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7地震中的父与子学习目标1.认识8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感受父子的亲情,学会爱别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课前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生词.搜集并阅读其他颂扬亲情的故事.如学生搜集有困难,教师可提供背影血泪亲情泣天地无私母爱创造生命奇迹7岁女孩拯救母亲的感人故事等文章给学生.第一课时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明确专题:各自默读本组课文的导语,说说本组专题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介绍资料:可以先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地震及其危害的资料,也可以教师播放地震的相关影像、图片资料,并对图片进行解说,然后谈谈对地震的认识与感受. 教师导人:是啊,地震是多么的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
2、亲人,流离失所.1994年,当巨大地震的危害侵袭美国洛杉矶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9自读课文,要求:a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生字和新词b用“”画出让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C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小组内互读课文,交流学习收获. 全班交流:a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重点记住“墟、砾、颤”等字形b初步汇报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默读课文,思考:a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b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c划出不懂的词语、句子,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全班讨论:a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
3、什么事b谈谈读了课文,自己有什么感受.第二课时听写词语.复习导入 听写生字、新词. 复习内容: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品读感悟,深入情境 自主读读课文,将自己感动的句子多读几遍,想一想为什么感动;对不懂的词语、句子,小组内先试着回答一下. 全班交流,通过读感动的句子,说说感动的原因,讨论不懂的词语、句子,体会父亲救助儿子过程中心理的变化.估计学生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a“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这个句子说明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 b当看到教学楼已成
4、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见到废墟时,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伤心,表现出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撕心裂肺的喊叫声.该怎样读呢?指名读,评议,齐读.) c“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从这儿可以看出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当父亲坚信儿子在等他时,就疾步走到那里,可见父亲救儿子的急切心情,他想快些救出儿子.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得儿子说的那句话.
5、那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后练读,个人读,评议,齐读.) d“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是什么使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是一个信念在支撑这父亲“儿子在等我”.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废墟后绝望地走了.而这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
6、然活着.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使这位年轻的父亲不停地挖,挖了38个小时.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e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学说过:“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从这儿可以看出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儿子深深地信任父亲也正是由于那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指导读:这句朴实的话,这种坚定的信念终于让父子团圆.读一读父子之间的对话,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 f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
7、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生说).(是呀!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因此,阿曼达被救后,这对引读“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速读课文,夸夸这对父与子. 质疑:a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b“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课文中为什么反复出现类似的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同桌交流: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课后拓展,课堂练笔 想一想,阿曼达被埋在废墟中时,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试着写一写. 阅读类似的颂扬亲情的故
8、事.第一课时(略)(一)导入: 在一九八九年的美国洛杉矶,这天像往常一样井然有序地生活着,突然间山崩地裂,一场灾难降临,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内房屋倒塌,几万人被埋,三十万人不同程度受到了伤害,灾难给人们带来了痛苦。在这次地震中,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地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十一课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生字和新词;用“”画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内互读课文,交流学习收获。 3全班交流:(1)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重点记住“墟、砾、颤”等字形。(2)初步汇报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
9、(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1默读课文,思考: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 划出不懂的词语、句子,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2全班讨论:(1)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谈谈读了课文,自己有什么感受。(四)再读课文,直指重点1再读课文,说说课文所写的是怎样的一对父子。答案可以是各种各样的。 (板书:了不起)2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让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人物,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又可以强化对词语的积累。同时,又寻找到阅读本文的突破口。)3质疑: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4小组内探讨,交流各自的初步认识。 (
10、五)、作业超市: 抄写词语 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深读课文,看看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二、品味词句。 关于父亲的了不起,以下句子或关键词语是品味的重点: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从这里可以看出什么? (父亲见到废墟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体现了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那么,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嘶心裂肺的喊叫声,该怎样读呢?(绝望、失去了一切)指名读,评议,齐读。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从这儿可以看出什么?
