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及答案_第1页
新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及答案_第2页
新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及答案_第3页
新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及答案_第4页
新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新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及答案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苏州园林(节选)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回避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绝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2、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绝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1)短文中划线的词语“往往”能否去掉?请你写出这个词语的作用。 (2)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    )的说明方法。 A

3、. 举例子                                B. 做比较              

4、60;                 C. 打比方                              

5、0; D. 下定义(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这篇短文的说明对象是_,说明对象的突出特征是_。(4)根据短文第二自然段的描述,你觉得下面图_最符合该段所描绘的景象。 一:池沼上一模一样两座桥。二:池沼上一座桥,河边有堆砌整齐的石岸。三:池沼上两座不一样的桥,河岸边有高低曲折的石岸。【答案】 (1)不能,这个词语是大多数的意思,指概述,并不是全部。(2)B(3)苏州园林;不对称的自然之趣(4)三 【解析】【分析】(1)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把二者做一对比,表达效果方面考虑。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2)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

6、类别;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列图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3)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进行补充填空即可。(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第二自然段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不能,这个词语是大多数的意思,指概述,并不是全部。(2)B(3)苏州园林、不对称的自然之趣 (4)三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2)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3)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4)此题考

7、查学生对短文第二自然段内容的掌握的能力。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赵州桥(节选)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héng  kuà)_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shè  jì)_,在建桥史上是一个(chuàng  j)_,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1)

8、根据拼音,在文中横线上写词语。 (2)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用横线画出来。 (3)这段话的第二句运用了_的说明方法。 (4)这种设计是指怎样的设计?这样的设计好在哪里?请分别用双横线和波浪线在文中画出来。 (5)“拱形”中的“拱”的意思是(    ) A. 拱手;                        &#

9、160;                           B. 肩膀向上耸;C. 向外钻或顶                  

10、;                        D. 建筑物上呈(chéng)弧(hú)形的结构,大多中间高两侧低。【答案】 (1)横跨;设计;创举(2)赵州桥非常雄伟。(3)举数字(4)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这种,在建桥史上是一个,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

11、节省了石料。(5)D 【解析】【分析】(1)回忆原文可知,语段描写了赵州桥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还配有小桥洞,这种设计在建筑史上是一个创举。 (2)语段描写了赵州桥很长、很宽。第一句话总写赵州桥的特点,是语段的中心句。 (3)“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这里面有具体的数字,所以属于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4)阅读可知,语段先介绍了桥长和桥宽。接着介绍了桥洞的奇特设计,这中奇特语段中有具体的描述,那就是“这种设计”指代的内容。好处则是“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这部分内容。 (5)拱,指两手相合、环绕、建筑物成弧形的等。“拱形” 就是弧形结构。 故答案为:(1)横跨、设计、创举(2)

12、赵州桥非常雄伟。(3)举数字(4)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这种,在建桥史上是一个,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5)D 【点评】(1)本题考查对词语的拼读、拼写能力。先读一读语段,回忆原文内容,看缺少了哪些词语,然后结合音节的声调、声母、韵母确定具体是哪些词语。注意“横”属于多音字。 (2)本题考查对中心句的辨析能力。说明文一般是围绕说明对象的某个特点组织材料的。读一读语段,看哪句话包含说明对象,还总写了它的特点,那么这句话就是语段的中心句。 (3)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的理解能力。找到这段话的第二句,看有没有具体数字、具

13、体事例、引用的名人名句等说明方法的标识,然后具体分析判断即可。 (4)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根据提问,“这种设计”指的是前面描述的那种设计情形;“这种设计的好处”应该是在后面进行了描述。 (5)本题考查对词语语境义的理解。汉字一般都有好几个义项,在不同的词语中会表现出来。解答本题需要知道“拱”有哪几个义项,再对照语境具体确定是什么意思即可。3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1)这段话主要写火烧云

14、_变化极多,却不用一个“变”字,而是用了四个“一会儿”,这样不仅突出了火烧云的_,而且强调了_。 (2)这段话中表示颜色的词语有_、_、_、_、_、_、_。 (3)模仿以上词语写出一个表示颜色的词语:_。 (4)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多美呀!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一下吗? 【答案】 (1)颜色;颜色多;变化快(2)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3)鹅黄(4)绚丽多彩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填空。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语段整体感知语段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2)寻找文句中描写颜色的词语相对简单,细读语段从文句

