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var(因瓦合金)介绍_第1页
invar(因瓦合金)介绍_第2页
invar(因瓦合金)介绍_第3页
invar(因瓦合金)介绍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Invar目录1 发现历史2 Invar 的命名3 invar 的特性4 invar 的发展及应用前景因室温附近长度几乎不变,命名为因瓦合金 (Invar 为 Invariability 的缩写 )。中文名【因瓦合金】,也可简称为 Invar,即含有 35.4%镍的铁合金,中国牌号 4J36 等。常温下具有很低的热膨胀系数( -20 20之间,其平均值约 1.6×10-6/),号称 金属之王 ,是精密仪器设备不可或缺的结构材料。1.1. Invar -发现历史1896 年,瑞士籍法国物理学家 纪尧姆() 发现该成分的合金具有的这一特性:在常温下(-80230)内表现出很小的热膨

2、胀系数。 Guilaume 由于该发现也荣获 1920 年的诺贝尔奖,这是继德国物理学家伦琴( )之后第二个获此殊荣的物理学家,也是冶金专业第一个获此殊荣的科学家。1.2. Invar - Invar的命名因为不同语言之间差异等原因, Invar 的命名众多,但是比较常用的名称分类如下:1. 美、英: Invariable Alloy,另外还有 Invar36,Invar35,Ni36Fe,Fe-Ni36,NiInvar,Unispan36,Ni1036 等;2. 日:不变钢;3. 德: Vacodil36 ,另外还有 Ni1036 等4. 汉:低膨胀合金 ,另外还有因瓦合金,殷钢,因钢,不胀

3、钢,铟钢,因瓦, 4J36, 无膨胀合金等。目前通行的比较规范的写法是Invar 和因瓦。1.3. Invar - invar的特性1热膨胀系数小,常温下平均膨胀系数1.6× 10-6/ ,且在室温 80230时比较稳定。2强度、硬度不高,抗拉强度在 590Mpa 左右,屈服强度在 410Mpa 左右,布氏硬度在 141HBS左右。3导热系数低,为 10W/m.K ,仅为 45 钢导热系数的 1/4 左右。 45 号钢的导热系数为 45 W/m.K4塑性、韧性、延伸率、断面收缩率以及冲击韧性都很高,延伸率 = 3045%,收缩率 =5070%。冲击韧性 K=130-310 J/cm2

4、。Invar 不能热处理强化,其特性与奥氏体不锈钢类似,但比奥氏体不锈钢还要难加工。切削加工中主要表现为切削力大、切削温度高。在加工过程中,还具有软、粘特性和很大的塑性, 不易断屑,加剧刀具的磨损, 降低工件的加工精度,因而必须采用高性能刀具。1.4. Invar - invar的发展及应用前景Invar 的发现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重视,使得 Invar 无论是从种类还是从性能和应用上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其发展历程:1. 1927 年日本增本量研制出 Fe-Ni-Co 系 Superinvar ;2. 1931 年增本量又研制了 Fe-Ni-Cr 系 不锈 Invar;3. 1937 年德国 A

5、.Kussmann发现了 Fe-Pt 和 Fe-Pd 冶金系 Invar;4. 1964 年, Invar 开始按照工业标准批量生产,成为商用合金材料;5.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 Inco 公司研制出 Incoloy903 合金,使低膨胀合金 进入了高温应用领域;6. 80 年代末期,在 Invar 系列合金的基础上形成了现代低膨胀超合金系列。作为低膨胀合金,都要求组织稳定性, FeNi36 型 Invar 在接近 -273时也能保持稳定的奥氏体状态, 因而获得最广泛的应用, 其应用领域的扩大同样经历了比较长的过程:1. 早期主要用于制造精密仪器仪表、标准钟的摆杆、摆轮及钟表的游丝;2

6、. 在 1920 年代用 Invar 代替铂用作于玻璃封接的引丝,显著降低了成本;3. 到了 1950-1960 年代,主要用于电子管、控温用的热双金属片、长度标尺、大地测量基线尺等;4. 到了 1980-1990 年代,广泛用于微波技术、液化气容器、彩电的荫罩、架空电缆芯材、谐振腔、激光准直仪腔体、光刻机主基板等;5. 进入 21 世纪之后,随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 其应用拓展到航天遥感器、精密激光设备、 光学测量系统和波导管结构件、 各种显微镜、 天文望远镜中大型透镜的支撑系统以及需要安装透镜的各类科学仪器。2. 因瓦合金目录1 基本信息1.1 定义1.2 俗名1.3 发现者2 基本性质2

7、.1 膨胀系数小2.2 强度、硬度不高2.3 导热系数低2.4 塑性、韧性高3 特性3.1 物理特性3.2 化学特性4 生产应用 4.1 工业应用4.2 制造应用因瓦合金是 FeNi36 的一种铁镍合金。因为它的热膨胀系数小而出名。它应用在要求线度稳定性高的地方,如精密仪表等。 因瓦合金由瑞士科学家查尔斯 ·爱德华 ·纪尧姆于 1896 年发现,由于因瓦合金能改善仪表的性能。为此,纪尧姆荣获 1920 年诺贝尔物理奖。2.1. 因瓦合金- 基本信息定义因瓦合金( invar,也称为殷钢,改名字原为一商标名) ,是一种镍铁合金,其成分为镍 36%,铁 63.8%,碳 0.2%

