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队十月份事故案例警示教育_第1页
准备队十月份事故案例警示教育_第2页
准备队十月份事故案例警示教育_第3页
准备队十月份事故案例警示教育_第4页
准备队十月份事故案例警示教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周事故案例警示教育第一周1.桑树坪煤矿“7.6”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一、事故地点:桑树坪矿南一采区3314下联巷掘进工作面。二、事故时间:2015年7月6日3时56分。三、事故类别:煤与瓦斯突出压出类型。抛出煤堆积巷道长度65m,计算煤量500t,涌出瓦斯量11232m,吨煤瓦斯涌出量22.5m/t。四、事故经过7月5日四点班施工超前排放钻孔有大量煤渣排出,打钻过程中出现煤壁片帮、裂缝和瓦斯超限,片帮导致钻机前半部分被埋,当班瓦检员、安检员采取停止施工、停止作业、撤人措施,7月5日22时工作面风流瓦斯浓度恢复正常。2015年7月6日零点班掘进三队当班出勤6人,安排4名工人到3314下回联工作

2、面进行设备排查、清理钻机队打出的浮煤、处理工作面设备及回收坏设备,另两人分别是皮带司机和溜子司机。当班瓦检员1人,安检员1人。2015年7月6日3时56分23秒,监测室监测系统报警,3314下回联掘进工作面瓦斯监测断线,回风流监测瓦斯浓度3.50%。根据调度室台账,7月6日4时18分,调度室接到掘进三队当班质量验收员王家升汇报,该队施工的南一3314下回联掘进工作面发生煤与瓦斯突出,有4人被困。五、事故原因突出事故发生的3314下联巷区域具备发生突出的前提条件 1.该区域复杂的高地应力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动力。该巷道位于3105工作面下保护层开采未保护区和3212工作面上保护层开采未保护区,两采空

3、区原有支撑压力部分转移到3314下回联巷道区域,形成该区域支撑压力叠加;该区域地质构造复杂,煤层厚度变化大(煤巷110m内煤层厚度为0.83.0m,巷道同一断面的两帮厚度差异也很大),存在构造应力;2.受高地应力集中的作用,掘进工作面局部区域形成相对高瓦斯富集带;3.该区域3煤层煤体结构为粒状粉碎煤,属松软煤层,强度小,抵抗破坏能力小,防突措施执行不到位是造成这次事故的另一个原因。1.在掘进工作面预测检验过程中,有明显喷孔、夹钻等动力现象时,现场防突人员仍以预测指标是否超标来判定掘进工作面突出危险性,未严格执行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第八十六条和第七十六条规定,判定有突出动力现象工作面作为突出危险

4、工作面。2.在预测检验过程和掘进过程中有压出型片帮、夹钻、喷孔等突出动力现象预兆的情况下,未停止掘进推进作业,而根据掘进预测检验指标未超标,现场防突人员判定掘进工作面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继续掘进四班,进尺3.2m,使掘进工作面安全保护煤柱宽度减小,抵抗突出危险性的能力减弱。六、存在问题1.对应力集中区存在的突出危险性认识不清,布置巷道未避开叠加区。2.采用区域预抽措施能否解决以地应力为主导作用的突出问题,在技术和工艺等方面还有待于研究。3.对延时突出的时长问题认识不清,当出现突出预兆,采取停电撤人后,多长时间可以进入工作面检查、作业,有待于研究。4.以地应力为主导作用的突出危险性敏感指标及临界

5、值有待于进一步研究。5.防突预测人员对防突措施要求不熟悉,当出现突出预兆时,仅用预测指标判断有无突出危险,管理人员在审核报表时未及时发现和纠正,防突管理不严不细。七、防范措施1.采掘工作面合理布局,避免布置在应力集中区,确保采掘工作面独立通风。2.加强技术管理,严格审批工作面设计和防突措施,严格“两个四位一体”防突措施各个环节确认制,完善防突报表审批制度。3.加强现场管理,建立制约机制,确保防突措施落实到位,严格执行钻孔竣工验收制度,绘制钻孔竣工图;各级管理人员要亲临现场检查指导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4.加强防突知识培训,确保作业人员熟知防突措施和突出预兆。防突人员必须根据防突指标和突出预兆

6、综合判断是否有突出危险。各级管理人员必须熟知自己的职责,并认真履行。6.严格执行汇报制度,工作面出现异常或突出预兆,现场瓦检员、安检员必须及时汇报矿调度,矿调度汇报公司调度,同时,矿、公司调度要分别汇报相对应的有关的部室和领导。7.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研究解决地质条件复杂的高应力区的防突问题,实地考察以地应力为主导作用的突出危险性敏感指标及其临界值。第一周2.观看采掘05_掘进工作面冒顶伤人事故 第二周事故案例警示教育第二周1.掘进一区“6.28”顶板事故一、事故时间:2016年6月28日14:10分二、事故地点:21310切眼三、事故类别:顶板事故四、事故经过2016年6月28日白班,掘进一

