起人们内心的情感波澜,就像李白想到黄河、王勃登上腾王阁、张继夜宿寒山寺,作家也难掩心中的感慨何深情。那么,这么多词语来鉴定周庄都无不可,可是,作家最后对周庄的鉴定却是什么呢?这样的启发思考,留有余味的过

8、渡性语言,既能使学生不因要到下一环节而中断学习兴趣,又使整个教学过程浑然一体,多精彩啊!上一堂精彩课就像缝一件精美的衣服,其中一针一线是细节,一个个环节就像一块块布,过渡语就像针线,针线活不细致,再好的布料也做不出华服,甚至会把一块块布戳得破烂不堪。笔者曾经听过这样一堂课。还是伟大的悲剧,整堂课个个环节的转换几乎不见开课老师的过渡语衔接语,只是探讨好一个问题后就在大屏幕上打出另一个问题,偶尔一句过渡语也令人茫茫然不知所云。他说“在课文中寻找令自己感动的情节,思考悲剧因何伟大”,学生个个摸不着头脑,老师再重复提问,学生依然不解,老师就亲自作答。就这样,因为事先没有在过渡语上下功夫,使得一节课就在

9、学生兴味索然中匆匆完成教学任务。“以其昏昏”的做法怎能激活课堂,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当我们完成一个课堂环节,进入到下一环节时;当我们探讨好这个问题,预备讨论下个问题时,应该增添必要的过渡性衔接性语言。应该说,像过渡语这些个细节是事先可以“打造”的,没有精彩的预设,相信也不可能出现精彩的课堂。“书到用时方恨少,”为什么我们缺乏精彩的过渡语?“水无源则竭流,木无本则不成材,”何一种策略都有赖于教师对文本的潜心解读,对语文命脉的正确把握。多去读书吧,在钻研主要教学环节时,也让我们放眼重视这看似无关紧要,其实却至关重要的衔接细节的设置吧!让我们精心打造衔接句,预约精彩课堂!三、关注结束语,于点睛处见

10、精彩黄政枢说:“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而完善精要的结尾,更是“画龙点睛”,会使课堂教学再起波澜,从而给教学活动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因此,精心设计结束语这一教学细节,对于造就精彩课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我们往往也会忽视这一细节。那天,去听了市八中张老师的与朱元思书一课,感觉尤为强烈。在谈备课意图时,她说首先“做为文言文”,其次“做为山水文章”,可分四个板块:读文章评语言、谈感情等。说实话,这是一堂高质量的课,无论是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有效性指导,还是对文本的整体处理都非常巧妙。其中用“偷字法”比较文中词语的教学手段真可谓别出心裁、恰到好处,

11、令人耳目一新。可以说这堂课有凤头有猪肚,但令人遗憾的是到下课铃声响起时,她始终没给这文章做一个精彩的结束,只是草草收场。像这样一篇文化味如此浓烈的文章,却没有一个给人一种“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感觉的结尾,实在痛心!凭她的实力应该不费吹灰之力,可最终力有所不逮,何也?分析其原因怕是忽略了这一细节了吧。俗话说“编筐织篓,贵在收口”,在教学中,如能设计好课堂的结束语,则能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增加课堂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过渡语可以打造,可以预设,同样,结束语也行,不是我们做不到,而是我们没有关注到。让我们的学生在或隽永,或耐人寻味、或富有哲理的结束语中体验“余音绕梁,三月不知肉味”持续兴趣,

12、加深理解,增强兴趣归纳总结,升华感情,冶情励志吧!汪中求先生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说:“芸芸众生能做大事的实在太少,多数人的多数情况总还只能做一些具体的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的不可缺少的基础。”这话就阐明了重视小事,关注细节的重要性。生活中如此,教学中亦如此。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使知识不变成僵死的、静止的学问,就要把语言变成一个最主要的创造工具。”因而,追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职责所在。精心设计课中的导入语、过渡语、结束语这三个教学细节,以风趣幽默的语言营造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以准确精练的语言开启

13、学生心智,以优美富有激情的语言扣击学生心灵,让学生为文所感,为情所动,让学生进入自主探究的理想学习状态,从而造就精彩课堂!参考文献细节决定成败(汪中求)春觉斋论文(林纾)语文学习2006、1合川市教育教学论文集2005、1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8年级语文备课分工计划阅读第三单元11 敬畏自然   2课时 王飞容12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1课时 王飞容13 旅鼠之谜 2课时 王飞容14 大雁归来 1课时 程洁15 喂出来 2课时程洁第四单元16 云南的歌会 2课时 程洁17 端午的鸭蛋 2课时 潘爱微18 吆喝 2课时 潘爱微19 春酒 1课时 潘爱微20 俗世奇人 2

14、课时 陈梦芳第六单元26 小石潭记 2课时 陈梦芳27 岳阳楼记 2课时 陈梦芳28 醉翁亭记 2课时 刘雪梅29 满井游记 2课时 刘雪梅30 诗五首 2课时 刘雪梅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 3课时 陈梦芳科海泛舟 3课时 刘雪梅到民间采风去 3课时 潘爱微古诗苑漫步 3课时 王飞容背起行囊走四方 3课时 程洁       第五单元诗词曲五首里有过零丁洋一文。教学该文时,我主观以为像文天祥这样的英雄应该是耳熟能详,无须多做介绍。所以上这篇时,我是这样问9班的学生:大家知道文天祥是谁吗?(其实这时我确定下面的回答是大声而整齐的:知道)

15、结果听见学生中有期期艾艾的问是不是四大才子之一?有轻声嘟喃文天祥是谁?有直接叫不知道。居然不知道文天祥是谁,我倒吸了一口气!听着这些质疑声我带着怀疑的语气再追问了一次:我们的社会科中的历史没有介绍吗?学生的回答是确定的没有。       在备课此文的时候,教科书后面附录的一篇赏析里这样说: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光照天地,主要原因则不在于艺术技巧,而是在于诗中所表现的崇高气节、悲壮情调、血性精神。读文天祥诗,一个把握这点。教科书是这样解说最后一句的:最后一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流传的名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