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足苏霍姆林斯基的书房_第1页
驻足苏霍姆林斯基的书房_第2页
驻足苏霍姆林斯基的书房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驻足苏霍姆林斯基的书房(之六)窦桂梅  在帕夫雷什中学诵祷仪式后,领导们开始讲话。我和李镇西悄悄来到苏霍姆林斯基书房。苏霍姆林斯基的书房和他的办公室仅一墙之隔,据说这是后来改造的,原来还有厨房、卧室。苏霍姆林斯基一家五口人就生活在这帕夫雷什中学一楼狭长的一角里,总共加起来也不过四十平方米这就是苏霍姆林斯基的世界。除了睡觉的几个小时外,他一切的时间都在这里构成他全部生活的不仅有家人、老师、学生这些生动的人,还有铺展在三面墙上浩瀚的,两万余册的藏书。“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每一天傍晚,当孩子们从校园散去,当家人酣睡,苏霍姆林斯基,就在这简朴的书房里开始了他海量的,安静的,一心的

2、阅读。较之我们,他的时代没有纷繁的网络,也没有扰人的电讯。每一天清晨五点,他便坐在书房开始阅读或写作直到早晨八点来到学校门口,迎接每一个来上学的孩子们书房里,布局简单而温馨。一对沙发,茶几上一盏古香古色的橙色台灯,旁边还放置苏霍姆林斯基用过的白色小收音机和一盏旧式蓝色手摇电话。而书,从地面一直排到墙顶,为了方面取阅,旁边还有一个取书用的梯子。细细端详周围书架里的书。如果当时没有数错的话,分九层。从类别上大抵分三项。底下两一层似工具书之类,有的也是精装;中间几层是文学、学术之类,最上一层是大部头经典丛书。中间一层以上几乎是精装本。虽说厨房和卧室已经不见了踪影,可书一本没少,而且,所有的书,基本按

3、照原来的样子摆放。因我不懂俄文,摆放的书不知道具体名字。后经人介绍,知道这里有前苏联著名作家的作品,有的是当时作家赠送给他的,有的是苏霍姆林斯基出外开会买回来的,有的则是邮购回来的。从书的种类来看,苏霍姆林斯基涉猎广泛,有文学的,教育的,科普常识的一本本竖着排放在不同的书架里,尽管已经发旧泛黄,甚至被灰尘侵入,但可以想象出这个爱读书之人“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惬意。  文学作品在苏霍姆林斯基的书房里摆放最多。“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的普希金的作品这里都有,这正为苏霍姆林斯基在语言,诗歌、小说乃至童话等领域的写作提供了典范。不用说,果戈里的,妥斯托耶夫斯基的,托尔斯

4、泰的,契诃夫的,还有高尔基的,这里都有。不仅是自己国家的文学作品,国外作家的作品书房里也应有尽有。有人说,看一个人的书房,就知道一个人的品位,看一个校长的办公室,就知道校长是不是一个读书人。此言不假,但须细细分析。君不见有多少校长书房、办公室像豪华的宫殿,虽然书籍也是琳琅满目,藏书量甚至要超过苏霍姆林斯基的藏书,但关键是看他们是否真正读过这些书。苏霍姆林斯基这小小的书房,伴随他在这所学校走过33年,应该说,每一本书都被苏霍姆林斯基抚摸过,阅读过。书中的文字与思想,便活了起来,如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他行为、情感与思想的大河。那发黄泛旧的一本本书,就是苏霍姆林斯基阅读的见证,也是他精神与思想的

5、阅读史。只有真切地站在这个属于他的书房里,看到这真实“存在”的书,你才会真正懂得他告诉我们的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日程表,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阅读。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学科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教学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常叹:为什么苏霍姆林斯基的精神与人文修养如此之深?当面对书房里琳琅满目的书籍时,我们终于明了广阔的阅读!正是如此博览群书,让他如此这般丰富读各种著作,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各种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当教

