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2《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2_第1页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2《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2_第2页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2《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2_第3页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2《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2_第4页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2《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2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进一步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搭建平台,锻炼学生的组织、表演等能力,培养合作意识。也为习作写演讲稿提供演练的机会。【教学过程】口语交际一、谈话,导入口语交际、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在这次 “祖国在我心中 ”的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都很认真,搜集了大量的资料,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搭建一个舞台,召开一次 “祖国在我心中 ”的学习汇报会,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学习成果说一说,和老师,同学一起分享。二、确定形式,小组交流、讨论汇报形式,明确要求。(演讲、讲故事、朗诵诗歌、朗诵散文。)进行演讲时

2、,要恰当地运用手势、表情以增强表达的效果;朗诵诗歌、散文要注意情感充沛,表达出文章蕴含的情感;讲故事要注意具体、生动,能用语言打动他人。另外,对于听众也要提出一些注意事项,比如,有礼貌,注意力要集中,对别人的发言要有所反应。、分小组讨论汇报:在分组合作前,师生可通过讨论提出几个注意点,如,组内的资料可共享;要选择适合小组的形式进行汇报;排练时,不管是独立汇报还是以小组的形式汇报,都要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等等。另外,还可选出一位小主持,让他在分组时了解各组编排的节目,进行串连。、小组排练:小组成员事先准备好有关材料,在小组里先试着讲一讲。根据同学的意见,想想怎样才能讲得更好。排练时,教师不必作过多

3、的指导,而应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汇报展示,互动交流:要努力调动汇报者与观众之间的互动交流,可以让汇报者自谈感受,也可引导观众谈谈听后的感受,重在抒发爱国情怀。另外,还可以让观众根据汇报节目多角度地进行评价或提出改进建议。习作指导一、明确习作要求、读习作要求,说说今天的作文写什么。(演讲稿或读后感。)、这次习作有什么要求?写演讲稿要符合格式,要结合具体材料把表达的观点写清楚,要点明主题,有号召力。写读后感要表达真情实感。不管写什么,都要围绕 “祖国在我心中 ”的主题。二、写作指导、学习例文,体会特点:爱我中华情于玉光同学们:有一位母亲比母亲更亲,那便

4、是中国。可记得这一位 “母亲 ”?她飘散的长发是千万条悠悠贯穿的河川;她的背脊,虽老迈仍硬朗,是五岳,是阴山,是祁连,是 那宽大而慈爱的脸膛,是青藏连接云贵吧!她伸展的手臂从东北的谷仓,到长江的沿岸,到珠江的三角洲,那一片无尽的沃土,是她温暖的双手。啊!母亲!您的胸膛隐藏着多少灿烂的血泪史。曾经,你骄傲过,自豪过;也曾经,你黯然伤神过,愤怒过。在宇宙无垠的岁月里,您孕育了长青的江水,也培育出千千万万属于您的孩子。这一群 “母亲 ”的孩子,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中国人。他们也有许多共同的特征崇尚自由,爱好和平,追求真理,注重礼仪。他们含蓄而诚恳,勤俭而乐天,在他们的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绚丽的色

5、彩金黄、翠绿、朱红、靛蓝。他们向往自然,爱恋自然,对于万物有着浓浓的情谊。李白躺在床上,看见窗外的月光,因而想起自己的故乡,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将个人的感情与自然融合为一,凝结成一种潇洒而美丽的诗情。李白多情,白居易也多情。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相爱,原来是一种平凡的男女爱恋,但是经过香山先生巧妙的构思,精致的渲染,便成了一段富于色彩的传奇故事,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多么令人肝肠寸断的诗句!道尽天下有情人共同的期盼。王维独居空山幽谷,却不觉孤寂,浑然有万物皆我友朋的情怀,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

6、来相照 ”。使自己的生活艺术化、情趣化,不也正是古今人人所追求的吗?南国情柔,北国情壮,万里长空下,一片碧绿的草原,风吹草浪,几只巨鹰旋空而鸣,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其实,月儿本无情,群山之所以予人娴静,草原之所以予人壮丽之感,都是因为多情的人赋予它们生命,使它们鲜活,使它们富丽。 “母亲 ”的孩子啊!可忆起北平的紫禁城,湖南的岳阳楼,青海的凄寒,西湖的柔美,长江的浩浩,黄河的滔滔?骨肉同胞情,激起了 “母亲 ”每一个孩子的热血、热泪、热情,让正义之血喷涌吧!让自由之泪洒落吧!让真理之情坚定。 写作前,可以先为学生读一篇典型的演讲稿,使学生

