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农田水利现状_第1页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农田水利现状_第2页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农田水利现状_第3页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农田水利现状_第4页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农田水利现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农田水利现状1.1工程现状某市共有各类水利工程约10500处。小(二)型以上水库50座,其中中型水库3座(包括土桥水库、洛西水库、六坡水库),小(一)型水库20座,小(二)型水库27座;山塘水库399座。总库容17766万立方米,有效库容12635万立方米。年蓄引提水能力65000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29.3万亩。小水电站9座,装机容量5590万千瓦,年发电量2000万度。已建成乡镇供水工程135处,供水能力1.6261万立方米/日,受益人口21.39万人;共计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困难8.45人。全市共建成防洪排涝工程138公里,保护耕地3万亩,保护人口4万人。全市共治理水土流失

2、面积29.47千公顷。全市建成家庭水柜和地头水柜共8792处,总容量51.7万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10409亩,受益人口4.25万人,解决人饮困难3.04万人。现有48处水轮泵站中,国营站仅有三岔和长瓦2处,集体管理的有46处。三岔水轮泵站有60型水轮泵1台,灌溉面积13.33公顷,由三岔水电站兼管。长瓦泵站现有左岸60型水轮泵15台,灌溉面积53.13公顷,右岸建电站用电灌代替,由泵站职工管理。设计流量1立方米/秒以上渠道有67.59公里,已防渗的有14.74公里,流量1立方米/秒以下渠道共有1232公里,其中未防渗的有869公里,渠道配套建筑物965处,排水工程138.82公里。这些水利工

3、程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不可替代的重要基础设施。但是,由于多数水利工程已运行0多年,一些灌区工程本身未完全配套,渠道工程老化渗漏严重,灌溉面积萎缩,渠系水利用系数很低,效益严重衰减。详见附表1。1.2 运行管理现状(1)管理机构我市现有分设16个水库管理所,职工人数为65人,职工工资全部由财政拨款,灌区用水由某市水利局统一调度;乡镇政府设有水利站共16个,群众自己组建用水协会16个。灌区用水由某市水利局统一调度。(2)用水管理国营水库灌区用水是按亩收费,农民用水不限量,导致田间串灌,漫灌比较普遍,特别是1983年农村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在灌区内实施,因渠系管理没有相应跟上体制改革的形势,导致

4、原有的生产队管水组织解散,形成村以下的支、斗、农、毛渠处于管理失控状态,出现各家各取所需取水的混乱局面,渠系建筑物被损坏,水量流失极其严重。集体水库灌区用水由当地村民自行调节。3、经营管理目前国营水库灌区以单一经营即“卖水收费”为主,其他如养植、种植以及其它经营产业都没有形成规模。而且目前水费是按亩收费,其水价是政府指导价。水费征收额仅能维持正常的管理费用和办公费用,灌区缺乏足够的资金对灌区工程进行自我改善、提高,所以水费改革和发展多种经营势在必行。集体水库灌溉用水没有征收水费。1.3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特定的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现有水利工程普遍存在工程总量不足,规模偏小,建设标准低;投入不足,

5、配套不完善,覆盖率低,年久失修,病险严重等问题,导致水资源利用不足,灌溉保证率低,供水不安全等,不能有效地解除旱涝灾害特别是旱灾的威胁,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水利化程度低。项目区内有效灌溉率偏低,大量耕地也缺少灌溉水利设施。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长期以来水利建设投入不足,缺乏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以后,农民群众的投工投劳大幅减少。由于投入不足,无法兴建水利设施,导致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二是一些地方由于缺乏地表、出露水资源,坡度较大或土地零星分散等原因无法兴建传统水利设施或因单位投资过大,目前

6、还没有水利设施而干旱。如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群众新开垦的土地、一些异地移民安置点、库区移民点和石山区零星分散的土地绝大部分都没有灌溉水利设施。 (2)灌区水利设施老化及损坏严重。现有中小型水库绝大部分是六、七十年代修建的蓄水工程,承担着本地区30农田及主要产粮区的灌溉供水任务。目前工程老化失修,坝体渗漏、放水设施失效、抗洪能力不足现象普遍存在,导致水库无法正常蓄水运行,蓄水能力严重下降,可供水量不能满足灌区粮食生产灌溉用水需要,严重影响了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生产的发展。现有引、提水工程大部分设施老化及损坏严重,造成引、提水量不足,致使灌溉面积严重下降,有相当部分提水工程已失效。另外

7、,一些提灌工程由于抽水扬程高,运行成本高,群众无法负担水费而无法运行使用而造成灌区内出现了农田受旱。目前基本没有运行使用。群众只能将水田改种旱作物。(3)灌区水利设施配套不完善,节水改造滞后。现有灌区特别是中、小型灌区的渠道防渗率低,某市中型灌区渠道总长334.89km,其中:已经防渗61.99km,防渗率为18.5。灌区渠系配套普遍存在建设标准低,配套不完善,覆盖率低,渠系建筑物年久失修、坍塌、老化、淤积等现象,导致灌溉水利用率低,水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灌溉保证率达不到设计要求,灌溉面积逐年下降;此外,由于输水设施不完善,春耕季节用水高峰时,灌区内上游有水下游旱现象年年存在,水事纠纷经常发生

8、,供水很不安全等。 由于以上原因,导致有限的水资源得不到充分地利用,灌溉面积逐年下降,粮食生产不能稳产高产及自给,严重影响了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农民增收,也给社会增加了不可忽视的不稳定因素。1.4加快农田水利事业发展的必要性(1)、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需要 粮食问题始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头等大事,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市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蚕田基本建设、节水灌溉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兴修水利,农田水利设施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基本上缓解了农业灌溉用水的不足,为我市农村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然而,我市农村水利设施仍比

9、较脆弱,农田水利化程度低,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目前,全市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小型灌区由于工程标准低,有效灌溉面积大幅度减少,工程实际供水能力大为降低;而零星的灌溉点片,由于缺乏工程供水设施,大部分成为“望天田”。由此导致我市农村工程性缺水问题比较突出。再者,随着人口的增加,粮食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要以较少的土地养活较多的人口,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必须加快农田水利事业发展。    (2)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要求。增加农民收入,就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特别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实现增产增效。研究表明,农产品结构不合理,质量不高,不适应市场日益多样化、优质化和精细化的要求,是农民增收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只有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生产率,农产品结构调整才有更加广阔的空间;只有不断改善物质技术装备,提高农业科技的应用和转化能力,才能使农民进一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多形式、多层次转移,拓展农民的增收渠道。 (3)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需要。我市的经济作物主要是种植蚕茧、花生、甘蔗、水果、木薯及其它经济作物。在生产管理过程中有些农作物给农民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