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肉制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检测分析鞠丽萍1,刘文华1,张雁云2(11密山市卫生防疫站,158300;21依兰县卫生防疫站,黑龙江依兰154800关键词:肉制食品;亚硝酸盐;含量中图分类号:R155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5775(200108-0622-01研究表明:亚硝基化合物是强致癌物质。因此,我国食品卫生标准中对亚硝酸盐含量做出了严格规定:G bn137-81,G Bn138-81中规定咸肉类,香肠(腊肠中亚硝酸盐含量30mg/kg。为了解我市肉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分布状况,我们采集了75份熟肉制品,并对其亚硝酸盐含量进行了检测。1方法从熟食加工厂或销售点以无菌方式取样250g
2、左右,置已灭菌的塑料袋中,水箱保存、备检。测定选用G B500933-85食品中亚硝酸盐及硝酸盐的测定方法中的盐酸萘乙二胺法。2结果与分析表15种75份熟肉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样品种类样品数检出数检出率(%含量范围(mg/kg超标数超标率(%熟牛肉181372120121500熟猪肉128661601817500烤鹅13969120371521514香肠24241000501083313风干肠881000751033715从表中显示,熟牛肉、熟猪肉中亚硝酸盐的检出率略低,含量范围仅在01215mg/kg之间,一般不超标,这主要是由于熟肉制品的制作工艺中,肉的感观性状一般靠糖色形成,而亚硝酸盐仅做
3、为辅助的增色、防腐剂使用。香肠、风干肠中亚硝酸盐的检出率和超标率明显偏高,这显然是这类食品的特点所决定的。这类食品所追求的是特殊美丽的肉红色,使用亚硝酸盐为最佳的添加物,这比起使用色素来增色更逼真、柔和,更具有刺激食欲的感观作用。同时香肠,特别是风干肠的加工、贮存、销售的环节多,周期较长,这就使得加工单位不能不考虑食品的防腐问题,加入较多量的亚硝酸盐是其中的主要措施之一。表1中香肠、风干肠中亚硝酸盐含量最高达75mg/kg,超标率为3313%、3715%。烤鹅制作工艺虽与香肠类似,但烤鹅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检出率和超标率都不高,这是因为调查中发现一些个体加工厂靠添加色素来提高烤鹅的感观品质。不难看
4、出,目前滥用、超量使用亚硝酸盐的情况在熟食加工行业中不同程度存在,这应引起食品监督检验部门的重视,这不能不促使人们去思考这种现象的产生原因和我们今后的工作对策。211鉴于大多肉食加工企业对超量使用亚硝酸盐的危害认识不够,应加强对从业人员食品卫生法的宣传教育及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企业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思想认识。212在食品加工企业贯彻、执行有关食品法规和国家标准,帮助企业制订各类食品中亚硝酸盐的添加标准和程序,做到责任到人,使有关国家标准具有可操作性,确保食品的安全性。213强化对食品加工企业的监督管理,做到定期检查,并及时向企业反馈,帮助企业及时发现使用亚硝酸盐中存在的问题,决不能让超标食品流入
5、市场,并对不执行国家标准、严重超标、屡教不改的企业进行严厉的处罚。(编辑:刘学振(收稿日期:2001-02-18住院精神病人猝死26例临床分析刘淑华,全耀斌(大庆市第三医院,黑龙江大庆163000关键词:精神病人;猝死中图分类号:R74910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5775(200108-0622-02近年来,精神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猝死的病例有上升的趋势,由此带来的医疗纠纷也在增加。这个问题也逐渐受到了精神科医生的重视,为探讨猝死与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用药、躯体合并症以及年龄、病程的关系,本文对26例猝死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1资料本组病例为我院1975
6、-081999-06的住院精神病患者,死亡病例共77例,其中符合WH O猝死诊断标准的26例,占死亡人数的33177%,占同期住院病人的010025%。112方法依据26例猝死者的住院病历,对其年龄、性别、病程、住院时间、入院诊断、住院次数,躯体情况包括躯体合并症,饮食及水电解质情况,心电图改变,猝死时间以及猝死当日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种类、剂量、用法和用药时间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2结果211一般情况26例猝死病例中,入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者18例,癔症性木僵者1例,躁狂者1例,抑郁症者3例,癫痫伴发精神障碍者2例,产褥期精神障碍者1例。男性14例,女性12例。年龄1860岁(42±1
7、3165。病程7d35年。住院时间2d 13年。住院次数17次(218±21098。212躯体合并症有躯体合并症者15例,其中冠心病者3例,高血压者1例,糖尿病者2例,肺结核者3例,继发呼吸道感染者2例,迟发性运动障碍者1例,低钾血症者3例。有心电图改变者7例,其中ST-T改变者5例,T波低平伴QT间期延长者1例,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者1例。无心电图改变者16例。因住院时间短未做心电检查者3例。无合并症者11例。213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见表1,2红霉素与卡马西平合用致药疹及毒性作用的临床观察张东阁,郭滨华(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50关键词:红霉素/卡马西平;药疹