15、中挑出来即可。 (3)描写颜色的词语还有很多如:鹅黄、银闪闪,白茫茫,黑黝黝,白花花,白嫩嫩,黄灿灿,黑乎乎,红通通,绿油油,从中选一个即可。 (4)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   故答案为:(1)颜、颜色多、变化快 (2)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3)鹅黄(4)绚丽多彩        【点评】(1)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中描写颜色的词语的能力。 (

16、3)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平时一定要对一些文中的、课外阅读中的颜色词语多做一些摘抄、积累,分类整理,加强背诵,此题会迎刃而解。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海滨小城    我的家乡在广东,是一座海滨小城。人们走到街道的尽头,就可以看见浩瀚的大海。    海边是一片沙滩,沙滩上遍地是各种颜色各种花纹的贝壳。这里的孩子们见得多了,都不去理睬这些贝壳,贝壳只好_(安稳  寂寞)地躺在那里。远处响起了汽笛声,那是出海捕鱼的船队回来了。船

17、上满载着银光闪闪的鱼,还有青色的虾和蟹,金黄色的海螺。船队一靠岸,海滩上就_(喧闹  热闹)起来。    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有桉树、椰子树、树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_(喧闹  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小城的公园更美。这里栽着许许多多榕树。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_(层层叠叠  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树下摆着石凳,每逢休息的El子,石凳上总是坐满了人。 &

18、#160;  小城的街道也美。除了沥青的大路,都是用细沙铺成的,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好像踩在沙滩上一样。人们把街道打扫得十分干净,甚至连一片落叶都没有口。    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1)在括号内选择合适的词语。 (2)用横线画出文中一个比喻句,说说把什么比做什么。 (3)短文依次写了小城的_、_、_、_。 (4)海滨小城的特点是_。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

19、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档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困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1)文中说明赵州桥是最先使用这种设计的词语是_。这种设计的好处是:_和_。 (2)用一句话概括第一自然段的大意。

20、(3)用横线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4)看到赵州桥的设计,你想对古代劳动人民说些什么呢?写一写。 6请认真阅读选段,然后完成小题。 荷花片段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副  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果然  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漂  款)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

21、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词。 一大(副  幅)_活的画     (果然  忽然)_觉得随风_(漂  款)动(2)为什么说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副  幅)活的画”呢? (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翩翩起舞:_。(4)为什么“我”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 7【答案】 (1)tù;wù;mán;sì;céng;zh

22、2;ng(2)都说父亲是儿女心中的一座山,静默而威严。(3)家里没有钱送我去更好的医院,父亲能做的,只是陪着我,看着我日渐消瘦。很久以后,母亲告诉我,那天早晨,刚到菜市场不久的父亲听到消息立即往家赶,车上的白菜掉了一地,父亲都没有弯腰去捡。(4)提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答。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多音字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 (2)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

23、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3)考查对课文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要抓住人物的特点写,并把人物所做的事具体地写出来,用最能反映人物精神风貌的典型事例去刻画人物; 故答案为:(1)tù、wù、mán、sì、céng、zhòng (2)都说父亲是儿女心中的一座山,静默而威严。(3)家里没有钱送我去更好的医院,父亲能做的,只是陪着我,看着我日渐消瘦。很久以后,母亲告诉我,那天早晨,刚到菜市场不久的父亲听到消息立即往家赶,车上的白菜掉了一地

24、,父亲都没有弯腰去捡。(4)提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答。 【点评】(1)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2)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根据所选内容进行写作,注意结构清晰,语句通顺。8类文阅读。 长河落日扁落日为什么是扁的呢?这是光的折(zhé  shé)_射现象在捣鬼。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经验:把筷子插入一只盛水的杯子里,看起来筷子是折(zhé

25、0; shé)_成两段的。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在空气中光线会不会曲折呢?也会。为什么呢?由于地心引力的关系,接近地球表面的地方大气浓厚,越往高处空气越稀薄(bó  báo)_。这种差别并不大,所以我们通常觉察不到光线由此产生的曲折。但是,太阳落山时,阳光斜着通过大气,距离很远,产生的折射已经可以使人明显地感觉到。这种折射越贴近地面越强。落日的上端和下端光线曲折得不一样,看起来就成扁的了。光的折射现象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倒是实实在在的。三四百年来,利用这种现象设计制造的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使人们看到了秋毫之微末、天体之宏大,大大地扩展了我们的眼界,为发展

