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教学的目的更在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关于语文教学的目的更在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我以前已有概括论述(发表于全国中小学教育网上),现又经过认真思考,在内容方面做了进一步拓展。(也发表在全国中小学教育网上)一、语文教学为什么要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我认为最重要的理由是由语文教学的历史责任感决定的。我是从一个不同于现在的语文教学层面而从一个更高的历史层面上论述这个问题。世界上有许多国家有许多民族,它们是怎样凝聚他们的人民的呢?有的是靠血缘凝聚的,有的是靠宗教。中国从历史上看从未有一个举国公认的宗教,历代的统治阶级对宗教的态度也褒贬不一,加上释、道、儒三家分立,宗教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凝聚力实
2、在有限。那么,中华民族是靠什么力量凝聚呢?我认为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在人类历史上有重大影响和贡献的世界最大的民族,必有使其凝聚在一起的超凡力量,这种超凡力量非具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华的传统文化莫属,中华民族是一个靠文化凝聚的民族。从历史上看,历朝历代都是靠文化来凝聚的,外来的异族统治者为了长治久安,也必然同化于传统文化之中,顺之则兴,逆之则亡。在目前的语文教育大环境下,我越来越感到传统文化缺位对我们社会、民族造成的危害。究其原因,正在于我们的语文教学不重视或忽视了对待传统文化的传承作用,造成了我们的学生对待传统文化的陌生和情感上的疏远,我们培养了一批无根的孩子,所以我们民族的凝聚力也一天天
3、的弱化,这种现状让人十分担忧。其次是语文学科育人本质回归的必然要求。语文教学不象数学、化学、生物、物理那样以传授技能为主,它必然要承担育人的任务,培养人的精神修养、人生态度,它要为社会造就有用之才。我们都有这样的共识,上世纪我国产生的一批大学问家都是学贯中西。他们不但掌握最先进科学技术,同时深厚的国学功底在他们身上形成了有丰厚的传统文化的积淀,形成了深厚的民族情结,报效祖国是他们永恒的信念。当中国需要他们时,他们均义无返顾地抛弃名利、地位以及丰厚的物质条件,毅然回到祖国,其精神可歌可泣。他们的民族情结又是怎样形成的?正是早期的传统文化的教育,使他们具有丰厚的文化积淀,久而久之,必然厚积薄发,内
4、化成对中华民族的深厚感情。义无返顾的回归,正是他们身上民族情结作用的必然结果。他们不仅仅是一个个举世公认的大学问家,也更是做人的楷模,这些都是语文学科育人本质的正面范例。另外,育人也和一个人的学识也是有密切联系的。我们现在社会上博士、博导满天飞,但我们没有真正意义的大学问家,这是因为和老一辈科学家相比,他们之间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大为不同,老一辈科学家追求的是默默无闻地奉献,因为他们所接受的传统文化中从不宣扬追求虚名,而今天的某些人更追求个性的张扬和对社会的索取。不同的价值追求,必然导致他们对取得学识的不同的态度,也导致不同的结果。我在这里只是举了一个学界的例子,其实,在任何一个行业这些道理也都是
5、相通的。这些例子都在告诉我们应该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把握我们语文教学,也就是以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己任,不能放弃育人的责任,它应该让学生在人格塑造、思想启蒙、人生导向、精神修养方向都要有所作为,而不是把语文仅仅讲成文章学、修辞学、语法学等,只有这样语文课才会教得充实、教得有深度、才能更好地履行育人的神圣使命,同时语文学科也会有蓬勃的生命力。 育人的本质回归还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杜甫有一句诗为“润物细无声”,这就是传统文化作用于学生情景的真实写照。我们都有这样一种体会,小时候背诵了许多似懂非懂的诗文、警句,当时朦朦胧胧不得要领,但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就发现那些东西日渐内化为自身的性格修养
6、,成为思想的精髓,并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日益强烈,其显示的生命力和作用力是任何说教都无法比拟的,一句“天行健,老子当自强不息”可以让人终生为追求理想目标而努力。至于“位卑未敢忘忧国”所展示的报国情怀,“苟利国家生死人,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献身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丈夫气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价值追求,以及“厚德载物”的襟怀等,不都规范着人生的旅程吗?一句“落叶归根”更是昭示了人的归根的情怀,它能让游子万里回归。它们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作用,是它们直接融化到人的血液里的。第三从历史的、发展的观点来看,每个人只是连续不断的历史文明中的一段,我们要
7、从前人那里继续文明的成果,我们还要做传承文明中的一份子,这样我们的中华文明才不会断流。同时,不管是传承文明的人还是接受传承的人,都会对文明保持一种敬畏的心态。我们的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才会得到顶礼膜拜,也才能生生不息。道理就这么简单。二只有语文才能全面准确地传承传统文化。不论把语文称为语言文字或语言文学,都不能否认语文是由经典文章和经典诗文组成的教学范文集成。学生喜欢一首诗歌、一篇文章,绝不仅仅因为它的语法多么规范,修辞手法多么多样,结构多么精巧,首先吸引学生的是它们所表现的内容,而日后作用学生的也主要是它们的内容。从道理上讲,每一篇范文、诗歌都从一个方面展示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这就是一种客
