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的靶向治疗_第1页
白血病的靶向治疗_第2页
白血病的靶向治疗_第3页
白血病的靶向治疗_第4页
白血病的靶向治疗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白血病的靶向治疗白血病的靶向治疗以ATO和ATRA为例对于肿瘤这个领域,我不算太外行,但我是研究青蒿素抗肿瘤的,目前手头就有一个肿瘤干细胞的基金课题在做.对于三氧化二碑和维甲酸,过去只零星看过一些文献,没有亲自介入相关研究,仍然是门外汉.不过,我对三氧化二碑和维甲酸的作用机理很感兴趣,尤其是对这两种药物作用于白血病细胞的分子靶点,我更是十分好奇.我不是临床医生,而是根底研究人员,不仅仅关心药物的疗效,更喜欢玩药理与毒理,特别是在分子水平上.从现有文献来看,三氧化二碑和维甲酸的分子靶点似乎不少,其中三氧化二碑的靶点几乎无所不包.可是,它们却只对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有特效,而对其他类型的白血病,要么疗

2、效较低,要么没有疗效.这是什么原因呢?我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我反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三氧化二碎和维甲酸能专门对付某种白血病,这种白血病细胞中是否存在两种药物特异结合的分子靶点?在了解三氧化二碎和维甲酸作用的分子机理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白血病的成因.只有懂得分子病理,才能懂得分子药理.我历来主张边科普、边学习,更重要的是边请教、边进步.因此,本文仅介绍该领域的一鳞半爪,必然会以偏概全、挂一漏万,也一定存在诸多疏漏和谬误,恳请行家不吝赐教,在此先表谢意!一、白血病的分子病理学白血病俗称血癌,在肿瘤形态分类上相对于实体瘤而言属于非实体瘤.白血病是一大类疾病的统称,根据其发病方式急性、慢性等和细胞类

3、型粒细胞、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等可以分成假设干亚型.白血病的分类十分复杂,分类系统有很多,至今也没有统一标准.不同类型的白血病对各种治疗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因而白血病的诊断和分型在指导临床治疗上具有特殊意义.1 、白血病的染色体结构变异除了病症表现及血液学指标异常外,白血病最显著的细胞学特征就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其中最常见的是染色体易位,即一条染色体的一个片段与另一条染色体的末端相连,其后果是激活癌基因而致癌.不过,导致染色体变异确实切原因还不清楚,但大局部均来自骨髓的体细胞突变.以以下举几种白血病及其亚型的染色体结构异常,主要包括易位t和倒转i,括号中的数字表示涉及的染色体编号.止匕外,还有

4、染色体数目异常,如单体、三体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t9:2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成熟型t9:22M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局部成熟型t8:21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t15:17M4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i(16)M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t(9:11)M1,M2,M4t(6:9)M1,M2,M4,M5,M65号单体、7号单体、8号三体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11:14)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9:22)急性B细胞白血病t(8:14);t(2:8);t(8:22)急性T细胞白血病i(14);t(14:14)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D占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的7%-27%其中欧美各国为5%-1

5、5%中国为12%-23%拉美国家为15%-27%95%以上的APL患者都具有特征性的t(15:17)易位染色体.2 、白血病的融合基因形成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为例,22号染色体的一个大片段与9号染色体末端相连,结果产生一条更大的9号染色体和一条更小的22号染色体(费城染色体).于是,22号染色体的BCR基因与9号染色体的ABL基因融合,形成BCR-ABL融合基因.同样,APL的15号染色体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基因通过易位与17号染色体的维甲酸受体(RARA基因融合,形成PML-RARA立合基因.二、三氧化二碑与维甲酸的分子药理学现以三氧化二碑即亚碑酸(AT.和反式21甲酸(ATRA为

6、例,介绍这两种药物用于白血病靶向治疗的分子机制.1 、靶向融合基因ATRA为靶向治疗APL的一线药物,它能降低PML-RARA的活性,改变其构型与定位,启动早幼粒细胞分化成熟.ATO也可靶向PML-RARA降解PML,一般用于复发APL.BCR-ABL具有很强的酪氨酸激酶活性,而格列卫可抑制其活性.ATO也能降低BCR-ABL活性,可与格列卫合用产生协同作用.2021年由张亭栋、王振义、陈赛娟和陈竺等共同发表于Oncogene的一篇论文指出,ATO对白血病有双重作用,高浓度0.5-2.0微摩诱导细胞凋亡,低浓度0.1-0.5微摩诱导细胞分化.ATO在较宽的浓度范围0.1-2.0微摩内可降解PM

7、L-RARA蛋白.止匕外,ATO与ATRA有协同作用.2021年由陈赛娟和陈竺等联名在Science发表了一篇论文,文中说ATO能直接结合于PML-RARAPML的RBCC结构域中锌指的半胱氨酸残基,诱导PML寡聚体化,促进其与小泛素样蛋白修饰物SUMO吉合酶UBC9的相互作用,由此增强PML-RARA的SUMO/T导泛素化及蛋白酶体指导降解作用.ATO还能通过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通路减少甲状腺素沉默介导因子SMRT的磷酸化,快速抑制SMRT共抑制物与PML-RARA间的相互作用,从而诱导细胞分化.ATRA不仅能使转录共抑制因子与PML-RARA及RARA别离,还可以通过特异的蛋白降解途

8、径促使PML-RARA降解,让POD结构恢复正常,使受阻遏的基因转录得以解除.2 、靶向凋亡因子ATRA可降低抗凋亡因子BCL-2的活性,ATO那么降低另一种抗凋亡因子BCL-XL的活性,两者都能促进细胞凋亡.ATO还能作用于氧化复原系统,通过一个复杂的电子传递网络诱导氧化应激和促进细胞凋亡.ATO可直接作用于线粒体,使之释放细胞色素C,激活Caspase-9和Caspase-3而引起细胞凋亡.此外,还可通过阻遏过氧化物降解、激活JNK激酶、上调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等方式促进细胞凋亡.3 、靶向血管生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可上调内皮细胞表达生存素和XIAP等抗凋亡因子表达,ATRA可抑制VEGF和血管生成,从而间接降低生存素和XIAP水平.ATO可直接降低XIAP水平.4 、靶向信号转导ATRA能抗IL-6,抑制Stat活性,干扰Jak-Stat信号转导,从而抑制肿瘤发生和扩散.据我的理解,ATRA和ATO既是多靶点作用药物,又是单靶点作用药物.我认为,在高浓度时为多靶点作用,结果导致白血病细胞及正常细胞发生凋亡,这与普通抗肿瘤药没有显著不同;相反,在低浓度时为单靶点作用,结果导致白血病细胞分化成为正常白细胞,白血病有所好转.这种现象恰好印证了物极必反的道理.我进一步推论,含PML-RARA融合基因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好转是由于ATO及ATRA诱导细胞分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