11、(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师: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得儿子说的那句话。那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后练读,(个人读,评议,齐读) “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这位父亲“直直”的双眼中,你看出他在想什么?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课文中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师:是什么使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
12、是一个信念,“儿子在等我”)师: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废墟痛苦后绝望地走了。而这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师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使这位年轻的父亲不停地挖,挖了8小时(生接)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如果把这句话改为以下的句子,你认为好吗?“他不停地挖着,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读懂”既包括读懂这句话所
13、包含的思想感情,也包括读懂作者用来表达情感的语言形式,了解课文的语言特色。这个环节意在让学生领悟“父亲”的了不起,受到崇高亲情的感染和熏陶,同时让学生消化、吸纳课文的语言,掌握课文的语言形式。) 关于儿子的了不起,以下句子或关键词语是品味的重点: “挖到第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儿子凭什么认为来救他们的人是他的爸爸? (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学生发言后,教师小结:亲情,产生信赖;亲情使父子心连心;亲情使儿子坚信,父亲总会跟他在一起,无论是在宁静温馨的家里,还是在张牙舞爪的死神面前! 句朴实的话
14、终于让父子团圆,此时心中有千言万语,又激动人心的场面往往通过言语来表现,读一读父子间的对话,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惊喜,自信,激动)指导朗读。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事,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发言后,教师小结:亲情使人勇敢、无畏,亲情使人无私、高尚。 再次齐读导入时出示的那一段文字。 分角色朗读课文,从“他挖了小时”至结尾。 6师小结:是呀!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因此,阿曼达被救后,这对(引读),生读了不起的父与子
15、无比幸福地拥抱在一起三、总结全文,发散思维。1总结: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这篇课文让我们明白了“爱,会使人坚定和勇敢;爱,会使人产生信赖和力量;爱,会创造奇迹”。学习后,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2学生在班上交流。 3师小结:感受多深呀,回家后把你们的感受对父母说一说,或是记在日记中。四、作业超市: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 )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3)王明在跑步时摔倒了,很( ),没有流一滴眼泪. 2.按要求写成语. (1)最短的季节( ) (2)最难做的饭( ) (3)最遥远的地方( ) (4)最荒凉的地方( ) (5)最有学问的人( )18.<<慈母情深>
16、;>教学目标: 1认识“陷、碌、攥”3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母亲的慈祥与善良,体会母爱的深沉。教学重,难点: 通过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重点语句,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学完了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后,我们深受感动。一位父亲经过38小时挖掘终于救出了遇险的儿子。这件事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父爱所迸发出来的力量是巨大的。这种爱是伟大、无私的。那么,母爱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慈母情深,将让我们深深地感受一番母爱
17、。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要求,学生自学。 (1)借助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生字要多读几遍。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同桌相互读课文,相互正音。 3汇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陷、碌、攥”,学生认读。 (2)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体会感情 (一)感悟慈母对孩子深沉的爱。 1根据“提示”要求,自学课文。 画出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等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这是一位_的母亲,有理由即可。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只作适当点拨。 如,这是一位瘦弱的母亲。从“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
18、得很近。”可以体会出来。这是一位贫苦的母亲。从“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可以看出来。这是一位辛劳的母亲。从“有事快说,别耽误干活。”“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了背”可以看出来。这是一位善良、关爱孩子的母亲。从母亲的同事认为“我”是要钱买闲书,劝阻她给“我”钱时,母亲却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这位母亲家境这么贫寒,挣钱又这么艰辛,却慷慨地给“我”钱买书,形成鲜明的对比,其中包含着深沉的母爱。再如,这是一位勤劳的母亲,这是一位慈祥的母亲,这是一位无私的母亲,这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小结:通过对文中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等句段的读悟,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这位母亲
19、的慈祥与善良,这位母亲对孩子深沉的爱。(二)体会“我”对母亲的感激、崇敬与热爱之情。读完课文,谁都会被慈母情深深打动,更何况是文中的“我”。请找出“我”深受感动的语句,如,“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那一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引导学生用学过的阅读方法联系上下文,反复读读,边读边想,体会“我”对母亲的感激、崇敬与热爱之情。 四.感情朗读,升华情感1选取自己感受深的语句读,读出对伟大母爱的赞颂以及对母亲的热爱和感激。2指名有
20、感情朗读,教师相机指导。 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1联系生活实际,讲述自己亲身经历母爱的故事。2自由朗读课后的“阅读链接”纸船寄母亲,感受冰心奶奶热爱母亲,怀念母亲的思想感情。3写几句话或编一首诗,抒发你对母亲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六.精要总结,歌曲结束1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母爱是慈祥的,母爱是深沉的,母爱也是伟大、无私的。这种爱,作为子女永远也报答不了,正如唐代诗人孟郊所写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2课件播放烛光里的妈妈,学生跟着轻轻哼唱。 七.作业超市: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搜集颂扬母爱的名句或诗歌。3课外阅读颂扬母爱或感激母爱的文章,如母亲的“存