8、,它的热膨胀系数极低,能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保持固定长度。俗名因瓦合金,也叫做“不变钢”,中文俗称 殷钢,是一种镍钢合金, 是含镍 36% 的特殊钢,由于其膨胀系数极小,适合做测量元件。因瓦是法语“ Invar”的音译。发现者1896 年由瑞士物理学家夏尔·爱德华·纪尧姆(C. E. Guillaume)首先发现。2.2. 因瓦合金- 基本性质因瓦合金属于铁基高镍合金,通常含有32%-36%的镍,还含有少量的S、P、C 等元素,其余为 60%左右的 Fe,由于镍为扩大奥氏体元素,故高镍使奥氏体转为马氏体的相变降至室温以下, 100 120,因而经退火后, 因瓦合金在室温及室温

9、以下一定温度范围内,均具有面心晶格结构的奥氏体组织,也 是镍溶于 -Fe 中形成的固溶体,因而因瓦合金具有以下性能。膨胀系数小因瓦合金也叫不胀钢,其平均膨胀系数一般为 1.5× 10-6,含镍在 36%是达到 1.8 ×10-8,且在室温 80 +100时均不发生变化。强度、硬度不高因瓦合金含碳量小于 0.05%,硬度和强度不高,抗拉强度在 517Mpa 左右,屈服强度 276Mpa 左右,维氏硬度在 160 左右,一般可以通过冷变形来提高强度,在强度提高的同时仍具有良好的塑性。导热系数低因瓦合金的导热系数为 0.026 0.032cal/cm· sec·

10、; , 仅为 45 钢导热系数的 1/3-1/4。塑性、韧性高因瓦合金的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以及冲击韧性都很高, 延伸率 = 25-35%,冲击韧性 K=18-33公斤 · 米/ 厘米2.3. 因瓦合金- 特性物理特性绝大多数的金属和合金都是在受热时体积膨胀, 冷却时体积收缩, 但因瓦合金由于它的铁磁性,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 具有因瓦效应的反常热膨胀, 其膨胀系数极低,有时甚至为零或负值。化学特性1896 年瑞士瑞士科学家学家纪尧姆发现了一种奇妙的合金,这种合金在磁性温度即居里点附近热膨胀系数显著减少, 出现所谓反常热膨胀现象 (负反常),从而可以在室温附近很宽的温度范围内, 获得很

11、小的甚至接近零的膨胀系数, 这种合金的组成是 64%的 Fe和 36%的 Ni,呈面心里方结构,其牌号为 4J36,它的中文名字叫殷钢,英文名字叫因瓦合金( invar),意思是体积不变。这个卓越的合金对科学进步的贡献如此之大, 致使其发现者 (瑞士物理学家纪尧姆) 为此获得 1920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在历史上他是第一位也是唯一的科学家因一项冶金学成果而获此殊荣。2.4. 因瓦合金- 生产应工业应用主要适用于电器元件与硬玻璃、 软玻璃、陶瓷匹配封接的玻封合金, 属于低膨胀合金。其状态有硬态和软态两种。 4J36(Invar 36/K93600/1.3912) 因瓦合金 /玻封合金在 -60

12、 度 -80 度 大气温度变化内有较低的膨胀系数和良好的可塑性,用于制作在气温变化范围内尺寸近于恒定的元件,广泛用于无线电,精密仪表 , 仪器和其他行业, 4J36(Invar 36/K93600/1.3912) 因瓦合金 / 玻封合金用来制作标准量具,微波谐振腔,双金属片被动层等。制造应用因瓦 合金在室温附近的平均 热膨胀系数 低于 10-6 -1,主要用来制造标准尺、测温计、 测距仪、钟表摆轮、 块规、微波设备的谐振腔、 重力仪构件、 热双金属组元材料, 光学仪器 零件等。 熔融法制造。3. 因瓦合金的特性来源于中国钢铁百科 >> 原料知识 >> 合金因瓦合金 (i

13、nvaralloy)含镍 36的铁基低热膨胀合金,在 -50100范围的平均线膨胀系数低于15×10-6 ,是电子工业和精密仪表工业用量较多的重要材料。1、简史法国人纪尧姆 (CEGuillaume)为寻找标准尺材料铂铱合金的代用品, 在 1896年发明了普通钢的FeNi36 合金,室温附近的平均线膨胀系数低于1/10。因室温附近长度几乎不变,命名为因瓦合金1 5× 10-6,约为(Invar 为 Invariability的缩写 )。2、特性:因瓦合金为单相奥氏体, 甚至在 -196仍不出现马氏体相变, 熔点为 1450,居里温度约为 230。因瓦合金的平均线膨胀系数及物理、力学性能列于表 1 和表2中。3、性能影响因素:影响因瓦合金线膨胀系数和尺寸稳定性的最主要因素, 首先是化学成分和气体夹杂物,其次是由冷变形、 切削加工以及高温加热后的冷却速度等工艺因素引起的内应力。能明显提高线膨胀系数的因素是碳和硼的含量, 其次是铝、硅、锰、钼、铬等元素。氧、氮等气体和非金属夹杂物也使合金的线膨胀系数升高。因瓦合金中的碳在使用过程中缓慢析出, 导致长度发生变化, 因此优质因瓦合金应当是超低碳和超纯的材料。 为了降低和稳定因瓦合金的线膨胀系数, 采用三重热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