8、观存在,这种存在必然决定学生的意识,因此,语文必然是传统文化的天然载体。有人说,目前中、小学开设的思想品德、社会、青年、历史甚至数学课也能反映传统文化,也有教化作用。我不否认这些学科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但它们都不具备语文所具有的下面的特征。我认为语文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它特有的四个特征:1历史性: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到大学语文,语文较完全地选取了从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以及近、现代的经典诗歌、文章,它们构成了语文教材的庞大体系,完全可以反映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的脉络。2完整性和准确性。传统文化是宏大而精深的,而又都散见一首首诗歌,一篇篇文章,一个个英雄传奇人物的事迹
9、里,而语文教材正是由它们汇集而成,所以语文能较完整准确地反映传统文化。因为学生可以直接面对传统文化去感悟它,而不是假借一些二手三手的材料,所以就能准确地认识、掌握传统文化。3精华性。不可否认,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糟粕,“三从四德”“三纲五常”妇女“从一而终”愚民思想等等。因为语文教材的范例都是经过精选,千锤百炼的,它大都选取有积极意义内容范例供学生学习,学生的学习是以掌握精华为主的;即使有部分糟粕在里面,也正好为学生提供一个研究分析的机会,学生可以去分析,去批判,分析批判又给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个完善的机会。这样传统文化才能发展,才能有新鲜的内容,才能更有生命力。4艺术性。我想没有谁能否认我们
10、的教材中所选的范例绝大多数都是艺术珍品,它们都有极高的审美性。其精美的语言,匠心独具的结构和深邃的思想等,都是前人(也有几个今人)的智力活动的结晶。美的形式更能吸引学生去读它,从而认识它内部所蕴涵的深邃的思想。所以,只有语文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天然载体,这是语文独具的特性所决定的。 三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教学要求和目前语文教学方法的关系。关于语文教学的目的,传统启蒙读物三字经对语文学习的目的直接概括为“人不学,不知义”。“义”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这说明古代的语文教学是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的。解放前的中学校会施行细则中说:“国文要旨在通解普通语言文字,能自由发表思想,并略解高深文字,涵养文
11、字之兴趣,兼以启发智慧”。这个细则为语文了归纳四项任务即:识字,说话,培养写作兴趣,启发学生的智慧。凭心而论细则对语文的界定很有合理的成分。随着语法学、修辞学、文章学、逻辑学等学科从西方的引进和完善,它们对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因为这些学科都侧重于训练人的某一方面的能力。所以从建国以后,对语文是语言文字还是语言文学,都是一会儿一个说法。但能力说还占有一定的位置。即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这种观点应该说,也有道理。但它弱化了语文教学传承传统文化的作用,更何况现实是我们的语文教学在考试的指挥棒的强力作用下,什么便于出题评分,就考什么,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学生就练
12、什么,所谓的标准化试题近似“脑筋急转弯”,“智力游戏”,师生付出了那么多的精力时间,培养的结果都摆在那里就不用多说。民间有一句俗话“出水才看两腿泥”,现在腿上的泥巴已经见到了,于是有人高呼要重视语文的文学性等等。对各种观点的优劣性的分析,不是本文的任务。我只想强调语文教学注重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绝不会排斥其他教学方法中的有益的东西,只会兼收并蓄,或叫兼容。我只是更强调了语文教学的历史使命感。这样的使命感只会对我们目前的语文教学有一个合理内核。有了传统文化这个合理内核,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有了灵魂,就有了神韵,它只会促进其他教学目标的落实,而不是去排挤它们,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富有了活力和生命力。四结论:综上所述:1认识到语文教学有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就会从历史的角度去把握语文教学。传承中华的传统文化应该是语文教学的第一使命。我们必须给学生深厚的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五年下册美术试卷及答案
- 五年级书写测试卷及答案
- 卡片材料采购合同
- 货车租赁合同样例分析
- 物理2025《高中考前》高考冲刺考试方法答题技巧高考预测板块七 电磁感应规律的综合应用含答案
- 《如何提升公众演讲能力》课件
- 办公自动化与健康数据的融合应用
- AI在医学实验室诊断中的伦理审查框架
- 区块链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 《抗病毒药物》课件
- 商砼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 强酸强碱烧伤及中毒的处理方法
- 厂家管道吹扫方案(参考)
- 超深水油田开发及水下生产系统概述-37页的简介
- 轧钢高线车间装配工工艺规程
- 法制副校长聘书模板52426
- 钢板桩施工专项方案
- 太湖县赵氏宗谱编纂理事会章程
- 水土保持常用监测表格(共9页)
- PPT翻书动画效果的制作
- 病理学第十六章-神经系统疾病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