21、折”、那一刻,我理解了母爱、妈妈的心,是瓷器等等(可以上网查找)。18慈母情深第 课时 总第 个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认识3个生字.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深沉的母爱,唤起热爱母亲的情感.课前准备教学过程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谈话:同学们,我们刚学了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感受到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父爱进发出的巨大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感受到的母爱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将使你感受到母爱的深沉.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展示资料,交流预习 简介作者.学生先介绍各自搜集的作者资料,然后教师可作适当的补充.(梁晓声,当
22、代作家.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梁晓声的创作以小说为主,现已创作长篇小说六部.其作品大多被香港、台湾出版,并译为英、日、法、俄等国文字.著有短篇小说集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死神,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长篇小说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从复旦到北影雪城等.其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及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分获全国优秀小说奖.) 交流预习感受:课文主要讲什么?预习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质疑: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呢?品读课文.感受母爱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在自己感受特别深刻的地方作简单的批注. 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a你感受最深的地方是哪些?依据学生发言,让
23、学生在读中体会,其主要为: (1)“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反映出妈妈工作的辛劳,劳动环境极差.) (2)“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这段话突出了母亲工作的劳累,还看出母亲为“我”的到来感到惊讶;通过省略号还可以体会到“我”为母亲这样的劳动而感动,为自己贸然要钱而内疚.) (3)“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说明母亲的钱来之不易,是一点一点劳动得来的.通过“龟裂”一词看出母亲的艰辛.) (4)“母亲却
24、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从中可以看出母亲支持儿子读书,反映出她内心的喜悦.) (5)“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这段话运用排比句讲母亲为了整个家而不知疲倦地劳动,珍惜一点一滴的劳动时间.) (6)“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个大人了.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从这两段话中可以看出“我”当时为母亲辛勤劳作的场面所感动,为自己不能体贴母亲而内疚.) b你画出了哪些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 (1)指名读句子,体会从这些描写中知道了什
25、么. (2)小组分角色朗读对话. (3)全班分角色朗读,评议.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总结:说说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拓展:读一读“阅读链接”纸船寄母亲,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纸船一一寄母亲是冰心早年写的一首诗,写的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亲爱的母亲的一曲深情的颂歌.运用借物抒情的写法,作者借纸船抒发了对母亲、对祖国的深深的思念.) 延伸:课外读一读歌颂母亲的文章.18.<<慈母情深>>教学目标: 1认识“陷、碌、攥”3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
26、母亲的慈祥与善良,体会母爱的深沉。教学重,难点: 通过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重点语句,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学完了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后,我们深受感动。一位父亲经过38小时挖掘终于救出了遇险的儿子。这件事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父爱所迸发出来的力量是巨大的。这种爱是伟大、无私的。那么,母爱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慈母情深,将让我们深深地感受一番母爱。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要求,学生自学。 (1)借助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生字要多读几遍。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同桌相互读课文,相互正音。 3汇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陷、碌、攥”,学生认读。 (2)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体会感情 (一)感悟慈母对孩子深沉的爱。 1根据“提示”要求,自学课文。 画出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等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这是一位_的母亲,有理由即可。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只作适当点拨。 如,这是一位瘦弱的母亲。从“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可以体会出来。这是一位贫苦的母亲。从“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纺织品检验员考后总结试题及答案
- 塔吊施工考试题及答案
- 广告设计师证书考试传播媒介选择考题及答案
- 团课能力测试题及答案
- 康复考试题及答案
- 广告设计中的用户心理因素分析试题及答案
- 在线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 快消品行业中的设计策略与应用案例试题及答案
- 政协遴选考试题及答案
- 社会责任感对广告设计的影响试题及答案
- 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标准
- 国开电大《Java语言程序设计》形考任务三答案
- 2022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类试题
- 装饰、装修施工方案
- 远盛水工重力坝辅助设计系统用户使用手册
- 矿井瓦斯抽采
- 立法学完整版教学课件全套ppt教程
- 五年级下册科学说课课件 -1.2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科版 (共28张PPT)
- 通用城实景三维数据生产项目技术设计书
- 毕业设计(论文)-N402—1300型农用拖拉机履带底盘的设计
-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