26、人类文明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看来,天天见到的落日之中还有一些道理呢!(1)给文中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本文提到的两种现象分别是_和_,都是光的_造成的。(3)通常说“长河落日圆”,可在本文中为什么说落日是扁的?用横线在文中标出。 (4)光的折射现象对人类有哪些帮助? (5)读短文最后一句话,你有哪些感受或想法? 【答案】 (1)zhé;shé;bó(2)插入水中的筷子变折了;看到的落日是扁的;折射(3)由于地心引力的关系,接近地球表面的地方大气浓厚,越往高处空气越稀薄。这种差别并不大,所以我们通常觉察不到光线由此产生的曲折。但是,太阳落山时

27、,阳光斜着通过大气,距离很远,产生的折射已经可以使人明显地感觉到。这种折射越贴近地面越强。落日的上端和下端光线曲折得不一样,看起来就成扁的了。(4)人们利用光的折射现象设计制造了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使人们看到了秋毫之微末、天体之宏大,大大地扩展了人们的眼界。(5)例:大自然中到处都有奥秘,需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才能发现。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多音字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依据汉字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阅读短文的内容,就

28、能找到答案。 (3)、(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谈自己的看法,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故答案为:(1)zhé;shé;bó;(2)插入水中的筷子变折了、看到的落日是扁的、折射;(3)画:由于地心引力的关系,接近地球表面的地方大气浓厚,越往高处空气越稀薄。这种差别并不大,所以我们通常觉察不到光线由此产生的曲折。但是,太阳落山时,阳光斜着通过大气,距离很远,产生的折射已经可以使人明显地感觉到。这种折射越贴近地面越强。落日的上端和下端光线曲折得不一样,

29、看起来就成扁的了。(4)人们利用光的折射现象设计制造了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使人们看到了秋毫之微末、天体之宏大,大大地扩展了人们的眼界。(5)例:大自然中到处都有奥秘,需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才能发现。 【点评】(1)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曾子杀猪

30、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集市,儿子哭着要和曾妻一块儿去。于是曾妻骗孩子说:“乖孩子,待在家里等娘,娘回来给你杀猪吃。”傍晚,曾妻回来了,看到曾子在猪圈里举着菜刀,曾妻不解地问:“你举着菜刀跑到猪圈里干啥?”曾子毫不思索地回答:“杀猪”。曾妻听了,扑哧一声笑了:“不过年不过节的杀什么猪呢?”曾子严肃地说:“你不是答应过孩子要杀猪给他吃吗?既然答应了就应该做到。”曾妻说:“我只不过是骗骗孩子,和小孩子说话何必当真呢?”曾子说:“对孩子就更应该说到做到了,不然,这不是明摆着让孩子学着家长撒谎吗?大人都说话不算话,以后有什么资格教育孩子呢?”曾妻听后惭愧地低下了头,

31、夫妻俩真的杀了猪给孩子吃,并且宴请了乡亲们,告诉乡亲们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则。虽然曾子的做法遭到一些人的嘲笑,但是他却教育出了诚实守信的孩子。曾子杀猪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他的人品一直为后人所尊敬。(1)判断正误。 曾子杀猪是为了教育孩子学会诚信。曾子的妻子说给孩子杀猪吃,是为了不让孩子跟着去集市。曾子被后人所尊敬是因为他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曾子教育妻子做人要诚实守信,所以中午就让孩子吃到了猪肉。(2)从哪里可以看出曾子是在教育妻子做人要诚信,用“_”画出来。 (3)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有哪些,试着写下来。 【答案】 (1)正确;正确;正确;错误(2)对孩子就更应该说到做到了,不然,这不是明摆着让孩子

32、学着家长撒谎吗?大人都说话不算话,以后有什么资格教育孩子呢?(3)无论是教育子女还是做人,都必须讲个“信”字,要说到做到,不能说谎。 【解析】【分析】(1)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正确;正确;正确;错误。曾子教育妻子做人要诚实守信,所以中午就杀猪让孩子吃到了猪肉。(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1)正确;正确;正确;错误 (2)对孩子就更应该说到做到了,不然,这不是明摆着让孩子学着家长撒谎吗?大人都说话不算话,以后有什么资格教育孩子呢?(3)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的能力。(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3)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10类文阅读。 民艺一绝南阳烙画河南南阳是历史文化名城,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