6、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宽到无可比拟的境地,教师才能成为教育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的确,读书的关键,第一要把专业知识转化为专业能力;第二要培养自己的人文素质,提高综合能力。人文素质是一个人能力结构中的一个“软件”,软件往往比硬件更复杂,这是计算机领域里的常识。可以肯定,人文素质不佳将成为21世纪广泛流行的营养不良症。人文知识不仅会决定你的职业,还会渗透到你的人格与个性中,影响你的世界观与生活方式,甚至造就你一系列的生活习惯。 我们知道,20世纪一个重大事件就是俄国革命。而随着俄国发展的历史进程,涌现了大批如赞可夫,巴班斯基等影响世界的教育家,而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对于中国广大一线教

7、师产生了尤其深刻的影响。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公民是诞生等选集五卷本。他所在的乌克兰(当时属于前苏联),1948年到1970年,是前苏联的“政治挂帅”时期,也是强调经济发展,科技发展的时期。在那个政治、科技、经济至上的时代,他敏锐地把时代定位为人的世纪强调把人的主体和客体结合,并与现实结合,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完美和谐的人,这是多么了不起的突破!书中写出的,这些五十多年前的真知灼见,在今天,对于我们是多么受用。尽管我们和乌克兰存在社会问题的差异,尽管经济不同,但教育的目的和本质是相同的。比如教师发展的问题,学生发展的问题,学校发展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你都可以在大家熟悉的那几本书中找

8、到答案,甚至在和青年校长的谈话相信孩子等书中,获得重要启示。 这又是一个启发我们思考的问题:为什么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能够经岁月淘洗而愈发可亲呢?是否还可以这样说,苏霍姆林斯基的人道主义教育思想,也源于书房里的这一本本书?想想书房中那些经典的书籍,以坚劲不弃的拯救意识和真诚的道德使命感,为苏霍姆林斯基提供一种精神向度。苏霍姆林斯基从这些经典中,获得正直善良的人品、民族的良知与勇气,从而获得了“美可以拯救世界”,“心灵辩证法”的教育思想与担当。  普希金曾被高尔基誉为“一切开端的开端”。我想化用一下,苏霍姆林斯基的书房也是他个人“一切开端的开端”。苏霍姆林斯基,在这些书的阅读中,和书

9、中的这些作者一样,“用语言把人们的心灵燃亮”,高举人道主义大旗,以真诚优美,而又入木三分的笔触,指点教育的迷津,指出教育滑坡的社会现实,指引教育发展的方向。就这样,在这个书房里,将思想一笔一笔写出来,为后人呈现一本本经典之作。驻足苏霍姆林斯基的书房,不禁感慨,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阅读改变了苏霍姆林斯基的人生,阅读成就了苏霍姆林斯基的人生。目前在我们的社会里,君不见小沈阳、周立波,“超男超女”的各种表演渐渐成为社会人唯一消遣的形式。而教师呢?他们的教育生活形式也越来越单调。难怪有人说,我们正在培养贫嘴的男人和女士。作为从事和苏霍姆林斯基一样教育的我们,该怎样在经典中成就自己?怎样在这

10、样平心静气的阅读中安放我们的灵魂?多少次我也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告诉我以及我的同仁、学生,读书应该成为我们必须的生活。然而,今天,站在苏霍姆林斯基书房,深感惭愧。尽管大家夸我爱读书,我也曾写过一些关于读书的文字。说真的,站在苏霍姆里斯基是书房里,我自问,究竟我读过几本?书房隔壁就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小小办公室,只容下一张桌子和一个长条沙发。桌子上,一束插花,一张他办公时候的照片,上面还放有他曾用过的钢笔、笔记本、绿色台灯、眼睛等用具。只见李镇西老师拿来桌子上的眼睛戴上,他甚至感到眼睛上还留着苏霍姆林斯基的体温。我没敢上前试。总觉得自己不配。而是静静地看着看着,心想他带着眼镜看书或写作时是什么样子?我所见到的每一张照片和录像,都没有看到他戴眼镜的形象。我自语道:大概是花镜吧!我轻轻地靠着苏霍姆林斯基的办公桌,手捧从中国背来的,他的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