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为宝应人添光彩_第1页
我要为宝应人添光彩_第2页
我要为宝应人添光彩_第3页
我要为宝应人添光彩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要为宝应人添光彩”泾河镇徐惠余在老区传授技术一个多月前,当地里的小麦即将黄熟时,受国务院扶贫办委托,泾河镇张北村老农徐惠余作为一名农技员,奔赴湖北省红安县传授麦套稻栽培技术。如今他已圆满完成使命,胜利而归。他所去的红安县原种场赠予一面锦旗,上面绣着12个金色大字:油麦套稻,科技扶贫,无私援助。人们看到这面锦旗,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红安县是全国著名的第一将军县、革命老区。老一辈革命家董必武、李先念就出生在这里。徐惠余到这里传授技术短短一个多月,能获得如此荣誉,这与他心系革命老区人民,倾注一腔热情,踏踏实实工作,作出可喜成绩分不开。麦套稻是我省自主创新的一项新的农业技术。它具有“秸秆不焚烧,栽

2、秧不弯腰、节本又增效、产量稳又高“等优点,在条件适宜的南方地区,可普遍推广。徐惠余的家乡泾河镇,是麦套稻先进乡镇,连续多年获得大丰收。他本人对麦套稻已有三年多的实践经验,是个闻名远近的“老把式”。今年春天,国务院扶贫办决定在湖北、河南、江苏三省,选择10个县17个村进行科技扶贫试点,从宝应县农村挑选十几位农业技术员前去作技术指导,徐惠余当然成为合适人选。5月8日徐惠余到达目的地红安县原种场。下了火车,喝了两口水,就向农场干部要求到麦套稻田块实地察看。麦套稻与一般播种方法不同,它需要用细粘土拌和泡过的稻种,表层裹上一层包衣,增加种籽重量,以便穿过麦楷,落入土中发芽生根。然而红安地区的土质与宝应不

3、同,沙土与种籽粘不到一起,播种遇到上了困难,使老徐发了愁。怎么办?他焦急不安,冥思苦想,与当地农民共同研究,在沙土中掺入少量面粉,增加泥土的粘性,经过试验,巧妙地解决了播种难关。扬州市农科院专家顾克礼见后赞扬说,这个办法是一种新创造,值得介绍推广。有了稚嫩的小苗如何使它尽快长齐长壮?当地第一次试种麦套稻,缺少实践经验。徐惠余每天早晨4点半钟就起床,从这块田跑到那块田,这个村跑到那个村,来回要跑8华里路,仔细检查苗情,有针对性提出措施,指导群众怎么灌水,怎么施肥,怎么除草,农工张惠芬的丈夫外出打工,家里只有她与一位70多岁的老母亲和两个年幼的孩子,既缺劳力,又缺技术。老徐把她当作帮扶重点,三天两

4、头登门,手把手地教她技术。由于老徐作风深入,工作踏实,全场30多户哪家的地在什么位置,哪户住在何处,他一清二楚,出现问题可及时帮助解决。徐惠余在红安经常忙碌得一身泥水。虽说体质不错,但毕竟年逾花甲,天天从早忙到晚,有时也感到很劳累,常常晚饭碗一丢,就倒在床上呼呼大睡,当地干部群众说,他本来在家可以享清福了,可到红安这么吃辛受苦,真叫我们舍不得啊!老徐也直话直说,我吃点苦不要紧,要是你们秧苗出不好、长不壮,对你们不好交待,对国务院扶贫办无法交差;还有我是江苏宝应县走出来的,宝应也是个老区。我必须把工作做好,给宝应人增光添彩。功夫不负有心人,红安县原种场100多亩麦(油)套稻,长势好于当地手栽秧,群众喜出望外。老徐在红安县传授技术时间不长,与当地群众关系十分和谐,已经融入老区群众之中,受到大家出自内心的尊敬。6月15日,原种场领导和全体党员特意邀请他一起到县烈士陵园,凭吊先烈,参观革命纪念馆,并在烈士纪念塔前合影留念。徐惠余回顾在红安县这段难忘的实践后深情地说:如果下次还需要我作技术指导,我仍然报名参加,为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我苦点、累点值得。随着宝应经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