8、;毒性作用中图分类号:R9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5775(200108-0623-01随着对卡马西平的临床作用的广泛研究,现在已将此药应用于躁郁症、癫痫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及某些非典型精神病的治疗和预防,并取得了满意疗效。但是此药的不良反应也逐渐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现将临床所见7例由卡马西平引起药疹的病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1一般资料7例均为女性。年龄1740岁,平均2717岁。临床诊断:精神分裂症2例;分裂情感性精神病3例;癔病、癫痫伴发精神障碍1例,既往均无药物过敏史。112用药情况应用卡马西平最大剂量014018g/d,平均剂量0157g/d。其中
9、,合用氯丙嗪3例,(既往均使用过氯丙嗪治疗;合用氯氮平、氟哌啶醇各1例(药诊消失后继续应用无过敏;2例未合用其它抗精神病药物。出现药疹时,给予用红霉素静脉滴入4例;给予新诺明口服5例。113药疹及伴发症状重度全身药疹伴高热(体温3810以上4例(均合用红霉素;伴发扁桃体炎2例;淋巴结肿大1例;腹泻1例;2例白细胞计数下降,最低达314×109/L。114副反应所有病例在出现药疹后均停用卡马西平,除4例严重药疹伴发高热者加用抗炎及脱敏治疗病程较长外,其它3例短期内症状缓解。3例再次应用卡马西平,2例次日即出现药疹;1例30d后出现重度贫血。2讨论卡马西平在精神科应用日益广泛,国内外对其
10、产生的不良反应的报道也逐渐增多,但尚无一致的看法。药疹在其不良反应中占较重要地位,有文献报道,服用卡马西平有8%以上的病人可以发生皮肤病1。另有人报告,卡马西平的皮肤病发生率为2713%,仅次于消化道反应2。本组药疹均排除其它抗精神病药物引起,本组卡马西平用量较小,平均剂量0157g/d,与文献报道的产生严重副作用时,卡马西平使用剂量大都在110g/d以上3有所不同。严重药疹占57%与国内报道相符2。本资料4例严重药疹均在出现药疹前,因咽部炎症或其它感染而合用红霉素及磺胺类药物同时出现高热。其中,2例出现一过性白细胞减少,停用卡马西平及红霉素,药疹及全身症状明显减轻。提示红霉素可以加重卡马西平
11、引起的药疹,并出现严重的全身症状。红霉素诱发卡马西平中毒,国内外曾有资料报道4,症状多头晕、眼震、四肢震颤及共济失调,对引起发热及严重药疹尚无报道。国外有人观察,在使用红霉素期间,卡马西平的血浆水平上升,停用红霉素后24h下降至正常4。对于红霉素导致血浆卡马西平浓度增高的机制,曾有不同报道,本资料提示,在卡马西平治疗期间应避免使用红霉素类药物。而磺胺类药是否与此有关,尚待继续观察。国内有人提出,卡马西平出现的副作用,经减药、停药好转后可以再给予低于副作用计量的药物3。但本组3例病人再次给药,2例次日即出现药疹,另1例1个月后出现重度贫血,与上述报道不同。因此,我们认为,对卡马西平曾出现过敏反应
12、的病人,应慎重考虑本药的使用。参考文献1张明康译1卡马西平中毒3例报告J1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86,13:12212张理义1C BZ治疗精神病人不良反应的观察研究J1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9,15:27913赵贵芳1卡马西平在精神疾病中的应用J1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88,21:28414李明林1红霉素诱发卡马西平中毒3例报告J1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9,15:4615王焕林1卡马西平的药物相互作用和毒性研究J1新药与临床,1986,(4:2261(编辑:谢忠艳(收稿日期:2001-05-27表1单一用药情况药品名称每日剂量(mg用药时间(d例数氯丙嗪10050021006
13、6氯氮平100400242648433泰尔登1004005462阿米替林1752507242氟哌啶醇10405512奋乃静8202卡马西平6001481表2联合用药情况药品名称日剂量(mg用药时间(d例数阿米替林/舒必利50150/3002325/23602阿米替林/泰尔登50/30010/101氯丙嗪/奋乃静200/1639/391氯氮平/舒必利300/400231氯氮平/锂盐400/12067/671氯丙嗪/氟哌啶醇300/10(肌注1060/2533讨论猝死是临床上的一种异常严重而紧急情况,其临床特点为病情发作突然,一旦发生猝死,其抢救成功率非常低。本文病例均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其中单一用药者17例,联合用药者9例。药物剂量均为中小剂量。从用药的种类来看,氯丙嗪出现频率最高,占38146%,但临床上氯丙嗪的用药频率也最高,所以尚不能肯定药物的类型及剂量对猝死有直接关系,但本文病例中有11例无躯体合并症,其中年龄最小者18岁,均服用剂量不等的抗精神病药物,故支持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猝死的观点。据文献报道,猝死的原因中以心脏猝死最为多见。本组15例发生在夜间死亡,这与夜间迷走神经兴奋,易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动脉血栓,从而使心肌缺血加重,继而导致心律紊乱,而发生猝死。另一方面在睡眠中发生猝死则可能与过度镇静有关。猝死往往缺乏特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学期末区域活动实施规划
- 加强团队建设效能课件:融合领导力与执行力塑造卓越企业
- css实现文字断裂效果的示例代码
- 施工质量管理培训
- 副校长年终个人工作总结模版
- 2025中学助学金借款合同补充协议
- 污水再生利用工艺总结模版
- 2025建筑工地水电安装承包合同
- 机械伤害现场处置方案演练总结模版
- 农村年度远程教育教学培训工作总结模版
- GB/T 3953-2024电工圆铜线
- 碘缺乏病知识宣传课件
- 曙光医院网上查报告
- GA/T 1093-2023安全防范人脸识别应用出入口控制人脸识别技术要求
- 港口危货作业单位主要安全管理人员试题及答案(536道)
- 2024年监理工程师考试《三控》真题与答案
- 2024年天津市初中地理学业考查试卷
- 《电工安全操作规范》课件
- 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护理专家共识
- 管理干部安全生产培训课件
- 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招聘真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