7、从感性上了解演讲稿的特点:针对性:演讲是以思想、感情、事例和理论来晓喻听众,打动听众,必须要有现实的针对性。可讲性:由于演讲要诉诸口头,拟稿时必须以易说能讲为前提。鼓动性:演讲要做到这一点,要依靠演讲稿思想内容的丰富深刻,语言表达的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明确要求,理清思路:根据习作提示,明确写演讲稿的要求及写作思路:先根据听讲人的身份,写上适当的称呼;然后写演讲的主要内容,注意结合具体材料把要表达的观点说清楚;最后可以用简洁有力的话点明主题,或向听众发出号召。、围绕主题,运用资料:重点引导学生围绕 “祖国在我心中 ”的主题,根据综合性学习中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运用搜集到的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选

8、择和处理。同时,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资料表达自己的观点。、对照要求,交流评改:由于是初次接触演讲稿,而且小学生平时的练习较少,因此,评价对于语言的要求不必太高,可以以习作提示中的基本要求为评价标准,引导学生进行互批与自改。、创设情境,真实演练:可结合口语交际,让学生在 “祖国在我心中的 ”学习汇报会上当众演讲。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教师也应积极创设写演讲稿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三、写作实践自己写作,不愿写演讲稿的可以写读后感,注意要表达真情实感。四、作文交流、同桌交流,互相评价。、自己修改。五、佳作欣赏学生读优秀习作,同学赏析写得好的地方。六、作业布置继续完成习作。 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

9、加、减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355页教学目标:1、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计算。2、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与快捷,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教材简析:例题通过相对复杂的问题情境,引入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教给学生在计算器上按出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的简便按法,再用计算器解决小数加法的实际问题。“试一试”继续通过例4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解决小数减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谈话:同学们都有去超市购物的经验,购完物,营业员都能借助计算器准确、快速地算出应付的价钱,今天我们也来用计算器解决一些计算问题。

10、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1、教学例4(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谈话:怎样用计算器算出她一共用了多少元?(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指名回答。在全班交流中达成共识:只要把“金额”一栏的数据加起来。(3)提问:那在计算器上,怎样才能按出买铅笔的钱呢?先让学生自己试着按一按,再交流方法。学生的方法可能有:按照“0”、“·”、“8”、“0”的次序按键。先按“·”再按“8”,显示“0·8”,就是买铅笔的钱数。(4)尝试计算。(5)集体校对。提问:怎样才能计算得又对又快?学生的想法可能有:先记牢这个数,然后再按。看到零点几的小数,可以直接按小数点和小数部分,这样能节省计算时间。

11、按好一个数,还要看看显示屏,核对一下。算完还可以用计算器再算一遍。2、完成“试一试”(1)提问:如果李芸付出100元,应找回多少元?请你用计算器算一算。(2)学生尝试用计算器计算。(3)小结:用计算器计算这些比较复杂的小数加减法(出示课题),确实非常快捷,正确率也高。设计意图: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时,为确保计算的快捷和正确,核对和验算很重要,通过学生的讨论和交流使学生获得准确灵活的计算方法。学生已经有了用计算器计算的基础,因此这个环节以尝试使用、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顺应了学生使用计算器的需要,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机会。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1、完成“练一练”(1)让学生用计

12、算器独立计算,在书上记下每题的得数。(2)交流计算的注意点。在讨论交流中使学生明确:先记牢一个数,然后再按,按好后注意核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2、完成练习九第6题(1)提问:你是怎样列式的,结果是多少?(2)学生各自用计算器计算这四题。(3)同桌互相出题并借助计算器解答。3、练习九第8题(1)理解题意。先让学生观察这张收支情况统计表,说说每栏表示什么含义。(2)思考:怎样算“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先让学生独自思考,再指名回答。在交流中明确:只要用上月的余额1203·5元减去支出的100元,就能算出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3)明确各项余额的算法。让学生挑选一栏和同桌说说怎样算它的余额

13、?重点解决“合计收入”“合计支出”的算法。(4)学生独立用计算器算出每次收支后的余额,集体校对答案。(5)拓展延伸。谈话:我们也能像小明一样,学记自己的经济小帐本。设想一下,如果要你来统计每月零花钱的收支情况,你准备怎样来设计这张统计表?希望同学们持之以恒记好经济帐,合理支配自己的零花钱。设计意图:通过用计算器计算开支情况,使学生感受到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并且联系生活用数学,让学生学记经济帐,从而不断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4、练习九第9题(1)学生先用计算器计算前三题。(2)汇报结果。前三题的答案依次是1·89、2·889、3·8889。(3)提问:观察一下,这三题的答案有什么规律?学生的想法可能有:个位上的数一个比一个多1。每个数的末尾都是9。小数中间“8”的个数和个位上的数一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