7、区班前会由副区长李铁善主持,当班出勤6人,在21310切眼正常掘进生产,8:00时乘坐人车入井,约9:10分到达工作面,在进行了必要工作准备后,约13:00时放第一次炮、放炮后就开始找顶、挂网、吊前探梁,出货,约13:30分,杨志鹏和梁养成在左帮施工一根顶锚,带班队长李铁善正在准备其他材料,李永正在联帮网,班长柯贤锋正在进行打钻,王启平负责领钎,王启平弯腰给钻机上钎杆时,顶板有一块约300mm300mm200mm的岩石离层脱落下来,砸在王启平后背,造成王启平受伤。五、事故原因分析(一)直接原因:王启平在工作面工作时对顶板观察不仔细认真,无临时点柱支护,没有进行敲帮问顶,前探梁只有一根穿到位,且

8、是单环吊挂,另一根前探梁没有穿到位,在顶板有安全隐患的环境下工作,是本起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二)间接原因:掘进一区对顶板支护管理不到位,敲帮问顶制度执行不到位,临时支护不到位,思想上不重视,未能吸取各类顶板事故教训,职工在工作中存在侥幸心理,自我防范意识不强,对安全隐患认识不到位,冒险作业。是本起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六、防范措施1.各区队、部室要认真吸取本起事故教训,认证隐患排查,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前探梁、临时支护要及时做到位,排查思想上和管理上的漏洞,真正树立起安全第一的思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2.加强对职工进行培训教育,明确各工作环境具体过程,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识险避险能力,杜绝

9、冒险作业,自觉做到遵章守纪,实现安全生产。3.切实加强现场支护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在危险的地方作业要进行安全确认及危险源预知,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4.全矿各采掘区队要认真吸取本起事故教训,举一反三,从思想上对顶板管理高度重视,将隐患排查、规程执行落到实处,真正做到不安全不生产,生产技术部将各单位采掘工艺流程及质量要求进行整理,制度临时支护程序及措施,并以书面形式下发,以便区队施工及管理人员现场监督。第二周2.观看采掘17_顶板离层掉矸伤人事故第三周事故案例警示教育第三周1.吕沟矿掘进机回转台螺栓切断事故报告一、事故经过2012年元月29日8点班11点左右,掘进机司机正在操作期间,听到响声,

10、停机检查后发现回转台上盖翘起,打开回转台上盖螺栓,发现螺栓松,拔出螺栓发现螺栓断。刘某向调度室汇报,并向队长刘某汇报,12点左右刘某、刘某下井检查发现回转台螺栓断31条,并向董矿长汇报,与厂家联系,厂家到矿13点左右,由朱某、刘某陪同厂家到现场检查,厂家30日12点左右将螺栓送到矿,31日16点维修运行正常。二、原因分析1、C七401集中运输巷因矸石硬度大,掘进机切割时振动频率高,振动大,造成机械疲劳是回转台螺栓断的主要原因。2、回转台固定螺栓配合间隙过大。(螺栓为24mm,螺栓孔为27mm)3、回转台固定螺栓强度不够或强度太低。使用的是24mm 10.9级高强度螺栓。三、防范措施1、掘进巷道

11、遇到岩石变硬时,要采取一定措施,对矸石采取松动爆破,避免掘进机强行切割。2、根据工作面岩性变化适时对掘进机回转台螺栓进行更换。3、积极与厂家人员沟通,保证回转台紧固螺栓强度符合要求或更换高强度螺栓。4、检修人员按照掘进机说明书要求有计划的做好掘进机的日检、周检、月检和定期检查及维修保养工作,定期检查回转台螺栓紧固力矩是否达到900N*m。5、掘进队要加强掘进机司机和检修工的管理,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确保按章操作,维修保养到位。第三周2.观看采掘09_采煤工作面顶板冒落埋人事故第四周事故案例警示教育第四周1.枣园煤业22071回风联巷溜子伤人事故报告一、事故经过2014年3月18日0

12、点班,掘进队班前会安排卢某开22071回风联巷一部溜子,5:30分左右,22071回风联巷放炮后,溜子司机卢某站在启动按钮处启动一部溜子,由于溜子上矸块较多,15米链条飘出槽外,在溜子受力的情况下,下帮地锚被拉出,溜子头拉翻,卢某在喊话机内呼叫正在迎头干活的跟班队长张某和值班长王某,二人赶到现场后,看到卢保安爬在机头上,左脚被溜子头底拖杠划伤。二、原因分析1、巷道高低起伏大,刮板受力不均,飘链严重,溜子机头没有使用压柱、地锚长度不够(现场测定地锚长度仅有1.1m,并且拔出地锚没有锚固痕迹)是造成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2、掘进队对上级公司、矿领导及科室查出的隐患整改不及时、不彻底,使设备长期带病运转,是造成此次事故的又一主要原因。3、控制按钮离机头近,操作时不能及时避开危险区域是造成此次事故的次要原因。4、机电科现场管理不到位,对系统隐患督促、落实不力,是发生此次事故的次要原因。5、安监培训科现场安全监督不到位,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